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72|回复: 5

27军79师邢台炮团 【军旅轶事】(上)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18

帖子

276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67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1-10-3 19: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军79师邢台炮团
【军旅轶事】(上)
作者:三块红


(1)几回回梦里回邢台

       光阴荏苒,岁月留痕。在你心之一隅,是否会有一些难以磨灭的珍藏?可能是一份感情,可能是一种向往,也可能是一段旋律 ……。
       转瞬己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年的12月19日,是我入伍50周年的纪念日。我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来纪念我们的炮团,来纪念我们的战友。
       这一次炮团卫生队战友们在邢台聚会。大家都亲切的把那里叫做第二故乡。北宋人黄峭有云“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的人们喜欢用乡愁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这次战友们在第二故乡聚会唤醒了我们大家沉睡了多年的乡愁。“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乡愁是浓浓的思念,乡愁也是心灵的寄托。
       远去的从军时光唤起的乡愁,是一杯美味醇久的佳酿,是一段同甘共苦的经历,是一伙朝夕相处的战友。可是我们赖以寄托乡愁的炮团军营己经沒有了。一切己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人们常说,50岁以后。有一半时间是活在记忆中。60岁以后,全部时间都活在记忆中。人老了。五天前的事儿记不住。50年以前的事却记忆犹新。过往的那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挥去。虽然我在炮团只有短短五年多的时间,但经历却也算是丰富的。
       俺这个人的优点虽然不明显,但却有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就把在炮团经历的轶事大致按时间顺序来说说吧。

(2)炮团营房的变迁。                         

       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8月28日,华东军区发布整编计划,步兵师将配置炮兵团,1950年11月9号入朝前,27军山炮团在丹东解散。其所属的三个山炮营分别编入三个步兵师。成立师属炮兵团。
       1950年11月9号我团在辽宁省丹东市由军山炮团团部,团直一部,山炮营,第2,第4,第6连,30军90师270团二个连共同组成。
       师属炮兵团除80师是三个营外,79师和81师都是二个营。
       我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2次战役东线战场长津湖战役。第5次战役。并参加了金城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0月22日,27军从朝鲜前线班师回国,军部驻扎在上海松江。79师师部驻扎在浙江嘉兴。我团驻扎在浙江嘉兴桐乡濮院镇。
       在战争年代。部队行军打仗。都是住在老百姓家中。没有固定的地方。建国后。在和平时期。军队需要有自己的营房。
       1954年2月27军军部及80师调防江苏无锡市。79师调防江苏苏州市,81师调防江苏镇江市。同年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
       79师师部住在苏州北兵营。235团住在苏州南兵营。这两个营房都是日本鬼子建造的老营房。我团住在苏州枫桥兵营。从此,我团在这个营房一直驻扎到1969年9月北上。
      唐代张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诗。说的就是这个枫桥镇。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0.jpg
枫桥景色1

1.jpg
枫桥景色2

2.jpg
枫桥景色3

3.jpg

      枫桥景色4--营房附近还有三处景观即:西园、留园、寒山寺。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炮团营房的驻地是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姑苏城为伴的。
      1953年8月17日。步兵第79师炮兵团统一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59团。下辖三个营。

4.jpg
这是盖有359团印章的一封聘请书

       1969年6月13日。根据南京军区电示,陆军军师所属的炮兵团和高炮团番号改按隶属关系编排,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三五九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7军步兵第79师炮兵团。
       1969年9月1日我团随27军北上张家口宣化一线战备布防。1970年3月19日回驻地邢台后,先借驻235团会宁镇营房。同年9月回到孔村东原63军187师炮团营房。从此以后,我团在这个营房呆了几十年。
       1998年部队改革,27军实行军旅营体制。79师改编为235旅,其中235旅的122榴弹炮营,130火箭炮营由我团整编。至此,我团正式撤编。两年后在邯郸市黄梁梦营房,又重新恢复组建了炮兵团。这个炮兵团的前身就是原79师炮兵团。它继承了原79师炮兵团的建军历史和荣誉。2018年27军撤编后,这个团的归属和去向就不清楚了。

5.jpg

       这是邢台炮团的大门,(网上搜集的图片)几年前正面临着折迁。现在肯定己经不在了。这个门是原63军187师炮团在50年代初,抗美援朝归来后在建造炮团营房时建造的。我团1970年来了以后一直没有改动。存在了可能有60多年了吧,我还在这大门站过岗呢。


6.jpg

           这个小战士在炮团大门口站岗,(网上搜集的图片)从服装上看,这是87式士兵冬常服。估计站岗时间可能是在90年代左右。
       这张照片里大门左边的墙上还写有大标语。我记得当年左边写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右边的墙上写的是:“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
       在1970年的一天,军区某大首长来我部视察。他看见右边墙上的题词后,批评我团陪同视察的领导说;“你们团连个写字的人都找不出来了吗?这是谁写的?那么潦草,看也看不懂。马上把它抹了,重新再写规整点。”陪同的领导马上说;“首长,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手书体。”这位首长吓得马上说;“很好很好。写的真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看来这位老红军首长识字不多。

