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18|回复: 8

回忆母亲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7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65

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发表于 2018-2-2 1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忆母亲
九纵烈士子女:丛军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我本不想再去回忆,可是不知为什么,她的身影总在我脑海中浮现,她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时常在我眼前呈现,三十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睡梦中,我常常梦见她,久久不能忘怀。
    母亲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她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年少时我曾怨恨过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读懂了她。除了同情她、可怜她以外,更增加了一份对她的敬重和感恩之心。
    母亲从小家境贫寒,我的姥爷英年早逝,扔下姥姥和七个儿女撒手人寰。妈妈在兄妹中排行老大,因为家里太穷,大舅十几岁(1945年)就参加了革命,在我二舅十三、四岁时(1948年),大舅也把他带到了部队。我的二姨孩童时就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我妈是在我们丛家遭受到日本飞机轰炸以后嫁过来的,虽然丛家也很穷,但这也是门当户对,妈妈还是很满意的。
    屋漏偏逢连雨天。有一年,我的三舅和小舅同时得了一种“怪病”,脾脏肿大,俗称“大肚子痞”病。家里穷的哪有钱治病?姥姥求亲告友,东挪西借,总算凑了点钱,也只够给一个孩子治病,如果两个孩子一起治,兴许谁也治不好,都会夭折。手心手背都是娘身上的肉,就在姥姥很为难的时候,小舅对姥姥说:“妈,先给我小哥治病吧,小哥比我大。”每次妈妈给我讲起小舅,我都会泪流满面,那时小舅只有五、六岁大,他就那么懂事,真是穷人家的孩子立事早。
    小舅跟我妈的关系特别好,他很依赖这个大姐。妈妈出嫁,他很舍不得大姐走,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妈妈就会抽空回去看他,每次要回去,我大妈都会主动特意做点好吃的东西,让她带给小舅,小舅就会高兴好多天。有时隔的时间稍长了些,小舅就会天天到村口去守望,盼着大姐回家。村里大人见了问他:“你干嘛想你大姐呀?”他说:“我想我大姐回来给我带点好吃的。”虽然是一个孩子天真幼稚的真心话,但是让人听起来心里酸酸的。尽管我们丛家也不富裕,但每次我妈要回娘家,我大妈都会准备一些吃的,比如象苞米面饼子和生、熟地瓜干之类的东西,让我妈带回娘家。这些东西当时在丛家已经是很好的了,平时我们家吃的基本上都是地瓜。我长大以后,妈妈每每跟我讲起她的家事,她都会说:“我就是遇到了你大妈这个好嫂子。”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在东北跟左邻右舍闲聊中,也没少提及这位嫂子的善良、淳朴、能干以及对她娘家人的帮助。我大妈从没有嫌弃过我妈娘家穷。我那可怜的小舅,最终因无钱治病而童年早逝。我的姥姥是个裹过小脚的女人,自己走路身体都直晃,站也站不稳,所以干不了农活。家中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三舅的病治好后,经常是饿的直哭,小姨只好领着他去沿街乞讨,讨了几次三舅就说啥也不去了,没办法小姨就自己去讨,回来给他吃。那年月讨饭也不容易,谁家都不富裕,时常讨不到饭还要遭人家的白眼。后来实在无奈把三舅送给了一个没有小孩的亲属家。这时家中只剩下姥姥和小姨。我的小姨早早就承担起了家中的重担,直到我二舅转业到东北后,单位分配了房子,才回老家把我姥姥和小姨接到了鞍山。
    自从政府公布爸爸牺牲的消息,我大爷就跟我大妈商量好了,等转为薪金制以后,不管他们一家人在哪里生活,都要把我和妈妈带上。我的小叔也从牡丹江来信,让我和妈妈去牡丹江。但姥姥却对妈妈说:“孩子她爸都死了,人家还能对你们娘俩怎么样?再说了,你们娘俩跟着人家不是净给人家添麻烦吗?”其实姥姥是不了解妈妈与他们之间的感情的。我大妈与我妈共同生活的时间,比跟我大爷共同生活的时间都长,我大爷当兵常年在外,探亲时间很有限,而她妯娌俩象亲姐妹一样,十几年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携手操持这个家。我的小叔把两个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家中被日本飞机轰炸时,他才十多岁,还是个孩子,妈妈嫁到丛家后和我大妈一起照顾他。小叔和妈妈还一块儿上夜校学文化呢!每次考试都是叔、嫂俩争第一、第二,别人都很羡慕。小叔十几岁参加革命(1945年),还不忘有机会就回来看望两位嫂子。就连处理个人的终身大事都征求两个嫂子的意见,他对两位嫂子非常尊重。
