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一80集 (完)
悍将粟裕(六十一)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开打才几天,国军六七万人马稀里糊涂就没了,黄百韬剩的七万人马也被圈起来了。 刘峙才明白共军目标不是打他的徐州,而是干掉黄百韬。蒋介石呢?这时候才从懵圈里缓过来,发现碾庄才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怎么办?得先找能干活的人呀。五虎上将之首的刘峙已经吓尿了。虽然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蒋介石也管不了了。换谁?杜聿明。
杜聿明,黄埔一期,天子门生,对蒋介石那叫一个忠心耿耿。抗战开始当上了蒋介石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后来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五军军长。
前面说过蒋介石五大主力的五军是练出来的。对,就是这个杜聿明给练出来的。有用吗?那当然。1939年杜聿明不辱使命领着他的第五军在昆仑关上击败鬼子一个旅团,还击毙了日本的旅团长。其实那仗没啥特别的,就是杜聿明比蒋介石其他将领坚决,五军也能打,咬牙挺过了最后五分钟,终于把鬼子打趴下了。这仗干完,杜聿明立马成了国军的战神蒋介石的柱石。
可是,这个柱石也有掉链子的时候。1941年12月6日,日本鬼子偷袭珍珠港,正式和美英开练。转年日本进攻英国殖民地缅甸。有意思的是缅甸人民居然欢呼雀跃,支持日本打击英国殖民者。无他,东南亚的人民早就恨透了英法殖民主义者了。日本鬼子进攻东南亚,也是打着大东亚共荣的旗号吊民伐罪地,当然当地人很多帮助日本人啦。等到发现日本鬼子也是一样来奴役东南亚的,也是后来的事了。
日本鬼子一来,老英架不住了,和老美一起要求蒋介石派远征军入缅甸作战。蒋介石答应了,战场指挥就选了杜聿明。
在我看来那时候去缅甸简直是瞎搞。中国本土大片沦丧,却把最好的军队派往缅甸帮英国人,打这种压根不知道是什么命运的蠢仗。结果呢,也是别提多窝囊了。杜聿明在战争前期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几乎次次正确,可军权在老外手里,他只能干看着战局一步步滑向不可收拾。中国装备最好十万大军进入缅甸,却除了把几千英军从日本人包围圈里捞出来外,几乎毫无作为。仅仅一个月,就不得不准备如何退出缅甸了。
退哪儿?美国人英国人要让他去印度,让杜聿明替撤退的英军打掩护。蒋介石呢?那是坚决不干滴。他不能让这十万大军包括心肝宝贝的五军跑到他管不着的地方。杜聿明是天子门生,当然执行蒋介石命令没二话,坚决退回中国。
但是地但是,无论是杜聿明还是老外指挥官,都没有注意到日本鬼子56师团的番号在正面战场上突然消失。这种事情发生,看似正面压力减轻,其实温水煮青蛙,这个师团消失时间越长,危险越大。等到它突然出现时,必石破天惊。果然。这个师团的一个支队居然穿过原始森林,突然占领了滇缅公路上物资集散中心密支那。杜聿明回国的路,断了。
怎么办?张灵甫当年一听垛庄被占立马慌成一批,忙乱之下带兵上了孟良崮,这一上就再也没下来。蒋介石的将领那德行真是一样一样滴。杜聿明呢?一看密支那被占也慌了二批,下了让他后悔终身的命令:不敢进攻密支那,而是抛弃重武器和车辆,退往野人山。
其实他最好的决策是什么?是坚决杀向密支那,消灭鬼子56师团那个支队。为什么?鬼子是穿过原始森林占的密支那,没带重武器。占领密支那给养弹药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日军只有几千人,没有援军。杜聿明至少还有七八万大军,重装备齐全,当兵的为了夺路而逃是会玩命的。就是不能团灭这伙日军,打散他们夺下密支那是没有问题滴。可杜聿明就是不敢下决心打这种硬碰硬的仗,而是选择了逃避,一头钻进了野人山里。而殿后的孙立人就坚决不进野人山,转头去了印度。
野人山,听着这名字就吓人。杜聿明六七万大军一进去,就摸不着东南西北了。到处但是毒蛇 野兽,瘴气蚂蝗遍地,处处陷阱。有人晚上一睡下,第二天就被毒蚂蚁啃成一副骨架。很快给养耗尽,全军靠野菜过活,为了找吃的,中毒而死不计其数,活着的也饿出骷髅的模样。幸亏跑到印度的孙立人要求美军用飞机寻找并发现剩下人的踪迹,空投物资并引导幸存者逃了出来,还是去了印度。后果是:杜聿明在野人山里两个月,居然不战而死在野人山的达四五万之众。惨烈无比。早知道要死这么多人,那拼上这四五万人的牺牲坚决进攻密支那,恐怕几个密支那都打下来了。第一次远征军入缅甸,死亡超过五万!杜聿明自己也差点病死在野人山里。打死日本鬼子多少?嘿嘿,连英国人一起,一共打死日本鬼子一千人。中国战场上和日本鬼子作战,消灭一个鬼子平均死八个中国士兵。可最精锐的远征军去缅甸,死超过五十人还消灭不了一个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一样切断从缅甸到中国的运输线,一样从缅甸进攻云南。中国压根没有出国作战的投送能力,压根不应该迎合英美需要派出第一次远征军。中国人的血就这么白白浪费了。要不怎么说蒋介石无能呢。
而跑到印度的孙立人呢?两年后杀回缅甸战场成了主力。
丢了十万大军回到国内的杜聿明受罚了吗?没有。蒋介石觉得他听话,反而信任有加。不听话的孙立人呢?那个坏印象让蒋介石到台湾后关了他三十三年。这是后话。
悍将粟裕(六十二)
淮海战役
杜聿明再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1946年:攻击东北四平对阵林彪。
前面说过,共产党以为那是停战前最后一战,拼上十万老本要守住四平。可实力绝对占优的杜聿明没有给战神林彪半点机会,活生生打垮林彪并撵过了松花江。差点把林彪整出郁闷症。这简直就是七年前昆仑关的翻版。蒋介石一看林彪带着共军精锐也挡不住杜聿明,下决心和共产党全面开打内战。那就是杜聿明军事生涯的顶点。
可等林彪扎下根来,杜聿明的日子就越来越难。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反打到杜聿明差点得了郁闷症。偏偏这时候跳出个蒋介石第一亲信陈诚,刚刚在华东连放臭手,莱芜到孟良崮一串失败,不敢惹粟裕了,想换个地方找场子,跃跃欲试要去东北露一手。杜聿明只好靠边站。这就是蒋介石的文化,能干的要让位给关系铁的。
前面说过,陈诚的本事是永远在几个方案里选择对共军最有利的那个,到了东北还是这样。陈诚到东北不过一年,局面已经糜烂到不可收拾。这时候陈诚又发挥甩锅的本事,把东北的烂摊子甩给了卫立煌。他接手东北时差不多有一半吧,走的时候留给卫立煌也就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土地和百分之十五人口的几个孤城了。林彪辽沈战役在北宁线开打,老蒋带杜聿明去东北,局势已经不可挽回。林彪占领锦州后,杜聿明能做的只有把葫芦岛的军队撤到华北。等杜聿明回到徐州,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了。得把淮海前线这个烂摊子收拾出来。他行吗?
杜聿明一上任,立刻提出一个方案:用被围的黄百韬吸引华野主力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里,徐州留一个弱的孙元良兵团守城,另外邱清泉和李弥两个主力兵团全力向南,汇合武汉剿总派出的黄维兵团和蚌埠出击的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彻底击破刘邓的中原野战军。再回头向东,和华野决战。
事后看,这是蒋介石集团最好的方案了。
首先它摆脱了啥都跟着共军节奏走的斯坦伯格均衡后手解,寻找的是纳什均衡解。
最好结果是击破刘邓还能回头救下黄百韬,那是白赚一个的大胜。
次点是击破刘邓损失掉黄百韬,一个换了一个也不算离谱。
最差是损失了黄百韬却让刘邓跑了。这样丢掉黄百韬是挺惨。可至少让徐州的三个兵团和从西南过来的黄维汇合了,就是战场上无任何机会也能徐徐退回淮南。至少还有和共军继续周旋的余地。
可蒋介石和刘峙干吗?不干!
方案一出就被秒杀。无他,这个方案大大大超过蒋介石能理解的层次了。所以他坚决不干。
蒋介石干嘛了?他逼着杜聿明去救黄百韬。至于徐州西南面的刘邓,就指望从西南来的黄维来牵制了。
管理学上怎么看这事的?要选择最优秀的管理者。一旦选定,不要干涉他们的计划和行动。就是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看看毛泽东怎么干的?给粟裕的电报常常是“不必请示”。就是不干扰粟裕的决心。而蒋介石呢?他永远意识不到论打仗他差的太远,手下优秀将领的思想根本不是他能理解的。所以他就是用了优秀的人,还得逼人家按他的馊主意走。干涉干涉再干涉,再优秀的人都被他活生生地废掉!