119.jpg

1951年4月,毛主席为沈阳炮院的题词。


       往事已矣,一晃已有50年过去了。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连铁打营盘都没有了。想故地重游再去寻找旧时的梦,己不可能了。

(3)27军北上

       回忆往事,为什么要从27军北上开始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我们这一年的兵是69年12月份开始征兵,军龄从70年1月份算起的。而在我们之前历年的兵都是在三月份征兵,军龄从当年四月份算起。我们这一年不但提前了三个月,而且在71年底史无前例的停止了老兵退伍和新兵入伍。因此我军历史上就少了72年的兵。同样,我们27军从华东到华北,也是为了应付紧张的中苏关系。这一切都是为了准备打仗。
       1954年27军军部及80师调防江苏无锡。79师调防苏州,81师调防镇江。从此以后。27军在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气候温暖,富庶宜居,鱼米之乡的苏南地区驻屯了十五年。
       1969年3月。我国军队与苏联军队在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我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战后,苏联霸权主义者继续向中苏边界大量调兵,并不断制造事端。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4月毛泽东主席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
        8月,中央军委下达了准备打仗的命令。要求全军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命令27军列入全军总预备队序列。随时准备奔赴新战区。执行保卫华北,保卫首都北京的机动作战任务。
       1969年8月20日。中央军委电令。调本军进驻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归北京军区建制。协同兄弟部队抗击敌人可能沿二连。张家口向北京发动的突然袭击。8月21日,本军发出紧急战备命令。开始收拢部队。尤太忠军长率本军团以上军事主官和部分机关干部。先期乘专机抵达北京和张家口地区。受领任务,勘察地形。

117.jpg

       1969年11月,军首长在张家口地区视察阵地。左一;姜兴厚副军长。左二;王世延副政委。左三;尤太忠军长。左四;认不出来。左五;阎川野副军长。
       8月27日黄昏起,部队陆续由铁路输送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第80师为军第一梯队。27日从无锡出发。9月2日进驻张家口市。军部为第二梯队以军机关及直属队,军炮兵团,军高炮团为顺序。8月30日分别由无锡,镇江等地出发。9月4日,到达宣化地区。第79师为第三梯队。9月1日至5日,分别由苏州,浒墅关,昆山出发。9月8日全部进驻宣化地区。第81师奉命暂留镇江。后根据上级指示,于同年11月调防河北省邯郸地区待命。一个军的跨省调动其规模还是相当大的。本军共调用50列火车计1564节车厢。
       我们27军虽然说是在张家口宣化一线布防。但我们部队的营地;军部是在石家庄,79师在邢台,80师在获鹿,81师在邯郸。除了军部以外,都是原63军的营房。原63军军部在石家庄市区,被河北省要去了,27军就占据了西郊的原高级步校的营房。这个营房比无锡的军部大了二十倍都不止。文革结束后,高级步校恢复办学,二家各分一半。

118.jpg

       1970年4月,军首长们在石家庄新的军部合影。前排左一;涂学忠副军长,前排左二;马杰政委,前排中;北京军区副政委,(名字想不起了)前排左四;尤太忠军长,前排左五;阎川野副军长,后排左一;姜兴厚副军长,后排左二;叶金刚政治部主任,后排左三;薛国衡参谋长,后排左四;王世延副政委。
       1970年5月。本军家属开始北上。共调用八列火车。共搬迁家属988户计3589人。另有110户因在地方有工作没有搬迁。
       27军和38军并称两大“御林军”。其实就是军委的战略预备队。38军是东野最能打的部队,27军是华野头等主力。在当时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阴影中,调这两支部队来拱卫京师,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

(4)在邢台炮团留守处的日子里

       我1969年12月19日参军。12月25日到达邢台。

93.jpg
我们入伍来部队时乘坐的火车车厢俗称闷罐车厢1

121.jpg
我们入伍来部队时乘坐的火车车厢俗称闷罐车厢2

94.jpg
那个年代我们乘坐的的军运闷罐专列是由蒸汽机车牵引的

109.jpeg
70年代的邢台火车站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邢台。汽车行驶在去师部的路上。放眼北国广袤无垠的阡陌大地。纵览一片空旷寂静的雪野山川。成片成群的黑乌鸦在秋收过后灰濛濛的田野里在寻找啄食着什么。真是好一派北国风光。

7.jpg
一只黑乌鸦

8.jpg
一群黑乌鸦

9.jpg   
满天黑乌鸦

       从江南水乡来到北方,反差太大了。不见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见了满眼翠绿的湖光山色。路两边的杨树和远处河边的柳树。早已没有了树叶。光秃秃的耸立在那儿。眼前一片荒凉。

