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1|回复: 1

《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

[复制链接]

75

主题

84

帖子

2532

积分

陆军中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532
发表于 昨天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

      八十八年前,日月排序相同的这一天,1937年10月14日,山西晋西北,忻州原平镇,当地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此时,忻口以北的崞(guo)县(距离忻口大约160公里)、原平(距离忻口大约60公里)相续失陷。
    关于10月14日的这场战斗(按照战后统计来讲,战斗是于13日夜间打响的),由120师陕甘宁绥联防军抗日战争史编审委员会编辑、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20师陕甘宁绥联防军抗日战争史》第14页有如下记载:
    “10月上旬,第三五九旅由五台转至忻口以西归建。14日,第三五八旅在第三五九旅协同下,攻占同蒲路上的大牛店等地,歼敌一部”。
    十分巧合,在《硝烟风云五十秋》(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回忆录的第95-97页,我父亲完全凭记忆对14日发生的这场战斗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回忆录相关文章的大标题为“第五章·和日寇决战,小标题:第一节·首袭原平镇。”
    书中记载:“我们部队从驻地出发,经过忻县的奇村,前进到了敌侧后方的郭县(原文字为郭县,应为崞县)以西,同浦铁路边的大牛店火车站一线。我们第三营就住在附近的大牛村。”
    《120师陕甘宁绥联防军抗日战争史》和《硝烟风云五十秋》所提到的“同蒲路上的大牛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同浦铁路边的大牛店火车站。
     这就是说,此时此刻,八路军359旅717团三营(营长苏鳌为原红六军团18师副师长,我父亲时任三营特务连连长,回忆录记载父亲从陕西富平出发时还配发了一个少尉副官的布质胸章)进驻大牛村一带,准备攻击原平镇的日本驻军。
    10月13日夜间,农历9月初十。时值深秋,晋西北大地冷得出奇。干裂的西北风裹着阵阵硝烟,从大同、阳高、天镇、怀仁向南直扑而来。隐隐约约传来的重炮声犹如天际边响起的闷雷。日本侵华关东军直扑忻口,势夺太原。北路南下如群蝗遮天而来的日本军队必过的弹丸小镇就是原平。原平,崞县属下的一个镇,居大同直通忻州的要道之口,势如“街亭”。原平若失,国民政府二战区司令阎锡山亲自坐镇指挥的忻口战役,将要草草收场,进而导致出一场类似山西北部防线的大溃退。
    我父亲所写的回忆录《硝烟风云五十秋》中对这次战斗过程是这样描述的:“因我们住址距原平镇只有20多里,部队天黑后出发,经过近3个小时的行军,到达了各连的进攻出发地。战斗于夜间11时打响,经过反复争夺,我第七连和第八连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外围阵地,突入了敌人的纵深,第七连和第八连在敌人纵深差不多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将敌人的1个大型弹药库及3个存粮处都放火烧毁了。”(《硝烟风云五十秋》第96页)
    现在,就可以探索回答“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这个问题了。
    想要回答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这个问题,必须从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对日首战说起。
    1937年8月31日,115师东渡黄河;9月3日,120师挥师北上;9月30日,129师开赴前线。
    八路军三大主力犹如三把锋利的钢刀迎面向日本侵略者剁去。
    1937年9月25日打响的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115师对日作战的首战。
    1995年6月29日,孙毅中将(时任115代理师参谋长兼343旅参谋长)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大捷的那天晚上,一向沉稳、平静、内向的林师长居然从晚上九点一直聊到天亮。林师长说,今天打了胜仗,精神好,睡不着觉。聂荣臻说,是啊,我也睡不着。林师长说,我原来还想多抓些俘虏拉到太原街上示众,结果一个没抓着。1937年11月4日,八路军115师343旅在山西昔阳县广阳以西与日军二十师团四十旅团的主力一部及辎重部队相遇,歼灭日军1000余人,缴获300多支长短枪、700多匹马,还活捉了十几个俘虏,总算是弥补了平型关大捷唯一的遗憾。