悍将粟裕(六十三)
淮海战役
黄百韬被围三天后,杜聿明终于带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东出徐州杀向碾庄。两地相距六十公里,现在开车上高速上半小时就到。那粟裕派谁去阻击邱清泉?估计你也能猜出来!三个纵队领头的就是在豫东战役桃花岗上挡住邱清泉的那个排炮打不动的十纵。指挥的是运气好到被国军俘虏了还能带了国军一个营背叛蒋介石跑回来的宋时轮。
而蒋介石这边是在豫东被打出心理毛病的邱清泉。这仗还有悬念吗?
邱清泉排炮过去,那边巍然不动。再一打听:不想来啥偏偏来啥,对面又是十纵。邱清泉立马泄气。
包围圈里的黄百韬呢?这次又被粟裕围上了。豫东差点就折进去的恐惧感把他彻底摄住了。他再也没了像帝王店那样乘坦克带头冲锋的勇气。围着他的是老对头一纵四纵六纵八纵等华野主力,更厉害的是还有刚刚在济南城无坚不摧的九纵十三纵!突围,死的更快。他只能在包围圈里慢慢耗吧。
蒋介石在徐州附近还有没有其他部队?
太有了。除了杀向碾庄去救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徐州还有孙元良兵团,南面蚌埠还有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刘峙这个草包已经六神无主了。在他眼里,孙元良兵团不能动,得留着保徐州;李延年和刘汝明也不能全力北援,因为怕离开蚌埠太远被抄了后路。都啥时候了他还瞻前怕后的留下三个兵团当吃瓜群众。
其实华野就那么四十万人,粟裕围攻黄百韬和阻击邱清泉李弥已经把军队用到极限,根本没有力量再攻击徐州和蚌埠。换句话说,老蒋压根用不着把三个兵团闲置着。如果徐州的孙元良加入邱清泉李弥不顾一切杀向碾庄,李延年刘汝明也坚决北上牵制苏北兵团,国军就是垮也不会那么干脆啊。
上了前线的邱清泉李弥是怎么干的?
前面说过了,邱清泉在豫东战役时被打出心理毛病。而且蒋介石给了黄百韬青天白日勋章可赏了他一板砖。他心里那个恨呀,巴不得黄百韬倒霉一下子。这会儿他早没了豫东战役时横冲直撞的狠劲,反而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为啥总是让他干脏话,却让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歇着?这不公平。既然有人歇着他就磨洋工吧,出工不出力。
有没有卖力的呢?有呀,是书呆子黄维,从武汉剿总系列里带着蒋介石最后主力兵团包括心肝宝贝的十八军从西边上来了。可刘邓那点力量太弱,也就能和黄维打成平手。双方在徐州西南离宿县不远的双堆集打到谁都打不动了,就这么死死耗着。邱清泉李弥往徐州东面去救黄百韬,顾不上黄维。徐州战场李延年刘汝明加上孙元良三个兵团就和进入休假模式似地远远看着。蒋介石要武汉剿总的白崇禧再派兵出来,老白坚决不从,连已经出发的宋希濂也被他追了回去。这群货坑起蒋介石来比共产党还给力。仗打到关键时刻国军必然的范式就出来了:友军危机,不动如山。
回到我们的主角粟裕。曾经说过,勇敢只有该在勇敢时才能勇敢,否则那是二杆子。淮海战役粟裕以少击众,是否符合该勇敢时勇敢?太符合了,粟裕可不是二杆子。黄桥战役他就七千硬憾三万。有前面豫东和济南战役垫底,他太知道国军的本事,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地而且,粟裕总能在约束下找出最优解。淮海战役开始前,他的打算无非是挥兵四十万把徐州东部的淮安到海州地区占下来,把黄百韬干掉不在计划内。可何基沣张克侠在贾汪一投共,加上黄百韬耽误两天而李弥又早早撤回徐州。约束条件一变,粟裕立马抓住只有半天的最优解,半分犹豫都没有立刻派三个纵队攻占曹八集,截断黄百韬退路,再用六个主力纵队包围黄百韬。粟裕敢这么干是知道蒋介石手下唯一有点积极性的黄百韬已经被他围上了。他就是把自己的兵力用到极限,也不怕蒋介石其他部队会上来和他玩命。
但是地但是,三天后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来了,包围圈的西边已经炮火连天,时间拖久了还吃不掉黄百韬的话,万一徐州剩下的孙元良兵团也扑过来,那事情就难办了。所以粟裕对黄百韬就是一个字:快。要尽快打掉他,免得夜长梦多。
悍将粟裕(六十四)
淮海战役
既然消灭黄百韬要快,粟裕指挥就开始变形了。给下面下任务,逼各个纵队尽快解决战斗。
这一急,效果极差。各个纵队都开始集团冲锋模式。偏偏黄百韬是属于小强类的,抗揍。碾庄一带黄百韬集中火力固守,共军再多人数的冲锋都是踢到铁板上,徒增伤亡。
黄百韬这么抗揍是粟裕没遇料到,济南王耀武十万大军凭借坚城对抗华野不到一半力量也只挺了八天,而且那时候华野五大主力也就用了两个,现在打黄百韬,华野五大主力都上来了。黄百韬就那么六七万人,面对已经更加强大的、兵力达整个华野三分之二的攻击集团,居然挺了七天就是不垮。一个星期过去了,除了一纵在窑湾干掉了黄百韬孤立的63军,碾庄核心地区里黄百韬兵团也就损失到团级单位。整个碾庄攻防态势基本没变。
仗打到这份上双方都在熬,看看谁先歇菜。
粟裕怎么干的?他看看强攻不成,很快意识到打成僵局是自己太急了。那就变换招数。
第一,纵队司令如都到第一线,观察地形,找敌人弱点,迂回包抄,重点打击。
第二,从上到下调整战术,加强土工作业,挖堑壕把攻击出发点前伸到国军阵地的眼皮子底下。这样进攻不必通过开阔地带,一下就冲进国军阵地。此招一出,进攻效率立马提高,而且成数量级减少伤亡。
第三,改变把黄百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打击的做法,采用分割国军各部,先攻击较弱的四十四军和一百军,再攻击黄百韬主力六十四军和二十五军。
第四,加强进攻的火力支援,协调步炮行动,还把仅有的六辆坦克都派了出去。黄百韬前线官兵看到坦克,以为是救援到了,居然冲出阵地痛哭欢呼。结果迎接他们的是坦克射出的机枪扫射。
这么一调整,黄百韬顶不住了。
战至第八天,黄百韬部下终于动摇,部队一点点剥落。四十四军一师长投降,接着八纵九纵突破碾庄核心阵地。黄百韬移至大院上再战。
战至第十二天,九纵攻占大院上,黄百韬全军覆没。
碾庄战役,国共都以为黄百韬坚持不了一个星期,实际上黄百韬却以区区七万人马死扛华野绝对主力达十二天。淮海战役一共消灭国军五十五万。而在碾庄一线消灭黄百韬这不到七万人的代价是华野伤亡近六万。是整个淮海战役共军伤亡人数的几乎一半!
作为对比,共军整个辽沈战役伤亡六万多,平津战役伤亡是三万四千!碾庄战役惨烈可见一斑。
来救援的邱清泉李弥呢?其实离碾庄已经一步之遥。在黄百韬覆灭前一天,他们遇到黄百韬兵团逃出去的一位受伤的军长,这位军长说已经全完了。邱清泉和李弥以为黄百韬已经全军覆没,不经核实而且不等徐州命令,就停止对黄百韬的救援立刻撤退。他们怕自己损失,就这么丢下还在做最后拼死挣扎的黄百韬,跑了。
黄百韬的最后一天,是听着原来已经很近的救援炮火声变得越来越远,怎么呼叫都不回应。那心里是拨凉拨凉地。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二十万人,攻击九天仅仅伤亡一万!这个救援的力度和打酱油也没啥区别。要是他们拼死救援,黄百韬能完蛋吗?黄百韬不完蛋,轮得到后来他们完蛋吗?!