10.jpg
冬天的北方平原1

11.jpg
冬天的北方平原2

12.jpg
冬天的北方平原3

13.jpg
冬天的北方平原4

14.jpg
冬天的北方平原5

      冬天,北方一往无际的原野虽然冷肃和荒凉,却另有一种别样的美。

15.jpg
朦胧美的北方原野1

16.jpg
朦胧美的北方原野2

       我参军以后。没有跟随大部队到张家口和宣化地区紧急战备。而是在12月27日从师部分配到炮团留守处,来到了邢台市孔村东的炮团营房。

▲邢台的冬天。
       邢台的冬天比江南冷多了。当时部队营房里的房间北窗外面都是用稻草帘子遮盖着。

17.png
遮窗的稻草帘子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门窗上不时会传来了尖啸的声音。
       除了军部和师部以外。当时部队团以下营房里没有暖气。冬天都是靠火炉取暖。每个房间一进门的旁边就是炉台,炉台靠墙是一堵暖墙。有烟囱通向屋顶。雪天泥泞潮湿,战士们的棉鞋都进水了,晚上会放在炉台上烘干。我记得在当时有很多战士都把棉鞋烤着了。
       为防止煤气中毒。门上的窗子玻璃。都做成了半敞开式的以便于通风。干部查岗查哨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防止人员煤气中毒。
        那时候在营房里每个营都有一个大菜窖。专用于储存大白菜和萝卜。这在南方的营房里根本是见不到的。南方的蔬菜品种比较多。可以长在菜地里过冬。因此冬天吃菜不是问题。而在北方,冬天除了白菜就是大萝卜。
       当时二十七军所有部队的每个人。都发放了羊毛毡垫子。铺在垫被底下。这在别的部队是没有的。毡垫在退伍的时候是要上交的。
       长江以南部队的棉衣比长江以北部队的棉衣要单薄许多。而长城以北的部队。冬季穿的都是“四皮”。即皮帽子,皮大衣。皮手套。大头皮鞋。这些穿在身上是非常重的。走路都很累。当时在张家口宣化地区的大部队。人人穿戴都是“四皮”。而我们邢台留守处的人是没有“四皮”的。以至于只要有人从大部队回来。我们都会向他们借“四皮”去照相。

18.jpg
我戴皮帽穿皮大衣

▲留守处的工作
       当时27军有两套留守班子。一套是在江苏老营房留守。一套是在河北新驻地留守。我们79师邢台的留守处代号为京字431部队,炮团是三大队。我们给家里写信的寄信地址就是;邢台市京字431部队三大队。
       炮团留守处干些什么工作呢?第一个任务就是喂猪。留守处一共有40个人左右。每个连有三个兵留守。北上的时候,全团的猪都从苏州运到了邢台。每个连都有三四十头猪。各连的饲养员喂各连自己的猪。9个炮兵连,加上指挥连,运输连还有司政后。光是饲养员就有十几个人。第二个任务就是打杂,剩下的二十几个人大家分头干活。
       我团在达活泉有200亩地的一个农场,在靶场周围还有百八十亩冬小麦地。在营区门口还有几十亩地的蔬菜田,幸好是在冬天,沒什么农活。但其它活也不少,今天去打猪草。明天去给冬小麦浇水。后天去猪圈挖猪粪。总之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上午都要进行政治学习,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斗私批修。下午才去干活。
       留守处先是由后勤处陈元芳副处长主持工作,春节的时候,榴弹炮营金营长从大部队回留守处主持工作。金营长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口音,他是1951年的兵,27军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伤亡很大,部队减员高达一万三千多人。光是在东北就征召补充了七千多新兵。他就是那一批兵。当时的党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也是那一批兵,王当时在80师当兵。

44.jpg
前排中为金营长,左为王维盛老军医。

       我们炮团的营房当时也不是空的。新成立的炮兵第13师第56团就借住在我们的营房当中。直到1970年的7月份炮13师整训完毕奔赴他们的驻地新疆为止。
       炮13师是军区级所属炮兵。他们的大炮口径比我们的大多了,分别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59式130毫米加农炮。

58.jpg    
59式130毫米加农炮

59.jpg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炮13师是新组建的部队。他们的训练是非常紧张和辛苦的。我记得他们夜间经常紧急集合,闹得我们都睡不好觉。
       每天淸晨起床号响了,我们留守处这些兵还慢慢吞吞磨磨蹭蹭在懒床。炮13师56团的各个连队早已经齐装满员在大操场上操炮了。我至今都弄不明白的是,他们每天收操时都把大炮炮架上的两个铁轮子滚回宿舍。早上出操时再把它们滚到操场上。一个连有六门大炮12个轮子,在石子路上叮叮当当的巨响。好不热闹!难道是怕轮子被贼偷了吗?何况炮场上还有哨兵在站岗呢!

