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92|回复: 0

【原创】 “磨盘山”上考特级(七) 不一般的磨盘山驾驶场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697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574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12-4 18: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磨盘山”上考特级(七)
不一般的磨盘山驾驶


    军事行动对地形的依赖性很强,坦克驾驶也一样,都需要对地形进行分析,才能因地制宜施展战术和技术。坦克驾驶技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在各种地形上最大程度地尽情发挥所驾驶的坦克固有的战术技术性能。

一、选择磨盘山就是选择从难从严搞训练

    当年军区选择远离中心城市地处偏远山区的山西长子磨盘山驾驶训练场作为那年特等技术能手实车驾驶考试地点,就是选择从难从严的训练导向。
    首先,在军区范围内,磨盘山驾驶训练场可以说是区内既有坦克驾驶训练场中地形最复杂的训练场,场地里面各种障碍物建设齐全,间隔合理,养护良好,跑道上既有平坦地段可以设置各种限制路,还有坡度大小不等的上下坡、侧倾坡,更有多处急转弯,跑道长度也在《驾驶教范》规定的上限以外,是地形要素最全,障碍物和地形匹配最恰当,驾驶训练难度系数最大的坦克驾驶训练场地,也是全面覆盖装甲兵《驾驶教范》对坦克驾驶训练场设置各要素规定的少数坦克驾驶训练场之一。
    另外,那时我军在西南边境才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全军战备训练正在高潮中,军区装甲兵司令部从首长到机关都严格落实从难从严训练指导思想,在具体计划和实施中也处处狠抓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就拿特等技术能手考评来说,机关明知条件严格会影响最后考取率,也仍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真正考出货真价实的特等技术能手来。
    的确,考试用坦克驾驶训练场难度有多大,直接决定了从这个场地上考出来的特等技术能手水平到底有多高。让我们就来仔细看看磨盘山坦克驾驶训练场到底“牛”在哪里?

二、扒底磨盘山坦克驾驶训练场

    磨盘山坦克驾驶训练场,是部队战士们口头称呼,也就是所谓的俗称。大家是因其主要部分位于磨盘山上而给它起的名字。磨盘山在山西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长子县,因县内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西部多山,中南部山川与丘陵相间,东北部地平水浅,磨盘山就处于东北部平川地向中南部丘陵过渡阶段几座低山中,比高不大,山势平缓,形如磨盘而得名。

图1.jpg
图1   磨盘山驾驶场地形示意图。


    磨盘山坦克驾驶训练场在长子县大堡头镇东南方向,地跨磨盘山、尧庙山2个相距约2千米的山头及其相连鞍部。
    俯瞰整个场地,基本上呈南北走向的葫芦状,南面磨盘山像是葫芦下半部分,是驾驶场较大部分;北面尧庙山是葫芦上半部分,是驾驶场较小部分。
    从侧面看整个场地,南面磨盘山山腰处呈台阶状,形如磨盘,顶部浑圆,坦克跑道就在山腰磨盘平缓处绕行,基本都是平坦地形,便于设置主要限制路、障碍物。北面尧庙山山形陡峭,山顶尖细,坦克跑道在这里沿山脊向山顶攀援向上,基本都是大坡度上坡、下坡、侧倾坡地形,便于设置下坡桩间限制路,满足《驾驶教范》对跑道上下坡、侧倾坡数量和坡度要求,构成坦克驾驶难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磨盘山驾驶场向东看去,就是一片平川地,中间有铁路、公路贯穿南北。
    磨盘山坦克驾驶场最早是由坦克9师第34团1969年从南方战备移防转隶北京军区来到山西长子后建设起来的,该团团部机关驻大堡头公社(镇)西南边,几个营分散在团部西南方向一带附近,其中有1个营的营房(A营区)建在尧庙山以东山脚下,还有1个营的营房(B营区)建在磨盘上与尧庙山鞍部正东山脚下。各营来回驾驶场的大路,就是从这个营房(B营区)正直向西直接上山。
    1976年34团转隶兰州军区21军移防去了宁夏青铜峡,由坦克9师机关组建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接收了34团营房,成立基地二大队(坦克驾驶学兵训练大队),其中有几个学兵连就分别住在尧庙山东侧营房、磨盘山东侧营房。军区特等技术能手考评实车驾驶考试,参加考试的坦克和人员就集中住在磨盘山东侧那个营房(B营区)里。

