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42|回复: 2

【原创】 烟尘不掩履印痕 (14) 西天贡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697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574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2-2-2 1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22-2-2 18:51 编辑

【原创】
烟尘不掩履印痕
(14)
西天贡


    坦克9师在长治以北的马厂镇驻有多个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天贡。我团在坦克9师建制期间,师教导队在西天贡,师里办技术骨干集训队时我参加学习去过那里,但只在教导队驾驶场看过驾驶训练法示范,没有在那个驾驶场上驾驶过坦克,后来考察坦克驾驶场又去一次。1970年代初修理营冬季野营拉练时,送我那辆坦克给他们野外中修跑过马厂向北20多公里省道102,不久帮助省军区独立某团(后来武警长治支队)训练“打坦克”跑过马厂向南5、6公里省道102,到他们位于靠近漳泽水库的训练场。还真有点缘分。


    一、西天贡


    西天贡是马厂镇以东高地最高处的村子,周围有东天贡、小天贡、南天贡几个村子。由于紧靠太原到新乡、长治北到邯郸的铁路线,以及老公路省道102线,并有长治北火车站,交通方便,距离长治不远。所以,原坦克9师几个师直属队驻在这个村附近,有师教导队、师修理营、师侦察营、师技术部坦克器材仓库等。
    修理营从安徽移防山西后,先驻马厂张庄村,几年后迁至西天贡,教导队成立后就选址西天贡,师侦察营后来也搬到西天贡,师技术部坦克器材仓库跟着修理营也到了西天贡。修理营随着坦克9师机关和直属队改为军区训练基地而移防兰州改为兰州军区坦克修理营,这也为坦克9师留下唯一成建制单位保留至今。


1.JPG
图1  西天贡及其周边村庄


    现在看,师首长把这几个单位的驻地选在西天贡是有道理的,它们都是和坦克紧密关联的单位,紧靠火车站十分重要,西天贡距离长治北火车站很近,便于坦克铁路运输这个优点加分很多。尤其是修理营每年中修坦克数量多,各坦克团送修和接回修峻坦克都少不了铁路输送,还有师侦察营的坦克、保障教导队开训的坦克等。另外就是西天贡那一片村庄稀少,荒地山地多,坦克训练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小。第三是有条件建设训练场,教导队在那首先建有驾驶场。


    二、师教导队


    1971年全军大办教导队,军区、军、师、团各级都成立了教导队,分级训练各级干部,为反侵略战争做准备。坦克部队十分重视技术工作,崇尚“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坦克9师更是这样,从南方战备移防到山西就是为了备战打仗,营房还没建起来师教导队就在西天贡办了全师技术骨干集训班。
    我和35团其它营连技术干部来参加集训,教导队集中了全师技术干部中的佼佼者当教员,有理论课,有实际操作课,还有怎样组织实车训练的示范课,对在基层连队开展技术保障工作有很大帮助。其间曾前往教导队驾驶场实车驾驶、观摩示范。
    多年后,为编制国军标《自行火炮驾驶训练场基本要求》再去西天贡,专门考察已是北京军区装甲兵训练基地一大队的西天贡驾驶场。


    三、西天贡驾驶场


    我团干部廉海1976年调入新组建的训练基地,1980年和我一起参加军区特技技术能手考核,同时考上坦克特技驾驶员,从基层苦干到一大队大队长。他说,西天贡这个驾驶场到他在一大队当主官时,规模已经比9师教导队那时扩大了不少,分成东、西两个驾驶场,东场500多亩,西场300多亩,加起来共有800多亩。
    东场东西狭长,跑道长约4500米,可设置标准的坦克等级驾驶员考试所需障碍物限制路。西场接近圆形,跑道长约2000米。


2.png
图2   西天贡驾驶场,东场在斜向路以东,西场在以西(图的左下角处)。


    西天贡驾驶场的优点明显,临近部队营区,场地宽阔跑道长,场地附属设施如指挥台等完善,限制路设置地段条件好,障碍物设置齐全,并有专用机械维护场地等。但缺点也很明显,地形平坦、单调,没有大坡度的上下坡、侧倾坡,大角度转弯处少,暗石多,跑道在石质地形上的路段长,尘土中的石粉多,如进入发动机易造成早期磨损等。


3.jpg
图3  西天贡东驾驶场指挥楼及楼被土岭,某新型坦克通过土岭。(廉海提供)


