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86|回复: 3

争论与转折:从苏中到鲁南(2)苏中战役(中)【原创】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261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799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6-18 08: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中战役(中)

将外线出击改为内线作战,或讲推迟外线出击的时间,这一改动,姚旭认为不是取消外线出击,“而是从这时起,计划的实施每推迟一次,内线歼敌的时间就延长一次。就是这样走下去,很象‘摸着石头过河’,直到1947年3月6日,中央取消了这个计划,内线歼敌的方针就坚定不移地确定下来,直到战略进攻阶段开始”。文中所说的“1947年3月6日”是指莱芜战役之后,毛泽东说,现在不要考虑外线作战问题,要以歼敌为原则,哪里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参见《粟裕研究文萃》1999年9月第3辑96、111页)
    7月10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代号4中队)截获并破译了敌军整编49、83、25师等部将在3-4天之后向我苏中之如皋、海安大举进攻的电报,又机智地查明整编83师19旅56团驻宣家堡,57团驻泰兴(参见《苏中7战7捷》中共党史出版社06年8月版360页)。得报之后,粟裕当天就决定先发制敌,发起苏中战役,以整编83师为首歼目标,到敌人的出发地宣家堡、泰兴去打。兵力部署:1师(陶勇师)6个团攻击宣家堡敌56团,6师(王必成师)6个团攻击泰兴敌57团,形成6比1的优势;7纵(管文蔚纵)阻击泰州方向来援之敌。当晚24时,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发出《攻击泰兴、宣家堡之敌的作战命令》(参见《苏中7战7捷》97页)。
    7月13日苏中战役第1仗宣泰战斗打响,至15日,我军歼灭敌整83师19旅56团全部,57团大部及旅属山炮营全部,共3千余人(参见《苏中7战7捷》20页)。
    仗是打起来了,但是争论并没有停止。7月14日陈毅、宋时轮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如敌进攻苏皖,我军亦不大举向南,则使苏皖陷于单独应战,实大不利。故我们意见,主张敌本月如大举进攻苏皖时,我军应按中央原定南进计划行动,山东部队4万人由现地出发,20日即可开始攻击”。毛泽东于次日复电陈、宋:“最近几天,可看一看泰兴战斗结果如何。” (参见《苏中7战7捷》102-103页)但华中军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却认为:“淮北如山东主力不南下,很难支持”,“建议山东主力迅速南下”(7月17日电)。
    宣泰之战行将结束,我“4中队”又截获敌军急调江南之敌整编65师火速渡江,会同靖江敌99旅从南面增援泰兴;急令南通之敌整编49师乘虚攻占如皋的电报。得报后,粟裕当机立断,令我军结束宣泰之战后立即东调,歼灭来援之敌。
    15日晚,我军结束宣泰战斗,立即东移,远途奔袭,每夜强行军百十里,于18日抵达如皋附近。18日晚发起如(皋)南战斗,至21日,歼灭整49师师部、26旅全部,79旅大部,99、105旅各一部,共1万余人,其中俘敌6千余人(参见《苏中7战7捷》360、22页)。胜利结束苏中战役的第2仗。
       7月18日敌绥靖公署薛岳指挥5个整编师(军)的兵力,进攻淮北解放区。23日山东野战军发出《打击徐州东犯之敌的作战命令》,26日陈毅率山野主力到达淮北地区(参见《粟裕年谱》157-158页)。山野南下,任务是歼灭进犯淮北之敌,夺取津浦路徐蚌段,相机攻占徐州,以执行毛泽东决定的外线出击方针。此时原在淮北的华中野战军9纵队(5个团)划归山野指挥,使山野兵力达到5万余人。但是后来山野泗县失利,淮北被敌占领,地方干部撤退不及,牺牲惨重。可以想见,在当时的条件下,打阵地攻坚战比运动战困难得多,泗县城攻不下,焉能拿下徐州。
山野7月27日发起朝阳集战斗,歼灭整编69师92旅全部,60旅大部,共5千余人,取得山野南下首战的胜利(参见《陈毅传》339页)。
       7月20日粟裕致电山野、华中局和中央军委,报告苏中两战的战果及下一步部署,提出乘胜收兵休整再战的方针。中央军委24日复电同意。华野主动放弃如皋县城,北撤海安地区修整。
毛泽东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指出:“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三卷173页)。这实际上是对这一阶段作战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当时战略战术的思想指导。