    129师对日首战发生在1937年10月19日——夜袭阳明堡机场,从进人机场到战斗结束,整个袭击过程用了不到1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敌机全部击毁。1938年2月18日武汉大空战胜利之后,叶剑英曾在《反攻》杂志上称赞,“作战英勇,动作协调,牺牲壮烈,胜利伟大,与八路军在阳明堡夜袭敌人的机场,毁灭敌机22架的奇勋,遥相辉映,值得全国人民敬仰学习。”也就是说,夜袭阳明堡实际上炸毁22架飞机、损坏2架。此战为袭击战,作战目的是炸毁日军飞机,任务完成后迅速撤离战场,本身就不是一个抓俘虏的战斗。夜袭阳明堡机场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整个抗战时期,单日单个战斗摧毁日军军事装备战果最大的一次。几乎没有专家就此展开过分析。
    120师对日首战颇具特色——全面撒开,遍地开火。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说明一下120师当时的武器装备简陋的情况:
    整编时国民党部队和八路军部队装备对比如下:
    国民党一个师步马手枪6091枝,轻机枪234挺,重机枪72挺,迫击炮24门,山野炮12门,步兵炮24门;
    八路军120师步马手枪4091枝,轻机枪143挺,重机枪35挺,迫击炮4门,山野炮0门,步兵炮0门,部队到达山西后,阎锡山补充了太原兵工厂制造的迫击炮10门、冲锋枪140枝。特别需要指出的,1937年10月,120师所属各部抵达作战地域时,全师仅有53把刺刀——358旅715团4把,716团13把,717团13把,359旅717团36把(周士第上将《阵中日记》),简直无法想象!更不用说八路军所属各部子弹奇缺到每枝步枪最多也只能配发5发子弹。很多战士只能手执大刀长矛这些极其原始的冷兵器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进行殊死肉搏。
    120师开进山西晋西北地区以后,各部队陆续展开对日作战:
    10月1日,雁北支队首袭井坪,接着于4日、10日、23日、26日陆续袭击日军。
    10月8日,358旅主力袭击宁武县城。
    10月14日,715团于袭击南北大常。
    10月14日,358旅在359旅协同下,攻占同蒲路上的大牛店等地。
    18日至21日,716团主力在雁门关地区设伏,狠狠打击了日军运输队。
    10月23日,王震指挥717团在王董堡附近设伏,截击由崞县北开的80余辆汽车,与有4架飞机配合的日军激战两个小时,击毁汽车30余辆,毙伤敌300余名,沉重打击了日军由平型关至忻口的交通运输。
    从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首战至1937年11月4日八路军对日作战初期来看,记载俘虏日本鬼子的战斗大致包括:
    1、1937年11月4日,115师686团和685团协同作战,在山西昔阳广阳地区伏击日军,歼敌近千人,缴获骡马700余匹、步枪300余支以及大批军需物资。残敌溃退至广阳镇,其中一名日军被时任115师343旅参谋长的陈士榘亲手抓住。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说:“我亲自抓获日军俘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镇子。大家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因为这是八路军捉到的第一个日军俘虏。” 时间定格在1937年11月4日。
    2、1937年10月12日,115师杨成武独立团(红一师改编)在涞源城冯家沟伏击,此役除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外,击毙伤日军100多人,俘虏运输队员70余名,伪军30余名投降,只有个别骑兵漏网。
    这场战斗的相关资料网上可以很容易搜索到。
    然而,关于这场战斗,还有一份很少提及的电报——灰电:“10月11日,第18集团军武汉办事处抄电:顷奉朱+(德)、彭+(德+怀)总副司令灰(10日)电开:一,敌步兵500余、骑兵200余人押运辎重大车400余辆,由易县向涞源西进。灰(10日)辰(7时到9时)行抵王家镇附近,被我杨(成武)支队一部伏击,激战3小时将敌全部消灭,获步枪300余支、轻重机枪15挺、骡马200余匹,军用品极多,正清查中。敌伤亡500余人,俘敌30余名。”
    对比网络搜索到的资料和灰电,战果统计不尽相同:灰电:“将敌全部消灭”,“敌伤亡500余人”,“俘敌30余名”。。。网络搜索资料:“击毙伤日军100多”,“伪军30余名投降”,“俘虏运输队员70余名”。。。
    从战斗时间来看,灰电确认时间为“灰(10日)辰(7时到9时)”。而网络搜索资料披露的时间为12日。
    所以,笔者认为这场战斗的发生时间和战果统计应该以灰电为参考依据。就此得出的结论是,1937年10月10日进行的这场战斗没有俘虏日本鬼子。如果一场战斗一下子俘虏了这么多日本鬼子,对于国共两党都是会给予大书特书的事件。
    顺便说一下,八路军和第18集团军都是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发的番号: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照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根据地、广大敌后游击区普遍使用八路军的称呼,在国统区的主要城市使用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称呼。但是,在部队编制规模、给养供给、作战区域特别是指挥权上,当时的国民政府一直处心积虑与中国共产党反复争斗。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一直到解放战争,共产党领导的这支人民子弟兵终于有了统一称呼——中国人民解放军。
