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85|回复: 1

分久必合:从“7月分兵”到济南战役(4)【原创】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261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799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8-13 0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沙土集、土山集
    在临朐之战期间,华野收到中央军委7月23日电示刘邓、陈粟谭关于刘邓出大别山、陈赓出豫西、陈唐出陇海线以北、叶陶出闽浙赣的军事部署建议,27日,陈粟谭复电中央军委,对上述军事部署提出意见:
    1、“如果我们能在内线再歼其机动旅10至20个,将对外线歼敌有极大之便利,要求得在内线歼敌是完全可能的,仅是捕捉战机问题”;
    2、插入敌后“是能逼敌迅速回头,减轻正面压力及解放区人民痛苦,但完全没有根据地作依托,在目前大规模作战是困难太大。叶陶进入鲁南则受此困难特大,故不能久停寻机作战”;
    3、“由于上述理由,是否在内线歼敌一个月,至9、10月底,雨季已去,解决了棉衣,黄水已退,对我便利较多。”
    4、“大兵未南下前,是否派出若干先遣队,首先进入大别山及闽浙赣”,“便利今后行动”。(全文见《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24-325页)
7月29日,毛泽东致电刘邓,陈粟谭及陈谢:“各电均悉。(一)在山东敌不西进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二)陈谢集团照原计划于8月出潼洛,切断陇海,调动胡军一部增援,相机歼灭之,以配合陕北之作战。该部亦与太行、太岳保持后方接济。该部是否远出伏牛、桐柏,依情况决定,有利则远出,不利则缩回河北。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三)两个月内山东全军仍在内线作战,两个月后准备以叶纵再加他部取道皖西或苏中,相机出闽浙赣,两个月内派干部或小支队先去。”(《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81页)
8月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赵家楼会议,召集各纵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会议,讨论南进问题。多数人主张在鲁西南再打一仗,补充足了再走。刘伯承、邓小平力排众议,坚持南下。
    8月7日,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南下,挺进大别山。
    对于华野的指示,中央军委于8月4日连发3电,令粟裕速去鲁西南指挥,午时(11-13时)的电文说:“山东主力(陈唐、叶陶5个纵队)现在西边,陈唐领导能力似较弱,请考虑粟裕带炮兵主力迅去鲁西南统一指挥该5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陈唐、叶陶5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陈唐、叶陶休整地点是否在郓、钜地区?且宜从速休整。8月15日以后,刘邓出动,陈唐、叶陶亦须积极动作,勿误时机。该5纵补给事宜,应即加强为要!”申时(15-17时)的电文说:“ 我们仍主张粟裕迅即绕道聊城去郓城,指挥陈唐、叶陶5个纵队在郓城地区休整,就现有兵力在鲁西南积极策应刘邓作战,不可丧失时机。粟未到前该5纵均归刘邓直接指挥,粟到后粟受刘邓指挥。陈率6、9纵俟水退后,迅速转至东边与2、7纵会合,从反面钳制鲁中、鲁南之敌。但你们的供应重心应转至鲁西南。”(《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84)同日还电示:“西兵团指挥机构,提议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陈士榘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唐亮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粟裕年谱》第260页)
    毛泽东此时的意图是,以粟裕率第1、4、3、8、10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主力组成西兵团,执行外线配合刘邓的作战任务;以陈毅率第2、6、7、9纵队组成东兵团,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8月5日,陈粟复电建议:“宜陈粟率华野野直及6纵渡黄河,经聊城与陈唐、叶陶会合,集中6个纵队执行西线方针”,“另组东兵团司令部,以谭(震林)为司令,许世友为副司令,黎(玉)兼政委,统一2、7、9各纵的指挥”。(《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34页)
    6日,毛泽东复电称:“你们速派粟裕西去,统一指挥5纵,将全军供给重心经渤海转至鲁西南,争取在鲁西南立足,协助刘邓作战,否则有被敌驱过黄河危险,你们必须严重对付此种情况。”(《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86
    当日粟裕以个人名义复电再次提出:“当遵命迅速西去,唯因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故昨电建议职与陈军长一同西去较为适宜”,又以第1、4纵队各有一个师(指1纵独立师和4纵10师),因掩护主力,尚留鲁南,且减员甚大,“因此拟将6纵西开”。(《粟裕文选》第二卷第336页)