黄百韬自杀了。开打前他就没指望国军能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被逼到固守碾庄他也压根不指望邱清泉会救他,想着一个换一个把共军打惨了能罢兵,那他还有活路。在黄百韬全军覆灭前两天,粟裕还真停了一天没有进攻,华野是在补充弹药。黄百韬以为粟裕又和豫东战役时那样撤了。他派部队前去查看,可立马被打了回来。这时候他才明白,粟裕在帝丘店撤了,可在碾庄是不会撤了。黄百韬心里可不只是酸爽了,而是凄惨到哭都哭不出来。部下劝他突围,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老了,而且多病,做俘虏我走不动,而且难为情。我不免一死,但愿死以后,别人还知道国民党军中还有忠心耿耿的人,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过来,国民党或者还有希望。”
其实他才只有四十八岁岁,可这话说和八十老翁似滴,半分豪情也无。其实别说他一个黄百韬,就是再多几个殉葬的忠臣,也改不了这个蒋介石集团的醉生梦死了。
可就这样,黄百韬到最后时刻还下令杀掉二十几名共军俘虏。他不肯投降,大概是想到皖南事变被他算计杀害的新四军那几千死不瞑目的抗日将士吧?!想到豫东战役最后时刻他杀掉的共军俘虏吧?!他觉得这血海深仇要落到共产党手里,那肯定饶不了他。杀俘不祥呀。
黄百韬兵团彻底崩溃后,他还想趁乱跑出去。可跑到野外就被流弹击伤,受伤后就再没信心能跑出去,举枪自杀。
黄百韬死后,手下一位副军长在他尸体边上痛哭。一位路过的共军战士问这是谁?副军长说这是他哥哥,被抓兵当伙夫打死了。共军战士看着可怜,就帮着副军长把黄百韬尸体埋了。黄百韬反共一辈子,居然连他的尸体,还是共军帮着埋葬的。
悍将粟裕(六十五)
淮海战役
埋葬了黄百韬尸体的副军长逃回南京。黄百韬夫人听闻丈夫战死,肝胆俱裂,花重金派人从共产党占领区里把他尸体偷偷运回。黄百韬尸体运到蒋介石占领区,驻守的国军听说是黄百韬尸体,立即腾空一列火车送往南京。一到南京,军政大员领头排队达两里前往迎接,礼葬在南京紫金山。
出于对黄百韬这个战死军人的尊敬,共产党建国后经历了那么多运动,却从来没有动过他的坟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南京紫金山看看,那坟墓上面大书五个大字:黄焕然之墓。对比1946年国军占领临沂就把也是抗日名将的罗炳辉尸体挖出来打靶,蒋介石和共产党那时谁更人道还不是一目了然嘛!得人心者得天下,天不欺人。
蒋介石在黄百韬自杀四天后才确认他的死讯,大恸。在黄百韬追悼会上说黄埔精神不死。底下将领面面相觑。这黄百韬和黄埔可没一毛钱关系呀。他们终于想明白,原来黄埔精神就是不去死,死的是他非黄埔嫡系的黄百韬。
蒋介石去台湾后黄百韬家族还出了一件大事。黄百韬之子蓄意杀人,本来应该偿命。黄百韬夫人救子心切,跑去蒋介石总统府门前举着黄百韬的青天白日勋章一跪。蒋介石半句废话没有立刻法外开恩给了特赦。为啥?黄百韬是个蒋介石到死都不忘的将领,他为蒋介石豁出命打了国共内战最惨烈的一仗。
粟裕呢?原来预计五天消灭黄百韬,却打了整整十二天。终于砸碎黄百韬这个蒋介石最后的硬骨头,粟裕也一下子晕到在地。这么多年,他太累了。干翻黄百韬,蒋介石剩下的所有将领对粟裕来说都是渣渣了。这个为了埋葬蒋家王朝而生的天才将领,终于也累瘫了。人呀,就靠这么一口气,一口气一松,健康问题都来了。甚至到了近两年后的朝鲜战争,他身体也承受不起残酷战争的压力了。朝鲜危机,美军出兵朝鲜,毛泽东命令组织东北边防军准备抗美援朝。点的第一个统帅就是粟裕。可这时候粟裕已经累瘫在青岛养病。毛泽东只能换将点名彭德怀去朝鲜。很遗憾粟裕没有出现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总觉得朝鲜战争要是他指挥,会很不一样。
复盘一下。粟裕整个过程毫无破绽。
蒋介石,他该怎么打呢?
豫东战役后应该立刻放弃济南,收缩至徐州。他没做。
济南战役后他应该立刻放弃海州连云港,将黄百韬收缩回徐州,他拖了一个月,没做。
拖到粟裕南下就绝对不能在敌前撤退了,他这时候才把黄百韬撤回来,晚了。
粟裕南下时老蒋最好的决策应该是调李弥北上汇合冯治安部堵住粟裕从西北方向的攻击;同时调黄百韬沿碾庄窑湾一线堵住粟裕从东面进攻,调孙元良东出徐州增援黄百韬李弥,他没做。
要是老蒋真照这样的安排做了,何基沣张克侠根本不可能投共,黄百韬不会被包围,从台儿庄到碾庄老蒋会集中三十万军队阻击粟裕,会在徐州以东打成对峙。
那么邱清泉呢?应该安排他西出徐州并调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汇合黄维,打掉在宿县的中野刘邓。老蒋没做。
就是在何基沣张克侠投共、黄百韬被围后,老蒋还可以按照杜聿明的计划西攻刘邓,他还是没做。
就是去救黄百韬,他还有机会,哪怕放弃徐州蚌埠,调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三个兵团全力压上,他还是没做。
蒋介石没有做上面说的任何一件事情,失败还有悬念吗?
蒋介石底下的那群人呢?嘿嘿,也是啥都不做,而是坐等出事!
悍将粟裕(六十六)
淮海战役
黄百韬兵团完了,明白人都知道,淮海战场胜负已定。剩下的就是共产党这里胜多少,老蒋那里败多少的事了。但是决定最后结局先要问的是,双方还有力量打吗?
蒋介石这边,损失掉黄百韬,其他部队基本完整。邱清泉,李弥救援黄百韬不成撤回徐州,加上驻守徐州长腿善跑的孙元良兵团,杜聿明在徐州有三个兵团。刘峙跑到南边蚌埠,那里有的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徐州西南,还有攻击宿县不成,已经和刘邓缠斗在一起,从河南赶来的书呆子黄维兵团。满打满算,老蒋在淮海还有六个兵团。实力呢?老蒋五大主力军中整编74师一年多前已经被灭在孟良崮上,新一军和新六军也在东北刚刚完蛋。剩下的两个,邱清泉兵团的五军和黄维兵团的的十八军,都出现在淮海战场上。蒋介石最后的家当差不多都砸在这里了。
共军这里呢?打黄百韬伤亡六万。六万伤亡是啥概念?这意味着前线主攻部队能打的兵恨不得去了一半。比如九纵,伤亡达七千。一个纵队一共81个步兵连一万五多步兵。七千伤亡主要是步兵,可不就是一半嘛。一年前在南麻,九纵伤亡四千,结果转去进攻临朐就打不动了。现在伤亡超过南麻,还能打吗?