7月25日粟裕致电陈毅、宋时轮、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和中央军委,报告了苏中当面敌军有10个师(旅)之众,“而我们仅能集中3.5万人(官兵在内)之野战军于一个突击方向,于短期恐难使战局打开更大局面。现目前我淮南部队形势,很难保住天长与盱眙”。建议“将5旅调至苏中参战,比留淮南更为有效”(参见《苏中7战7捷》126页)。先是,5旅于7月初调至淮南,17日攻击樊家集之敌5军,未能得手,退至东旺庙。敌5军乘机推进,5旅反击,伤亡很大。25日敌5军45旅攻击天长,96旅攻击盱眙。27日我5旅撤出战斗。29日放弃淮南(参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92-93页)。
    27日陈毅复电:“我认为淮南5旅不改东调,仍留淮南。粟部亦宜逐步向西转移”。(《粟裕文选》第二卷68页)仍然坚持原来的立场。
    面对敌人合击海安的态势,粟裕考虑以一部兵力在海安进行运动防御,掩护主力休整,然后放弃海安,造成敌人错觉,再创造有利战机。为放弃海安一事,7月28日,粟裕赶赴淮安与华中分局常委讨论。这是粟裕在苏中战役中的“二赴淮安”。经讨论华中分局决定在海安进行运动防御,并将决定上报中央和陈毅。
    7月30日敌集中7个旅兵力进犯海安,至8月3日,我7纵队在海安地区进行运动防御达4天之久,歼敌3千余人,我军仅伤亡200余人,胜利进行了苏中战役的第3战:海安战斗,掩护了主力休整(参见《苏中7战7捷》24页)。
    8月1日粟裕鉴于天长、盱眙已失,“5旅等部留淮南已无大作用,因此建议将淮南主力大部东移苏中参战”,致电华中军区并中央军委(《粟裕文选》第二卷70页)。这时陈毅也致电中央,“建议粟部迅速西移”。并说:“张邓粟谭舍不得苏中,以主力在该地打转,实际上淮南在全局上比苏中更重要,此道理以前讲过几次,讲不通。现在粟在海安、东台再打几个胜仗,恐仍不能退敌,值得考虑一下”。陈毅这话流露出的情绪和不快是显而易见的。为安抚陈毅,8月2日、4日毛泽东致电粟裕并告张、邓和陈、宋:“如你们能在8月内歼敌两个旅,南线情况即改观,那时粟可率主力转至淮南作战” (《粟裕年谱》165页)。仍坚持“粟裕集团应否于此时调动各有利害,待考虑再告”。
8月5日粟裕发出一份致中央并陈、宋,张、邓、谭的长电,首先汇报了苏中主力休整、补充的情况,分析了5旅东调苏中的利害关系,指出:“如5旅不来,而仅以现有兵力作战则感到吃力,对9月份战斗亦将有影响”。又坦诚报告了自己在指挥上的缺点,说:“此次苏中战役,虽歼敌两万人,但未获全胜,其主要原因是我在主观上犯了错误,当陶师(1师)歼灭26师(旅)后,王师(6师)与敌79师(旅)相持不下,而又拒绝陶师协助之情况下,我未能断然反对王师之英雄观念,以陶师参战(陶师亦很疲劳),致使时间延长,敌各路援兵赶到,而不得不自动解围,退出如皋。但如5旅当时不西调淮南,仍留苏中,则虽犯上项错误,亦完全可能歼灭79师(旅)”。此事是指如南战斗中6师攻击杨花桥、宋家桥的战事(参见《粟裕文选》第二卷136页),并自然而然连带提到5旅,说明苏中兵力不足的尴尬。然后指出:“此次战役不仅无预备队使用,警卫部队亦用尽。华中部队不及山东之半,除9纵限制于淮北地区外,淮南又留下9个团,形成平分兵力,而参加苏中突击方向,事实上只有14个团(官兵夫3.3万人)”,“坚决要求5旅及特务团仍东调参战,以期改变苏中战局,而便主力西移”,并首次使用了“斗胆直陈”的字样(参见《苏中7战7捷》150-151页)。“斗胆直陈”一词粟裕用过三次,后两次是在豫东战役前,关于华东野战军组建渡江兵团出击长江以南的争论中,粟裕提出在长江以北集中兵力打大的歼灭战的建议时使用的。可见不到情急之时,粟裕也不会用这个词。兵力的捉襟见肘,限制了粟裕的战场发挥,也限制了战果的扩大,急于改变战场态势的心情,也使粟裕有点着急上火。
    粟裕电文中叙述的苏中战况和“斗胆直陈”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了毛泽东,8月6日毛泽东电示陈毅:“似可同意粟裕意见”,“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不论胜负)然后西调,各方皆无话说”。8日毛泽东又致电粟裕,并报陈宋,张邓谭:“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如连续歼敌两个旅有便利条件则可连续歼敌两个旅,否则可先歼其一个旅,休息数日再找机会歼其另一旅”,“预备部队或钳制部队如有可调者,望张邓谭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三卷190页)。这一天,陈毅终于同意5旅东调,并指示:“充分准备勿浪战,战后再行西进”(《粟裕年谱》166-167页)。至此,关于“西进”和“5旅东调”的争论告一段落,这应该算作关于苏中战役争论的第2个段落。5旅东调的争论看似一个旅的调动,实际上是关于作战方向的争论,是坚持在苏中内线作战还是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的讨论。