    最终妈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家。我想当时她可能是怕给叔叔、大爷添麻烦的因素多一些。为此,我的大爷、大妈、叔叔、婶婶都很生气,他们认为这是妈妈对丛家的不信任。1969年伯父病故我去济南,姐姐和妹妹跟我提起这事还挺生气,她们说:“你妈不理解俺爸和俺妈的心。”1977年我去河南,叔、婶也跟我说起这件事,婶婶告诉我:“你叔把你妈的工作都安排好了,就连对象也给她物色好了,你妈给你叔回信说,她没文化,你叔又给她去信,告诉她,我们这里有夜校,有识字班,这些都不是问题,可是你妈还是不听我们的,她只相信她娘家人的话。”婶婶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1947年),她比叔叔小四岁,她是个直性子,又很干练的人。其实这一点婶婶说的没错,公布爸爸牺牲时,妈妈才33岁,她思想崩溃的已经没有了主见。
    妈妈到东北以后,经她娘家的一个亲属介绍,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我的继父。继父家境也不好,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是个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两男四女。继父年轻时就跟着亲属闯关东来到东北,为挣钱帮助母亲抚养兄妹,把兄妹一个个拉扯大,又帮他们成了家,自己四十五、六岁了还孑然一身。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是他心中有数。我的事他从不过问,也不干涉,因为我每月从民政领回的生活费,还有从学校领回的助学金,都是交给妈妈的。在我的记忆里,十几年来他没有当面说过我一次,只是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把我管得唯唯诺诺的,使我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让我过早地变得少年老成。邻居对妈妈说:“这个孩子心事太重。”妈妈却不以为然。大人的情绪决定着我的心情,我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我很压抑,感到心累,每当这时我就会更加想念我大妈。
    继父与妈妈结婚后,把老母亲接到了身边。有一次这位老奶奶去我家房西头邻居家门口坐着聊天,妈妈做好饭后让我去叫奶奶回来吃饭,我本来是高兴着去的,当我喊完“奶奶,回家吃饭啦!”我猛一回头,发现继父在身后与我保持一段距离跟着我,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他也马上转身往回走,我立刻意识到他是在观察我叫不叫“奶奶”这个称呼。要知道,在特殊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很敏感的,我很生气。事后我把这件事偷偷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沉默无语,她没有向我做任何解释。妈妈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她可能是也注意到了这个事。
    对于继父我很长一段时间不和他说话,因为“爸爸”这个称呼我叫不出口,他也从不主动和我说话。对于这位老奶奶我还是很喜欢的。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每顿饭妈妈都要分餐,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很远的路,有时把我饿得直迷糊,头晕目眩,两腿发软,眼前冒金花,浑身没力气。老奶奶常常会把分给她的那个苞米面饼子偷偷地掰下一半,用小手绢包好,藏在她那大襟的衣服,宽宽的袖口里留给我。妈妈看见了就会阻止,奶奶总说:“小孩子正在长身体,我一天没事在家闲坐着,我还没有户口,净吃你们的粮份。”老奶奶性格特别温和,从来也不说三道四的。我把她视为亲奶奶一样看待。但老奶奶有个特点,有点病就提出要回关里家,她因年龄大了,生怕死在关外。每当这时,继父就要请假送她回家,病好了,又写信要回来,继父还要回去接她。近十年来,她老人家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把钱都花在了路费上。继父工资不高,家里生活也不富裕,多亏妈妈能省吃俭用操持这个家,可妈妈从未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为此,婆媳关系很好。
    记得1960年鞍山涨大水时,妈妈还在月子里,我们借住的是底座是砖,其余全是土坯的房子。那天下大雨,临近傍晚,洪水象凶猛的野兽,瞬间冲进了屋子里。当时我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妈妈喊我:“赶紧把你奶奶领出去。”我急忙进屋从炕上背起三岁的大妹妹,一只胳膊向后托着背上的妹妹,另一只胳膊架着奶奶的臂膀,蹚着齐腰深的水,艰难地向东边离我家几百米远的高道方向走。高道上是环市铁路,市政府紧急调来一列车箱停在那里等候救援。救援的叔叔、阿姨们连拉带拽帮助我们爬上了高道,又赒我们爬上了车,才使我们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继父搀着妈妈,妈妈怀里还抱着一个未满月的孩子也逃了出来,但我们没在一个车厢,事后才互相找到的。这一幕真是惊心动魄,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它永远定格在了我少年时代的记忆里。
    参加工作后我当了一名报务员才知道,原来1960年涨大水,是因为我们报务员工作的失误,漏传水情电报,又遇天降暴雨使水库决堤造成的。为此,让我感到这份工作的责任重大,也促使我对工作格外认真。我是那场灾难的亲历者,体会太深了。又过了几年,妈妈身体也不好,继父又得了肺结核、胸膜炎、胸膜积水等病。奶奶年龄更大了,家中生活实在太困难,奶奶又提出要回老家。继父带病把她送回去了,回鞍后就住进了千山结核疗养院,此后奶奶再没有来鞍山。