和任何一本外国经典军事教案说的不一样的是,这部队还能打!靠什么?抓国军的俘虏补充呀。南麻打的是消耗仗,损失没有补充。而打黄百韬是歼灭仗,损失了有补充。俘虏补充到什么程度?用淮海战场下来的老兵话讲,打完黄百韬,前线部队很多班除了一头一尾,都是耳朵带眼的了。什么意思?班行军时班长站队头,班副站队尾,中间是兵。国军棉帽的护耳带眼,共军的不带。这就是说一个班除了班长班副还是共军的老兵,其他都是军装都不换从国军俘虏过来的解放战士。
靠这么多刚俘虏过来的去打蒋介石,不怕战场上调转枪口?嘿嘿,共军还真不怕。
以前说过,共产党的本事是能做无本买卖。按理抓了蒋介石的俘虏,让他们立刻调转枪口去打昨天的战友,换谁都有点难。可共产党就有那本事,俘虏过来的就一通谈话一场诉苦,心就过来了。根源在哪里?当兵的都是穷人,那时中国贫富差距太大,太多穷人境遇太惨,太多富人为富不仁,蒋介石政府屁股坐在富人一边,穷人死活他们根本不在乎。穷苦人被抓壮丁当兵,被当官的棍棒教训送上战场,再九死一生当俘虏到了共产党这里,只要班长给他端一回洗脚水,指导员告诉他们这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没有歧视,公平公平还的是公平,这心就化了。加上官兵平等军民一致,再和蒋介石军队一对比,认同感立刻上来。诉苦会上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哭完了,得,就是这了!第二天就能上刺刀玩命冲锋。所以共军打就打歼灭战。打掉的弹药装备靠缴获,损失的兵员靠俘虏。看看伤亡一半,几天以后又嗷嗷叫着回来了。成了唯一一只能够连续作战的军队。
蒋介石用同样模式行吗?他没戏。国军也补充抓的共军俘虏。可被国军俘虏去的共军士兵,一看那个等级森严,不把士兵当人看的样子,心里压根不认同,一个个身在曹营心在汉。
张灵甫的整编74师在涟水抓了一批华野六纵王必成的兵,不敢用在前线,就补充到后勤部队里。孟良崮战役一打,王必成飞兵夺垛庄,守垛庄的正是这后勤部队。后勤部队本来就没几个能打的,而这些抓的共军俘虏一看时机到了,趁机反出来,让王必成毫无悬念夺了垛庄。所以蒋介石的军队没法用共军的俘虏,损失了就只能靠抓壮丁补充。壮丁需要训练,训练好了搞不好又让共军抓俘虏掉头打他们自己,这路可不就是越走越窄呗。军队的连续作战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共军大打以后只要几天就能恢复旺盛战斗力。而蒋介石军队打一仗没几个月修整压根缓不过来,连续作战只能越来越蔫。此消彼长,最后谁赢不难推演。
悍将粟裕(六十七)
淮海战役
碾庄战役打完,国共军队比例从战役开始的80万对60万变成60万对60万。共军在华东啥时候有过和老蒋军队数量一比一的好事?这是第一次。
在粟裕进攻碾庄时,刘邓中野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占领宿县。这是京浦路上连接徐州和蚌埠的枢纽。刘邓这招巨狠,卡住宿县,徐州就接不回去了。老蒋一看,差点没气背过气去。杜聿明是个狠角,提出不救黄百韬,而调主力进攻刘邓。前面我们说过,老蒋水平太差,否了杜聿明,还是命令杜聿明去救黄百韬。可能干翻刘邓的机会就这么转瞬即逝。宿县呢,老蒋就指望从西边来的黄维和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来打了。结果李延年刘汝明耍滑头,出了蚌埠就进一步再退一步,几乎原地踏步。而听话的黄维和刘邓的部队一路缠斗进到宿县附近。刘邓实力不济,本来准备要是黄维加上李延年刘汝明一起来还得考虑撤不撤,可只有一个黄维努力,而其他的都观望,刘邓慢慢胆子就大了,琢磨上收拾黄维了。黄百韬被歼灭第二天,黄维也被卡在浍河两岸了,进退两难。
黄百韬完了蒋介石该应该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不顾一切命令徐州三个兵团和黄维兵团立刻撤往江南,方案一是杜聿明立刻往南打然后汇合黄维一起南撤。方案二是杜聿明往西边撤,黄维撤往蚌埠,再放弃蚌埠和李延年刘汝明一起撤往江南。这时候黄维还算不上真被围了,黄维要是硬打能出得去。要领是要快要快要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一天都不能耽搁的。要是老蒋能把这六个兵团完整撤到江南,就有资本熬过1949年初的惨日子。如果拖到1950年金日成在朝鲜开打,运气好了他还真可能和共产党划江而治。共军呢?最优解当然是在淮海能干掉老蒋军队多少是多少,多干掉一个就少一份过长江的麻烦。这个最优解双方都看懂了吗?共产党这里上至毛泽东下到粟裕,那是明镜一样的明白。蒋介石这里呢?杜聿明是明白了,可蒋介石没明白。无他,蒋介石还以为这是1947年他能满世界找共军华东主力决战的日子呢。蒋介石是真不甘心就这么撤了。可等到他几天以后看看势头不对想撤时。黄维已经撤不出来了。
怎么走不成了?黄维离李延年控制的固镇只有四十公里。一天就能赶到。他下决心往固镇退,结果为了等一个失踪的传令参谋耽误一天。第二天才撤出阵地刘邓就四面围攻过来,把他困在了双堆集。
困在双堆集黄维也不是没有力量了,赶紧组织突围呀。结果,共产党卧底师长廖运周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让他先上。黄维脑子进水,他当然不知道廖运周是老共卧底,可这个师不是主力呀,到了生死关头了,突围的先头部队怎么也该是最能打的呀。书呆子黄维居然稀里糊涂听了自告奋勇的廖运周的话大受感动,让廖运周领头突围。人家早和共产党联系好了,双方对天放枪,廖运周带着他的师转头就投了共军。黄维其他部队再突围却被卡得死死的。等他搞明白廖运周是投共了,又是一天过去了。
1934年12月,刘畴西在谭家桥伏击王耀武,没有用真正能打的寻淮洲19师打主攻。结果全军失败。一个月后退到怀玉山,又是耽误了一天被老蒋军队团团包围全军覆没。跑出来的只有粟裕这四百人。现在粟裕带着四十万大军也往战场赶来了。风水轮流转,1948年12月,论到蒋介石军队犯错误了,而且这错误和整整十四年前刘畴西的错误是一样一样滴。也是没有安排主力打前锋突围,也是耽误了一天就画风突变。这算啥?报应呀!
悍将粟裕(六十八)
说说卧底吧。
淮海战役的确有偶然性。何基沣张克侠贾汪投共断送了黄百韬,这会儿廖运周阵前投共又让刘邓围了黄维。怎么会有这么多卧底都在关键时刻给踹蒋介石一窝心脚呢?
无他,是蒋介石真不行了,就连傻瓜都看出来了可偏偏蒋介石自己看不出来。有个词是叫树倒猢狲散,是说要是一方不行了,底下一定是一地鸡毛。
当年红军五次反围剿失败也是叛将如云呀。毛泽东厉害,靠信仰的力量聚集了一群经过炼狱般的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存活下来的精英。这才是怎么都打不散能撅了蒋家王朝根基的核心。现在时来运转,蒋介石这颗大树要倒,就是非共产党卧底的都在自寻出路,那几个卧底自然要憋着劲放大招,扎扎实实坑蒋介石一把。话说回来,要是蒋介石一直碾压着共军打,这些卧底根本没有机会反出来,估计到死还会得个党国忠臣的称谓呢。
悍将粟裕(六十九)
淮海战役
廖运周这一投共,黄维的心就和掉进冰窟窿一样拨凉拨凉地。他发懵之际都搞不清楚手下还有谁通共,觉得谁都不能信任了。这一不信任,立马就缩手缩脚不敢再搞大动作。这个书呆子去军校指挥踢正步还行,带着一个大兵团他是真玩不转呀。其实这时候他要是马不停蹄接着往外打,刘邓那处处漏风的包围圈根本挡不住他。
这时候蒋介石来命令了,命令黄维就地坚守。这命令一到,黄维和部下脸都绿了,前车之鉴黄百韬摆着呢,这是逼他们当党国烈士的节奏呀。
蒋介石真就啥也不做了吗?不是。他把胡琏派回来了。
胡琏,大概是跑到台湾唯一一个能打的将领,和共军作战记录不算难看。他真那么厉害吗?没有啦。这哥们的特点是和狐狸一样,看看势头不对拔腿就跑,共军很难抓住他。还有一个特点是抗揍。真到了跑不掉了他极有韧性,能死扛着不崩溃。看看他战场记录,几乎从来没有进攻。和共军作战唯二的进攻记录是五十年代南日岛和东山岛。老共在南日岛吃亏后琢磨出来对付他的办法,在东山岛让一个守备团长就把他狠狠教训了一下。从那以后,胡琏再也不敢进攻了。也就这么大的出息。其他时候呢?他胆子实在不大。金门大战时他躲在船上随时准备开溜。在南麻要不是华东主力兵分三路,他早就成张灵甫第二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老蒋将领没一个能打的,他只是比其他的好那么一点点。还真不是谦虚的话。
他怎么回来了?因为他是兵团副司令。可这副司令从三个月前兵团成立就不在兵团里,跑到上海养病去了。为啥?他生气没当上兵团司令。
早说过老蒋用人尽干些搞平衡的事。王耀武这么一个干才让他放到山东省主席的位置上,这会儿已经在战俘营里扫厕所了。十二兵团成立居然不用狐狸一样的胡琏,从军校里弄上个书呆子黄维来平衡瞎吵吵的几位大佬。结果能好吗?还记得说过的管理原则吗?用人上就得看本事,绝不能搞平衡!
