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64|回复: 3

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2)战役中【原创】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261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799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6-13 19: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役中

济南战役于1948年9月16日发起,很多参战的老人都记得那是一个月圆之夜——中秋节。
我攻城东西两集团同时于午夜时分发起攻击,西集团逼近济南机场,王耀武急令预备队19旅增援,57旅也向济南收缩,企图固守机场;东集团9纵以25师74团向济南东郊茂岭山发起猛烈进攻,以25师75团向砚池山发起猛攻。我军积极主动,奋勇攻击,到17日晨8时,分别拿下这两座济南东部屏障。王耀武战前曾夸下海口,说济南外围工事坚固,防守半个月没有问题,见东郊一夜之间失守,以为我军主攻方向在东边,急调预备队19、57旅增援城东。并亲手枪毙了一个从茂岭山溃退下来的营长朱国华,严令敌军向东郊反扑,夺回茂岭山。
济南战役结束后,谭震林在10月9日至毛泽东和华东局的报告中,高度评价9纵的主动作战精神:“在战役开始,9纵当晚即攻占了茂岭山及其四周,迫使王耀武改变部署,迅速将放在长青与机场之间的19旅、57旅东调平顶山、马家庄一线,将放在机场以西之211旅调回商埠北郊火车站一带,因而便利我军迅速迫近机场,迫使吴部起义,9纵这个行动,在整个战役进程缩短是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3辑第1册)
粟裕将军在回忆录中也说:“我军的攻势如此迅猛,使敌人消耗我军主力于外围的计划成为泡影,特别是我东兵团的攻势,进展迅速,王耀武自信可坚守半个月的济南东部屏障——茂岭山、砚池山等要点,竟被我军在一夜之间攻占,使他大为惊慌。他本来判断我军主攻方向在西线,曾将总预备队两个旅西调古城以西。这时,他错误地判断我军的主攻方向在东面,一面慌忙把总预备队两个旅调到东面,一面用15旅及刚空运到济南的新编74师一部,向茂岭山、砚池山等处进行反击,企图恢复城东屏障;又将机场以西的211旅调入商埠加强城防。这更给我西线的攻击造成有利的条件。说明局部战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常能对战役全局起很有利的影响。”(《粟裕战争回忆录》587页)
17日,10纵攻占靠近机场的杨家庄、大刘家庄;3纵夺取西郊琵琶山、玉皇山,于18日炮击机场,敌军正空运74师,刚运了7个连,机场就被我军封锁。9纵击破敌军对东郊的反扑,向燕子山(燕翅山)、千佛山推进。
但是我军东集团渤纵攻击历城失利,聂凤智便指示渤纵留两个团围困、监视历城之敌,其余部队绕过历城,配合9纵攻击济南。又提出以砚池山我军火力控制千佛山之敌,置千佛山之敌于不顾,抓紧时机向济南外城发展,此举得到攻城指挥员许世友的赞同。
18日夜,9纵25师以74团、75团合力攻击济南东郊马家庄。19日拂晓,守敌19旅56团向我反扑,晨7时,敌复以刚刚空运抵济的74师58旅172团(被歼后重建)近一个团(7个连)兵力反扑马家庄,被我以猛烈炮火拦阻于马家庄以西,终未得逞。此战我74团虽伤亡甚重,但对钳制敌人,减轻攻城部队的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9纵74、75团从茂岭山打到马家庄,伤亡较大。敌73师师长曹振铎亲自指挥反扑,敌19旅旅长赵尧亲自率队冲锋,并负重伤,战斗异常惨烈。当9纵作战战科长刘岩向聂凤智报告74、75两团极为困难时,聂凤智让刘岩告诉74团团长王景昆、政委孙子宇,75团团长张文和、政委丁锐:“王耀武不断把机动力量从城内调出来,不但减轻了兄弟部队的压力,也为以后的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你们的困难我们知道,但是你们的牺牲是值得的,一定要尽可能的吸住敌人,尽可能多地把敌人消灭在城外。”
后来,9月22日拂晓,当73团(即后来被命名的“济南第一团”)奉命进抵霸王桥,准备攻击外城时,74团全团打得只剩5个连。73团团长张慕韩拉着74团团长王景昆的手说:“感谢你们以极大的牺牲,为济南解放打开胜利的道路!”
19日晨,9纵26师78团攻克东郊燕子山,并击退敌19旅57团一个营的反扑,控制了该山。
19日夜,吴化文部约2万人起义,撤出济南以西的阵地,向我军指定的机场以西地区集结。我军3纵、10纵接收吴部阵地,并投入预备队13纵加入西集团。由10纵占领机场,3纵和13纵向商埠逼近。
东集团我军绕过历城、千佛山,向济南外城推进。