    3、10月14日,120师358旅在359旅协同下,攻占同蒲路上的大牛店等地。
    那么,10月14日进行的这场战斗有没有俘虏日本鬼子呢?我父亲在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的:“由于我们已经达到了原定目的,部队在拂晓前顺利地撤出了战斗。这次战斗,我们部队伤亡30余人,毙伤敌近百名,据第七连第三排说,他们活捉了5名日本兵,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硬是不肯走,只好将他们释放。”(《硝烟风云五十秋》第96-97页)
    尤其宝贵的是,我父亲在其回忆录中还特别提到一件事情:“我记得战斗结束后,我们在忻县洋河村休整时,一天上午团部派人领来了一个美国人,他通过翻译说,要想到我们连队去看看。经过研究后,苏营长要我陪同去第三营第七连看看。。。我介绍了我们和日本兵2次战斗的胜利,。。。他在七连参观、访问了将近2个小时。。。”(《硝烟风云五十秋》第97页)。
    根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深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访问的是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曾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美国驻华武官。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三十七集《观察延安》里专门提到当年随卡尔逊采访的翻译是年轻的战地记者周立波。
    周立波在其《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有如下记载:“天明,到了XXX的贺师一团部。团长(笔者注:刘转连,原红6军团第17师师长)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的青年,刚好打完一个小胜仗,像小孩一样的天真的追述着战绩。”(《晋察冀边区印象记》240页)。记载时间为1938年1月8日。
    这些描述和我父亲提到的那位到359旅717团3营7连采访的美国人的情节完全吻合。这就是说,卡尔逊应该是首先获知八路军何时何地哪支部队首次俘虏日本鬼子信息的外国人。
    可惜的是,笔者还没有查到周立波所写的《战地日记》一书,不知道该书里面是否有更多的记录。
    有一件事情很值得一提,2015年6月18日上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卡尔逊抗战史料报告会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会上,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向上海图书馆捐赠该馆馆藏“卡尔逊抗战史料”数字资料,此次捐赠的史料包括卡尔逊当年访问、考察革命根据地时收集的一批历史文献,总计七十九件。如今,第一批文献(二十六件,四十面)经数字化后,已经交付上海书店出版社,包括延安抗大文献四件,晋绥边区《战动通讯》七件,晋察冀边区《抗敌报》六件,八路军军政训练七件等。后续部分也将于近期数字化后交付上海书店出版社。这批‘卡尔逊抗战史料’不仅是首次披露,更重要的是它鲜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由于当时根据地条件有限,大部分档案和史料都没能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这批资料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希望能在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卡尔逊抗战史料”以及著作《中国的双星》里找到与“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的有关线索,也希望能找到八路军359旅717团3营7连指战员当年的留影。
    还有一件事情也值得一提,2003年8月19日,美国佛曼大学的卡尔逊•拉夫•凯瑞博士携小儿子约翰来到原平,走访其祖父卡尔逊将军在抗日战争初期工作过的地方。
    1937年春,卡尔逊做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以军事观察员身份来到中国。此前卡尔逊曾担任过美国驻中国使馆武官,他曾于1927年和1935年两度来华。
    1937年7月,卡尔逊在上海遇到了老朋友埃德加·斯诺,阅读了他正准备出版的《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后,卡尔逊决定到延安去。据刘白羽回忆,1937年12月,卡尔逊携带埃德加·斯诺的一封短信和一封给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信,找到在武汉美联社新闻办公室工作的刘白羽,刘白羽带他去见了叶剑英和董必武,在与延安联系后,卡尔逊开始了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次考察之行。