悍将粟裕(七十)
淮海战役
胡琏不在,包括十八军在内的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的大兵团,在忠心耿耿的黄维带领下算进了死地。蒋介石的决心一变再变。开始指望黄维坚守和共军决战。到了发现黄维可能被围歼了,才下决心要黄维突围。他再把胡琏派回来。胡琏应该干什么?赶紧组织突围呀。蒋介石还应该让李延年刘汝明全力攻击刘邓帮助黄维突围呀。他们要不干就杀他们的头,换上别人干。可实际上呢?李延年刘汝明继续在边上打酱油,胡琏来了,也就走哪里抱怨到哪里,全力突围的事还是没做。
这里还有个真实的段子。蒋公子纬国主动请缨,带着他的一百多辆坦克战车浩浩荡荡到了前线。他想这怎么着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无论李延年还是刘汝明都该抢着欢迎他才是。结果呢,这俩一个比一个恶心,都恨不得立刻把蒋公子踢出去。为啥?纬国公子来了是真打呀,真打就得搭上李延年或者刘汝明的本钱。对李延年刘汝明来说,救不救出黄维那都不是事,损失掉他们当军阀的本钱可是万万不能的。
纬国公子在前线冲击了几下,发现以下事实。第一,共军也根本不怕他的高科技战车。第二,李延年刘汝明根本不配合。不配合他只能白白损失而没有战果。战车打掉一辆少一辆,再打下去他蒋纬国就成光杆司令了。他终于明白打仗不好玩,灰溜溜哪来哪去,当他的公子哥就好。
管理学上怎么看这事的?当问题发生时,不能回避,必须立刻解决问题。不要以为时间能够解决问题,拖下去只能使小问题越来越大直到不可收拾。
李延年刘汝明拖延见死不救根源在哪里?在蒋介石呀。他惩罚了几个见死不救的?没有惩罚衡阳保卫战不救方先觉的张灵甫,就有了孟良崮见死不救张灵甫的李天霞;饶了孟良崮见死不救的李天霞不死,就有了碾庄见死不救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不惩罚邱清泉李弥,就有了不救黄维的李延年刘汝明。这就和滚雪球一样,见死不救成了老蒋军队的文化,那连老蒋也只能干看着。在他能阻止的时候没有阻住,必然发展到他想阻住都阻止不了。
共产党这边呢?刘邓看着老蒋那边狼上狗不上的样子,胃口越来越大。从开始准备随时撤退,到挖坑把黄维圈起来,这会儿看李延年刘汝明进入休假模式,干脆琢磨上独自干掉黄维了。
可真一干,才发现磕掉门牙也啃不动。才出大别山的刘邓,就是汇合了陈赓也根本没有干掉黄维的本钱。这独食是吃不成了。指望谁来救场?还是粟裕!
其实不用招呼,干翻黄百韬的粟裕已经发兵两路,一路把徐州的杜聿明看住,一路五个纵队在陈士榘带领下奔黄维来了。
陈士榘这时牛气冲天,鲜衣怒马耀武扬威。到了前线直接说让开一个方向让他带华野进攻。中野不干,怕陈士榘独打一个方向后分他们的缴获。他们是太穷了,太眼馋黄维的装备了。
领导提出把华野部队拆开分到几个方向上。陈士榘一听就火了,这是打仗呀,不是玩过家家。华野几个纵队一分散,这力量根本发挥不出来,打坏了谁负责?陈士榘有个性,甩手说要是不让出一个方向那哥们就带华野部队回去了,你们爱咋地咋地。这下轮到领导急了,让陈毅出来挽留陈士榘。最后说好,一个方向由陈士榘单独干,但是缴获全归中野。这就是共军。争归争,还是全军一盘棋。
陈士榘晚年和结发妻子离婚,娶了一位文工团出身的美女。为这个和孩子们都闹翻了。等孩子们真正理解陈士榘,已经是他去世后。
那美女也是个人物,前公公是中将。和前夫离婚时她对前夫说:不就是因为你爸爸是中将吗?我说不定嫁个比你爸爸还牛的。得,还真嫁了陈士榘。
这美女真不是心机女啦,对陈士榘那叫一个无微不至。她是真心崇拜英雄。
陈士榘咽气前,美女问陈士榘这辈子最爱的是谁?她指望陈士榘回答最爱她,这样这一辈子也值了。可陈士渠回答是:毛泽东!!!在陈士榘眼里,影响他一生最大的是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发展第一批军队党员的毛泽东。而陈士榘就是第一批六个党员之一。
这就是陈士榘!
悍将粟裕(七十一)
淮海战役
大王庄呀大王庄呀,那仗的残酷历史少见。
老蒋王牌的王牌,18军11师的老虎团就安排在这里把守南大门。这是在石牌和鬼子拼过刺刀的部队。
共军这边呢,华野一上就是七纵两个主力团。
血战一夜,终于把老虎团逐出了大王庄。
胡琏明白,这不是一个村子的事,要是任由共军把他主力老虎团都打败了,那他还拿什么在江湖上混呀。于是,押上所有赌注。天一亮,榴弹炮不分敌我把大王庄炸烂。18军11师和118师在雪地里反穿棉衣端着刺刀冲上来了。共军这边,不但华野七纵,王近山伏击过鬼子观战团的中野六纵主力也上来了。
11师进攻一次不成,就来第二次,不成,再来第三次,一天整整进攻了十五次,打到后勤人员都上了前线。
共军这里也豁出去了,七纵把最后的警卫连都派了上去。
开始战场一片呐喊,战到黄昏,只能听到枪炮声和武器的碰撞声,叫喊声都没了。
11师最后一次冲锋已经灯枯油尽,等到他们撞到铁板上又一次被粉碎后,搀扶着伤兵退下去时,共军这边静静看着,连打他们的兴趣都没有了。
华野七纵警卫连上去一百五十人,等炊事班把一百多人的饭送到前线,来吃饭的只有十七人。
这一仗打完,胡琏知道是真完了。旁边小王庄国军85军的一位师长,看完这惨烈的一仗,对手下说:弟兄们,咱们别打了,缴枪吧。这位师长是黄子华。
前面说过,打黄百韬要害是快。那么打黄维呢?嘿嘿,不是快,而是要先慢后快了。
为什么?粟裕明白,就现在这个格局,老蒋周围的部队根本没有把黄维捞出来的可能,留着黄维慢慢打反而能给蒋介石幻想,拖住淮海战场其他国军部队走不成。
黄维呢,也真配合。共军不进攻,他也就这么耗着。耗着耗着战斗力就一天天耗没了。到了杜聿明也被围,留着黄维钓大鱼的作用没了,打黄维又变成要快。黄维后来说只有他顶了共军两大野战军达三个星期。嘿嘿,这哥们真能吹。不是他能扛,是共军要他在那里待到那时候而已。等华野部队一加入,他就是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想啥时候干死他就是啥时候了。
三周后,解决黄维的总攻开始了。
和打黄百韬两次总攻不成不一样,打黄维,一次就把他彻底干趴下了。黄维胡琏分别乘坦克逃走,胡琏运气好,挨了一颗手榴弹打进去三十多块弹片,还是跑出去了,延续了果粉的神话。黄维呢?在胡琏后面的坦克里因为前面坦克压断了小桥过不去,当了俘虏。关在高级战俘的功德林里二十年致力于永动机的研究。这哥们,打仗不灵,搞机械还是不灵。共产党呢?由他折腾这永远搞不成的永动机。
黄维晚年时太太投河自尽,是黄维关监狱里他太太得了精神病。这些前线的打打杀杀,留给家人的无尽的牵挂,有的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黄维的事情还有人记得,可上万双方战死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留给亲人的几代的痛苦和等待。
悍将粟裕(七十二)
淮海战役
双堆集战役结束后,中野大将军陈赓正在一片狼藉的战场寻找一个人。谁?黄维兵团14军军长熊绶春。
想当初陈赓在黄埔一期可是一等一的的风云人物,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毕业留校当学员队长。他带的第一批学生,就是这个小兄弟熊绶春所在的黄埔三期。熊绶春呢?对陈赓简直是亦步亦趋,整个当偶像摩拜。
陈赓离开黄埔时,请了五位朋友吃饭。有李铁军、胡宗南、黄维、宋希濂,这几位都是他一期同学。唯一一个不是一期的,就是熊绶春。可见陈赓对熊绶春这位小兄弟的器重。
可那顿分手饭吃的无滋无味,因为都知道从此道走两岔,以后就是战场上的敌人。
共军围困双堆集分成南北两个集团。南边是陈士榘和王近山,北方就是陈赓。陈赓一看对面,不想是谁偏偏是谁:对手就是熊绶春的十四军。陈赓不忍兄弟相残,写信给熊绶春劝降。熊绶春收到信后泪流满面,可部下副军长坚决不降。这一犹豫就误了时间。黄维兵团覆灭,四个军长三个被俘、一个被击毙。击毙的偏偏就是十四军军长熊绶春。
找到熊绶春尸体后陈赓非常伤心。嘱咐好好安葬并立好牌子,让他家人能够找到。
陈赓走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陈赓的警卫员对路上一国军士兵尸体踢了一脚,骂到死了还挡道。陈赓大怒,训斥道:大家都是爹生娘养的,他已经为他的错误付出生命代价了,不能再侮辱他的尸体。这是人性的光芒。
后来二野入四川抓了黄埔一期的好朋友宋希濂,陈赓听说后,专门把他从监狱里接出来,两人牵手去好饭店吃顿饭,再送宋希濂回去改造。
可蒋介石这里呢?也是黄埔一期的红十军团长刘畴西在怀玉山被俘,押往同样是黄埔一期的同学俞济时处审问。俞济时连口热水都不给喝。
国共分家,幸运的是陈赓这样有着人性光芒的人很多都汇集到毛泽东的帐下。应了雨果那句话: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的是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不要以为共军这些将领就会打打杀杀,他们身上有令人折服的人性光芒。而蒋介石呢?他有陈赓吗?有粟裕吗?最重要的,人民跟他走吗?