▲北方部队的粮食供应
       江南的部队是以大米和白面为主食。从来不吃粗粮。到了北方来以后,就以粗粮为主了。部队供应的主要是小米和玉米面。大米白面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好在我们军师团三级都有大农场。农场主要种水稻。这样可以弥补一下大米的不足。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在当时还给27军送来了好几专列的大米。因为二十七军大部分战士都是南方人。基层干部的家属也基本都是南方人。
       27军来北方以后,部队生活得比较清苦。老军长尤太忠1970年4月调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同时担任内蒙古革委会主任。他心里挂记老部队。专门组织内蒙古军区的部队在草原上打黄羊。光我们师就分到了十几个车皮的黄羊。黄羊肉的膻味很重。刚开始吃不惯。后来习惯了觉得还挺好吃的。同时还运来了内蒙古盛产的大土豆。团里每个伙食单位都分到了不少。
       我们那时候的主食主要是二米饭。也就是用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煮的干饭。南方来的战士都吃不惯二米饭。但是要想把二米饭烧好,还是很不容易的。往往大米糊了,小米还没熟。

20.jpeg
二米饭

       为此师团二级还专门组织了学习班学做二米饭。除了二米饭,我们还经常吃用玉米面做的面条。
       我记得,我们野营拉练到农村的时候,还用二米饭和房东老乡交换窝窝头吃。

21.jpg
小米面窝窝头

       老百姓的窝窝头又香又好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吃的窝窝头都是用当年打下来的新小米做的。所以既香又好吃。而我们吃的小米,都是多年的存粮,难以下咽。

▲"两忆三查"运动。
       1969年的冬天,总政治部要求在新时期,全军重新开展"两忆三查"运动,两忆三查运动即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通过忆苦思甜,挖根找源,对比算帐等方法,进行一次活的思想教育。也就是在新时期下的新式整军运动。
      我军历史上在解放战争中进行过的两忆三查和新式整军运动。极大的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为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武装。奠定了政治基础。

27.jpg   
冬天的邢台农村

       我们炮团留守处是在70年1月份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到营房旁边的孔村大队去进行两忆三查运动的。实际上,这有点形式主义了。你想想看,解放都21年了。我们这些战士,大部分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旧社会,怎么来忆苦呢?查立场也无从谈起,倒是忆苦饭没有少吃。我们的忆苦饭是用发了霉的喂马的黑豆配上喂猪的麦麸,还有烂白菜帮子,煮了一大锅。留守处40多个人。每人三大碗。吃的那些上海江浙一带的兵,眼都直了。有几个人弯腰直吐。就咱们山东兵“觉悟”最高,最能吃。想想都好笑。可当时谁也不敢笑。另外我们还去“访贫问苦”。“访贫问苦”就是去老百姓家里问寒嘘暖拉家常,扫院子挑水上房顶。

28.png   
邢台农村的平顶房1

29.jpg
邢台农村的平顶房2

      邢台农村的房顶没有瓦。是大平顶,人可以站在上面来回走动,可以登高望远。老乡说,房顶是晒粮食用的。
       说起邢台的平顶房,我还想起了当时我们留守处有人编的一个顺口溜,说的是邢台三大怪。为此还被领导批评了多次。

邢台邢台三大怪,
高粱杆子编锅盖。
猪吃大便长的快。
老太太爬梯比猴快。

       第一句话顾名思义很好理解。第二句话说的是邢台农村老百姓屋后的厕所,它的蹲坑是和猪圈连在一起的。人蹲在蹲坑上。下面就是一头猪正在等着一顿美食呢。它一边哼哼一边用头往上拱,差点就没拱到人的屁股上。咱们当兵的都很不习惯上这种厕所。第三句话说的就是老太太上房顶的那个利索劲儿。
       今天回想起这一切。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坦克第1师第3团配属27军79师
       1970年3月。原驻扎在北戴河的坦克第1师第3团编为79师坦克团。
       27军北上时。各个师的坦克团都留给了南京军区。因为27军的坦克是水陆两用的。不适宜在北方地区作战。
       我当时还在炮团留守处。原先。我们留守处不需要站岗。因为新成立的炮兵13师56团还住在我团营房里。站岗都由他们承担。
       但是坦克团的营房却是是空的。也不知何故在春节后要我们留守处去坦克团大门口站岗,这下我们可倒了霉了。我们一共才四十个人,去掉几个干部,再去掉十几位饲养员和几个炊事员,剩下二十来个人,基本一二天就要轮一遍,苦不堪言。
       某天夜里,正好我在坦克团大门口站岗,只听得远方隆隆的轰鸣声由远而近,大地都在颤抖。我军当时最先进的59式坦克一辆接一辆的开了进来,还有其他各种车辆也一辆一辆地开进了营房。长长的车队将近两个小时才完全过去。我知道,这是配属我们79师的坦克团来了。