三、细品磨盘山坦克驾驶训练场

    磨盘山上这个主要用于坦克驾驶训练的场地,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那长长的坦克跑道,它沿着磨盘山山腰部较为平坦的小起伏山形,从东侧开始绕山1圈,尔后通过两山之间鞍部延伸到尧庙山去,向尧庙山山顶攀爬一段距离后折返回来,再通过两山鞍部回到磨盘山来,形成一个封闭环形。跑道全长接近5000米,还与进出驾驶训练场其他跑道相连接,上山、下山进出营区都方便。
    这条环形跑道上,具有方向性的障碍物如崖壁、断崖正、反向各建一对,可以实施双向驾驶训练,从训练安排上兼顾了轮换使用左右转向装置的技术要求,足见设计者很高的技术素养和训练经验。1980年军区组织“特等技术能手”考评时,采取“顺时针”绕行方案,而坦克驾驶员习惯性地偏爱“逆时针”方向行驶,也在客观上稍微加大了这次考评的难度。
    从指导装甲兵部队坦克驾驶训练的《驾驶教范》角度来仔细分析磨盘山驾驶训练场,将其与《驾驶教范》对“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训练课目的场地要求一一对照,就可以看到这个驾驶训练场对高梯次综合性驾驶训练课目“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的场地及其设置合规度极高,许多地方只严不松。
    单从地形上说,磨盘山坦克驾驶场完全符合《驾驶教范》对“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训练课目的要求,多处数值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我所去过的10多个坦克驾驶场(南京九华山训练基地驾驶场、句容盘山某坦克团驾驶场、三界训练基地驾驶场、滁县南营房驾驶场、高平赵庄煤矿驾驶场、高平沟村大沙河驾驶场、高平康营驾驶场、长治西天贡驾驶场、朱日和训练场、北京阳坊军委装甲兵靶场驾驶场、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驾驶场、北京装甲兵技术研究所驾驶场、长春装甲兵技术学校拉拉屯驾驶场、广东惠州罗浮山驾驶场、甘肃武威训练团驾驶场、宣化炮兵士官训练基地驾驶场、南京炮院马占山驾驶场、嘉峪关炮团驾驶场、疏勒炮团驾驶场等)中地形最丰富复杂的坦克驾驶场,没有之一,远比《驾驶教范》规定复杂得多。
    例如,这个驾驶场跑道上有多处坡度接近30°的上、下坡地段,还有约10°多的侧倾坡地段,仅这几点就能把大多数单位的坦克驾驶训练场比了下去。那段从尧庙山下来(向南)大约有15°的长下坡,坡道上设置“下坡桩间限制路”的话,没有点真本事还真难通过。1980年军区考评,就在那里设置“下坡桩间限制路”。
    另外,整个跑道上还有超过4处90°以上转弯点,对T-34坦克这种只装有转向离合器的坦克来说,最怕转向可偏偏转向点多,转向角度大,驾驶难度自然就大。
    还有,这个驾驶场的跑道多,既有符合“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模拟道路驾驶”等最高梯次训练考核科目使用的大圈,也有进行“起步停车”等基础动作驾驶训练和“单个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训练的小圈,场内跑道纵横交错,不同组合就可以完成不同训练要求,稍不留神还容易跑错。
    但这个驾驶训练场对坦克考评也有有利的方面,例如,有多处具有足够长度的平坦地段,可以设置直线桩间限制路、弯道限制路以及断崖、崖壁、车辙桥、壕沟、土岭这些障碍物,便于从远方就能概略对正方向,提高车速。而且,跑道长度超过《驾驶教范》规定上限,(减去出发线、终止线之间的距离后)可能达到5000米,使得各限制路障碍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大,有利于尽快挂上高档并在高档上多行驶一段时间和距离,有利于增加快速疾驶与低速通过限制路障碍物的比值,提高平均运动速度。

图2.jpg
图2  坦克驾驶“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课目,场地设置(9个限制路或障碍物)示意图。

