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是为党带兵的人 ---记济南军区某坦克旅旅长邬援军 张振江 龙云飞 本报记者 顾伯良 高艾苏
《解放军报》1995年6月7日头版头条
邬援军简介
1951年6月出生,安徽金寨县桃岭乡人。1967年4月入伍,1969年11月入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毕业,大学学历,2002年晋升少将军衔。入伍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第3教导团3营7连学兵,坦克9师35团1营3连战士,坦克9师35团3营9连技术员、副连长,解放军北京坦克技术学校学员,装甲兵学院教员,武汉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武汉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副处长,陆军第54集团军162师坦克团团长,陆军第54集团军坦克旅旅长,陆军第54集团军副参谋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陆军第20集团军副军长,南海舰队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从严治军 锤炼精兵 《解放军报》评论员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当年汉高祖刘邦在统一国家、安定天下之后吟诵的诗句。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像邬援军这样忠心耿耿训练精兵、统帅精兵、保卫国家安全的优秀带兵人。
当好和平时期的带兵人,必须向邬援军那样树立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人民军队的带兵人,不仅要随时准备带头为国家的安全流血牺牲,还要身先士卒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禅精竭虑、呕心沥血地搞好士兵的训练和管理,承受超长的压力和负荷,甚至要为此牺牲个人和家庭的许多幸福。各级带兵人只有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才能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生与死;才能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忠于职守,甘于牺牲,乐于奉献。
现代战争的发展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带兵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一定要刻苦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掌握新时期带兵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化素质,提高指挥和运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能力;不仅自己要积极钻研学习,还要组织广大干部战士钻研学习现代战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部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部队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带兵人能像邬援军那样从严治军,不畏困难,勇于开拓,大胆探索,摸索出一套符合新时期部队建设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带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部队。
邬援军是我军众多的优秀带兵人中的一个代表。我们期待涌现出更多像邬援军这样的带兵人。
邬援军是我军作战部队一名普通的军事指挥员——济南军区某坦克旅旅长。
这位43岁的大校军官,有许多轶事:
他回家休假,听不见军号睡不着觉。妻子笑他,他却说,将来我死的时候,希望能盖一面共和国国旗,再吹一遍熄灯的军号……妻子赶忙捂住了他的嘴。
他在旅里,常说自己是个“师级士兵”。部队野营拉练,他几百公里不坐一步车,还替战士背了3支冲锋枪。
他熟读兵书,通晓现代战争知识,指挥本领高强,武艺精湛。全旅的所有武器装备他开的动,打的准,会修理。
他带的坦克旅不仅能打硬仗,而且军规如铁,军事训练是军区的先进单位,行政管理是集团军的先进单位,基层后勤建设,受到军区表彰。
今年4月记者来到中原某地的坦克旅。通过同那些与邬援军朝夕相处的官兵广泛交谈,更加真切的了解到这位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为党和人民带兵,把全部身心都融入金戈铁马崇高事业的优秀指挥员追求和奋斗的轨迹。
“我愿在山沟为党带兵”
10年前,中国百万大裁军,原武汉军区机关撤销。不少机关干部面临新的选择。就在人们思考和挑选的时候,一份申请报告递交到党组织:”我的志愿,到基层去带兵!”这位申请到基层带兵的人,就是当时任军区机关代理处长的邬援军。
邬援军的申请在机关引起了震动。在许多人看来他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可以做出比这更好的选择。当时,广州和济南两个大军区机关都需要人,武汉市内的一些部队和机关也有很不错的位置。邬援军年纪轻,业务棒,父亲又是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无论是个人条件,还是家庭背景,他都可以为自己挑选一个理想的位子。但邬援军却出人意料地为自己选了一个在有些人看来是最艰苦的位子——到山沟去带兵。
就这样,邬援军义无反顾地奔向艰苦的豫北山区,当了一名坦克团团长。
对邬援军的选择,有人称赞,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下去“镀金”。但邬援军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赤诚,在山沟一干就是10年。谈到当年的选择,他依然是那句老话:“我愿在山沟为党带兵!”
这10年间,邬援军不是没有遇到对他军旅之志的各种冲击和诱惑:
他调到山沟不久,爱人王亚利从部队转业回北京,尽管邬援军也知道妻子,孩子需要他,但从没动摇过扎根山沟的念头。结婚18年,他们夫妻分居14年。
1992年邬援军的爱人出国工作,他就将儿子接到驻地一所中学借读。由于工作繁忙,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期中考试竟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最后又被岳父母家“收编”回去。
90年代,当“大款”,发大财成了某些人最“时髦”的追求。邬援军也有这样的机会。他二弟邬江兴是我国首台万门程控交换机研制者,国内著名的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三弟则是深圳一家大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人建议邬援军若以其杰出的管理才能加盟进去,就是发财的最佳“黄金组合”。可是邬援军却毫不动心。照旧铁心在山沟当一名带兵人。
10年来,除了探家休假,每天清晨他都第一个站在出操队伍前;每逢部队进行高难课目训练,他总是开第一车,打第一炮……
邬援军以执著的追求。换来了部队建设的累累硕果。今年4月,军区一名常委带领联合工作组来到邬援军所在的坦克旅,对部队进行了20余天实地考察,评价是:“这是一支可以让上级放心的部队!”
