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戏台子之一 最古老的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子
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约有54种地方戏曲,戏台几乎村村有,据说至今保存有2800余座,遍布山西各地,其中元代戏台全国仅存6座,都在山西晋南一带,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公元1283年),东羊村戏台(公元1345年),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戏台等。 本网有人在山西待过,也有人去过临汾,还可能对临汾比较熟悉。但是,也可能并不知道上述那几座古戏台子中,年代最久远的当属临汾牛王庙里的那座戏台子了。 2009年初夏受友人指点,怀着对山西戏剧、戏台子的强烈兴趣,在临汾当地战友的陪伴下,驱车来到牛王庙参观。虽然此事时隔多年,现在把经历晒出来也不晚,以期与本网的兄弟姐妹们分享。
1.最古老戏台子的文物价值
临汾牛王庙里的这个戏台子可不一般,一经发现就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一个戏台子为何具有这么重要的文物价值呢?看了就知道,它以实物形式彻底打破了国外“专家”质疑我国戏剧始于元代的各种猜测,证实了我国元代元曲不仅有戏文流传至今,更留有古戏台保存完好。否则,国外的那些“专家”愣说咱的戏曲没有实物证实其发源于元代。
2.牛王庙在哪里
牛王庙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的魏村西北土塬上,位于山西临汾西北25千米的吕梁山脚下。
图1 百度地图上可以看见牛王庙所在的位置,距离临汾不远,就在临汾绕城公路的正北偏西的角上,下了公路不远就到了。
3.牛王庙是座什么样的庙
牛王庙是座民间小庙,不是哪个宗教的庙,是当地老百姓为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建的祭祀牛王、马王、药王的庙宇。
牛王庙的庙址坐北向南,山门开在东南,门前台阶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图2 庙的东门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可以看出是1996年才公布的,也表示那时才发现这座民间小庙虽名不见经传却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可别小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块牌子,庙里看门大爷说,有了它,就有了2个吃“皇粮”的编制。不过,大爷没有份。再说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块牌子可不是“打酱油”混来的,没有点实在的“干货”是不行的。
牛王庙的庙宇占地南北长60米,东西宽61米,总面积3660平方米。庙内北面有三王殿,正名为“广禅侯”殿,殿内分别供奉牛王、马王、药王,殿前有献亭,与正殿相对有那座戏台子。
4.牛王庙里的戏台子
牛王庙里的戏台子十分有特点,共有2座且相对而建,可供2个戏班子同时唱戏,这就是传说中唱“对台戏”用的戏台子。
一是正殿“三王殿”前的献亭构成的戏台子,是座与主戏台子唱对台戏的戏台子,与主戏台子相比较小,较低矮。
图4三王殿前的献亭,也用于演戏,通常与对面的主戏台子演对台戏
图5 从三王殿前的献亭向南看去,对面有个主戏台子,因在正殿的对面,在建筑上称之为“倒座”。
二是主戏台子,就是建在三王殿对面的“倒座”,在主戏台子上演戏说是“酬神演戏”,这座戏台子建于元至治元年(公元1283年),其历史价值很高,是我国现存古建筑实物中最早的一座木结构舞台建筑。
图7 戏台子右前石柱上的刻字显示,建于元至治元年(公元1283年)。
也就是民间的庙宇才能“任性”地在石柱上留下立柱时间和石匠的姓名,这一“任性”之举却为后人保留下该戏台子建设年代的真实记录。所以,这根石柱是这个戏台子最宝贵之物,只有它,才能证实这个戏台子是我国现存古建筑实物中最早的一座木结构舞台建筑。
5.细说这座最古老的戏台子
牛王庙里的“倒座”戏台子为木结构亭式舞台,采用乐楼形式,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还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
戏台台基高1米,台身面阔7.45米,进深7.55米,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和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整座戏台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部由木材榫卯结合而成。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座戏台上两侧前部有2根石柱,两侧后部三分之一处有2根辅柱,柱后砌山墙与后墙相连,2根辅柱间可设帐额,把舞台区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与一般戏台子不同的是,前台两边无山墙,戏台子三面敞开,观众可以从正面和两侧观看。难怪有人说牛王庙戏台的这一特点与现代T形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牛王庙戏台从其木结构看,多在四根角柱上设雀替大斗,大斗上施4根横陈的大额枋,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方框,方框下面是空间较大的表演区,上面则承受整个屋顶的重量,这种额坊的建筑形制,对需要开间较大的舞台是十分有利的。
从戏台内部观看,顶部藻井全为木质结构,看上去有点像八卦形状,上边两层全为从大到小的八角形,到了最下一层又巧妙地回归到四方四正的四边形。
严格地讲,牛王庙里的戏台子是乐楼而不是戏台子。乐楼是礼乐之楼,是给神表演的场地,而戏台子(戏楼)是稽戏之楼,是给人娱乐的。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自汉代出现戏曲萌芽开始,至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各种戏曲。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山西更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也正由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戏曲风尚,山西的地方戏台遍布各地乡村。 据《元史太宗纪》、《山西通志》、《蒲州府志》记载,当时晋南一带,几乎村村都有戏台,足见元代山西的戏曲艺术是多么发达。 当兵时的坦克第35团移防山西后驻在高平,那里就几乎每个村都有戏台子,偶在“战友相聚行千里,重访‘抛洒青春’地”一文中也晒出2张戏台子的照片,一新一旧,可以佐证山西几乎村村都有戏台子的说法不谬。 近年来,传闻高平也发现有元代戏台子,就是残破不堪,没有石柱子等实物证实,只有建筑形式等间接佐证,还有待权威专家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