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33|回复: 5

金子又闪光了(三)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536

帖子

9562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562

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2-7 20: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子又闪光了(三)
凉州散记之三-----头坝一日

     
    喔——喔喔——,公鸡雄壮地叫了起来,像是在说:起来吧,懒蛋。房东的大黄狗紧跟形势,不失时机地汪汪大叫。我睁开眼,哦,天大亮了,该起来了。刷牙,擦了把脸,就走出了房门。
    昏睡了一夜的村子渐渐醒了。淡淡的晨霭还没有散净,路上人多了起来。房东老大爷,已经拾了一筐粪回来。见了我,客气地叫了声:“工作组。”就站在路边,等我先过去。
    农村老人勤快,闲不下。上年纪了,重活干不了了,就拾粪、扫院子、收拾农具……房东老大爷喜欢拾粪。一早上能走十来里路拾野粪,拾走路人的野狗的粪。见了粪,他腰都不弯,右手的长把小铲子一铲,反手一抛,就进了左肩挎的粪筐。那粪筐,系儿长,挎肩背着,就和城里人背书包一样。拾的粪在院里墙角堆着,用土仔细盖好了,已经攒了一堆。自留地种麦时全指望它呢。化肥不好买,再说,得花钱。
   我在村里徜徉。组长是铁路局工会的干部,对甘肃农村工作一窍不通,自诩有宣传工作水平。他又去找大队书记去了,去拉关系,上烟,胡聊。这就是他心中的农村工作?我们被扔在一旁。干什么工作?怎么干?没人管,只能自行其是。只是没有料到他偷偷在后面使坏。
    我们大队叫头坝,属新华公社,是全公社离祁连山最近的村子。往上走不远,有个不大的水库,南营水库。在河西,不,在整个甘肃,缺水是常态。水,是农业的命脉。有水就有了粮食。头垻离水库近,自然是占了天大的便宜。每年,都是它第一个浇水。水多,粮也就多,比周围大队要富些,自然有优越感。
    走到涝坝了。早晨的涝坝热闹非凡。担水的人络绎不绝。大牲口来了,羊也来了,不用人赶,都争着挤着往涝坝跑,渴了一夜了,等的就是这一刻。羊在涝坝边,细细抿着喝水,大牲口当仁不让,昂头走到涝坝中间,闷着头大口喝,顺便也撒泡尿,拉点粪。担水的人,用桶把水面漂的粪渣子荡开,汲满水,急忙走了,都赶着回家做饭呢。
    涝坝,是河西的特产,绝无仅有。这里没有长流水,也没有井,吃的是从祁连山流下来的雪水,没它活不下去。大长一年呢,总得找个地方储存这救命水吧?方法简单:在村子旁边地势稍低的地方,挖个篮球场大小的浅坑,拍拍实,就行了。这就叫涝坝,文明点叫涝池。每次来水,得优先把它灌得满满的,人和牲口吃水全指望它了。
    这儿人畜同饮一池水。南方人同饮一江水,人在河流的上游挑水做饭,下游的人洗衣刷马桶。这儿呢?人,从涝池挑水回家吃,牛羊驴马,就直接站在涝池里喝,常常顺便尿在里面、拉在里面,涝池水面上常飘着枯草粪渣子。
    外地人一看涝池就吃不下去饭,我们是常驻农村啊,不是一两天就能凑合过去的事儿,得长期苦熬,只能闭着眼睛、捏着鼻子往下咽。夏秋天,渠里来水多,往涝池加得勤,水稍干净些。最可怕的是春天。就算是没闹水荒,你想想,从秋末到春天,涝池的水都放了好几个月了,风沙作践、牲口糟蹋,那水成了什么样儿?还不得象酱油似的,又黑又稠,怎么个吃法?当地人习惯了,说这样的水好喝。我们无奈。没办法。饿急了,什么都能吃,渴急了,什么水都能喝下去,管它什么干净不干净。
    太阳露头了,朝霞如火,似天上盛开了朵朵火红的小花,映红了树梢,也映红了农人的脸庞。
    该有7点多了吧,我没有表,和社员一样,看着太阳过日子。已经在自留地干活的人该回去吃饭了。自留地,最重要,能不能吃饱肚子,全指望它呢。社员们除了到生产队出工,剩下的时间全泡在自留地里。我的饭点也到了,今天该去哪家?
    我们吃派饭,在全村轮着吃,一家一天,一天三顿,由生产队队长分配。我们在家里等着就是。一个浑身是土的光屁股小孩来了,站在当地,不说话,只是傻笑,我们就跟他走了。
    说起来,我和甘肃农村的饭有缘呐。