22.jpg   
59式坦克

       一个小时后,。有一名坦克团的干部带着两名战士来接我的岗。在攀谈中,两名战士说自己是68年的兵,老家是山东郓城的,听说我老家也是山东的,还和我攀起了老乡。

(5)在邢台235团营房暂住的日子里

▲我团从宣化回邢台
30.jpg   

        铁路输送56式85毫米加农炮和苏联嘎斯63牵引车。

        1970年3月15日,79师炮团奉命从紧急战备的驻防地宣化出发,并于3月19日回到邢台。由于我们的营房被新组建的炮兵第13师56团占用。邢台会宁镇235团的营房正好空着。我们炮团就临时住了进去。
         235团营房怎么会是空的呢?因为当时235团在内蒙古实施三支二军。(三支两军是人民解放军在文化大革命中,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训,军管任务的简称,是人民解放军正式介入文化大革命的标志)

31.png   
三支二军经验汇编

32.jpg
某部三支二军情况简报

        235团的营房比炮团的营房大多了。各方面条件也比我们好。我们在235团营房一直住到了当年9月份。

▲听孙理增政委作报告
        我记得有一天在235团大礼堂,听我们炮团孙理增政委作报告,他是胶东荣成人。操着一口浓重的荣成方言,说起话来仰扬顿挫,绘声绘色,很有意思。           针对27军北上,部队岀现了很多消极情绪。他说,“我们炮团的兵坐车坐惯了,缺乏锻炼嘛。前些天我们向步兵学习,进行10公里徒步急行军。部队很疲劳。有的兵实在走不动了。我们有的连长就在发牢骚;“炮兵搞什么徒步行军,乱弹琴,如果一定要走,即使再累,我宁可向南多走一里,也不想向北再走一分”。到北方来有什么好的!” 孙政委说;“同志们啊,是一分啊,他居然连一分也不想走”。
        孙政委还说;有的干部连顺口溜都编岀来了;

邢台邢台,
一条马路二个口,
一个警察管二头 。

        这是在形容邢台城市太小了。这位干部还编;

公园公园
一个公鸡二个猴,
一匹毛驴二条狗。

       说的是邢台公园动物太少了,远远比不上苏州。
        孙政委说;这些干部太不像话了,这都是些什么思想?是资产阶级贪图享乐的思想!我们必须好好的批判!
        部队刚到北方时。干部战士普遍都很不习惯。生活条件以及各方面都远不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因此部队牢骚怪话比较多。当时的各种顺口溜满天飞。比如;

邢台邢台,
马路不平。
路灯不明。
大姑娘赶着毛驴车昼夜不停。

▲团长和政委
       在我当兵的5年多中,我们团的团长分别是:姜俊,孙维恕,苗化昌,印庚生。我们团的政委分别是:孙理增,尤其玉,王懋则。

110.jpg
60年代末期邢台的交通岗

111.jpeg
七十年代邢台的人民公园

112.jpg
七十年代的邢台清风楼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33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jpg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举国欢庆。我们炮团也举行了庆祝大会。我们全团都集中在235团大礼堂前面的大操场上,在庆祝大会上,政治处毕兆礼主任用浓重的胶东话宣布;“锣鼓齐呜”。顿时全团各单位都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我们仰望星空。观看着这颗卫星的运行轨迹。这件事我直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我团火箭炮营成立
        1970年7月,我团火箭炮营成立。装备63式107毫米火箭炮。从此,我团的编制从三个营变成了四个营。其实在1964年11月3日,我团曾组建过火箭炮营。装备过63式130毫米轮式19管自行火箭炮。

99.jpg    
63式130毫米轮式19管自行火箭炮

        但在1967年7月该营调归27军炮兵团建制。我团便没有了火箭炮。
        我记得当时大家都跑去看火箭炮。一看以后心里凉了半截。这个炮怎么那么小?而且不是自行火炮,是用解放牌大卡车牵引,车大炮小极不相称。步兵团用这种炮都嫌小。比过去我团的130毫米火箭炮小多了也落后多了。

34.jpg   
火箭炮营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1

35.jpg    
火箭炮营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2

       当时我们卫生队常熟籍(沙家滨那一带)的陈勤生军医被调去四营担任军医。陈勤生军医是外科大夫,是卫生队开刀水平最好的医生。
       在那个年代,师属炮兵团的装备还是比较落后的。

52.jpg    
榴炮营的 54式122毫米榴弹炮

       我团榴炮营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是按苏式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仿制的。是苏军四十年代二战时的武器。

106.jpg
56式85毫米加农炮

        而野炮营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是按苏联D-44式85毫米加农炮仿制的。也是苏军在二战时的武器。   