       吴化文的起义是在我军凌厉的攻势和策反工作双重作用之下的产物。谭震林在10月9日至毛泽东和华东局的报告中指出:“吴部起义,我即攻入商埠,10纵机动攻入车站,迅速攻至普利门以北,造成了提早攻击外城的有利条件。使整个战役中各个阶段形成连续作战,陷敌无喘息机会,迫敌处在由吴部起义所引起的部署缺陷无法调整的恶劣条件下作战,这也是迅速解决济南的重要条件之一。”(参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474页)
10纵司令员宋时轮将军认为吴的起义“一是缩短了济南解放的时间”;“二是减少我军几千人的伤亡”;“三是保护了济南的工商业区——商埠”。(同上)
       对此13纵37师师长高锐却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到19日白天,吴化文之84师与我3纵接洽起义时,我西集团3纵、10纵已对缩守飞机场附近之吴部3个旅,形成北、西、南3面弧形包围圈,吴部防区已被压缩到南北约10公里,东西约5公里的地区。其中村庄、高地的设防据点约计不过20余处,以我军两天来攻克城郊据点的速度估计,19日夜至20日夜,吴部必被我西集团基本歼灭(我西集团包括总预备队13纵,此时共展开6个师,按每师第一梯队使用2个团,共有12个团可同时展开进攻,一夜必能歼敌12个以上的据点)。这种攻势,迫使吴化文必须立即决定,守还是降。如吴不起义,我军全部解放济南的时间表,也不会有多大变化。”高将军有认为吴是我军攻势逼迫下“降”的意思,他又说:“吴部起义后,王耀武仍有9万兵力,防守济南城区还是先当充足的。因此,不待吴化文部撤出,他便立即命令其有关部队占领商埠土围子阵地,掩护其主力变更部署。”“按这个部署,商埠虽因吴部起义在西部空出了一片阵地,但未开放进入商埠的大门。而我攻城兵团所下达给西集团及总预备队13纵乘吴部起义于19日夜进入商埠命令,也就无从实现。”(参见《胶东雄师》511-512页)
       吴化文的起义是济南战役的重要环节,对我军济南攻坚到底意义如何,上述济南战役的当事人给了不同的说法,当立此存照,以供后人参考。

       20日上午,我74团又一举攻占霸王桥及以西几个集团工事,81团攻取霸王桥以北集团堡。指战员锐气方张,越战越勇。在我东线集团的凌厉攻势下,东郊之敌被迫于20日放弃平顶山、开元寺、螺丝顶、羊头峪等大批外围阵地,回缩城内以及外城附近之集团堡固守,东线我军进逼外城城下。
       20日18时,我西集团从南、西、北三面攻击商埠,经40分钟的炮火和爆破,我军多路突破敌人阵地,13纵和鲁中南纵队由商埠南向东北进攻;10纵由北向南突击,攻占济南火车站,向第2绥靖区司令部推进;3纵向东猛攻,占领国民党省党部。
21日3纵、10纵、13纵继续进攻商埠并肃清商埠残敌,3纵与10纵一部包围了第2绥靖区司令部,经半天激战,全歼守敌。激战中,我3纵8师师长王吉文被炮弹击中,伤重牺牲。王吉文是华野虎将,洛阳、开封攻坚,他指挥的3纵8师都是头号主力,总是靠前指挥。在他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之际,还让医生把药品留给其他伤员。
22日中午我军攻克商埠,东西两集团均迫近济南外城。
此时我攻城集团已连续鏖战六天六夜,部队伤亡较大,人困马乏。王耀武判断我军至少须休整数日才能完成攻城准备,于是加紧调整部署,巩固内外城防工事,企图抢在我军攻击外城之前布置停当。
我攻城集团首长根据战局的发展,决心争取主动,不容城内之敌休整喘息,于迫近外城的当晚即发起攻城战斗。于是当晚18时发起攻击济南外城,10纵从西和西北向东和东南进攻,3纵作为10纵预备队;13纵从西南发起攻击;9纵从东和东南发起攻击;渤海纵队从东北发起攻击。
这里攻击外城的发起时间有几种说法:《济南第一团》(张克勤、胡松植著,济南出版社1998年版415页)说是“下午4时许,总攻外城战斗开始”;《胶东雄狮》(彦庆杰编著,黄河出版社2003年版515页)说是“22日17时30分”;《27军军史》说是“9月22日18时,总攻外城战斗打响”。
东集团在4辆坦克的配合下,9纵73团、75团突破外城的永固门,80团、81团也相继登上外城,向纵深发展。
西集团10纵突破外城永镇门,13纵37师突破永绥门,向纵深发展。
23日凌晨(有说22日夜)9纵和13纵在外城会师。23日白天,敌出动大批飞机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我军攻城部队忍受着寒冷和彻夜作战的疲劳,交替前进,勇猛突击,步步逼近内城护城河边。我军各部攻势凌厉,至23日下午已全部肃清外城当面之敌,与内城守敌隔河对峙,并积极做攻击内城之准备。
外城打完,是连续作战打内城,还是休整一下再打内城?
13纵司令员周志坚回忆:

这天是济南战役的第七天。过去六天中,部队连续作战,人员和器材损失很大,而且非常疲劳,需要休息和补充。我打电话给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和他商量部队休整的事。九纵队属东集团,是我们右翼友邻部队。要休息,大家得统一步调。聂凤智同志听完我的建议,说:“我们也一样么。”他赞成我的意见。我说:“你向许司令报告吧。”他说:“还是你报告。”我们在电话上争了一会,最后定下来还是由我报告。放下电话我就接通了许司令的电话,我说:“部队要调整一下,整顿战斗组织,补充器材,23日不打了,准备24日晚再向内城发起进攻。”
“不行!不行!”许司令说,“连续攻击!不能停,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不能给敌人调整部置的机会,你一停,敌人不调整部置?”
我不敢再讲了,连说“好,好”。放下电话我再给聂凤智打电话:“许司令不同意,叫继续打。”
“那我们就干吧!”聂凤智说。
我接着打电话给高锐:“连续攻击行不行?”
“行。”他不好说不行。
战役正在进行中,谁也不愿说“停停再打”,我见部队实在太疲劳,伤亡太大,心软下来,有点冒傻气,提了这个建议。
当然,许司令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需要调整,敌人更需要调整。(《峥嵘岁月——周志坚回忆录》)