    好在这个驾驶场主要训练坦克新驾驶员,多用于基础驾驶训练,最高梯次驾驶科目是一年一度的坦克三级驾驶员考核。但总体上说未达到《坦克驾驶教范》规定标准之处蛮多。跑道上有暗石、石质地形的隐形危害大,坦克碾压在这样的石质地形上,搅起的尘土含石粉多,如进入发动机易造成早期磨损等。从场地北端的水泥厂看,山上的石质主要是用于制造水泥的硅质砂石、硅石,钙质石灰石等,其粉末对发动机有很大损害。


    四、雪天公路驾驶


    省道102是条老公路,也是我第一次在柏油马路上驾驶坦克的公路。那次在长治北站卸载后,拐上省道102在向北的一段路上驾驶坦克行驶,大约20公里。
    1972年冬,正是“冬练三九”的黄金季节,部队都在开展“千里野营拉练”。巧了,我那辆教练车到了中修时间,安排的车运计划就在修理营野外拉练期间,正好给修理营一次接近实战的野外抢修训练机会,上级安排他们在野外对我这辆坦克实施中修。
    因为师修理营驻地那时还在马厂镇张庄村,铁路运输计划安排在长治北站卸载。排长何兵带着我和其他乘员执行送车任务,在高平站装载后要待在坦克里押车,几个人准备好了挨冻,排长专门买来果酒准备途中给大家喝了暖身子御寒,结果火车开起来没多长时间,那酒中的水就开始分离出来结成冰碴子,可见天气多么冷。一路上我采取隔一段时间发动一会儿的方法给发动机保温,反正发动机使用期已经结束了,多用几个摩托小时没有关系,总比到站后发动不起来而不能卸载要好得多。
    到了长治北火车站顶端站台后,排长指挥我一个短马达就把发动机顺利起动起来,来接我们的修理营干部看着都松了一口气,可能他们预想这么冷的天气,又下着雪,还不知要费多大劲才能起动发动机呢?真没想到一下子就起动起来了。卸载也很顺利,修理营的人乘坐1辆北京吉普在前面引导,我开坦克跟着他们从长治北火车站顶端站台穿过站场,驶向往马厂去的便道,到了马厂拐上省道102,接着向北开去。
    那天已是上午约10点左右,雪花还在飘个不停,柏油路上积雪有一拳多深,主要路辐已被压成溜滑的覆雪路,北风不大,但路上几乎没有车,没有人,只有前面修理营的吉普车和我那坦克。何兵排长站在车上指挥,全身露在外面,车开起来风刮着雪花打在脸上,一定很艰苦,但他负有安全责任,全神贯注地观察前方,不停地用车内通话器指挥我操作。
    我开着坦克上了公路,高兴得忘了天冷雪大,也顾不上开起来寒风飕飕地从驾驶窗吹进车里,直接吹向我的脸、手、腿,难得一次能在柏油公路上“撒野”,啥都不顾了。后来实在太冷,让炮长拿来保温垫挡在身前继续开。
    路上积雪未结冰,汽车轮子打滑,坦克履带下面的筋条却会紧紧地嵌入压实了的覆雪路面,一点也不用担心打滑。所以前面引导的吉普车开得很小心,车速也不快。坦克没有打滑顾虑,加上我有意开快车“过把瘾”,直追得和吉普的车距慢慢缩小。吉普车怕我撞上去被逼得越开越快,近到都能看见吉普里的人边摇手示意开慢些边大声叫喊着。我也不管它继续逼着它快开,排长也不吭声,他知道我在那个速度上不会出事。就这样开了20多公里,到了修理营野营拉练驻地村子,进了设在村边上的临时停车场。
    停好车后,我还像往常从驾驶窗跃出下车的方法出来,结果落地就起不来,原来两腿冻僵了不能动弹,不能伸也不能弯。过了好一阵子才缓过劲来,让我深刻体验到冬季开坦克那个冷。


    五、坦克也能“飞”


    第二次在柏油马路上驾驶坦克,也是省道102那条公路,也是在长治北站卸载后拐上省道102,但不是向北而是向南,向长治方向开了有5、6公里。
    还是1970年代前2、3年的事,那年初夏,我连受领协助山西省军区部队“打坦克”训练任务,全连分在几处,我车分在驻长治某独立团,也是在长治北车站卸载,而后在马厂镇拐上省道102,向南过了“歪脖子跨线桥”继续向南,到达该团靠近漳泽水库的训练场。
    过了“歪脖子跨线桥”向南是一溜缓下坡的柏油路,当时正是给小麦浇水灌浆的农事季节,路面上有当地农民引水横过公路而在下坡路段较低处筑起一道约30公分高的土堤,我开着坦克正在这段柏油路下坡段上高速行驶,没有注意到那道土坎就开到了眼前,来不及减油就一冲而过,结果是高速驶过土坎时坦克被“托起”而“飞”了起来。由于怕堤破水流四溢,驶过去后远远停下车来,返回一看土堤没完全断开,再一看过了土堤有10多米没有履带印子!哈哈!那不就是传说中的“飞”起来了吗?
    后来回味那感觉,自己并不知履带已经腾空,只感到有几秒时间没有了行驶震动,落下时还有点儿自由落体的飘然加上一股子欣快感,十分享受。
    但我感觉还是没有俄军坦克“飞”得惊艳,它在越过高坡棱线后一跃而腾空,两侧履带、负重轮全部悬空离地,虽然是借助专门设置的高坡助力,却也极具震撼力。


