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88|回复: 1

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1)战役前【原创】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261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799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6-13 19: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
汪洋

    1948年的金秋,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硕果,一直延续到1949年的早春,这一场大丰收的序幕就是济南战役。

战役前

    1948年7月,我华东野战军主力胜利结束豫东战役,山东兵团攻克兖州、泰安等城市,尚未结束津浦路中段战役,14日毛泽东就发电指示华野指挥员粟裕等人,要求乘胜连续作战,发起攻济打援战役(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37页)。16日又连发4电指示华野粟陈唐张和许谭,对攻济打援提出具体方案,如:抢占济南机场,准备攻克济南,准备打邱清泉和黄百韬兵团的援济部队等等(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39、240、242、243页),对于攻打济南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16日,粟陈唐回电,基于华野部队连续作战,十分疲劳,急需休整和补充,马上打济南是不合适的,建议休整一个月,得到军委同意(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46页)。
    华野部队休整期间,7月26日,毛泽东又发电指示粟陈唐张等华野指挥员,指示华野于休整后打邱清泉之5军(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52页)。对于毛泽东有点咄咄逼人的层层加码,华野军事主官经过反复磋商,8月10日给军委发电提出3个作战方案:1、孤立徐州,歼灭5军;2、先攻济,后打援;3、同时攻济打援。8月12日毛泽东复电指出要树立攻克济南的决心,敢于攻坚,真攻济南,真打援兵(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62页)。
    8月20日粟裕前往曲阜,与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等会合,这是华野两大集团自1947年“7月分兵”以来的重新会合。      
8月25日到29日,粟裕、谭震林主持华野曲阜会议,讨论攻济打援问题。粟裕指出:济南战役将是一场严重的艰苦的战役,济南是徐州的屏障,敌人会死守济南,增援也会猛烈。战役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攻占济南飞机场,歼敌5~6个旅,第二阶段攻济打援。并严肃指出:不能轻敌,济南不比潍县、兖州和开封,守敌王耀武能力较强,手上有正规军3个师9个旅,非正规军5个旅,共有11万余人。济南市区分为内城、外城和商埠,从日军时期长期设防,构成基本防御地带;济南郊区白马山、茂岭山、砚池山等制高点为重点防御地带,在日伪工事的基础上构筑碉堡、壕沟、铁丝网和鹿砦,形成160多个支撑点,纵深10多公里的防御阵地。
    济南守军的部署如粟裕所说:“以泺口、马鞍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守备东线的是中央军(73师),守备西线的是杂牌军吴化文部(96军84师)。”“济南守敌既然将中央军置于东线,显然以东线作为重点。”并指出,我军睢杞战役的教训就是“吃急酒”,20天作战一个纵队伤亡多达6千余人,伤亡少的纵队也有4千人。粟裕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决定将攻城兵力重点首先用在西线。这个问题涉及到集中兵力问题,毛泽东同志说集中兵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的体会,如何判断和选择重点是关键。” (《粟裕战争回忆录》582页)
    华野和华东局各部门早就开始了攻打济南的准备。津浦路中段战役结束后,华东局预见我军即将攻打济南,便指示济南市委(地下党)广泛收集济南的军事、政治等情报。山东兵团根据这些情报和各部队侦查的情报,编写了《济南蒋匪部队调查》、《济南工事情况研究》、《济南守备情况研究》等文件,下发给各部队。
    毛泽东在华野曲阜会议期间,于8月26日、28日连电华野指挥员,对济南战役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攻济打援的部署作了指示,指出:“攻济打援战役必须预先估计三种可能情况:(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你们应首先争取第一种;其次争取第二种;又其次应有办法对付第三种。”(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67页)。
曲阜会议上,对如何攻济打援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战役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攻克济南。毛泽东曾在7月16日的电报中说:“争取10天内外夺取济南”(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42页)。