57.jpg   
56式160毫米迫击炮

       迫击炮营装备的是56式160毫米迫击炮。是按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仿制的。是苏联二战产品。
▲27军改装为摩托化部队
        1970年6月。陆军第27军由骡马化改装为摩托化。在全军中。这是继38军以后第二个改装的部队。也就是说今后在行军的时候,步兵再也不需要靠两条腿了。
        什么叫骡马化?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记得在小时候我看过步兵团出早操。各营营长都骑着马排在本营队伍的最前面。团长骑着高头大马拿着指挥刀站在操场中央。那是非常威武和神气的。当时各步兵团都有骑兵侦查排和骑兵连。运输连也全是用骡马拉车。

23.jpg
骡马化部队行军

24.jpeg
骡马化部队行军(也有几辆汽车)

25.jpg
骡马化部队行军

        我们七十九师师部和各个步兵团都史无前例的装备了大量的汽车。 为从国家仓库中提回这些汽车,从坦克团,炮团和高炮团专门抽调了大批汽车驾驶员,把它们开回了驻地邢台的各步兵团营房。汽车是装备了。但原来步兵团大批的骡马也需要上交。我记得我们炮团趁此机会也去挑选了十几匹马。专用于生产运输。炮团警卫排分到的是一匹高头大洋马。

26.jpg       
       这匹枣红马好像是榴炮营的二匹马之一。我骑着它来到了达活泉的大亭子前

        我记得那时候没事就去骑马玩。还有好几次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些马养了不到一年都死光了。原因是咱们炮团的兵不会养马。

(6)我团回到邢台孔村东营房

        1970年9月,我团回到了邢台孔村营房。孔村营房在师部北面。距离师部只有两三里地。炮团营房的卫生队。比235团的小多了。只有一排平房。进入中间的大门厅。左手是药房。药房对面是化验室。右手是门诊室。门诊室对过是注射换药室。大厅正中央北面有一个巨大的落地像框,里面是毛主席的画像。老人家好像始终在黙默的注视着你。
        平房西半边是病房,东半边朝南分别是队长及军医的宿舍还有会议室。朝北几间是手术室。
        卫生队在军队医疗系统中属于最基层的袖珍单位,一共才二十几个人。人员比大医院一个科室都少。设备简陋。在当时,卫生队里院校科班岀身的医务人员廖廖无几。
        卫生班是住在卫生队南边的那排房子里。从西数起,头二间是电影队。我们卫生班加几个医助是住第三和第四间。

▲赵县雪花梨
        我记得从235团回来的第一天,后勤处就来打招呼,说是团里来了大批赵县雪花梨,几分钱一斤,统计一下每人要多少。赵县雪花梨是河北特产,又大又甜又脆。

95.jpg

雪花梨


        陈金华和我二人合买了一筐。我俩是一个高低床,他在上面我在下面。我俩坐在床上大啃特啃雪花梨。还比赛谁削皮快。好不热闹。这一幕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

▲生火烧煤炉
        冬天在卫生队的大厅里。有一个大铁炉子。一节一节的管子通向窗外。炉子上有一个大铁壶在烧水。每当水开了,嗞嗞的冒着白气,盖子会啪啪的作响。

96.jpg
当时取暖就用这种大铁炉

        屋门口就是一堆煤炭。我每天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生火和管理炉子。咱们后勤的职工泥瓦匠老曹。捣鼓煤炉子是一把好手。我那时经常去向他学习。因为我们的炉子老是熄火。      

▲人体骨骼标本
        1971年的新兵来了,队里要举办全团新卫生员训练班。李队长对我说;“以往的卫训班讲骨骼,都是用平面挂图,没有实物感。你去师医院借一个标本回来。救护车不在家,你就扛着回来吧!”

97.png

人体骨骼标本

       于是我就去了师医院。这是一个真人的标本,全身骨骼是用钢丝穿起来的,挂在一个铁架子上。我扛着这么一个大标本,晃晃悠悠从师部走小路回炮团。一会在树林里穿行,一会从沟里上下,远远望去,隐隐约约好像是一个日里鬼在飘来飘去。好不瘆人。在地里干活的几个老乡们吓得直跑。我扛着标本路过炮团南小门旁边的猪圈时。我还去吓唬某连我熟悉的一个饲养员。我把标本慢慢的从烧猪食的小房子门口挪进去。只听屋里一声惨叫,那老兄吓得半天没说出话来,哈哈!