就这样,老蒋在淮海的第二个主力兵团,折了。
悍将粟裕(七十三)
淮海战役
回过头来看看还在徐州的杜聿明。
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救援黄百韬不成,在黄百韬覆灭前一天就开始往徐州撤。其实一个信号已经出来了,就是杜聿明没决心了,他从骨子里怕了,就和他在缅甸听说密支那被鬼子占领就怕了一样。回到徐州,加上孙元良兵团一起,杜聿明有三个兵团三十万兵马之巨,算是暂时安全了。可东边粟裕还在收拾黄百韬的残局打扫战场,南边宿县西南黄维和刘邓打在一起。杜聿明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徐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而且黄百韬兵团失败徐州已经被割离出来。虽然粟裕一时半会奈何不了他,可夜长梦多,要是黄维一完蛋,共军一定会腾出手来对付他。徐州是守不得的,他也根本不想救黄维,只想放弃徐州赶紧跑。他觉得能把这三十万人带出去,蒋介石的半壁江山还有争一下的可能。
可蒋介石既不想让杜聿明放弃徐州,又逼他去救黄维。这都不是杜聿明认为能干成的事。看看手里有三十万大军,可蒋介石和杜聿明完全想不到一起去。一个人要是觉得这事干不成,怎么有积极性干呢?杜聿明向南打击救援黄维不积极。就这么耗着等老蒋改变主意。这一拖,宝贵的时间就没了。其实要是蒋介石和杜聿明一条心,一上来就放弃徐州坚决往南打,很可能汇合黄维或者李延年刘汝明。现在浪费了一个星期,不但一事无成,而且坐困孤城,真是欲哭无泪啊。
蒋介石在黄百韬被消灭后还没放弃在徐州周围和共军决战,一举扭转乾坤的想法。二十一年前的1927年底,北伐军二战徐州,就是现在表现和猪头似的刘峙,在敌我双方都觉得不可能赢的时候,突袭徐州成功,让蒋介石一举翻盘。现在蒋介石幻想刘峙还有福气,国军还有翻盘的本钱。
但是地但是,这是1948年不是1927年了。蒋介石的对手不是孙传芳而是毛泽东,刘峙杜聿明要对付的不是张宗昌,而是粟裕刘伯承。刘峙呢?早没了当年突击猛进的勇气,从徐州“转进”到了蚌埠,只要势头不好他是时刻准备拔腿就跑江南的。杜聿明压根不认可老蒋的想法,软磨硬抗出工不出力。老蒋死活不肯把徐州的三个兵团撤出来,他在等翻盘的时机。可等来等去等到的消息一个比一个坏。等陈士渠率兵南下加入围困黄维了,他才明白打通京浦路不再可能,黄维也快死翘翘了。这才不得不考虑放弃徐州。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耽误半天可能就是灾难。蒋介石居然让徐州的三个兵团空耗一周才开始布置撤退。无他,蒋介石不甘心啊。
他把在徐州白等了一星期的杜聿明叫去南京商量撤退的第二天,更糟心的事情来了:林彪八十万大军滚滚进入山海关,汇合华北华北聂荣臻部,消灭傅作义集团的平津战役开始了!
悍将粟裕(七十四)
淮海战役
从管理学上看,蒋介石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不能给一个组织安排过多任务;
第二,用人上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执行者不能贯彻自己的意图,立刻换人。但一旦决定用人,不能干涉这个人的具体工作过程。否则非乱套不可。
蒋介石不但要杜聿明,守住徐州加上救出黄维,还要打垮粟裕加刘邓。守住徐州的任务就限制住了杜聿明离不开徐州。救出黄维的任务又要求杜聿明全力向南打。杜聿明再有本事,也不能同时办成这两件事情。
在用人上,蒋介石明知道杜聿明不同意自己意见也不换人,失败的根子种下了。当然,放眼望去,蒋介石那里是真没人了。能干的王耀武在老共的监狱里喊话要国军的弟兄们起义呢。蒋介石那一堆矬子里,有这么一个还肯来趟这徐州浑水就不错了。
时间时间时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粟裕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不但要自己做到毫无破绽,还得蒋介石杜聿明在时间上配合才行。
消灭黄百韬后的三天粟裕是真紧张。如果杜聿明三十万大军毫不耽搁立刻向南汇合黄维或者李延年刘汝明,粟裕还真没啥办法堵上去。
谈杜聿明远征军在缅甸日本56师团消失时说过,一个部队消失越久危险越大。可杜聿明三个兵团一个星期不动弹,消失时间不短了,好像也没有憋着放大招。粟裕从担心变得淡定。最可能出事的前三天啥都没发生,他开始看不起杜聿明了:这家伙没啥本事呀,是个有本事的怎么可以让三个兵团就这么歇着?!既然杜聿明不动,那粟裕就不客气了。除了把陈士渠派去和刘邓一起收拾黄维,剩下的部队都调来挡在了徐州的东面和南面。
为啥不把徐州西边和北边也堵上?兵力不够。而且粟裕判断杜聿明不能同时放弃徐州和黄维。他的当务之急是防止杜聿明和黄维汇合,而不是杜聿明自己逃跑。要是杜聿明向西跑放弃淮海战场,那活就简单多了,他粟裕加刘邓有足够的力量虐掉黄维和李延年刘汝明。蒋介石舍得吗?肯定舍不得。所以粟裕认定徐州杜聿明不会选择就这么一跑,杜聿明想这样干,蒋介石也不允许。所以呢,把军队放在南边和东边够了。兵法曰,围三厥一。粟裕呢,留下徐州的西边和北边,只要黄维还被围着,他不怕杜聿明能自己走。
悍将粟裕(七十五)
淮海战役
蒋介石在黄百韬自杀七天后招杜聿明去南京,终于松口放弃徐州。可他要杜聿明立刻往南打去解救黄维。杜聿明拒绝,说如果往南打这三十万人也得陪进去。还不如用黄维吸引粟裕刘伯承,让徐州三个兵团西撤到安全地带后再解救黄维。蒋介石听听也有道理,勉强同意。开出一串名单,要杜聿明把徐州的政府学校都带走。杜聿明只好答应。
杜聿明回到徐州,部部署立刻西撤。部队一听让撤了,积极性就来了。杜聿明为了掩护西撤,突然向南进攻。炮火连天搞得和真的似的。粟裕还真以为他救援黄维来了,布置全力阻击。轰轰烈烈打了一天,杜聿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敌前三十万人大撤退。全军加上政府学校,往西一路狂奔。这样跑出一天,粟裕才得到报告,杜聿明是真跑了。嘿,他杜聿明还真干出了粟裕没预料到的事。
粟裕听到杜聿明西跑,第一是懵了一秒钟。接着就乐了。为什么?这说明杜聿明怕了。原来对峙的时候互相都是瞪着眼,结果是他杜聿明首先眨了眼睛。这一个举动就说明杜聿明根本没有和他粟裕决战的勇气了。
这时候粟裕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放跑杜聿明,配合刘邓中野收拾掉黄维后,然后进攻李延年刘汝明。
方案二,追击杜聿明。抓住蒋介石最大的鱼。
用方案一容易。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三十万,困兽犹斗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黄百韬被围七万人马就打了个七荤八素的,这三十万怎么吃下去?谁有把握呢?而且,杜聿明已经西逃一天了,往西一马平川,是否撵的上没人有把握。不如歇口气,收拾黄维再争取打李延年刘汝明。其实粟裕开始没安排部队去西面,或多或少有如果杜聿明往西边跑就不管他了的考虑。换一般人就是方案一了。
可是,如果真执行方案一会是什么结果呢?吃掉黄维没有悬念,可吃不到李延年刘汝明。为什么?杜聿明都跑了,李延年刘汝明还会留下单独救黄维吗?不可能。蚌埠在黄维南边,李延年刘汝明下一个动作一定是撤往江南。这样蒋介石还真就把淮海战场上这五个兵团撤回江南了。这结果对共军不坏,毕竟淮海战役刚开打时还没琢磨能干掉老蒋两个主力兵团呢。对蒋介石呢?要是知道后来的事情,这个结果算他烧高香了。
那方案二呢?如果粟裕追杜聿明,最好的可能是抓住杜聿明,那战果就大了。可这不容易。人家已经跑了一天了,你再安排追击,抓得到吗?人家三十万也不是豆腐渣呀。最大的可能是平行追击差一天就是撵不上!把军队拖到河南接着开打,胜负难料。而这样可能造成围攻黄维的兵力不足,黄维就可能被李延年刘汝明救出去。这是对蒋介石最有利的结果。