    1966年4月起到8月中,我在榆中县马坡公社社教,吃了一个月派饭。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吃农村饭。第一顿吃的是青稞面饼子,颜色发青,嚼了半天,往下咽的时候麸子还剌得嗓子生疼,只能咬牙往下吞。那地方属高寒山区,太穷。农民舍不得用麸子喂猪,和在青稞面里烙饼给人吃。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咽沙子的感觉犹存。
    1966年11月我参加了徒步长征,吃了一个月的百家饭,和和尚化缘差不多。晚上走到一个地方,一进门,张嘴就要吃饭。总是很突然,碰上什么就吃什么,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地道的同吃。都很差。一个月,白面馍连一次都没吃过。西北农民的习俗,晚上不吃干。我们走了一天山路,饿了大长一天,再来吃稀的,吃不饱的时候就比较多。好在我们年轻,什么都扛得住。
这是第三次吃农村的饭。
    我们进屋,脱鞋,上炕。炕桌已经摆上来。大家围着小小的炕桌盘腿坐着等。
今天的饭是山药米拌面。这是当地最普通的饭食,不算最差。做法简单:熬一锅小米大稠粥,里面放上洋芋块。等煮熟了,洒几把面,放些盐,使劲搅啊搅啊,就成了。吃这饭有窍门,不能搅,也不用筷子,端高碗,从一个地方慢慢啜,让粥自然顺碗流下,饭一吃完,碗干净得像洗过一样。
    饭快吃完时,大队书记来了。闲聊中,说这个队一个小伙子,昨晚去涝坝担水,碰见一个女孩子,一看四周没人,就硬把女孩子按在地上强奸了。书记一边笑一边骂:驴日的货。我们大组长问怎么处理?书记笑着说,“这怎么处理?骂一顿就是了。”似乎大队书记并不把这当成多大的事。是民风所致?还是没有法律观念?大队书记是土皇帝,在这个大队的地盘里,他的话最顶用。他怎么说就得怎么干。我们的大组长一个字也不敢说。
    这儿的人盖房子随便,不大讲究布局样式,大部分都是刀把样式,也就是几间房子盖成一拐弯。我住的那家,一进院门就是客房,和对面的房间伸手可及,局促拥挤,像个传达室。可这是他们家最好的房间啊。往里走,却豁然开朗,北面和西面的房间围成了个不小的院子。为什么不修成方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家爱干净,常收拾收拾院子,甚至种一点花花草草,野趣盎然。有的人家则连院子都成年不扫,鸡刨猪拱,风一刮,满院子尘土飞舞。我住的这家就是这样。
    吃完饭出来,太阳已经高了。上工还得一会。老红军高参回去休息了,我在村里转悠。
    钟响了,要上工了。人们慢悠悠往一棵大树下走去。等了一会,看人来得差不多了,生产队长开始分活,男人犁地,女人在牲口圈里出粪。昨夜,男壮劳力都浇水去了,整忙了一夜,今天出工的人不多。
    水是中国农业的命根子,武威也不例外。一进春天,祁连山的积雪还没融化,农民的心就提起来了。能不能有好收成全看浇水这一关。各大队生产队浇水的顺序早定好了,为时间的长短、是不是按时往下家放水,不知打过多少次架了。不管是什么工作队,这时的工作重点肯定是水。水到头垻队了。所有人的眼睛紧紧盯着渠里的水,整整奋斗一夜,把大小涝池装得满满的,把所有的地浇好,等下家接过水头,社员才能一身水一身泥回家吃饭睡觉。
    我抬头看看天,该有10点过了。人们慢慢走了,我跟着犁地的老汉走,去看他犁地。
    这儿犁地用二牛抬杠。用胳膊粗的木头,搭成T字形,那叫牛格。横的那头短,搭在两头牛的肩上,猛地一看,像两头牛顶着一根木头,二牛抬杠的名字由此而来。竖的那条木头,长长的,连着犁头。有时还有个人在前面牵牛。犁地人“啊——球”一声,把犁往土里一插,就犁起来了。这是北魏壁画上的东西啊,连细节上都没有多少变化。是该怪农民保守不思变革?还是该责备各级领导工作不力?
    犁地太费鞋,农民有特制的皮鞋。宰牛趁牛皮软的时候,或是用揉好的牛皮,可着脚,剪块大了一圈的牛皮,窝上来,边上穿上牛筋绳子,用力一收,就成了鞋状。鞋里可以垫些草,舒服些。这种牛皮鞋的最大特点是结实便宜,适合犁地时穿,能穿好几年呢。做这鞋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武威城里有人专门干这个。