▲评选五好战士
        在那个年代,全军普遍开展评选四好连队,五好战士运动。四好连队的标准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五好战士的标准是;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

98.png
五好战士纪念章

        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每年都要在年中和年底二次评选五好战士。我们卫生班70年的年中评出的是周长友班长,年底周班长走了以后是李跃良班长当选,71年的年中是董向阳班长当选。当时我就想了,这等好事怎么都让班长们给摊上了。什么时候也该轮到咱了揑?可是等到73年俺当班长时,部队巳经不再评五好战士了。

▲捉知了
        我们炮团的营房靠围墙一圈,全是高大的白杨树。一到夏天。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我们卫生班长董向阳说:他有一个抓知了的好办法,一天晚饭后,我和董向阳,陈金华,万苏平,许纪锁等人。扛着翻地用的四齿耙,遵照向阳兄的办法,我们用大耙子的背面对着一棵大树猛敲,然后用几支手电筒对着树上照,这时候满树的知了,纷纷朝着树下的光柱飞下来,地上爬满了知了,我们就用小桶去捡,一会儿就捡了一小桶。我们就用油炸着吃,那个味道还真是不错的。

▲骟公猪(阉割公猪仔)
        团里每个连队都养了不少猪。小公猪都需要阉割。没阉割的公猪长得慢,会影响出栏周期。吃这种猪肉时会有很重的膻味。另外没阉割的公猪之间会打架,而且食量较大,会消耗大量的饲料。
        咱们卫生班六四年入伍的老兵余其林骟猪就是一把好手。各个连队纷纷来请他去骟猪,老余骟猪又快又好,身手利索,三下五除二就把猪给骟好了。老余会把割下来的那些猪蛋放到小锅里炒一炒,用酒精兑点水就着猪蛋喝两口。当时我们用的酒精都是粮食做的没有毒。老余热情的邀请我和董向阳,陈金华尝尝他的手艺。我们几个你看我,我看你,觉得挺恶心。谁也不敢吃。

▲抓鱼抓青蛙
       1971年913事件,我团紧急战备开往距邢台几十公里的山区。太行山区巍峨壮丽,白马河流水清澈。我们团后勤就住在白马河边的一个小山村里。白马河其实就是一条大沙河,山洪暴发的时候水势湍急,但平时不下雨的时候水流并不大。河边的石头缝里芦苇丛中,有不少的鱼虾和老鳖,青蛙那就更多了。当地的老百姓不会抓鱼,也不吃青蛙。有一天,我们卫生队一帮人跑到大沙河里去抓鱼,一下午抓了一脸盆的鱼。其中还有一条两斤多重的大鲶鱼。这可把大家乐坏了。晚饭美美的吃了一顿。大沙河里的青蛙也特别好抓。一会儿就能抓一小桶。卫生队的北方兵不吃青蛙,而南方兵则大快朵颐。

(7)千里野营拉练

        1970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拉练的总结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两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遵照这一指示,从1970年冬季开始,各部队普遍进行了长途野营拉练。

89.jpg
摩托化野营拉练1

90.png
摩托化野营拉练2

        1970年12月15日至次年2月16日,27军部队进行了第一次冬季野营拉练。在拉练中。我79师在河北平山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师进攻演习。
        我师部队还参观了西柏坡,左权县,大寨,大同万人坑等革命纪念地。这次野营拉练。途经河北,山西两省19个县市。总行程2112公里。
        当时27军刚刚装备摩托化,步兵团的驾驶员基本都是新驾驶员。从河北到山西。一路全是在太行山区行进。有些路况是非常不好的。为此有几个部队还出了一些行车事故。
        这次拉练临走前,卫生队李队长决定。由楼金富医助和我二人在家留守。听了决定后我登时就凉了半截。当时我是化验员。估计可能是显微镜等化验设备比较珍贵,加之农村地区缺乏电源,无法在行军途中或者在临时驻地展开。故让我留守,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走了。
        我记得后勤处的司务长司马正芳跟我说过。河北山西交界处。那里有一个地方老百姓养的鸡从来不吃。公鸡打鸣,母鸡下蛋。鸡老死了就埋掉它。有一次他向老乡买鸡,老乡说解放军就送给你们吧,俺们不要钱。但我们不能违反纪律。因此他就向老乡说。我们用一斤大米跟你换一斤鸡怎么样?老乡听了以后乐坏了。他在那个村里换了好几百斤鸡。那几天。后勤处的大灶烧了好几次百鸡宴。

92.jpg
云冈石窟

91.jpg
云冈石窟

        野营拉练回来后,卫生队参加拉练的这帮人眉飞色舞的给我讲着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如何如何的好看。

84.jpg
        有位战友送我的照片,可一时他的名字却记不住了,抱歉了。

       由于俺手头缺少咱炮团的老照片,只能采用别的照片来报导当时的情景。

85.jpg

        1970年12月,军机关在大寨大队参观。前排右一;杨年伦参谋长,前排右二;姜兴厚副军长,前排右四;陈永贵副总理,前排左二;军党委蔡秘书。

115.jpg
1970年12月,北京军区尤太忠副司令员和陈永贵副总理

116.jpg

       1970年12月,尤太忠副司令员,王雪晨,肖兰英,尤海涛等在大寨参观。后排左三:尤太忠,后排左四;陈永贵副总理,前排左二:王雪晨(尤太忠夫人)前排右二;肖兰英(姜兴厚夫人)前排右三:尤海涛。(海涛当时还是小孩,现为陆军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86.jpg    
大寨大队著名的铁姑娘队