带出让党放心的部队,这就是邬援军这位忠诚的共和国带兵人的坚定信念。
“‘打得赢’是军人不变的追求”
近几年,邬援军先后10多次带部队参加重要军事演习。每次由他指挥的行动,总有一些令上级导演组惊诧之处。
坦克旅打空降着陆之“敌”,坦克分队还没有进入作战地域,邬援军倒先把旅编成内的高炮分队前置投入战斗,直到伞兵还没降下来就被敲到地上时。导演组才明白:不这样打,伞兵和装备全部着陆,就难以稳操胜券。
邬援军向坦克部队下达进攻命令,没用军事通信手段,而是让地方广播电台在正常收音频率播送了一曲《东方红》。待各分队“心领神会”的准时投入战斗,导演组才明白:对付高技术战场的电子干扰,以土胜洋、出奇制胜,这也是一手高招。
每当演习过后他向上级导演组解释意图时,都少不了这句话:“我认为这样才能打得赢!”
“打的赢”,是邬援军作为军事指挥员不变的追求,也是他训练部队的唯一标准。进入90年代,围绕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怎么“打的赢”的问题,邬援军的追求更加自觉。
去年,上级没有给坦克旅下达夜训试点任务,而邬援军却主动在全旅摸索坦克夜训课题。再一次检验性演习中,他们已经分别演练了黄昏,拂晓,夜间3种情况下的作战课题,又向上级提出再练一次,再研究一下战法。导演组说:“按演习要求检验性演习只能演一次。”邬援军请求:“我们就算是搞研究性演习。”最后,终于说服了导演组,全旅步炮坦相互协同又演练了一次,为坦克旅夜间进攻战斗拿出了一整套新战法。
瞄准“打得赢”练兵,邬援军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越来越高。他重新设计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掌握“三圈知识”:第一圈是坦克兵种知识;第二圈是陆军诸兵种知识;第三圈是海空军知识。近几年来,他撰写的《机动——未来装甲兵的首要课题》等十几篇军事学术论文,被我军学术界认为有较高学术价值,有的还被总部有关部门评为一等奖。
目前,坦克旅的军事训练已进入一个较高层次。记者在旅里参观看到正规的“五场一中心”配套的训练场地,一问,也是邬援军围绕“打得赢”带领部队艰苦奋斗创造的训练条件。
因为他懂得: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军人,更需要能打胜仗的军人;一个军事指挥员把兵练得能打胜仗,才有真正的尊严和光荣!
“经不住挫折的军人打不了硬仗”
1992年腊月二十九,寒风袭人的北京火车站,邬援军带着妻子儿子从晚上9点起就在这里等退票,要往部队返。他前几天刚刚从部队回到家中,准备过一个多少年也难团圆一次的春节。明天就是除夕,他为什么又要往回赶?
原来旅里发生了一起案件。他是一旅之长,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家拖延一分钟。放下电话看看妻儿,他只说了一句话:“跟我回部队过节吧!”节日火车票无处买,他硬是站在车站大厅前等退票,从晚上9点一直等到除夕凌晨两点,才登上返回部队的火车。
妻子忘不了这一年的春节是咋过的。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爆竹连天,而邬援军却坐在在灯下写检查报告,他一边写,妻子一边掉眼泪,她也是当过兵的人:“部队用干部,事故定乾坤;你老恋着部队,到底图个啥?”
是啊,1991年是邬援军任旅长的第一年,部队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事故一出,不仅去年“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等所有奖励项目被取消,而且1992年的工作干得再好,也与先进无缘。年 初一个事故,一头一尾影响两年,邬援军心里咋想呢?
第二天,在全旅干部大会上,邬援军仍然用洪亮的大嗓门在讲话:“我请求上级处分,但不会请求脱下军装。经不住挫折的军人打不了硬仗;我们打了败仗要用更大的胜仗来弥补它!”