4.jpg
图4   越过土岭后“飞”起来的俄军坦克。(借用网上照片)


    俄军还有更厉害的表演,不仅能“飞”,还能在“飞”起来滞空瞬间发射炮弹,人们给个专有名词叫“跳射”。


5.jpg
图5   “飞”起来的俄军坦克“跳射”。(借用网上照片)

    后来仔细想一想,我那次开坦克“飞”起来也是偶然,一是有下坡高速行驶“助跑”,二是有那挡水的土坎向上“托”了一把,二者合起来让笨重的坦克轻盈了一次。
    我军坦克驾驶训练禁止“飞”,连一般颠震都不允许,严重颠震更要挨批评。所以,就是有“飞”的想法也不敢“飞”。
    别说是想“飞”,就连你有驾驶操作上的新想法,或有试图尝试新技巧的冲动,老兵或干部一句“你还想把坦克开‘飞’起来啊?!”就像一桶冷水那样把你那点儿想法的火苗浇灭了。


    六、歪脖子跨线桥


    省道102有很长路段和太原到新乡铁路线并行,长治到长治北这一段以李村沟村为界,以北路段在铁路线西侧,以南路段在铁路线东侧。李村沟村这里有座跨线桥横穿铁路,公路在桥的两端呈“S”形,两头都有90度急转弯,加上跨线桥在短距离上架高到比火车车厢还要高许多的高度,上下桥的坡度很大,对汽车行驶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6.JPG
图6 省道102线李村沟村处歪脖子跨铁路线桥“S”弯放大图。


    一次师里事故通报,某团1辆修理工程车在这座桥拐弯处翻车,原因是行驶速度太快,转弯处转向太急,造成侧向离心力过大,翻向外侧路边。好在还没有到达桥面,否则翻下桥去就麻烦了。跨线桥比较高,翻下去造成的车辆损坏更严重,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铁路事故,那可是捅破天的大事故。
    那时我师3个团都是T-34坦克,修理连工程车还是随前苏联移交过来的T-34坦克、CY-76自行火炮时配套的А型、Б型修理工程车,А型有吊杆可撑在车前保险杠上,顶端安上手拉葫芦可以起吊1、2吨重的机件,野外修理吊装变速箱、发动机等。Б型是通用修理工程车,电工充电工、光学和无线电工、枪炮修理工等工种使用。
    这一代苏式坦克修理工程车是我军坦克部队装备的第一代工程车,特点是6轮驱动的越野底盘,底盘高、整车高、重心高,开起来要特别小心。


7.jpg
图7 北京坦克博物馆里保存的旧工程车。


我    团农场在长治北,每年都有连队过来帮助春耕夏种秋收,来回都要路过这座歪脖子跨线桥,知道这是一处险地,行动前都会反复强调安全问题。我那次到省军区某团协助“打坦克”训练,在那个桥前面就改由排长下车指挥着低速通过,小心没大错。


    七、张庄不简单


    最后说张庄,这是长治北火车站所在的马厂镇上一个有800多户人家的村子,3000多人,2000多亩耕地。1969年紧急战备时,坦克9师移防进驻长治,师修理营、师器材仓库和新组建的第102野战医院都临时驻在张庄原长治医专校园里。
    这个张庄村可不简单,早在1966年就因美国作家韩丁(原名威廉·辛顿(William Hinton)写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而名声大作。1971年他应周恩来之邀重返中国。此后30年始终在中国。韩丁的妹妹寒春(原名琼·辛顿Joan Hinton)是个核物理学家,1948年来中国,在延安和美国人阳早结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居住在中国。韩丁、寒春、阳早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何兵排长说,1971年新成立的师教导队最早一期军政集训班他参加了,期间就听过一次韩丁在张庄的演讲。当韩丁说美国一个大农场几百亩地就一个人时大家都目瞪口呆,似信非信。可见那时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多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43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2-2-2 17: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2-2-2 2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7 0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