    “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课目场地设置,都按图2所示进行,区别在于各场地限制路障碍物设置顺序不同。但是,限制路障碍物和驾驶场地形一结合,差别就大了,难度就拉开了。
    例如,下坡桩间限制路要求设置在8°~12°的下坡,如果设在8°下坡就比设在12°下坡要难多了。
    再例如,崖壁、断崖、壕沟、土岭、车辙桥、弹坑新旧程度不同,通过难度也会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崖壁特别明显,如果是旧崖壁,因为棱线磨秃变得圆润,不仅高度降低坡度减小,而且攀爬时履带和棱线接触面积增大好几倍,不用讲究油门控制也能通过,难度大大降低。

四、考试临时改变部分场地设置进一步加大驾驶难度

    1980年军区特等技术能手考试时,磨盘山驾驶训练场设置在以往习惯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
    一是在旧崖壁(图1西侧跑道虚线、实线分叉处,实线一侧附近)左边新建一个新崖壁,并且在参加考试人员前一天晚上试驾时没有启用,专门等到正式考试那天晚上才使用,这一举措无疑使一些驾驶功底不够深厚的人有些措手不及,有人硬是栽在这个障碍物上!
    二是行驶路线撇开旧崖壁后对着新崖壁方向延伸过去,过了新崖壁就是一条又陡又长的下坡(图1西侧跑道虚线“a”处),坡度大约30°左右,长度大约6、70米。这也大出人们预料之外,许多人一下子不知咋通过为好。传统方法是1档低速通过,途中还要踩住制动器踏板防止发动机转速被坦克下滑力带着升高而出意外,但这样肯定影响运动速度,不利于保持较高的平均运动速度,会超过总时间,很矛盾。
    三是将下坡桩间限制路设置在尧庙山下来的东面跑道(图1东侧跑道北半段)上,坡度说是12°,难度却增加了。原因是设置地点有所改变,没有设置在过去经常设置下坡桩间限制路的地方,因而就没有老地点被坦克转向抹平造成的平台,整个限制路都在斜坡上,难度增大许多。
    四是土岭(图1东侧跑道磨盘山山头正东处)新培了土,比原来增高一些,坡度也大一些,和试驾时情况有所改变,这很不利于选用高速法通过的人,最保险还是选用低速法通过。
    五是断崖的上平台、下平台因坦克通过次数多而堆积的土被清理干净,通过时更要掌握好油门和速度,更要防止颠震和摔车。

五、应对措施

    可别小看了上述那几个小改变!应对不当,平时练的就白费了。
    首先来看崖壁。崖壁本来就是坦克驾驶训练中通过难度最大的障碍物之一,弃用旧崖壁改用新崖壁,更是加大了通过难度,而且加大得还不是一点点,其主要原因就是各单位不可能年年翻新崖壁,因此平时训练绝大多数单位都使用旧崖壁,临到考试换用新崖壁,很多人难以一下子适应过来。

图3.jpg
图3  坦克通过崖壁的第一阶段,诱导轮接触崖壁棱线(D点),车头抬起,履带着地面积逐渐减小。

    用坦克运动原理分析,通过崖壁的坦克,从车头诱导轮接触到崖壁棱线(图3“D”点)产生向上的力“P攀”将车头抬起的那一刻开始,坦克履带着地面积就开始急剧减小,并贯穿坦克攀登崖壁全过程,直至坦克重心与崖壁垂直墙垂直面重合时减至最小(图4),因而地面提供的附着牵引力此时也减至最小。此时,发动机纵有再大的动力也枉然,驱动坦克继续攀登前行的牵引力已由附着牵引力决定,而不由发动机牵引力决定了。