济南内城经过北洋军阀、日军和国民党军的三代十几年的修建和加固,内城城墙用石头砌成,内填泥土,宽达10米,高达14米;城墙上头筑有明暗壕沟、地堡、轻重机枪火力点和炮阵地。城墙外有护城河,水深2-3米,城墙和护城河之间有50-80米的开阔地,设有子母堡火力点、陷阱、铁丝网、鹿砦和地雷区。攻坚难度很大。
蒋介石得知济南岌岌可危,一面督令援军北进,一面派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和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临济南上空,为王耀武打气壮胆。王耀武自知待援无望,守城亦属徒劳,但又不甘心束手被歼,仍企图借内城这一核心防线与我军作最后较量。他又一次错误地判断我军经连日苦战,非经三至五天不能形成对内城的攻击力量。遂再一次调整部署,加修工事,严令全线死守内城,与我军决一死战。我攻城集团又一次出敌预料,发扬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边打边组织,边打边补充。迭经七昼夜苦战,仍锐气不减,于攻取外城当天傍晚即不停顿地发起内城战斗。正当内城之敌频频调兵遣将手忙脚乱之际,我军强大攻势已全线展开。
我攻城兵团决定:东集团9纵对内城新东门至东南角实施攻击,渤纵在新东门以北实施攻击;西集团13纵队西南角坤顺门实施突击,3纵进攻西门,10纵清扫外城残敌。
9纵4个攻击点,具体部署为:第73团于内城东南角攻击;第76团于东南角西侧攻击;第79团于新东门以南攻击;第80团于新东门攻击;并以一部于黄台车站、小清河至黄河铁桥一线警戒,防敌突围。在济南内城东边,80团、79团、73团和76团,由北向南依次排开。
9纵除了73团和80团是在22日攻击外城时投入战斗之外,26师76团和27师79团(“潍县团”)都是刚刚投入的生力军。这也是聂凤智高人一筹的地方,战役开始之前就精心设计和部署,根据各师团的战斗作风和战斗素质,将任务和职责分到各师、各团,打外围就专打外围,打外城就专打外城,打得再苦,伤亡再大,也要独立完成任务,不得轻易动用预备队,这样就保证了在攻城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生力军,都可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都可以连续作战。
13纵以37师配属115团担任主攻,37师师长高锐决心以110团从坤顺门突破,109团从坤顺门北侧突破,111团为师预备队。
23日18时,我全线开始炮火准备。我纵集中强大炮火,又一次对敌实施抵近射击,内城14米高的城垣顿时被一片火光硝烟笼罩,爆炸声震天动地。19时起,各突击团分由各自的预选突破口处展开连续爆破,冒着硝烟弹雨,奋不顾身架梯登城。
此时城内守敌完全明白自己四面楚歌的险恶处境,一旦内城失守,便是全军覆没。战前王耀武曾亲绕城墙一周,严饬各部拼死顽抗,毋稍却步。敌人做困兽斗,依据高大城垣和绵密的火力网,居高临下,向我爆破及登城部队进行疯狂反击。
19时53分,我79团(“潍县团”)7连突击队登城,得知突破的消息,27师师长孙端夫和政委刘中华端起茶杯,以水代酒,祝贺“潍县团”再立新功,又将增添“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可是不久,遭敌重兵猛烈反击,云梯和浮桥被打断,后续部队受阻。我已登城的7连与敌展开激烈拼杀,全部壮烈牺牲,攻击受挫。
73团在城东南角实施攻击。此处城头气象台为全城制高点,台下四面宽阔,易于我登城后展开兵力和下城作战,但在此处攻击又易为敌人火力俯制,攻击难度较大。第73团“常胜连”(7连)经先后3次突击,均因遭敌人火力严密封锁而失利。
战前,13纵109团(即后来被命名的“济南第二团”)团长田世兴抵近前沿观察地形,遭敌狙击,右眼负重伤而退出战场。109团由政委张志勇、副参谋长梁凤岗指挥,按预定计划组织攻城。在炮火准备之时,109团3营8连架桥成功,但随即被敌人炮火炸断,8连涉水过护城河,炸毁城下碉堡,并在城上炸开一个缺口。7连随后登城,遭敌燃烧弹袭击,突击受阻。
我军数个突破口均遭敌人疯狂反扑,攻击受挫,战斗陷于僵局。