春节这几天,邬援军到每个连队拜年。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全旅士气大振。
春节过后“第一仗”,就是集团军的师旅团营连“五长”集训。邬援军当“连长”,带去了全旅三分之一的干部——一支嗷嗷叫的勇猛之师。集训期间先后十几次考核,坦克旅是顶顶优秀的“满堂红”。集训结束,军长找到邬援军:“本想和你好好谈谈,现在看来不用谈了。就这样干下去吧,坦克旅不会趴下。”
接着,坦克旅又担负了军区赋予的正规化训练示范任务。教案要编写,场地要准备,课目要示范,责任重大。邬援军干脆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射击预习场。苦干40天,他累的嗓子说不出话,仍坐在训练场上用手势指挥。4月初,当集团军各级军事主官走到坦克旅训练场上时,都为17个课目的出色示范而叫好。集团军破例授予该旅“示范正规,保障有力”的锦旗。
接着坦克旅又是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1992年坦克旅,虽然没评上“先进”,但部队建设却扎扎实实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问邬援军,为什么挫折压不垮?他说了一句朴实的话:“少想想个人得失,多想想部队建设,心宽天地阔。”
“中国军人应该有第一流的养成”
坦克旅的士兵极有教养——这是记者实地采访得来的强烈印象。
战士们在营区行走,两人一伍,三人一行,遇到军官,举手敬礼;或立于道旁,问“首长好!”记者乘车外出采访的路上,战士都自觉让路,并举手敬礼。
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的邬援军,及其看重部队平时的管理与养成。他认为,平时没有令行禁止的军人,战时便打不了仗。他常对战士们说的一句话是:“人家可以看不起中国军队的装备,但不能让人家看不起我们的养成;中国军人应该有世界军队第一流的教养。”
邬援军刚到坦克旅的时候,要到各营去检查工作,司机班硬是派不出指挥车来,他让管理科长跑步来解释。原来,是机关一个志愿兵出私车上街去了。邬援军对管理科长说:“指挥车是保证首长作战指挥的,过去规定不明确可以原谅。从今天起,一律按规定办,小车司机再有私自出车的,先撤小车班长的职。”从此,坦克旅再没有出现把旅首长指挥车,当“家庭轿车”开的事。
在坦克旅整洁的营房里,有被友邻部队称为管理奇迹的一大景观:走遍全旅几个营区,所有门窗都没有一块破玻璃。而军队管理行家却懂得:管好此事何其难。
邬援军也不是一句话就化难为易的。
邬援军也在大会上讲过营区管理的章法,但玻璃照样碎。他检讨说:“光讲规矩不督察,是首长之过。”第二次遇到刮风下雨,他就让旅值班室逐个通知各营连关门窗,但还有玻璃被打。他又反省说:“首长的督察没变成每个官兵的自我督察,还不行。”第3次驻地刮大风,机关宿舍又有门窗玻璃不关而损坏,他就把机关干部集合起来带到破碎的门窗前开现场会,还要让该宿舍的机关干部讲讲这块玻璃为什么碎,然后自己掏钱买玻璃安上。此法连队照办,才有了今日全旅玻璃不碎的奇观。
抓军人素质的养成,邬援军并非只罚不教。有一件小事,也体现了他是怎样重视营造潜移默化的教养氛围的。一次,邬旅长在演习场向司令部值班室打电话找值班员,被通讯员告知:“请稍等,值班员正接副旅长电话。” 邬援军马上向司令部领导指出:“参谋人员不是老百姓,必须先接职务最高的指挥员的电话。没有这种训练,是司令部首长的过。”不久,旅机关开办参谋业务讲座,为建设一个快捷高效有教养的司令部打下了基础。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字:邬援军上任前的5年间,坦克旅年年出亡人事故;他上任5年后,没出一起重大行政责任事故,没死一个人。这个数字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邬援军却由此阐发了军事管理专家的一个论断。军队平时的教养,在战争中就会转化成他的生命!
“军人的性格应是对战争胜利负责”
邬援军是1990年底被任命为坦克旅旅长的。上任前,一位老首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你现在是师职干部了,职务高了,修养要提高,别总发火。记住了吗?”
没想到,他到任后在全旅才转了3天,就在全旅干部大会上发火批评人。熟悉他的老首长只生发一个感慨:“这家伙,改不了这么个性格。”而旅里当时的情况是:因为整编,人心散乱,连花坛边的铸铁栏杆都被偷出去变卖。没人黑下脸管,部队就要出问题。
邬援军向看望他的老首长坦露心迹说:“我知道自己有不少缺点,太直率,太傲气,太敢为人之先。但我是一个军人,军人的性格,也只能先对战争胜利负责了!”
在全旅,邬援军的“黑脸”唱的最多。
旅里的一位部门领导春节私自带车回家,他不留情面地发电报,让那位领导连人带车赶回来。
邬援军抓部队,有“事必躬亲”的个性。熄灯前他听到广播室放的歌曲:“小妹今年十八岁……”,马上把政治部主任叫来:“战士听这歌,能睡着觉?”此后旅里什么时间放什么音乐,他也积极出主意。对这种细,他也有自己一番看法:“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现在干部比较年轻缺少经验,我有时管了不该我管的事,他们才能学会管好他们的事。”
奇怪的是,邬援军这种近乎严酷的性格,竟赢得全旅官兵十分的拥戴。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太爱我们的战士,太热爱这支部队了。他关心士兵,连病号饭的面条里一定要放鸡蛋。冬天每个战士要发一个热水袋都想得到。
这也因为,他的性格当中,容不得掺上半点不公之心。他身为一旅之长,从未用公款到饭店宾馆请过一次客,从没动用职权办任何“走后门”上学提干转志愿兵的事。其间段段佳话全旅有口皆碑。
这就是记者结识的邬援军——一个活脱脱、真切切的中国军人。采访结束后,记者又一次来到训练场上。邬援军亲自驾驶装甲车,搭载我们汇入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滚滚铁流之中。
大风起,云飞扬,猛将之风,威加四方。那钢铁铸成的军旅诗篇,倾述着邬援军一个心声:“咱是为党带兵的人!”
是的,我军有这样的军事指挥员,完全可以自豪地说:祖国请放心,党请放心,人民请放心!因为你有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军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