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安事变期间 西路军停留永昌、古浪期间,正逢西安事变。此时中央对西路军的行动指示多变,这是由于西安事变期间西北形势多变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西路军的行动方向始终在西进、停留现地还是东进策应河东,这三项中选择。中央关于西路军的行动的电报有: 1215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西路军应在现地区加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和准备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总之,西路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之重大使命。”——这是要求西路军停留永昌、古浪地区。 1218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你们任务应基本的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甘州:今张掖地区,肃州:今酒泉地区——汪洋注)”“除开远方,暂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直接援助你们。”——这是要求西路军西进。 1222徐、陈复电中央:“西路军为按期完成任务,决逐渐西移。已令30军4个团位永昌附近,两团位水磨关一带侦察,与9军均在水磨镇西南30里之新城堡一带,再争取相当时间休整。拟于明年1月中以9、30军抢临泽、高台,5军全部约明2月中旬直到安西。远方货是否按时能到,请示。如不能按时到,则拟全部在甘西多休整几月,度过严寒之三(个)月。”——西路军准备西进了。 1220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朱德、张国焘:“王(以哲)、张(学良)并希望河西四方面军能以一部击靖远,威胁胡敌,并协同河东各军侧击胡敌。我意徐、陈目前应立即出一部绕过凉州,逼近兰州与于军打通。张答应令于军援助子弹,同时以一部骑兵向靖远游击,能做到否,请立复。” ——这是要求西路军东返策应河东。 1222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可否暂留西路军在原地,待春暖后西进,东进是否能达到凉州以东,待到古浪、永 登后尚可设法要于策应。” ——这也是要求西路军东返策应河东。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得悉中央征询东进电文后开会,大部分人认为:“东进和西进比较,前者的困难更大些。”陈昌浩不同意,“认为应当无条件地执行中央的指示”,徐向前同意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我军乘虚西进,把握大,损失小,最有利;东进,难免付出大的代价,能否突破马敌的重兵防堵,还是个问号。”西路军一面如实向上反映情况,一面作好东进的准备。(参见《历史的回顾》534-535页)因此,就有了1223的12时徐、陈致电毛泽东、朱德、张国焘的电文:“敌方情况,除3个旅在山丹以上外,余部主力同在永、凉线上,要求与我速战或迫我西进,便集中凉州以应事变。如我不西进,必难免于决战,过速西进可能使二马向兰州出兵。由山丹到兰州920里,战备行军须17日,由永昌到凉州只一条大路,凉以下可采古浪两条路。沿途多堡,天寒零下20度,白天有零下10余度。敌骑有数千,行动速。而我军必采夜行军,病员已2千,如我们单独向兰州进,伤亡掉队必大,如绕道,则因为天气寒冷雪山路远更不可能。”“即令我们在20天内到兰,至多只能达到巩固兰州作用,策应主力行动其作用不大,且需很大代价,而基地放弃,再打通远方,时机又过,若二马退,我进迫兰州更不合算。”“我们建议西路军仍首先坚决按期执行打通远方任务,不过为牵制二马,可以设法在兰、丹线上多活动一时。永昌城重要,惟现存粮极少,只要粮食有法,可尽力控制。如果必须我们东开,则必可东移。”此电强调了东进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西进的意见,最后表示遵从中央的命令行事。 1224的24时,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在整个战略方针上看来,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只要20天至30天内到达静宁、德隆地区,便可与于学忠、王以哲之八个师配合作战,至少可以箝制胡、毛、曾、关,而利我主力在东边放手打仗。张学良极盼望你们来,答应在兰州补充子弹、被服。”“你们在接电后两天内,准备一切意见电告。正式决定的命令,明天或后天电达。”——中央复电仍决定西路军东返。 1225的10时,徐、陈复电,执行东进任务,并请中央考虑前电(1225,12时电)所述西路军的情况,要求:“为尽量保持我们有生力量,新的战斗,西路军东进前建议由友军方面派兵力运送一批弹药到永昌城,同时由兰州友军最少出2、3团兵力配合一部炮骑向古浪出动,配合我们东进,使我们减员更少。”——西路军准备执行东进任务,但提出相应的条件。 1227军委主席团修改前议,决定西路军西进,致电徐、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 同日晚,西路军撤出永昌,在水磨关、南泉、新城堡一带安置了2千余名伤病员后,西进。(参见《西路军征程》173页) 从11月中旬西路军攻占古浪、永昌,到12月下旬离开,西路军在这一地区停留达一个多月,损失近三分之一(渡河时2万1千余人,此时1万5千余人)。前有东返、西进、留在永昌古浪地区建根据地的犹疑不决,后有西安事变军事态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西路军行动三项选择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西路军覆灭的危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