下面的文字引自聂凤智将军的回忆录《战场——将军的摇篮》,让我们看看亲历者是如何叙述这个困难的时刻:
攻取内城作战,全线受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各级指挥员都在紧张地思考着:怎么办?有的同志主张,先让部队后撤,待休整、补充以后,重新发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兵团指挥机关开始考虑后撤的部署,并两次电话通知,让我准备将部队撤下去。我说,打到这个地步了,往哪里撤?!不一会儿,许司令员亲自打电话来,问我的意见。我说,再考虑一下吧。他说,你们快研究,有什么方案马上报来。
我纵指挥所已经前移到茂岭山上,正好占用敌人的一座大地堡。我放下电话,就在地堡里开了个纵队领导干部碰头会。可是,急切之间,又很难拿出个统一的意见来。我只觉得地堡里又燥热,又憋气。于是顺着窄窄的过道,踏上山顶,果然清凉多了。
西侧山崖边,影影绰绰站了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纵队作战科长刘岩。
我们互相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出声。刘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在原地兜着圈,几口就吸掉一支烟。
清冷的月光,洒向泉城内外。一场血战之后,整个战场寂静无声。这突如其来的、长时间的沉寂,真叫人揪心、难捱!
夜深了,离天亮没有几个小时。时间宝贵,战机更宝贵。我各路部队密集聚拢在内城城下。天亮以后,不仅要受到城头守敌强大火力的集中杀伤,而且徐州之敌将派出飞机狂轰滥炸,后果不堪设想。如若后撤,外城、城关及外围阵地,只能弃之于敌;守敌士气倍增,我攻击锐气顿挫;王耀武很有可能乘机发起反冲击,追着我们后尾打,叫我们撤也撤不安生;更重要的是,中央军委和华野多次电示:“济南是否攻克决定于时间”。毛主席还亲自来电指出:若战役时间拖长,援敌难以阻住,“我攻济必功败垂成”。
“怪啦!我们不打,敌人也不打。”刘岩悄悄地咕噜着。
看我没有任何反应,刘岩又好象自言自语地说:“再组织千把人,有可能突进去!”
我说:“打得不顺手,3000人也不行;打得顺手了,300人就能拿下来!”
我们核计了一下:全纵还有比较完整的5个团,指战员们求战情绪始终高昂,正在逐条总结受挫的教训,重新研究打法。再突一次,不应该有什么问题。敌人几道防线都丢光了,仅剩下一道内城,守城官兵覆灭在即,其内心的恐惧和慌乱,不言自明。只要我们以勇猛的一部登上城头,站住脚根,在内城上撕开一道大口子,敌人赖以支撑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将彻底崩溃。
主意拿定。我回到指挥所里,抓过电话,向兵团建议再攻一次。
兵团首长连声说:“就这样,你们继续朝里打!”
我说:“西线不能撤!”
“好!我们商量一下,东、西两面一齐打。”
我们把兵团首长的决心,迅速传达到各部队。命令各部抓紧做好攻城准备,将炮弹、炸药集中使用到主要攻击方向;炮火、爆破、突击的协同要更加紧密;各级机关要抽调人员充实到突击分队去;要进一步加强第一线的宣传鼓动工作。同时,在最主要的突击方向上,要舍得把最硬的刀尖子连队拿上去。我随即把电话直接要到73团指挥所,找到团长张慕韩,询问他们的情况。他们表示,一切都准备好了,坚决把山东人民赠送的红旗,插到济南城头上!我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他们提出再要20发炮弹。
我说:“给你们50发。马上送到!”
凌晨1时30分,全线众炮齐轰,撕破静谧的夜空。内城四周,杀声震天。我73团严密封锁住城墙上、中、下三层火力发射点,3营7连越过护城河,贴紧城墙,把几百斤重的云梯高高竖起。英雄战士们在敌人的密集火网下,不怕伤亡,前仆后继,顺云梯攀援而上,跃登城头,勇猛地堵住首批扑过来的敌人。2时25分,相继突上去两个排。“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红旗,插上了高高的气象台。
这个消息传到纵队指挥所,大家都很振奋。刚才弥漫着的压抑情绪,一扫而空。参谋人员拿起电话,要向兵团报捷,被我一把卡住了话筒。
我说:“稳住点。万一又被敌人反下来,岂不成了谎报军情?”
时隔不久,73团有两个营攻入内城。参谋人员赶紧向兵团报告,却被许司令员“尅”了一顿,意思是嫌我们报告晚了。
我告诉他们,这不算批评。实际上,许、谭首长是高兴的。
拂晓前,13纵109团在西南角也突破成功。
(《战场——将军的摇篮》114——117页)

