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刘江海 于 2021-10-14 15:42 编辑
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
今天是上甘岭战役69周年纪念日。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从一场局部阵地的夺取发展成为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提到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我的祖国》。
优美的旋律,磅礴的气势,演绎到极致的爱国主义激情,以及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将其比喻为第二国歌,实在是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恰如其分的崇高定位。
然而,做为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的,其实是在影片表现的若干次壮烈场合中反复呈现给观众的《英雄颂》。
《英雄颂》在影片中先后呈现三次:
片首部分的歌词:
狂风呼啸,大海翻腾,朝霞燃烧,山麓昂胸。狂风呼啸,大海翻腾,朝霞燃烧,山麓昂胸。狂风呼啸,大海翻腾,朝霞燃烧,山麓昂胸。壮志的祖国儿女,为世界、为和平,赴汤蹈火,去做英勇的斗争。壮志的祖国儿女,为世界、为和平,赴汤蹈火,去做英勇的斗争。
影片第24分钟开始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阵地与美国鬼子拼死搏斗时增加的部分歌词:
狂风呼啸,大海翻腾,朝霞燃烧,山麓昂胸。硝烟滚滚,火势熊熊,杀声呐喊,铁石飞崩。硝烟滚滚,火势熊熊,杀声呐喊,铁石飞崩。一样、一样冲,一样、一样进。勇敢的战士,轰不动炸不倒,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
片尾部分再增加的部分歌词:
用生命保卫母亲平安,用鲜血换取大地和平。不朽的功绩无比的英勇,巍峨雄壮美丽庄严,像一道长虹横跨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不朽的功绩无比的英勇,巍峨雄壮美丽庄严,象一道长虹横跨在万里无云的碧空。
不同的歌词,同样的主旋律,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心,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与《我的祖国》广为传唱不同,《英雄颂》由于其特定原因,只能定格在屏幕上。
《英雄颂》无法传唱的大致原因可能有几个:
1、作曲水平极高,演唱难度极大。极高的艺术水准、需要专业的乐队与合唱队员。配器讲究、复杂,还有交响乐队中少用的钢琴。
《英雄颂》的演奏动用了当时国内三个顶尖乐团(中央乐团、长影乐团、上海乐团)中的两个:中央和长影;《英雄颂》的演唱动用了三个专业合唱队:中央乐团合唱队、中央实验歌剧院合唱队、新影乐团合唱队;《英雄颂》的演奏动用的三个指挥中有两位为合唱指挥。这首插曲至少有四个声部。如此难度不易传唱。
2、《英雄颂》的基调由几种风格各自鲜明的基调组成,限制了演出的场合。
《英雄颂》的总基调可以分为缅怀英烈(片头部分)、残酷惨烈(片中部分)、壮怀激烈(片尾部分)组成。只有当《英雄颂》不同的基调和影片不同的场景共同呈现,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受到连续的冲击,人们的灵魂才能受到不断的洗礼。
正因为《英雄颂》里的在特定乐曲烘托中的语言特质——“壮志的祖国儿女,为世界、为和平,赴汤蹈火”,“硝烟滚滚,火势熊熊,杀声呐喊,铁石飞崩”,“不朽的功绩无比的英勇,巍峨雄壮美丽庄严”,注定了《英雄颂》无法在田间地头、工厂学校等场合传唱,在劳动之余、休闲之际欣赏。它需要极专业的乐队与合唱队在极庄严的场合歌咏。
和其它战争题材的音乐相比,《英雄颂》的乐曲是独特的、歌词是独特的。说它是中国迄今为止(可能是空前绝后)艺术水准最高的电影插曲,我同意这个观点。
将“上甘岭”三个字写进一首歌的歌词里,只有《英雄颂》,真正做到了空前绝后。
当《上甘岭》影片音乐录制完成后,一位艺术界的前辈对刘炽说:“我听出来了,你在上甘岭阵地上找到了一个优美深情的女儿,又找到一位英勇顽强的儿子!”面对“知音”刘炽笑开了:“是的,你很理解我的苦心,我把《我的祖国》当成柔美明媚的女儿,把《英雄颂》作为威武不屈的儿子,他俩各有风貌,性格,但共同点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罗斯的,法国的和德意志的,这是新生的共和国的!”
王震之导演《三八线》时曾经找过刘炽。刘炽掂掂作品,却谢绝了。他对王震之说:“都是抗美援朝题材作品,我写《上甘岭》已是精疲力尽了。”
让我们尊重作家,尊重历史,将《英雄颂》和《我的祖国》一同做为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原因只有一个——值得。
不朽的上甘岭战役成就了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英雄颂》和《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英雄颂》和《我的祖国》让不朽的上甘岭战役万古流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