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21-10-29 17:36 编辑
【原创】 烟尘不掩履印痕 (4) 南营房
1969年10月中旬,因紧急战备而提前从坦克乘员教导团毕业,毕业典礼、集体合影、欢送会餐等毕业季常规活动也因紧急战备而取消。在紧张的战备气氛中,学兵连集合,连首长宣布分配名单,接着学兵各自打好背包,带上自己的全部“家当”上了各单位接学兵的卡车,离开学习、生活近9个月的教导团。我乘的那辆卡车直接过江来到滁县琅琊山附近的南营房,坦克9师35团。 南营房是座老兵营,靠近城郊琅琊山公园,建国初按苏军坦克部队营房建造。35团前身部队坦克自行火炮第283团组建后辗转山东、江苏多地后,最后落脚滁县这座营房。当年滁县还有部队营房在城东俗称“东营房”,我团这座营房在城南被称为“南营房”。单论营房规模和驻军级别,南营房规模小、级别低,东营房规模大、级别高,且长期都是南营房从属于东营房。 我在南营房待的时间不长,从教导团分到坦克35团时部队也才从紧急战备疏散地回到营房,紧接着全团接到战备移防命令,随着就是紧张的准备。连队杀猪、腌肉,战士们剃光头、取钱去服务社买罐头、饼干等所有能吃东西,白天保养准备车辆,晚上按“三分四定”要求整理个人物资,最费心思的是在留守物资中留一封信,万一你牺牲转交家里,思来想去不知怎么写。就是在那样氛围中度过紧张的1个月,随后在深秋雨天接到命令,即刻装车出发,每隔2小时一列,全团5列就把全部家当装车搬走,2天铁路输送到了山西高平。 在那个把月时间里,我分到坦克7连,在生疏连队面对不熟悉的战友,只熟悉连里的CY-76。在参加战备移防准备工作中,逐步了解车(排、连)长和战友,在忙的不亦乐乎中根本没时间也没机会去团驾驶场、射击场看看,更没在驾驶场驾驶过,只去过驾驶场边上的预习场,排里教练车停在那里,我随老兵一起去保养准备车。
图1 卫星地图上近几年南营房及其周边道路、建筑情况。丰乐大道以东为营区和车场,以西为训练场。余家洼水库大坝和训练场之间以前没有西涧中路,训练场南北最宽处约500米,最窄处约350米,东西长约600米。场内的射击场射向朝西,射距离约650米。
南营房被一条南北向公路(现在称丰乐大道)分隔成东西两片,东片是部队机关和连队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地方,北头家属院、招待所,中间办公楼、连队宿舍、大操场、大礼堂等,南边车场。西片区是坦克预习场、驾驶场、射击场。驾驶场再往西是余家洼水库,营区用水的水塔就在驾驶场西面。
图2 1969年2月入伍直接来到南营房的华夏战友,当年在南营房训练场留下的照片,现在看十分珍贵。他面向西北,坐在训练场东头,远方为射击场指挥塔,右手处为教练车停车场。后面的大树好像就是营房门口公路的行道树。(借用华夏战友)
南营房驾驶场不算大,面积约有四分之一平方千米多,东西略长于南北,南北基本与营区南北边缘平齐,东起营门口丰乐大道、西至余家洼水库大坝。 这个驾驶场最大优点是离营区近,出了车场不到50米就进了驾驶场,可谓“出门就可以撒开花训练”。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往返训练场的坦克勤务小时,不仅摩托小时利用率高,而且十分方便训练保障和参训人员往返。连修峻坦克试车也可以就近解决,方便得很。 第二个优点是驾驶场内套建有预习场、射击场,可以在预习场进行射击预习、百米检验等训练,还可以在射击场进行枪代炮教练射击各梯次课目训练,一场多用,场地利用率高。 第三个优点是场内有洼坑、土包、横坎、纵堤等微地形,可以用来进行坦克单车战术训练、坦克掩体开挖训练等,还可以进行坦克排向既定方向驾驶训练等带战术背景的高梯次驾驶训练课目。 缺点有,一是地幅小,一圈下来满打满算也就2000米不到,只能做一般训练使用,进行“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课目正式考核仅跑道长度这一项就不符合《坦克驾驶教范》要求。二是地形平坦,没什么大起伏,没有符合《坦克驾驶教范》规定的陡(上下)坡、侧倾坡、急转弯等地形。这个缺点对驾驶场评价减分严重,使得驾驶体验平淡得多,毫无刺激可言。三是射击场射距离太近,只可进行枪代炮教练射击训练,射距离也达不到《坦克射击教范》要求,只能凑合着用。
图3 滁县南营房驾驶场土岭,高度大大低于原来,还画蛇添足地将车辙部分硬化。2008年7月25日上午10点17分拍摄于南营房驾驶场。
那个驾驶场套建的射击场,图1中木塔是射击训练时的指挥塔。由于射击方向由东向西,向水库方向,靶挡就是水库大坝,相比较显得矮了,安全性差。营房建设时周边都是农田时这个问题不突出,后来城市扩张,驾驶场周边建筑增多,人员增多,射击训练功能最早放弃,最后因坦克驾驶训练扬尘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连驾驶训练功能也放弃。 由于这个驾驶场东高西低,射击场射向略俯向下方,目标设在水坝下方,水库、水坝是天然靶挡。射击跑道在驾驶场北侧用了一段驾驶跑道。射击指挥塔就在东头高岗上。 射击场因靶挡矮,只能进行枪代炮教练射击,战斗射击打炮弹都到三界射击场。老兵们说,别看这个射击场简陋,但从来没有发生过射击事故,可见我团军事训练组织严密,射手水平高。 多年后我承担制定国军标《自行火炮驾驶训练场通用规范》任务,把这个驾驶场作为调研对象之一,得以有机会重返南营房仔细看看这个早在上世纪50年代坦克兵前辈们选址建设的驾驶场。再后来陪同1967年南京老乡参军5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自己1969年兵参军50周年纪念活动都去南营房怀旧旅行,少不了要去看看驾驶场,每次南营房驻军部队负责接待的同志都会十分惊讶我们这个要求。是啊,他哪儿能体验我们对那练兵习武抛洒青春之地的眷恋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