73团3营7连(战后被授予“济南英雄连”)3次突击受挫,伤亡很大,全连仅剩30多人。团长张慕韩的意思是换下7连,让2营5连上,5连早就按奈不住,请战多少回了。3营长王玉芝急得抓耳挠腮,问7连长萧锡谦:还有没有能力突破?不行就让5连上!萧连长说:我们还有力量,请营长放心,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我们也要突上去!3营教导员郭奎武也不同意换下7连。3营向团里汇报后,团长张慕韩同意,团政治处主任王济生马上赶赴7连作动员(当时团里没有政委)。
听说不换突击队,7连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在团政治处王济生主任的主持下,全连发扬民主,寻找失利原因。经过讨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炮火的延伸和步兵的突击结合不好,即从炮火的延伸到步兵开始突击,有一个延时,此间给敌人城上火力的复活留下了一个时间。因此,7连提出“紧贴炮火上!”宁可被自己的炮火杀伤,也不给敌人留下空子。
随后,连长萧锡谦和指导员彭超将全连能战人员集中,调整组织,合并建制,重组梯子组、突击组、火力组、爆破组和运输组。
24日凌晨1时30分,7连的第4次攻击开始。第一排炮弹刚刚落上城头,连长萧锡谦就亲率梯子组和突击组冲过护城河,贴上了城墙根。
两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炮火即将延伸。不等连长开口,几丈高的梯子就竖上城头。
“李永江,上!”萧连长一声命令,2班长李永江(战后被授予“济南英雄”)跃上梯子,2班战士于洪铎(战后被授予“济南英雄”)紧随其后。尽管梯子已经被梯子组顶高,李永江上到顶仍离炸开的突破口还有半人高,伸手也够不到突破口的边缘。李永江低头一声喊:“于洪铎!”于洪铎心有灵犀,上前把肩膀送到李永江脚下,李永江一踩,于洪铎一顶,李永江就上了突破口。如此,于洪铎也紧随其后,第二个登上突破口。
李永江跃上城头时,敌人正向突破口扑来,李永江先甩出两颗手榴弹,又用冲锋枪猛扫一梭子,还回身将企图炸毁云梯的一个敌人踢到城下,再一纵身跳进敌人工事,占据射击掩体,掩护后续部队上城。于洪铎上城后,与李永江合作杀溃突破口的敌人,向气象台冲击。萧锡谦连长紧随突击组登城,指挥部队攻占气象台。
7连指导员彭超大腿中弹,仍率其余各组登上城头。3营长王玉芝也率一挺重机枪,同时上城。守敌不甘心失败,敌73师师长曹振铎严令第15旅夺回城头阵地,旅长王敬箴亲自督阵,指挥旅通信营“敢死队”以及成团的重兵向我第73团突破口发动一次又一次反扑。7连指战员坚守突破口,与敌“敢死队”反复肉搏厮杀,使敌始终未能靠近突破口一步。激战中,3营代理教导员、团组织股股长宋玉明(3营教导员郭奎武负伤)随8连和9连登城,团长张慕韩和团政治处主任王济生带领团指登城,2营也在营长崔玉法的率领下登城,我军士气更盛,迅速迎着反扑之敌向两侧发展进攻。敌“敢死队”在敌73师师长曹振铎和15旅旅长王敬箴督战之下几近疯狂,几乎是用身体顶着子弹向斜坡上仰攻,城头战况极其惨烈,枪炮声、兵器撞击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很多指战员几次受伤仍浴血拼杀。9连2班长王其鹏(战后被授予“济南英雄”)在手榴弹打光后,用地堡里的一把菜刀砸向敌兵,乘敌愣神,猛扑上去,卡住敌兵,缴获一支冲锋枪,又是一阵猛扫,击退敌人并俘敌三名。
73团在突破口鏖战3个小时,打退数倍于己之敌的多次凶猛攻击,牢牢控制了突破口。团长张慕韩见城上我军兵力大增,即令3营组织下城向纵深发展。3营长王玉芝和代教导员宋玉明也在设法下城,但负责下城绳布的战士中途牺牲,绳布丢失,十多米的城墙只有斜坡可以下城,但斜坡上敌人的“敢死队”还在不要命的往上冲。8连长说:“不能等了,我们先下,就是跳也要跳下城!”8连9班长连云海找到一处城下有挨着城墙的房子处,首先跳了下去,9连2班长王其鹏也跳了下去。黎明4时50分,各连开始下城,直插敌人纵深。
城上负伤的7连指导员彭超命令战士宋炳科把红旗插上气象台,山东人民赠送给7连的绣有“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大字红旗飘扬在气象台上空。
73团特务连奉命在本团突破口以西60-70米处将城墙炸开一个巨大缺口, 75团(附指挥合并建制后的74团,仅为一个营)、76团一部以及渤海纵队一部陆续由此源源投入纵深作战。