    1969年我的伯父去世时我到济南,妈妈跟我说:“到了山东你也去看看奶奶吧。”当时我还有些不情愿,妈妈说:“你不去,你‘爸’会有想法的,他心里会不高兴。”我遵照妈妈的嘱托去鲁西南继父的老家金乡县鱼山公社荆庄看望奶奶。没想到奶奶看见我,她直抺眼泪,高兴地哭了。奶奶说:“孩子,我没想到你能来看我,你怎么没把她们几个带回来一个给我看看(指妹妹们)?”我说:“我身体不好,刚出院,小妹还小,我照顾不了她,俩大妹还上学,等我回去了让她们照张像给您寄回来。”这时我才意识到妈妈的决定是对的。我陪了奶奶一个月,我要走了,奶奶还是舍不得,想让我再多住些日子。她是含着泪,站在低矮的土坯茅草房前的家门口,目送着我走的。我缓缓地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也是一步三回头,看见奶奶不时地在用袖头擦拭着眼泪,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从此没有再见到奶奶。三年后(1972年)奶奶以高龄寿终正寝。在她生前弥留之际,家中发来了电报,继父立刻动身赶往老家,但奇怪的是,继父到家后奶奶又没事了,精神也挺好,住了几天就返回来了。但没想到,继父刚到家,老家又发来了电报,说奶奶故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天可能是回光返照。继父没有再回去,只是给家中寄了些钱,嘱托兄妹们安葬老人的后事。就在老奶奶去世的第二年(1973年),继父也因急性脑溢血而故去,扔下妈妈领着几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继父走时眼睛都没闭上,他是带着牵挂走的。又过了十年,母亲也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我们。
    记得当年妈妈把我带到东北时,我很不习惯,曾一度埋怨过她,她也不愿和我多交流。但不知为啥,就在她去世的前两年,我发现母亲变了,她和我有说不完的话。有时我回家住一宿,她就会整夜不睡觉,跟我彻夜长谈。由此我理解了母亲,她最牵挂的还是我。母亲去世后,左邻右舍的婶婶们告诉我:你妈生前经常跟我们说,你跟着她没享多少福,在经济上你对这个家没少帮衬,要没有你和你牺牲的爸爸,这个家会更艰难,这个大女儿是最傻的一个。我问她们:“我妈真是这么说的吗?”她们说:“我们干嘛要跟你撒这个谎啊?”妈妈生前能够认可我,我已经很知足了。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君子不能和命争,想争也争不过啊!
    虽然政府早已公布爸爸牺牲,但妈妈始终怀疑爸爸没有死,她生前曾多次跟我说:“台湾不解放,我就不相信你爸死了。”其实这只是妈妈的一种幻觉,缘于爸爸出征前的一句话:“台湾不解放,我坚决不回家。”可是就在妈妈病危昏迷不醒,躺在医院抢救室的那几天,一天深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间炉火通红的屋子里,在炉火前的椅子上,端庄地坐着一位穿着黄色军装的白净的年轻军人,而在他座位的左后侧的椅子上,我清楚地看见是穿着黑色衣服的继父端坐在那里。他俩都是背朝炉火,面朝屋门,屋门是敞开着的,我和妈妈正站在这间屋门口的黑洞洞的走廊里,我感觉好象有一个黑影人,但是我看不清楚,使劲往屋里拽妈妈。我拼尽全力拉住妈妈的衣襟不让她进那个屋,妈妈也是直往后退不肯进去。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黑影人突然松手了,我趔趄了一下。这时我猛然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胸闷的几乎窒息。我瘫软在床上,长出了一口气。下半夜我失眠了。我打开灯,焦急地盼天亮。第二天一大早起来,我坐首班公交车急忙赶往医院。我把夜里做的梦向小姨叙述了一遍,小姨告诉我:那个穿军装的人是你爸爸。虽然我做的是个噩梦,但还觉得有点幸福感,因为我终于在梦中见到了日夜思念的爸爸的模样。从此我不再相信妈妈的那句话,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我确认了爸爸是真的牺牲了。小姨说:“你两位爸爸都来接你妈了。”这个梦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清晰地印记着,永远挥之不去。
    我要告诉天堂的妈妈,请不要再怀疑了,也许在天堂您早已和爸爸相逢了。虽然您重组了家庭,但我知道您心中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爸爸。您走后,邻居婶婶们告诉我,每逢阴间的节日,您都会给我爸爸送点香火钱,以表达您对他的思念之情。
    妈妈您放心吧,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爸爸,沂蒙老区的人民更没有忘记他。您生前经常跟我说,爸爸属猴的,又出生在阴历冬月里,他是石榴木命,是孤独命。妈妈,我想跟您说:爸爸长眠在孟良崮山脚下的苍松翠柏中已经70年了,有那么多叔叔在陪伴着他,还有丛德滋叔叔,他一点儿也不孤独。
    母亲的一生是在坎坷中走完了六十个春秋冬夏的。在她生前最后的十年,她能顺利地度过,我要感谢我的第二故乡——鞍山市人民政府和立山区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没有党和人民政府的关照,她不会活到花甲之年。继父的突然离世,母亲再次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面对着家徒四壁和几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她几经昏厥,我们都哭的死去活来。从此妈妈一病不起,每年都要在医院里度过半年多的时间。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妈妈很好,我们都称他们为叔叔、阿姨。看到我家的现状,邻居叔叔、婶婶们让我去找民政部门,我也只能选择这条路了,毕竟亲属、邻里能帮你一时,帮不了长久,谁家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我找到区民政科讲了妈妈的情况,因我从小到大,直到我参加工作前,每月都去领生活费,看病时还要去取医疗合同小票,叔叔、阿姨们对我都很熟。尤其是民政科的吴叔叔特别和蔼又平易近人,象个慈父,他是看着我长大的。他们都很同情我,也很同情妈妈。最后经过领导研究决定,把我妈妈按着特殊情况给予照顾。就这样妈妈才得以顺利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十年。她走的很平静,也很满足。