    当日,毛泽东再次复电“陈粟率郓城5个纵队,再加6纵”(《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088)表示了同意。
    粟裕强调与陈毅共同西去的理由,电文中简单的一句“唯因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又给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人事关系”一语让人想到的是陈毅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指挥便利”一语,经粟裕原作战股长秦叔瑾老指点:是因为粟裕要将华野一整套指挥机关带去鲁西南,使“指挥便利”。即:如果粟裕只身前往,只能带少许参谋人员,而将机关留给陈毅;陈毅同去,机关即可全部前往,这对于指挥作战将带来大大的便利。(2008320采访记录)
       这一次分兵可看作华野的第二次分兵,如果说7月分兵,华野的野直——即华野的指挥机关——还没有分,华野合兵一处的机会还存在;如果这次分兵陈粟分开,华野的指挥机关也将分开,华野合兵一处的可能性就难说了。
       如此,华野再次分兵,88,由陈粟率华野机关、6纵、特纵过胶济铁路,北渡黄河,经惠民过津浦铁路,再南渡黄河,绕过敌占区,进入鲁西南,与第143810纵队为西线兵团,又称西兵团,执行中央军委的外线作战任务;由谭许率第279纵队、410师、1纵独立师及后来于8月中旬组建的第13纵队为东线兵团,又称东兵团,保卫胶东根据地。
    会合之后仗该怎么打?粟裕在前往鲁西南的路上就在考虑,8月29日,在聊城东郊小陈庄致电陈唐,提出两个方案,征询意见,一是陈粟率第6、10纵队和特纵南渡黄河之后,开个会,休息几天,再打第一仗;二是陈粟渡河之后立即发起攻击,集中主力歼击整57师或整68师,并同时以一个纵队钳制第5军。
    9月2日,陈粟率华野指挥机关、6、10纵和特纵在山东阳谷、寿张地区南渡黄河。5日,与陈唐、叶陶会合于山东郓城地区,此时西兵团第1、3、4、6、8、10纵以及配属陈粟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集结于郓城沙土集南北地区。6日,陈粟主持召开纵队以上干部会议,统一思想,要扭转战局关键是打好一两个歼灭战,只有打才能有力配合刘邓,一致同意早打,首先歼灭较弱之敌整57师,然后看情况再歼击第5军一部或大部。当晚22时发出作战命令。
    7日,整57师积极北犯,与第5军拉开20公里的空隙,华野抓住战机,发起攻击。第3纵队扫清沙土集外围,第8纵队由南面,第6纵队由西北接近沙土集,完成对整57师的包围。8日黄昏发起总攻,3纵8师首先突破北门,6纵从西北角突破,8纵从东南方向突破,各部击退敌人多次反扑。9日晨,沙土集战役胜利结束。敌援第5军被我第10纵和6纵17师阻击于郓城以南的王老虎、八里河一线,听到整57师被歼灭的消息后, 5军向丁里长收缩,整84师向钜野收缩,转入防御。此战全歼整57师9500余人,其中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以下7500余人。(《粟裕年谱》第272页)我军伤亡2300余人。(《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29页)
    粟裕原意乘胜攻歼敌第5军,但由于敌固守郓城南郊村庄,与我深濠对垒,加上地形开阔,且多水洼。12日,决定放弃攻击计划,10纵保持原有阵地,其余各纵集结荷泽、钜野地区休整,相机攻击曹县。
    21日,增援鲁西南之敌整11师,进至曹县以南的大义集、土山集。鉴于敌军远道而来,又是单独北进,粟裕认为战机不可失,当日下达命令,以华野10纵和中野11纵牵制敌5军和整75师,集中5个纵队围歼整11师于土山集、大义集地区;以第3、8纵队攻击土山集。
    23日晚,3纵8师从东面,8纵22、23师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同时攻击土山集。敌工事坚固,火力密集,对我打开之突破口组织反击有力,致使攻击受挫。敌援第5军已进至成武以北地区,24日晨决定撤出战斗。此战第3纵队歼敌1702人,伤亡1001人,失踪591人,被俘6人;第8纵队歼敌251人,伤亡1927人。(《山东雄师》第277、291页)
    沙土集和土山集两仗一胜一负,原因是两敌一弱一强,整57师原是98军,1945年6月在浙江天目山几乎被新四军全歼,是一个弱敌;而整11师是敌军5大主力之一,特点是善于防守,善于构筑工事,善于配置火力。我军的猛冲猛打战术对付整57师游刃有余,而对付整11师就显得战术粗糙,在敌人交叉火力前伤亡较大。也显示我军由于长期行军作战,来不及补充、休整,战斗力有所下降。
    沙土集的胜利,打掉了敌军自分兵以来的狂妄势头,显示了我军不可小视的战斗力,扭转了华野在鲁西南的被动局面,为恢复鲁西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为我军向豫皖苏进军打开了道路,也有力的配合了刘邓大军和山东内线我军的行动。
9月27日至10月2日,华野挺进豫皖苏,发起陇海路破击战,进入新区,分散行动,划定地域,歼灭敌地方武装,完成战略展开,初步站定脚跟。
12月8 日,粟裕、陈赓同时提出破击平汉路,配合大别山作战。
12月上旬,陈毅应刘少奇、朱德之召,去河北西柏坡中央工委。
12月13日,华野与陈谢兵团发起平汉路破击战,至28日,平汉路击破战结束。从9月底到12月底,转战千里歼敌7万余人,其中正规军5万余人。
       12月底,三个月的胶东保卫战结束,总计歼敌63千余人。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彻底粉碎,“我军全面转入反攻(毛泽东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1-10-16 16: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9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