13纵37师109团3营也于24日凌晨1时30分实施第2次突击。8连6班副班长周元志连续送炸药包11次,8连共送炸药包70多包,终于将城墙炸开一个两米宽的口子,7连登上突破口,此时正值凌晨1时50分。后续部队立即巩固和扩大突破口,并投入纵深作战。突破口的争夺异常激烈,我3营副营长张本信、1连连长周炳和牺牲,109团副参谋长梁凤岗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指挥。经过4个小时的拼搏,除了3连、9连一部杀入城内,我军大部伤亡,突破口被敌重新封闭。
37师师长高锐向13纵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报告了这一情况。周志坚认为形势十分严峻,天已大亮,又不能再等天黑发起攻击,白天攻击更为困难。基于这一态势,周志坚命令37师继续攻击,自己立即来到距敌前沿20多米的110团3营9连阵地,亲自组织白天登城战斗。3营长刘坤指挥9连爆破并架云梯登城,9连长秦嗣照和指导员张富善指挥全连登上坤顺门城头,与敌展开英勇搏斗。由于云梯被敌火力封锁,后续部队登城受阻。9连与敌搏斗反复争夺1个多小时,连长和指导员相继在突破口英勇牺牲,班、排长挺身而出代理指挥战斗。最后突破口上只剩1排长许宝石、1班长李来祥和解放战士白振威3人,他们用缴获的两箱手榴弹击退敌人数次反扑,坚守在突破口上。这时3营长刘坤重新组织火力,掩护7连、8连登城。
我攻入城内的109团3连、9连在3连长吕洪团和9连指导员刘健的指挥下,临危不惧,相互配合,孤军奋战,向东冲杀。当得知我军突破口被敌封闭,后续部队上不来的情况下,毅然决定:9连指导员刘健率9连坚守既得阵地,阻击敌人反扑;3连长吕洪团率3连往回打,接应我军城外主力重新夺回突破口。3连杀回坤顺门门内,占领一座楼房,用机枪火力压制城上守敌。敌人正与我110团3营争夺突破口,遭此一击,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突入城内的109团3连、9连的配合下,110团3营夺回并巩固了突破口。
24日上午,我军东西集团各部源源进入内城,展开最后围歼守敌的纵深战斗。
此时我13纵37师指挥所遭敌机轰炸,政委徐海珊和一参谋牺牲,师长高锐负伤。(有说是23日白天——刘统《华东解放战争纪实》482页。笔者认为徐海珊的牺牲是和高锐负伤同时,高锐23日还在指挥攻打内城,只有24日之可能)
王耀武见败局已定,遂于9月24日上午1l时放弃指挥,化装逃出济南,潜逃至寿光县境时,被我当地军民查获。
城内守敌渐呈无组织抵抗的混乱状态,73团2营下城后,直插敌人侧后,占领警察局,歼敌一个汽车营,缴获汽车百辆。2营之所以进展神速,是因为该营战前集中演练的就是巷战。12时许,4连攻进旧省政府,缴大炮17门,尔后育捣敌新省政府。3营7连从突破口向西攻击前进,转而插向两北角,打遍半个内城,所向披靡。下午17时许,73团7连首先攻进新省府。9纵各部战斗发展顺利,并与3纵、13纵一部会合。此时守敌已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一部在分散突围中被歼,大部在我凌厉攻势面前放下武器。在大明湖畔,大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党政要员欲逃无路,只好束手就擒。
24日18时许,济南内城战斗基本结束。
据守外围孤立据点之敌亦先后被解决,其中千佛山之敌15旅一个营,于26日被78团及9纵侦察营缴械。
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全歼敌第2绥靖区司令部及其所属2师、73师等部10个旅,保安部队4个旅,共歼灭84000人,其中毙、伤22423人,俘王耀武等将级军官23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并策动吴化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我军共伤亡26991人,其中9纵伤亡9806人(阵亡 1365人),13纵伤亡5907人,10纵伤亡4631人。
济南战役结束,国民党军的援军邱清泉、黄百韬和李弥兵团还在成武、曹县一带磨磨蹭蹭,畏缩不前。我华野阻援部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在兖州、邹县地区严阵以待,准备在邹县以南集中兵力歼灭援济之敌。邱清泉等知道北上援济凶多吉少,有意拖延,得知我军攻克济南,慑于我军强大声威,迅速回撤。虽然得免于济南战役被歼,但仍未逃脱淮海战役被我军全歼的下场,此是后话。
8天8夜攻克济南,不仅国民党军政要员大惊失色,就连我军内部也出乎意料。“当时军委总部派往济南前线的视察组,刚抵达石家庄,纷传济南已克,一时难以置信。隔日看到国民党报纸上登出的消息,方才得到确证。”(《战场——将军的摇篮》聂凤智回忆录,101页)
济南战役,圆满实现了中央军委战前最理想的可能:“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成为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筹划战略决战的起点。周恩来副主席指出:“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济南战役的胜利,为解决国民党重兵集团创造了成功的经验(《第27集团军军史》1999年版205页),为攻克屯兵10万以上坚守的大城市树立了信心,提供了经验。
9月24日晨7时,济南内城刚被我军突破不久,粟裕向军委和华东局电告我军战况的同时,就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次日中央军委电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粟裕文选》第二卷571-573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4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3090
发表于 2021-10-23 23: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0

积分

陆军列兵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6-9 2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吉文不是在攻打绥靖区司令部时牺牲的,是在之前牺牲的,时任八师23团团长石一宸有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0

积分

陆军列兵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6-9 2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73团7连首先攻进新省府是错误的,首先攻占新省府的是13纵38师112团2营5连。新省府指今天的省政府所在地,旧省府指珍珠泉。旧省府在37年日军进攻济南时被韩复榘烧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7 0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