    后来又在8月28日的电文中说:“攻克济南之时间不能预先只规定一种,而应预先规定三种,即二十天、一个月、两个月。这三种时间中,我们固然要争取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但这在战役发起之前只是一种理想,是否能实现要依攻击过程中敌之防御能力如何才能确定。或者二十天左右即可攻克,这样我阻援兵团是有把握阻得住援敌的(包括歼敌一部分);或者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攻克,这样我必须歼灭援敌几个旅,虽然不一定是六个旅,但歼其三至四个旅是完全必须的,否则就不能阻住援敌,我攻济必功败垂成。但最重要者是一个月左右还不能攻克济南,必须大量歼灭援敌,例如六个旅、八个旅或更多些,根本停止了援敌前进,给我以所需要的一切攻城时间,例如一个半月,两个月,或更多些(打临汾曾费去七十二天)才能克城,你们的根本出发点应放在这种情况上。”(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集268页)。这就有了攻克济南“20天不行就一个月,一个月不行就2个月”的说法。
    9纵司令员聂凤智在会上说:“以我个人看法,不一定非得拖那么久,也许有个15天到20天就可以把济南拿下。”这一来真是语惊四座,“被大家挖苦得不得了”(聂凤智语。参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刘统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52页、《战场——将军的摇篮》聂凤智回忆录104页)。6纵副司令郭化若起身倒了杯水,端到聂凤智面前,不无取笑、调侃地说:“聂老兄高见!敬你一杯!”郭将军是我军有名气的军事理论家,在延安“抗大”时就是聂凤智的军事理论教员。他一带头,其他几位纵队司令也跟着起哄:“老聂高见!”玩笑过后,郭将军极认真地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说明聂凤智半个月打下济南是不可能的。
    其实,3月打周村时,聂将军就开始详尽了解济南的国民党军防务,周村战斗俘虏了一个旅级军官,是刚从济南调来周村的,熟悉济南的情况,叫他写出来,他两天没动静,说要白面馍馍,要毛笔砚台才肯写。看守的战士气得直骂,聂将军说照办。结果几天下来,厚厚的一叠关于济南城防工事、兵力部署、部队特点、内部关系的情报摆上了聂将军的案头。这时9纵还在济南百公里之外(参见《战场——将军的摇篮》101-102页)。4月打下潍县之后,聂将军又将部队拉到城郊,按照攻城部署,带着干部战士讨论研究怎么过护城河,怎么接近城墙,怎么爆破,怎么协同步兵和炮兵,怎么突破,怎么向纵深发展。完了,又来一遍实兵攻坚演习。兵近济南,聂将军又化装成拾粪的农民,带着侦察科长,深入济南近郊进行侦察。——在将军心里,早有攻打济南的想头。
    这说明华野的各级指挥员对攻打济南这样工事坚固、重兵防守的大城市,是十分谨慎的。多数人认为济南战役将是一场艰苦和需要时间的战役,不可能用短短几天就打下来。粟裕8月27日给军委的电报也表示了担忧,他列举了一些困难,如:敌19、57旅已空运济南,济南守敌总数已达12万人;济南城防坚固;王耀武在敌军中的指挥是有才干的;华野部队减员大,阻援一个月有困难;内线未必可靠以及国军援军较多等等。
    8月29日,这是曲阜会议的最后一天,华野商定济南战役的部署,决定以攻占济南为主要目标,力争短期内攻克,将部队分为攻城和打援阻援两大集团。后来几经修正,成为如下正式部署: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分东西两个集团,东集团为9纵、渤海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由9纵司令员聂凤智指挥,担任助攻;西集团为3纵、10纵、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担任主攻;13纵为预备队。攻城集团总兵力为14万人,占华野参战兵力的44%。打援集团由粟裕指挥,1、2、4、6、7、8、12纵和中野11纵等部队,兵力为18万人,占56%。
    会议结束后,粟裕前往10纵,谭震林前往9纵,分别看望攻城部队,并作战前动员。
粟裕在回忆录中说到,9月9日他到10纵,宋时轮说济南机场有敌5个旅,3纵、10纵两个纵队打可能有困难,就是打也很吃力,要花较长的时间。粟裕便电告许世友谭震林,要求把预备队13纵加入西集团。有意思的是,同日许谭回电,要求给东集团增加一个纵队(《粟裕战争回忆录》583到585页)。当时,许谭并不在一起,此电是许还是谭所发,不得而知,当存疑。但是从后来许世友9月11日的电报看,至少他是同意的。
粟裕的回电十分委婉:“我们同意世友同志集中兵力之意见,总以能迅速攻占机场为第一步作战目标。究应如何具体部署,请许谭王决定。”(《粟裕文选》第二卷564页)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因病没有参加曲阜会议,8月25日毛泽东特别指出:“此次攻济是一次严重作战,请考虑在许世友同志身体许可情况下请他回来担任攻城主要指挥员,王建安同志辅之。因王初到东兵团,不如许之熟悉情况。据饶漱石同志说许休息若干天是可以回部工作的。攻济任务完成,他仍可去休息。”(转引自刘统的《华东解放战争纪实》452页,他是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3辑第1册。《毛泽东军事年谱》第663页)。9月7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华东局并告粟裕、陈士榘、唐亮电,攻打济南需要许世友担任指挥,他现在何处,何日可到,盼告。(《毛泽东军事年谱》第666页)许世友是看到这份电报才连夜于9月11日赶到济南前线的。
    9月11日许世友赶到济南前指,就发了一份电报给军委,称:“以现在情况打下济南是有把握的,但从部署上看,我们兵力不集中,没有重点的使用,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我不利,尤其是攻济南的兵力已布置好,不能变动,第一步就这样,但第二步我一定集中使用兵力。打下济南我们有最大的决心与把握,只要能挡住援敌。请令打援部队坚决挡住援敌,以争取时间解决济南。”