粟裕怎么做呢?他连磕绊都不打的选择第二方案。立刻下令追击杜聿明!为什么?因为我前面说过,粟裕看出杜聿明眨眼睛了。
悍将粟裕(七十六)
淮海战役
俗话说,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这是说啥?军队战斗力当然要比较人数、装备、训练、供给,看最重要的,还要比较统帅的判断能力和意志决心。有时候统帅斗法,谁眨眼睛谁就输。
甲午战争时,中日陆军在平壤血战。双方都死伤惨重。日本人其实已经粮食吃光弹药用尽,山穷水尽了。清军困难可还能撑下去。偏偏主帅叶志超慌了,眨了眼睛,下令撤退。清军本来兵力不少,对方已经弹尽粮绝,这主帅下令撤退,底下就慌成一批,变成夺路而逃。日本本来已经绝望了,一看对方跑了,那还不玩命打呗!进入平壤夺了清军的弹药库,一下子把清军赶过了鸭绿江。无他,统帅眨眼睛了,底下自然慌成一批。统帅是只羊,底下就是狮子也只能落荒而逃。
杜聿明历史上是眨过眼睛的。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在缅甸,当听到密支那被日本56师团攻占后,他就眨了眼睛。才有了落败野人山。
这会儿面对粟裕,他又一次眨了眼睛。犯的错误和当年逃往野人山是一样一样滴。他这个眨眼睛的信号对粟裕来说就没有悬念了。打就打这个已经怕了的主。
追击杜聿明开始了。共军轻装上阵,把背包都甩了快速追击。杜聿明这边呢,就惨了。不但军队,还得带上政府和学校。一出徐州就乱套了。一年半前的莱芜战役,国军李仙洲五万人敌前撤退,让共军三天抓了五万俘虏。这杜聿明选择敌前撤退,三十万人比莱芜战役五万人好不到哪里去。好在他在共军反应过来前先跑了一天。可政府学校拖后腿,就和长征开始时共军坛坛罐罐都带上没法子走一样。天道轮回,共产党历史上犯的错误现在轮到蒋介石犯了。既然杜聿明走不快,共军的枪声已经从后面,变成了两边,慢慢的,前方也有了。
其实杜聿明应该怎么干?上策放弃徐州,全力进攻包围黄维的共军,这样破釜沉舟拼个你死我活!黄维也能激发出来和共军拼了。打乱后其他选择方案就出来了。粟裕把军队重点放在徐州南边,其实就是准备他这样干的。这也是双方最容易打乱的格局。
中策,除了能打的部队啥都不带,坚决往西边跑出去再说。
可杜聿明偏偏选了下策,就是听了蒋介石的话,啥都不舍得,啥扯后腿的都带上,自然慢慢被共军追上了。
悍将粟裕(七十七)
淮海战役
看到追击国军的共军已经赶到前头了,杜聿明当然万分紧张。如果这时候下决心把所有累赘都甩掉,仅仅带战斗部队全力向西突击,共军是挡不住的。
可就像当年在缅甸一样,杜聿明怕了,一听到前面阻击枪声,其实追到前面的共军没多少人,一冲就能过去。可他不敢。前面遇到枪声就马上换个方向,换了几次,嘿嘿,四面都是枪声了。这和刘畴西在怀玉山突围,可遇到国军就不敢打,换了几个方向就被死死困住是一样一样滴。
屋漏偏逢连夜雨,杜聿明的催命符又到了。杜聿明对蒋介石说是往西边撤到安全地方后再进攻粟裕刘伯承去解救黄维的,所以蒋介石勉强同意他放弃徐州往西边跑。可杜聿明离开徐州就是撒欢儿往西边跑,离黄维越来越远。这下子蒋介石可真不干了。黄百韬丢了他难过也就罢了,毕竟那不是嫡系。黄维的十八军可是他心肝肉呀,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于是蒋介石一封亲笔信空投给杜聿明,命令立刻调转方向,全力向黄维靠拢,解黄维之围。
杜聿明把信给三个兵团司令一看,全傻了。看来也要成党国的烈士了。他们开会一耽误,四面枪声更加密集了。到这个份上,想往西边单独走脱也不容易了。得,按照蒋介石要求往东南打吧,反正天下是蒋介石的,折腾掉也是尽忠了。往西边跑的杜聿明就这样换了方向,梯次进攻,一步步走向离黄维双堆集只有六十公里的陈官庄,这个淮海战役最后的战场。
到这里,共军算是把杜聿明集团彻底围住了。看看这通折腾的结果吧。国军三十万大军,离开了有永久工事给养充沛的徐州,走到啥都没有的陈官庄,一样坐困围城。徐州呢?杜聿明退出的当天就被共军占领。他杜聿明连个回去的窝都没了。这哪是杜聿明希望的结果呢?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开始就往南打,或者三十万大军固守徐州。蒋介石加杜聿明这一通神操作被粟裕轻松化解,变成了一个对老蒋最不利的结局。当年粟裕能叫停下江南,他杜聿明却没法子按自己的想法干。这不光是粟裕和杜聿明的差距,更是老毛和老蒋的不同。
刚到陈官庄杜聿明还剩下二十六万人。真有黄百韬死战碾庄的决心,粟裕也不好对付。但是地但是,时过境迁,华野现在可用不着像打黄百韬那样急于进攻了,国军已经灯枯油尽,找不出能救杜聿明的军队了。就是杜聿明想打,共军也不陪着他。
对杜聿明来说,更大的麻烦还是内部。
前面说过,杜聿明手下有三个兵团,三个兵团司令分别是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这三个都不听话的司令各有各的算盘。杜聿明琢磨不能就这么等死,还是立刻突围。他把三个司令叫来一合计,大家一致同意。商量好了分头突围后到阜阳集合。等孙元良一走,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再合计一下,又变了主意。
孙元良呢?好像就算好了他们会变卦一样,他可不想陪他们在包围圈里玩了。这种鬼日子他是一天也不想待下去。孙元良回到兵团司令部,立刻下令无线电缄默。这一缄默,杜聿明改主意的命令就通知不到他了。原来三个兵团统一突围的行动,变成了就他孙元良一个兵团突围,其他两个兵团在一边看着。孙元良好不容易突出一部分,可没走多远就和共军围堵部队迎头相撞,立刻被共军打垮。孙元良运气爆棚又一次逃脱。这哥们军事生涯几乎一直在不停的逃跑中。北伐逃跑,抗战N次逃跑,这次还是逃跑。去台湾后人称长腿将军。养了个儿子秦汉当演员倒是人气爆棚的,替他挽回点面子。
杜聿明就这么突围失败、再突围再失败,折腾到黄维兵团被消灭,杜聿明也终于停止折腾了。十几天下来,又折腾掉几万人马。共军留着黄维不打是为了吸引杜聿明不跑。等到杜聿明被围,蚌埠的刘峙立刻南逃。共军转手就灭了黄维。淮海战场,国军这下子就剩下陈官庄孤零零的杜聿明了。嘿嘿,共军又不打了。为啥?要用杜聿明栓住远在华北的傅作义,怕消灭杜聿明太快了傅作义会撒丫子跑了。于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出现了。杜聿明不突围,共军也二十天不打。
悍将粟裕(七十八)
淮海战役
这二十天,慢慢把陈官庄变成了人间地狱。
杜聿明这时候还有二十万人,到了野外,给养不够,战斗力每况愈下。陈官庄附近无法就地补充,只能靠空投。二十万人马,加上带着逃跑的机关学校人员,光吃每天都要上百吨。四面被围后,蒋介石就那么几架破飞机️,在这么小的区域里要补充这么多物资,这点空投力量!根本办不到。
缺吃的人会疯掉的。于是就打吧。打谁?没本事打共军,就自己人开打吧。每次抢空投物资就是一场混战,每次都要打死几位同伴,没死的立马抓起抢到的食物在被打死的同伴尸体旁就开吃。机关学校人员更是没办法,他们连抢的本事都没有,男人只能束手待毙,女人只能卖身换活命的食物。啥是人间地狱,这就是。
1935年的1月,粟裕带着仅存的四百人死里逃生突围出了怀玉山。1949年的一月,粟裕带四十万大军围着蒋介石最后的家底杜聿明集团。别看杜聿明还有二十万人,可际遇比怀玉山上的红十军团还惨。
淮海战役开打起,国共军队人数比是八十万对六十万;火炮数量上,国军是共军是三倍,坦克是共军十倍。可仗打到现在,淮海战场上就剩下杜聿明这二十万。杜聿明在饿肚子,没有高科技补充的共军靠什么补给?靠老百姓倾家荡产支援呀。
前线共军六十万是吧,可支前民工前前后后有五百万!蒋介石为每天上百吨的空投物资怎么运去发愁,可没有飞机的共产党动员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到前线的粮食就达到九亿斤!