       从上述毛泽东的电文分析,毛泽东的天平是逐渐倾向粟裕的,开始是“似可同意”,反过来作陈毅的工作:“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不论胜负)然后西调,各方皆无话说”;当歼敌时机成熟,并初战告捷,毛泽东立即转而支持粟裕继续作战,并指出苏中是作战的主要方向。肯定这一点,是对前一阶段关于作战方向争论的一次总结。
    此时山东野战军的进展并不顺利,7月31日,陈毅、宋时轮电告中央军委攻打泗县桂系7军的计划。华中军区张鼎丞、邓子恢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桂系部队由白崇禧经营多年,颇有战斗力,建议陈毅改打蒋系部队。陈、宋没有采纳华中的意见。8月3日,毛泽东复电陈毅:“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机会歼敌,过于急躁之意见并不恰当”。次日又电告陈、宋:“你们手里有五万机动兵力,只要有耐心不性急,总可找到各个歼敌之机会,除灵泗两地敌分散孤立外,双沟之敌再向东进,即可找到打好仗之机会,如能打三四次每次歼敌二三个团之仗,即可转换局势”(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三卷183、184页),对山野作战寄以厚望。但是陈毅、宋时轮已经在8月2日下达攻打泗县的命令。此次作战虽然集中了22个团的兵力,但攻城部队仅6个团,还分去3个团打外围。战前对桂系部队战斗力估计不足,侦查和战前准备都不充分。加上对雨季作战、水网自然条件估计不足,我军伤亡重大,虽然消灭172师3千余人,但山野主力8师伤亡2.7千余人,大伤元气;2纵、9纵也各有数百人的伤亡。8月9日山野停止攻击,撤往睢宁休整(参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99-101页)。秦叔瑾认为:“由于宋时轮不听取8师建议,攻泗部署不当,指挥所远离前线,指挥不灵等因,伤亡2千多人,被迫撤出战斗。敌军迅速占领了睢宁、宿迁两城。山野自7月25日至8月底的38天中,打了朝阳集、泗县两仗,歼敌5千人,杀伤3千人,占该方向敌进攻兵力的十分之一,未能顿挫敌军攻势,敌人从徐州、宿县、固镇、蚌埠段津浦线140公里正面上向东推进了约100公里。进到皂河、宿迁、洋河之线,迅速占领了运河、洪泽湖以西的13 000平方公里的淮北路东解放区”(《战地日记》170页)。
       苏中之敌占海安之后,整编65师率160、187旅及整编49师105旅东犯,粟裕在得知敌军分兵东进,一部已进至李堡地区后,于8月7日部署第4仗:李堡战斗。8月10日发起战斗,11日结束,歼敌新7旅、105旅旅部和314团,共8千余人(《苏中7战7捷》26页)。
       毛泽东在得知苏中又打了一个胜仗之后,十分高兴,8月12日致电陈毅、宋时轮,“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指李堡战斗——笔者注),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 (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三卷195页)。这时的毛泽东,接受了粟裕的作战思想,在作战方向问题上同意了粟裕的意见,反过来对陈毅进行了说服工作。
       8月13日毛泽东致电粟裕,指示:“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亲切慰问部队情绪、伤亡、休整、补充等情况,并征询粟裕对下一步作战的意见。同日陈毅也致电粟裕、谭震林,指示:“不必忙于西调”,“部队以争取数日休息,再求新的机动,反较西调为更有力配合各方”(《苏中7战7捷》180-182页)。粟裕认为我军在苏中歼敌条件比在淮南更为有利,原因是:苏中之敌已遭我打击,与淮南敌军比较已是弱敌,利于我军歼敌;淮南已被敌人突破,我主力向西必须打开天长、盱眙以开辟战场,势必付出代价;加上淮南时值大雨,不利作战;因此建议在苏中再打几仗,得到毛泽东和陈毅的同意(参见《苏中7战7捷》264页)。这时关于苏中战役的争论应该说趋于统一了,正是作战的实践,才具有最强的说服力,才使这样的统一成为可能,这应该算作关于苏中战役争论的第3个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39

积分

陆军列兵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15-6-18 19: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18

帖子

276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67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6-19 09: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1-11-8 10: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 0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