    毛泽东回电称:“你已到前方,甚慰。你所说的有重点的使用兵力,是正确的。此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即目的与手段应当联系而又区别。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而以一、四、六、七、八、十一、韦吉等共八个纵队担任打援,以其余各纵担任攻城。这种部署,在下列两种情形下是准备予以改变的,即:(一)在阻援与打援有出乎意料的顺利(歼敌甚多,敌已停顿),而攻城尚未得手之时,应当从打援方面抽调兵力参加攻城。(二)攻城已有把握,但尚不能最后解决战斗,而援敌则因被阻难于急进之时,亦可从打援方面抽调一部兵力参加攻城。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则应准备作和上述调动相反的调动,即在攻城第一阶段中,已经证明不能短期解决战斗,而援敌又已大举进犯,非歼灭援敌不能继续攻城,在此种情况下则应坚决由攻城兵团中抽调一部至半数兵力(除占领飞机场及其他必要部分外),加入打援。此点,你们亦应预先作精神准备。至于攻城部署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为重要,并应迅即部署。第二阶段则依战况发展,将主力使用于最利发展之方向,如果东面利于发展,则应使用于东面。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整个战役应争取一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饶政委大约三天后即可由中央所在地动身回山东,并先到粟处及你处。”(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5集002页)。
    从9月11日许、毛之间的电文看,许对济南战役的兵力部署是有看法的,许认为没有集中兵力,没有重点。但是许又因病没能参加8月25日到29日的曲阜会议,济南战役的部署早在曲阜会议就已议定,所以许说“不能变动”,“第一步就这样”,第二步他要“集中兵力”,就是要改变部署。在毛的电文督促之下,许世友同意按原计划实施济南战役。
     从战役的进展来看,预备队13纵的投入最早是在18日晚投入39师配合鲁中南纵队行动,37、38师于19日投入进攻商埠。许世友等人有将10纵作为预备队监视吴化文部的打算,但是因为在外围和商埠战斗中未能大量歼灭济南守军主力,因此在22日攻击外城的时候,10纵是作为攻城主力使用的,但是由于在商埠打2绥区部队消耗了时间,10纵攻击外城的时间要比9、13纵晚几个小时。10纵只有两个师,攻击商埠和外城伤亡也较大,因此进攻内城10纵就未作为主力。大概是9月22日夜,就去“监视吴化文”(毛泽东语,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5集005页)了。从济南守敌的兵力看,重点是在东边,但是我军并没有将预备队放在东边,这和9纵打得积极主动有很大关系,使王耀武不知我军的主攻方向,调动他的预备队忽东忽西,不知所措。10纵的攻击力是弱了些,据说是战前宋上将要求主攻,兵力也是西集团强于东集团。而9纵因半年来经过周村、潍县、龙山、大汶口战役战斗,伤亡较大,因此济南战役作为助攻。10纵打完外城就推出主战场了,而9纵则一直打到底。由此可以确认,济南战役的进展确实是以粟裕将军的部署实施的,预备队13纵没有调到东边,而是加入西集团,当然,13纵这一生力军的加入,才使西集团有了点主攻的样子。
    华野攻济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团,9纵属东集团,任务是助攻。可是,在9纵给各师下达的命令中,聂凤智却出人意料地将“助”改成“主”。9纵3位师长打电话问纵队作战科长,聂将军知道了,打电话给他的师长们:“不要以为我没有念过书,就会把主攻和助攻都搞错。我现在告诉你们,没有搞错。兵团的命令是兵团的,纵队的命令是纵队的,你们就照纵队给的命令打!”命令既下,聂凤智将此事报告攻城总指挥许世友,得到许的赞同,许说:“好,就这样,两把刀子一起往里捅!”
    聂凤智认为,主攻和助攻的位置随时可以互换,只要部队打得积极主动,助攻可以变为主攻。而且,对于部队的战斗士气,主攻当然可以起到鼓舞的作用。他说:“王耀武在山东经营有年,我们同他的部队多次交过手。他毕竟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位‘上将军’,有胆识,有谋略,决非昏愦无能之辈。与这样的对手打交道,必须在胆识上压倒他,在谋略上超过他。你单凭一边的兵力强攻,他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你东、西夹击一起攻,才有可能错乱他的部署。主攻也罢,助攻也罢,关键都要攻。如果助攻部队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不敢放开去打,怎么能有助于兄弟部队的主攻呢?相反,助攻部队和主攻部队一道,全力以赴,整个战役胜利的把握就更大。实践多次证明:同样一支部队,同样的兵力、火力,精神状态不同,打起来大不一样。‘助攻’改‘主攻’,一不要增人,二不要添枪,这些都不变。要变的就是精神状态。你把‘助攻’当成‘主攻’去打,在东面攻得紧,反而能减轻主攻部队的压力,更有利于西线集团夺取飞机场,同时可以加剧吴化文与王耀武的矛盾。说到底,你助攻部队能最先攻进济南,岂不更好?而且战斗情况,说变就变,不可能按一个死框框打到底。在周村战斗中,有的主攻连队攻击受挫,担任助攻的连队反而打开突破口,助攻变成主攻。这样的战例,并不鲜见。济南战役的实际进展过程充分表明:我们越是放开手脚去打,敌人就越是乱了阵脚,而我们则赢得了战机,赢得了胜利。”(《战场——将军的摇篮》聂凤智回忆录,107-108页)笔者之所以引用聂将军的大段议论,就是要说明我军将士的主动求战、闻战则喜的积极战斗精神。
    从战场态势来看,这一打,济南守军不知我军的主攻方向,预备队兵力调动按照我军的进攻压力,时东时西,猝不及防,便于我军东西配合,加快了战役的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1-11-8 22: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6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