    头坝大队在南营河的出山口,水浇得好,粮食产量自然高,树木不少,更有河西少见的果树,长把梨核桃和沙果,可以卖钱。在这一片算富的了,可农民照样拿不到钱。为什么?来钱的渠道太少。仅仅靠卖粮卖果子而已,能有几个钱?收麦后把粮一卖,扣掉籽种化肥农药这些必须支出的钱,就剩不了几个了。旁边早围了一大群人等着借钱。理由各种各样,都很充分,总得给一点吧。等打发完了,队长手里就空空如也了。劳力多的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挣了点钱都在账上挂着。队上说在帐上挂着总能兑现。谁都知道那是哄人呢。现实是一分钱也拿不到手,一年的活白干。这样干下去,那还有什么积极性?不管我们走到哪个队,收入不能兑现都是大问题。用农民的话说,劳力多的人家养活着娃娃多的人家。怎么办?没办法。“没钱”两个字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农民问我们,我们也没办法。手里一分钱都没有,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光讲那些大道理有什么用?
    看了一阵子,我就走了。大组组长自己不参加劳动,也不要求我们劳动。没人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晚上开大会,念报,学文件。这样的农村工作队有什么用?他懂得农村工作吗?我参加过四清,知道点农村工作。大组长自行其是,我没有说话的余地。我的工作是写上报材料、写总结、统计。今天没什么可写的了,那就还是去公社转转吧。
    我悠悠走着。今天天儿不错。长天蔚蓝,清澈如洗,清风徐来,到处弥漫着新草涩涩的清香。头垻树多,浓绿团团点缀着筋络裸露的大地。果树刚刚挂果,绿色的小苞寄托收获的希望。农田披上了新绿,高高低低,连绵不断,向东面连绵延伸开去。举头远望祁连山顶的一线积雪,不由得怅惘不已,若有所失。是什么在心头猛撞了一下,伤感泛滥心间,一下子漫延开去……我在做什么?青春在荒废,大把的时间在虚度,值得用生命拼斗的东西在哪里?青春只能冒着无奈的青烟。除了心痛就是郁闷,我还要在荆棘路上走多久?无解。
    公社大院在我们队东面,不远。我们工作队有一帮子从解放军农场来的学生,都是朋友,活动中心在公社一带。
小狄也是从农场来的。他的队在公社旁边,不远处,我常去找他玩。他和一个三八式老干部睡一个炕。
    文化革命一起来,老干部被打倒了。到了70年,大部分都解放了,但没有安排具体工作。那就先去农宣队干吧。没有职务,没有职位,称之高参,高级参谋是也。有了高级二字,走到什么地方都受尊重。有的高参什么事都不管,有的则什么都想管。郭高参是后面一类。他60出头,山西牺盟会出身,原在省法院当副院长。个子中等,敦实,肚皮依然不小。威严,不苟言笑,官威犹在。都文革几年了,还是一言九鼎的派头。
    我去看了,小狄没在,我和高参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几个人在公社,正玩得热乎。一个女孩子唇红齿白,白皙端庄,活泼优雅,颇有青春气息。听说是个插队知识青年。正在和小狄打兵乓。你打过来我击过去,情绪高涨。
    我看了一会儿,就去邮电所找老罗。老罗当过造反派头头,因为派系问题,从兰州被贬到乡下来了。为人豪爽。年龄和我们年纪差不多。我们才不管你是保守派还是造反派呢,都沦落到这穷乡僻壤了,还说那些干什么,只要合得来,就天南海北胡吹。
从邮电所出来,又去了我们农宣队的铁路局干部的住处。
    铁路局人多,有实权,不懂农村工作,更不愿意出力气,只是混日子,盼着回家。他们每月都有假期,可以探家,而且是几个月换一次班,到点就回家了。不像我们,得死熬,不知道得干到猴年马月。
    铁路局干部常聚在一块说笑,本来就没什么可干的事,熬日子。今天他们在喝酒,正在兴头上。看我去了,就热情招呼,指着桌上满满一茶杯酒,说:“来,怎么样?行不行啊。”我一看,是葡萄酒,几毛钱一瓶,供销社只有这个。哈,小看我了。我笑着说:“这有何难。”端起那杯酒,一气饮下,磕绊都没有一个。我把茶杯扔在桌上,转身出去买了一瓶回来,放在桌上。我躺床上歇了歇就回去了,快吃晚饭了。
