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伴随成长的老歌
沉淀在记忆中的老歌,犹如陈年佳酿,愈久愈香。每每闭目静听,心中便荡起一片情愫,脑海便重现一段场景。那沁人心脾的旋律,或撩拨,或滋润,或撞击着我最敏感的神经和心弦......。
小学、中学时代,在军队大院生活、嬉戏和成长,每天听到的是起床号和熄灯号的旋律,既高亢又平和。每到周末,最希望听到的,是战士们的歌声和口号声。歌声、口号声的响起,预示着有电影或球赛等文体活动。那时听到最多的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打靶归来”、“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到了场地,又开始赛歌。看哪支队伍的嗓门大,唱得整齐、有力。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煞是热闹。军旅歌曲高亢、有力、厚重,节奏感很强,给人以振作、兴奋,那个年代大院的孩子,都是听着军旅歌曲长大的,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我的车里还积攒了很多军旅歌曲的唱盘,每次倾听,总是心潮澎湃,感念着那遥远的、无拘无束的孩提时代。
十六岁参军。随着大气候的变化,歌曲的内容和形式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抒情歌曲多了起来。李谷一的“乡恋”红遍大江南北,这种“气息”唱法在当时还颇有争议;蒋大为的“牡丹之歌”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从此奠定了蒋在歌坛的地位;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见吧,妈妈”、“送战友”,声情并茂,荡气回肠。训练间隙,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充满深情地哼唱。那时的战士大多在二十来岁,单纯得很,心里常常憧憬着未来。因此,抒情歌曲“蔓延”得很快。前苏联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连队里几乎人人会唱。饭前集体唱,晚上被窝里自己唱,有的战士唱着唱着就哽咽起来:想家了!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港澳歌曲顷刻间便盛行起来。尤其是过去被称作“靡靡之音”的邓丽君,她的“香港之夜”、“何日君再来”、“甜蜜蜜”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委婉细腻,脍炙人口,至今不衰。在当时众多港台歌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还是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那句“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让人血脉喷张,热血沸腾。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校园歌曲的流行,“同桌的你”、“小芳”、“童年”、“妈妈的吻”……悦耳动听,让人流连忘返。但同时也会莫名其妙地产生浓浓的乡愁。那根植在心底的对青少年时代的点滴记忆,让我不由自己,让我怀旧犹新。
歌手张雨生崛起。独特的嗓音,独树一帜。一首“大海”,如倾如诉!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大海的胸怀。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激动得夜不能寐。多年后电脑博客的出现,我一边反复地听着这首歌,一边在我的博客里写下了同名的诗歌,以此表达对大海的敬畏、敬仰和热爱。张雨生的另一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也是我的至爱。那句“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始终在鼓舞、激励着我,她在催我珍惜时光,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毫不松懈地把握人生,永无止境地拼搏进取。一九九七年七月,张雨生因车祸去世,我彻夜未眠。几年后,我在博客里又写下了“时光”这首诗歌,以此怀念张雨生并激励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喜欢的歌手里增加了刘欢和韩红两人。他们的歌,满怀激情,无任何矫揉造作,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极具感染性。特别是刘欢的“弯弯的月亮”、“大河向东流”,韩红的“青藏高原”、“天路”、“神话”等,每次听罢,心中激情燃烧,挥不掉抹不去,久久不能平静。
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但记忆中的老歌早以融入我的血脉和情感。她伴随我成人、成家、成熟、成长。而今蓦然回首,感慨时光飞逝,歌声依然鲜活。倾听着拨动心弦的老歌,挖掘那记忆中的峥嵘岁月,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