蒋介石王牌第18军军长杨百涛被俘后,那是种种不服。在被押往后方去的路上他,惊呆了。在回忆录里他是这样写的:
“但见四面八方,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呈现出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连一撮猪毛都没看见,现在怎么有了?真是怪事。通过村庄看见解放军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样亲切,有的在一堆聊天欢笑,有的围着一个锅台烧饭,有的同槽喂牲口,除了所穿的衣服,便衣与军装制式不同外,简直分不出军与民的界限。我们这些国民党将领,只有当了俘虏,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强烈的对照下,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正视铁的事实,承认共产党、解放军所在的地方,和国民党、国民党军队所在的地方,有两个世界的天壤之别。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看看人家这认识,杨百涛到底是王牌军军长,一眼就看出问题的实质。倒是我们一些自诩精英的,到现在还有想不明白这道理的。蒋介石为什么失败?是他网罗的“精英”不多?是他“礼贤下士”不够?都不是。而是他忽略了那四亿他他眼里可用之奴役之欺负之还不把当人看的贫贱草民。当那一个个草民被毛泽东共产党当人看的时候,蒋介石面对人民的汪洋大海是绝无胜算的。现在国内一直说不忘初心。啥是初心?初心就是建国后毛泽东拒绝穿防弹衣时说的话:人民不会伤害我的。就是刻在新华门上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悍将粟裕(七十九)
淮海战役
这围困的二十天,圈内圈外差别越来越巨大。越到后来,共军前线开饭就能引来一批国军投共。杜聿明开始还杀一儆百。可一看,再杀搞不好当兵的造反会杀到当官的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当兵的去吧。你还别说,那时候过来参加老共的活到2019年,还算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真能得到一枚建国70年纪念章呢。
进入新年,华北傅作义已经跑不了了。终于到了可以消灭杜聿明的时候。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粟裕下达总攻陈官庄命令。华野十五个纵队如潮水般从四方攻击。啥叫摧古拉朽?这就是!
九天后,杜聿明集团覆灭。
邱清泉被机枪打死。这个王牌兵团司令躲过了以前那么多恶战,这次终于没有能够再逃出去。
李弥呢?逃到一个小楼里,那里还有一些他的部下。这时候他已经毫无兵团司令的威仪,哭着要求弟兄们不要出卖他。那些弟兄们算是为他尽了最后一份下属之谊,选择投降,掩护他跑了出去。
逃出生天的李弥后来到了云南。卢汉云南起义时又把他抓了起来,这哥们自告奋勇说愿意去阻止他的部队进攻昆明,卢汉又把他放了出去。这样李弥又跑了一回。
李弥运气总是好到出奇。后来他在云南的部队撤到缅甸,成了金三角毒贩子!余毒至今。
杜聿明呢,这个三番五次被老蒋拨来拨去的忠臣,终于在战场被俘了。被俘时号称军需处长高文明。共军一师政委审问他,让他写出其他几位处长的名字。这哥们写了军需处长高文明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师政委立马觉得这是个大官,可也没想到就是杜聿明。师政委对杜聿明说:我们优待俘虏,除了战犯杜聿明。一听这话,杜聿明绝望了,乘人不在,一砖头砸在自己脑门上要自杀,当然力道不够,没死成。就成了电影《南征北战》里自己砸自己一砖头那张军长的原型。
杜聿明亏了有个牛掰的女婿杨振宁,后来共产党对他礼遇有加。
杜聿明的太太大革命还加入过共产党,去台湾后听说丈夫还活着,辗转美国回到大陆。一直陪伴他左右。男人哪,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妻子。蒋介石这些将领除了个别如王耀武遇人不淑,大多数人的妻子还真做到了患难与共,算是给他们战败的补偿吧。值了!
悍将粟裕(八十)
粟裕封神
我们的主角粟裕呢?
淮海战役是他的封神之战。
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双方投入人数最多的战役就是淮海战役。要是双方正常点,能吃掉一个国军主力兵团就不错了。看主要在粟裕的指挥下,愣是取得了无论毛泽东还是蒋介石事先都没有想到的战果:干掉蒋介石在关内最重要的黄百韬、黄维、邱清泉三个兵团,还加上两个弱的孙元良和李弥。六十万共军进攻八十万国军,居然消灭国军五十五万。
有人总拿元帅军衔说事。其实,对于一个军人,他的成绩是写在战史上的。希望中国再也不要有内战。那么粟裕为主指挥的淮海战役,就是中国历史是最大歼敌最多的记录了。
这个意义是什么?是彻底打掉了老蒋划江而治的可能。进一步,是在两种力量两种命运的决战中把胜利的天平拨向了共产党,给蒋家王朝的棺材上钉了最关键的一颗钉子。这一仗胜利,我们才看到一个再也不用按照列强的意愿安排我们人民命运的新中国。虽然经历了如大跃进文革这样的烂事,可这个民族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里唯一靠自己的力量崛起的大国;从一个80%以上文盲基础上二十年搞出两弹一星的大国;一个世界历史上唯一不靠战争和掠夺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一个改革开放三十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我们在谈各种战争的时候,突然发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十年远离战争的大国!一句话:人家已经不敢打我们了!感谢先贤。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夜,北京天安门广场。
正在举行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铲土的顺序是:毛泽东第一个,朱德第二个,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第三个。
而第四位,就是毛泽东一把从人群里拉出来的粟裕!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啥,那是周朝的封神榜,唐朝的凌烟阁呀。
可毛泽东怎么做的?他已经不是1937年5月祭奠共产党先烈那样一个个报名字了,而是祭奠牺牲的人民!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八块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胜利渡江。这八块浮雕是说什么?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缩影。而且地而且,纪念碑上没有出现共产党!没有人民,哪有共产党啊。
在这座纪念碑上,牺牲的几千万先烈,无论职务多高,都聚集在人民这个名字下了。
而粟裕呢?就是那个进入1937年牺牲名单的活英雄,这个打掉蒋家王朝最后本钱的将领,毛泽东让他做的是第四位给奠基铲土。此时此刻,在粟裕的战旗下牺牲的几十万战士的精灵,也应该汇聚到这个神圣的纪念碑上了,那一块块浮雕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三十五年后,粟裕去世前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这些他战斗过的地方:南昌,龙岗,怀玉山,黄桥,天目山,华中,鲁南,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豫东,淮海,等二十多处。哪些牺牲的战士们都在哪里等他们的首长几十年了。等着粟裕来了命令他们再一起前行!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不是过去的模样。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概括吧:喜看稻淑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历史有英雄,更是人民创造的。共产党的高官请想想,要是再有战争,人民会不会再把你们掩护起来?会不会再用小推车支援?会不会再把最后一个孩子送上战场?请你们永远不要忘了人民! (完)
作者的话: 一不小心,悍将粟裕写了八十段。
为什么不写淮海战役以后的战役,如渡江等等?因为那些战役,没有粟裕,结果也没有悬念了。
我当年大学时党史补考过的。因为老师讲的太boring。后来看看书,觉得这么精彩的内容怎么就能讲成那样boring呢?还不如我来讲讲呢。
于是,就有了在北大七九群里开讲粟裕。
在大家鼓励下,越写越多。
就有了悍将粟裕。
打算写完领袖和他的将领们——战争中的管理学。
留给后代一份我死了还有人看的书。
值得吗?
问问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朋友们。
回答的朋友,如果出书了,我一定奉上一本签名的书,感谢支持。
谢谢朋友们鼓励。你们的评论让我感动!
谈谈计划。
领袖篇打算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还有他们的对手蒋介石。
将领们打算想林彪、粟裕(就是这篇)、彭德怀、陈赓、许世友,等,还有作为对手的王耀武。
想把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表现那么一点点。 2021.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