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注入心田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审美意识,美是什么?有关美的概念的争论已经上千年了,让我们普通人去理解就是“美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美能给人以感官心灵的愉悦,是每个人的渴望享受。 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古文明发源地之一,从那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我们感受到了美,那都是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硕果,为世界文明增色添彩,是今天我们每一个华夏公民所引以为自豪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强烈,表现美的形式也更加多样。 谁都知道“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但如何让他们成材?这是个科技含量极高的课题,还是那句老话“土匪也不希望他的儿子再当土匪。”但那仅仅是个愿望。 最近,有位幼儿教师带了个绘画班,和我共同探讨了有关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话题。现把我发给她的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转发给大家,都是已经或即将是当爷做奶的人了,看是否能从中获得某些想法。 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如何使儿童通过学习美术能力及艺术与智力、艺术与儿童人格的有关知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经过教师的指导通过临摹、写生、命题、意愿画以及版画、泥塑、蜡笔画、撕纸等艺术形式不仅增加了审美兴趣,也提高了审美意识,也使他们将其生活的体验与思想感情通过美术手段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这些都是对美的认知、概括、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为将来成人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的一生在各个成长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儿童对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朦胧阶段,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和成人不一样。虽然没有那么深刻,但极其真实、纯净。那看似稚拙的构图,简单的线条,单一的色彩,却显示出他们那天才的想象力和对未来多彩人生的向往。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了美。”那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很多成年人看不懂,但很多孩子们却能看懂,这说明了孩子们的眼光是多少的敏锐和真实。并且很多孩子不仅发现了美,还能用简单的笔画、构图、色彩表现出来。所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看你是否能去启迪、指导,将他们那美丽的心灵给予赞扬,教会他们如何用眼、用心、用笔去观察与思考万物,并更好地描绘。 法国启蒙时期的大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他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这些真理般的语言就是对陈腐、僵化的传统教育的最大批判。 爱德华的教师们正是在运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教会孩子们今天以看似“涂鸦”的形式描绘世界的美好未来,她们将用诚实的劳动,先进的理念和手段为孩子们的未来辛勤耕耘。 以下就是大班几个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表现,让我们大家用心去共同分享吧!你一定能发现美!(图片省略) 说起来也惭愧,我戴上红领巾加入少年先锋队只有一年的的“队龄”,但若干年后发现比那些比我“队龄”长好几年的同学也差不到哪里去,并且在某些方面还强于他们,所以说“革命还是不分先后”的,那“论资排辈”的传统规矩在现代社会早已被那“后来者居上”的真理所颠覆了。“活到老学到老”那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娃们的节日,我路过一所幼儿园随便捏了几张,娃们家那活泼天真的神态和举动让我好像又重新回到了童年。注意:领队老师后面的那个娃,那是我最欣赏的一个。真正的儿童。
结合今天人们最关心的生活话题“食品安全”,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对娃们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有过这种教育吗? 每到“六一”我就会想起宁夏彭阳县冯庄乡茨湾村的这对小姐弟,不知他们现在过的如何?屈指算来已经和他们分别十一年了。
[bobomusic=1]3644923[/bobo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