    妈妈: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能想象得到您在那边一定生活的很好,不然我怎么常在梦中梦见您给我买这买那的呢?妈妈,您不用牵挂我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您的孩子们如今生活的都很好,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现在您不仅仅有了第三代,而且还有了第四代。我们不奢求多么富有,只愿您在天堂保佑您的后代们平平安安就好!


    妈妈:您安息吧!


       您的女儿:丛军

                  2017.9.15-9.20完稿于辽宁鞍山



[bobomusic=1]1769878352[/bobomus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6209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7349

medal63medal64medal65medal66medal67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2-2 1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真实的往事、很真实的情感,令人感慨!现在的孩子该读读这样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47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2-3 1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9_401:}{:9_403:}
真实感人!点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518

帖子

9345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34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2-3 2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烈士千古,永垂不朽!
烈士子女虽有国家照顾,但也经历坎坷,一路走来非常不易。问候丛军大姐!{:9_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71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65

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0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快乐 发表于 2018-2-3 20:37
烈士千古,永垂不朽!
烈士子女虽有国家照顾,但也经历坎坷,一路走来非常不易。问候丛军大姐!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0615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8-2-4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的故事,耐人寻味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

帖子

318

积分

三级军士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8
发表于 2018-2-4 1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伟大母亲的精神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8

帖子

617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7
发表于 2018-4-7 1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呼!我说不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337

积分

三级军士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7
发表于 2018-4-8 23: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9_401:}{:9_401:}{:9_399:}{:9_3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9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