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沧桑 (一)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千五百多年前大逛家李白用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天才的想象以及那神采飞扬的笔锋对蜀道之难的描写与感慨。至今吟诵起来还让人激动不已……。 从古代唐以前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关中要翻越秦岭、巴山才能到达那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那是“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有的只是望山兴叹。就是由于这大山的阻隔让成都平原与中原往来甚少,交流只能靠那长江水运和崇山峻岭中开凿的栈道,留下了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军事计谋智慧的典故,那山间小路上马帮响起的的马铃声依然在期待着的绝唱。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 是多少代人翘首以待、望眼欲穿的期盼。那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的前奏-------四川人民为捍卫川汉、川粤的路权而掀起的“保路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使四川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成为泡影。当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最危险的时刻,川军脚蹬草鞋,头戴斗笠,穿着短裤,肩扛老式步枪及冷兵器时代的大刀义无反顾翻山越岭出川抵御倭寇,共仆国难的悲壮,永远的印刻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史册中。封闭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必然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无数次地被那屈辱的历史所证明。
历史的奇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创造,几千年来四川人民的梦想终于在那火车响亮的鸣笛声中实现。1952年那当时堪称人类的壮举,连接西北西南的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破土动工了。在那崇山峻岭中,集中了当时全国筑路大军的一半兵力,筑路机械4/5的设备,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建设大会战。十几万铁道兵战士、铁路工人、民工风餐露宿,起早贪黑地在大山中劈山、打洞、架桥。在这里用一个数字就可以说明一切:工程打穿了上百座大山,填平了数百条深谷,单是填土石方按高宽各一米算,就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从勘查设计到施工那个艰辛大家都去想象吧。对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没有那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那668公里长的宝成铁路就永远是个梦。
宝成铁路最艰难的地段是从宝鸡到秦岭车站这段,秦岭拔地而起横亘在眼前,几十公里的路高度相差817米,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坡大、坡长、弯道多的困难,只有延长展线,反复迂回盘旋,最大坡度达到千分之三十三。在观音山一段的一座山上可以看见线路层叠三层。也就是说观音山车站就在青石崖车站的眼皮子底下。叫一个跑得快的小伙子顺着小路从青石崖车站和列车同时出发,小伙与列车几乎是同时到达观音山车站。正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终于在1958年1月1日那天终结了。一条连接西北、西南的交通大动脉通了!那穿洞过桥的大动脉,让多少商贾文人墨客面对险峻的蜀道再不会发出那“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哀叹了,那“天府之国”少女们的脸色更加鲜亮红润了。
大动脉不是过桥就是钻洞,如今看来好像不是什么事,但在六十年前当时生产力的条件下不是奇迹是什么? 从这张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从宝鸡到秦岭车站间的险峻,从这张令人眼花缭乱的图上你一定会感受到当年设计人员对“蜀道”这个千古难题下的大工夫了。
任何时候都要讲个“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战争中英雄人物的缅怀上,也要表现在为祖国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的敬仰上。这就是今天秦岭车站路边那段壮举的简介,如今很多人到这里来除了游山玩水、在嘉陵江边吃烧烤、喝啤酒的豪爽外,有几个人会去认真看几眼这幅简介?
一条条各种颜色的“大蟒”不分白昼地在这崇山峻岭中穿行,它们不吃食物也不需要加油,只要有那看不见,摸了打人的东西传输给它就对了。有时它还会吼上几声,声音是那样的悦耳......
在K545次列车上,在即将到达秦岭车站时“法官”高兴得来了一张自拍,随后就用微信发出去挑逗那水深火热中的西安市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