    饭后,已是暮色苍茫。我走到公社院子,遇见了老金。老金,圆脸,胖乎乎的,四十来岁,北京人,客气随和,爱笑。是新华公社唯一的外地普通干部。公社干部里外地人很罕见,不知道他怎么会流落到这儿,我没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地方。只要是外地人,见面就三分亲。我们闲聊了一阵。他晚饭已吃过,拿出个京胡,坐在当院里,吱吱扭扭拉了起来,自得自乐。他说从我的口音猜不出我是哪儿人,又说我的话里有70%的北京口音。我很得意。向来自负自己的话里地方口音少。
晚上,全队社员集中开会,是雷打不动的学文件时间。我念完报纸,组长就拿出宣传干部的架势,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讲,大金牙在灯下一闪一闪发光。农民随便坐在地下,没人听,也没人打岔。有的人在阴影里打瞌睡,大部分在抽烟,满屋子烟雾腾腾,老旱烟叶辛辣刺鼻,呛得人受不了。
    说到烟,农村男人没不抽烟的,几乎百分之百都抽。生活单调无味,抽烟,添了件可干的事,解闷,聊胜于无。
烟,当然分档次了。那时候,好烟很难买到。武威农村,特别是老汉,大都是自己卷,叫莫合烟。一开会了,老汉们蹲在地上,掏出裁好的纸条,把烟沫子仔细洒上一溜,卷好,再用舌头一舔,粘住,好了。卷好的烟,一头大,一头小,真像个喇叭筒子,等抽到小的那头,烟叶全完了,一点浪费都没有。
    说到卷烟棒棒,也就是抽莫和烟,你可别奇怪,我也会。哈哈,想不到吧。黄金叶牌香烟是那时的中档名牌烟,驰名河南和北方。大学一位同学家在灵宝,是黄金叶的真正产地。到了68年,除了大批判,无事可做,无聊至极。他拿来不少上等烟叶,培养出来一群烟鬼,我们班的男生都会卷筒筒了,都嫌苦,抽一半扔一半,抽了一阵子也就过去了。
    武威农村穷,如果家里没学生,那连卷烟的纸都没有。插队知识青年常反映丢信,常常几个月都收不到一封信。问邮局,邮局说我们都送去了啊。后来知道,那是让农民拿去卷烟抽了。
    年轻人大都抽纸烟,没钱,就只能买最便宜的。农民说得好啊,“地县干部天安门,公社干部兰州城,小队干部羊一群,社员卷的纸筒筒,用劲小了咂不动。”天安门指大前门烟,烟盒图案是前门,是好烟。甘肃省有自产的兰州牌烟,2角一包,在普通干部里流行。最便宜的纸烟是羊群牌,8分钱一盒,是经济烟,吸着吸着就灭了,是生产队干部专用品。
    最好的烟是恒大烟,有锡纸包着,农民都说那是毛主席抽的,一般人见不到。
    我还见过一种小烟袋锅。那小烟锅烟嘴只有指甲盖大小,黄澄澄的,锃光发亮,像金子似的,特精致。烟杆比铅笔略细,比一只纸烟略长,绿莹莹的,发亮,颜色像翡翠。主人只要把这烟袋锅一掏出来,就会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主人说,烟杆是用大山雕的翅骨作的。老鹰?我只听说过大鹰的骨头可以做笛子,叫鹰笛,很珍贵。那这烟杆自然极难得了。我要了过来,仔仔细细看了一阵子。主人说,用这烟锅,一定要抽在兰州才能买得到的板烟。
    主人知道大家都在看他,就故意慢慢地,从漂亮的小荷包里挑出一点板烟丝,用大拇指和食指团团,黄豆大小,按到烟锅里,用特别的引火线,点着,“丝——”,吸上长长的一口气,直到肺底,再稍停一下,回味一下余味,然后,“噗——”地一吹,烟锅里的烟灰就飞出去落在地上,一个小黑点。这烟一次只抽一口气,所以叫一口香。有人还掰点麻黄素混在里面抽。据说味道更好,就是麻黄素片不易到手。后来我才知道,武威荒滩上有麻黄草,可以提炼麻黄素。这儿的人都知道麻黄素,麻黄素就是冰毒的前体啊。
    武威男人,只要聚到一起,第一个动作就是上烟,就是请对方抽烟。乡下这样,城里也是一样。一见了朋友第一个动作就是上烟。办事啊,看病啊,更得香烟开道。给的不多,仅仅一根而已。拿出来了,不觉得寒碜,要没这一根烟,好像你不懂礼数一样。大夫、办事员、干部的桌子上,各式各样的烟一大把,都是来办事的人给的。待久了,习惯成自然,似乎一见人就上烟是天经地义。凉州风气历来如此,外地哪有这一套。
    不管有没有人听,我们的组长好不容易住了口,大队书记随声附和了几句,就散会了。
    回家,上炕,倒头就睡,当然是不洗漱了,连牙都没刷,没水。
    又是极其乏味的一天。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536