    也有资料说,1937年12月3日,卡尔逊从汉口到达西安,通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向毛泽东提出书面申请,请求允许他作为一个军事观察员去访问八路军。在给毛泽东的申请中随附了埃德加·斯诺先生的一封信。申请在5天后即获批准,卡尔逊成了第一个访问八路军的美国官员。
    1937年12月10日,卡尔逊从西安启程先去山西八路军总部,12日抵达。朱德总司令亲自接待了卡尔逊,并安排其与任弼时、左权、彭德怀、林彪等进行交谈。卡尔逊在八路军总部待了10天,在延安他遇到了另一个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她的鼓励下,他决定到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去。12月26日,卡尔逊由一支40多人的队伍护送,从洪洞前往晋察冀边区。卡尔逊在晋察冀访问了近50天,曾经同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进行过长时间的交流,步行和骑马走遍了河北北部的大部地区,走访了各界人士,对八路军的抗战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实地采访,卡尔逊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如同斯诺所说的那样:“1938年,除史迪威外,埃文斯•卡尔逊,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认识到日本人战线后方游击队这种惊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美国军官。”
    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等部门2011年拍摄过一部电影《孔庆德生死护送卡尔逊》,反映了卡尔逊所说的“一次艰险的长途旅行”、“一种十分有趣十分宝贵的经历”。影片还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1941年回国以后,卡尔逊曾经做过两个预言:一是预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远东之后,必将在海上和美国决战。一年以后,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二是预言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卡尔逊的夫人说:有一天,卡尔逊在病床上看到《纽约时报》一则消息,报道中共已突破延安的封锁圈,大军正在向东挺进,他顿时拍案叫道:“中国共产党18个月之内就会取得全国的胜利。”他在说这话以后一个月告别人间,未能目睹新中国的诞生,而中国人民军队果然所向披靡,解放全中国的日期,比卡尔逊的预言只相差几个月。
    回到本文“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这个问题。根据笔者对有关资料的查找、对比、整理和归纳,我父亲在《硝烟风云五十秋》里描述的120师717团三营在山西崞县原平镇对日首战、七连三排活捉5名日本鬼子的战斗经过,将俘虏日本鬼子的时间锁定在1937年10月13日或者14日,足见《硝烟风云五十秋》有关回忆所述史料的弥足珍贵。
    当然,要想准确回答“八路军哪支部队最先俘虏日本鬼子”这个问题,还需要通过八路军军史记载、通过当年参战部队的军史记载、通过老红军、老八路等前辈的回忆录、通过《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大型书籍,才能找到最具史料的解答。
    在2025年10月13日来临之际,八十八年前的这一天——1937年10月13日,我父亲所在的359旅717团三营打响了对日寇作战的第一枪。
    笔者重新核对、补充并修改旧文,以资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和父辈所经历的难忘的抗战岁月。
《为359旅717团三营首袭原平镇所作》
风高旷野凄,
战士疾驰轻。
寒霜磨大刀,
敌情灼人心。
激战跨子丑,
杀声掩回音。
既白点杀场,
活捉鬼子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86

帖子

2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20149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昨天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父辈抗战足迹,留史料弥足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5-10-14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