图4.jpg
图4 坦克通过崖壁第二阶段,坦克重心与崖壁垂直墙重合的瞬间。

    用通俗语言说,坦克在开始攀登崖壁至攀登到坦克重心越过棱线之前这一阶段,因为履带着地面积逐渐减小直至最小,驾驶员就不能一味加油增加发动机牵引力,而要控制油门恰到好处,使发动机牵引力等于或小于附着牵引力(附着牵引力大于运动阻力),驱动坦克继续攀爬崖壁。这时即要控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和运动阻力、上坡阻力等相适应以继续攀爬崖壁,又要防止发动机提供的动力过大(大于附着牵引力很多)而造成履带打滑,坦克不能在崖壁上继续攀登前行。同时还要防止发动机提供的动力过小而和运动阻力、上坡阻力等不相适应,难以继续攀爬崖壁而造成熄火、倒爆等现象,使坦克停在崖壁上或倒溜。
    驾驶理论和驾驶操作要领中对坦克通过崖壁的论述很原则,就是“保持与运动阻力相适应的发动机转速”一句话,但要控制油门恰到好处,既保持发动机不熄火、有动力继续攀爬崖壁的一定转速,又不能转速过高致使履带打滑。这个分寸拿捏很微妙,有时是难以诉说而只能意会,不经过自己反复体验,拿捏不好这个分寸。
我的笔拙,描述不出我是怎么通过的。

图5.jpg
图5  坦克通过崖壁第三阶段,车头下落,正好可以采取“凌空换档”的时机。

    其次来看那条又陡又长的下坡(图1西侧跑道“a”处),这个下坡最陡处坡度有约30°,长度约有6、70米。出乎人们预料之处一是部队驾驶训练注重上坡而对下坡有所忽略,尤其很少专门进行陡长下坡驾驶训练;二是究竟采取哪种方法通过?很纠结。如果采取传统方法通过,挂1档、小油门,还要在下坡发动机被带动得转速急剧提高情况下紧紧踩住制动器踏板,防止发动机转速被坦克下坡时的下滑力带动着继续升高而出意外,如“飞车”、甩坏风扇等。但这样通过在争分夺秒的驾驶考试中却不合时宜,那样通过长度约6、70米长下坡肯定影响运动速度,保了安全却会超过总时间,所以很矛盾。还有方法是使用较高档排通过,即安全快速通过陡长下坡,又不需脚踩制动器踏板防止发动机转速被带着提高到危险地步,操作动作又简单得多,就看参试人员能不能灵机一动改变通过方法了。
    我在考试中跑到这个下坡前看到前方下坡似断崖一般,但由于白天看过地形而有所了解,就控制着车速抵近观看,车头低下后一看前方比较平直,就在高速档上一加油门直接驶下去了,就像章回小说里写的那样“拨马疾驰而下”,一溜烟就冲下山去,几乎没啥感觉就冲过两山鞍部开始爬尧庙山了。
    那个设置在近15°下坡上的下坡桩间限制路,通过时完全没有什么窍门好找,只有严格按照下坡转向操作要领,精心掌握好转向时机,每次转向都要使上吃奶的力量,拉着操纵杆还要脚踏制动器踏板助力,才能在适当时机及时转向并一次转到位。全神贯注转过3次以后,才松口气换上高速档迅速离开,完成下坡桩间限制路驾驶。
    那个土岭(图1东侧跑道磨盘山山头正东处)的坡面上都新培上了土,高度增加了一些,坡度也增大了一些,正好符合我平时练的低速通过法。说是低速通过法,却是和高速法在速度上相差不多。首先高速接近直达坡面坦克车头开始抬起时,迅速换上1档就快冲到坡顶了,只要控制好油门使坦克重心平稳越过土岭棱线,当车头一低(其实是第2次低下,第1次低下是假象,那是第1、2负重轮之间的空当使车头稍低而不是重心越过土岭棱线)的一刹那,趁车头没有完全落在土岭另一面坡上时的“凌空”期间,抓住机会快手操作来一个“凌空换档”,换上高速档一加油车头落地之时还向前冲,进一步抵消了下落时的颠震,也达到迅速离开的目的。
那个断崖,如果没有清理干净上平台和下平台,坦克通过时是呈下坡状态斜着下来的,车头旋转向下的角度减小许多,难度就降低了。因为清理干净了断崖上平台、下平台堆积的土,坦克上平台前进时,当坦克重心越过断崖棱线开始下落至车头完全触底转过的角度较大,通过时更要掌握好油门和速度,尤其是车头下落前和下落时,防止车头或车尾摔下断崖。
    写完这些,一阵快意涌上心头,就像当年驾战车过障碍一样!过得了军区特等技术能手考评时磨盘山驾驶场上的限制路和障碍物,此生就再没有过不去的“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7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