帖子

9562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562

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29.png

    母亲河-----将甘肃拦腰斩断,真正能受益的区域太小了。即使能受益也是靠几级扬程才能完成。面对那滚滚北去的、并不黄的河水,几千年来人们也只能是望河兴叹......
                        

张4.png

     兰州拉面据说今天已经是国际品牌了,实际里面只有几片薄得和纸一般的牛肉片,还有几片和大拇指甲般大小的萝卜片。在今天,人们的饮食已不再像那个年代单一的吃个肚子圆了,而是注重味道了,这就是老百姓实实在在能看到的社会进步。
    以上图片中的“二牛抬杠”的生产农具和方式在中国已经延续两千多年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被甘肃人称为“银武威”的农村还在继续,我脸红了......                                          


PPIUSLKYOXPR0JO%}]PH`%8.jpg

     河西人高大魁梧,红光满面,吃什么了?也就是五谷杂粮。我个人的探究是:一、历史上这里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民族争议地区,你来我往,就形成了民族大融合。二、地域广阔,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充分。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可以靠一个无奈的“忍”字繁衍生息,但对于一个兰大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来说,那个“忍”字能让他发光吗?能走上“成功之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21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2-8 09: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9_401:}{:9_403:}好文!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0615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8-2-8 1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祖老师 发表于 2018-2-7 21:31
母亲河-----将甘肃拦腰斩断,真正能受益的区域太小了。即使能受益也是靠 ...

世界上,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兰州拉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3

帖子

512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12
发表于 2018-2-9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粥那段,画面感很强,仿佛就在眼前···{:8_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337

积分

三级军士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7
发表于 2018-2-24 1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祖老师 发表于 2018-2-7 21:31
母亲河-----将甘肃拦腰斩断,真正能受益的区域太小了。即使能受益也是靠 ...

许多动作书写的好生动啊,这么多年了,还记得这么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 0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