87.jpg    
铁姑娘队在七沟八梁一面坡劳动

88.jpg   
左三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还说他们参加了大寨大队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劳动,并且同大寨大队著名的铁姑娘队进行了挑担比赛等等。还故意哼着“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小曲来眼馋俺。

(8)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0年底,邢台地区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邢台地区有十七个县。地县乡三级干部有上千人与会。会议期间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来我部学习观摩。
       不巧我师大部队去山西野营拉练,营房里只有留守人员。
       这次地方干部大规模的到我们部队来学习观摩是有历史背景的。原先我们军师团的营房都是63军驻扎。63军是晋察冀老部队(华北)。他们和地方系统都是一个“山头”。军地之间关系融洽,水乳交融。当地的地委书记和当地部队的师首长当年可能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63军几乎与我们同时调防。他们去了山西省。把营房让给了我部。
        我们27军是外来户。是从华东调来华北。军地之间互不熟悉。更谈不上感情。
        当时的地方上级领导反复交代。63军的调离和27军的入驻。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策。27军是来保卫首都的,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我军武器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一定要搞好与当地驻军的关系。
        七十九师首长也高度重视。尽管部队远在山西拉练,却专门在全师抽调了英雄部队里最过硬的功勋连队。由最得力的干部带队。专程赶回邢台,在我们炮团大操场为地方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技术操练。武器装备特别是重装备的展示。步兵五大战术技能展示。争取以最好的精神风貌。最严整的军容风纪。最娴熟的军事素养。给地方同志一个很好的印象。
        关于坦克兵和炮兵的操练,我就不说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步兵的刺杀和投弹。
       尽管人类战争早己进入火器时代,但白刃战仍被视为一支军队勇气的最高境界。我们27军在历史上敢打必胜的传统,就体现在敢于当面刺刀见红这一点上。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老人们说;除了日本鬼子外,国民党军是不太敢拼刺刀的。
       刺杀比武是在两个连之间进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是外行也看不懂。只见龙腾虎跃,杀声震天。至于投弹就更热闹了。那些投弹能手居然能从团机关那排办公平房前的司令台旁。将手榴弹到投到操场南面车库的大门上。足足有100多米远。

123.jpg
步兵的刺杀训练1

122.jpg
步兵的刺杀训练2

       步兵的班进攻,排进攻,连进攻的队形和操练也是相当精彩的。步兵班由行军队形转为进攻队形,散兵线冲击,三角队形冲击,梯形队形冲击,三三制战术动作的表演都相当到位。
        当时的地方干部大多都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中许多人是懂军事的。27军良好的军事素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起235团的战斗队形。这也是有来历的。当年在孟良崮235团已经抵近敌74师张灵甫的指挥部。但就是久攻不下。部队伤亡很大。这时从边上快速上来了一支部队。他们交替掩护,跳跃前进。以非常漂亮的战斗队形。用非常小的损失。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打击。很快的就攻入了张灵甫的指挥部。击毙敌师长张灵甫。这支部队就是六纵特务团。事后许世友司令员大骂六纵抢功。其实这是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为报涟水之战和敌74师交手吃亏的一箭之仇。经请示粟老总批准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六纵特务团强悍的战斗力和很高的军事素养。时任235团团长的孙同盛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了这支兄弟部队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高超的战斗队形和优良的技术战术”。并号召235团要向他们学习。从此以后,235团的战斗队形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27军的出身不如兄弟部队那样显赫。很多兄弟部队都是岀自功勋卓著的红军正规部队。我们27军的前身源头可追朔到1935年冬,胶东“一一四”暴动后由于得水在昆嵛山组建的红军游击队那里 。在235团的一连和八连就有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底子。也可追朔到山东抗日救国军三纵五支那里。后来发展成为八路军胶东军区五旅和五师。27军后来能够成为华野头等主力。是在许世友司令员的指挥下,硬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27军在战争年代是牺牲最大的部队,往往牺牲是兄弟部队的几倍,因为许多大仗和恶仗,有的上级首长不舍得用自己起家的老底子正规部队,就把任务交给我们这种地方出身的部队。这实际上也成全了我们,27军的战功就是这么来的。到最后,27军歼敌数字全军第二,解放战争歼敌数字全军第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解放初,全军一共有4个甲等军,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61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1-10-4 08: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个赞!姜俊、孙维恕叔叔都是我父亲的老部下;还有任义增、于开合叔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21-10-4 14: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697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574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21-10-5 13: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详实、有趣,画面感很强。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1-10-13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21-10-17 09: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邢台的几张老照片勾起俺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4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