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48|回复: 1

揭秘:我步兵、骑兵、装甲兵追歼陈官庄突围敌坦克(中)

[复制链接]

55

主题

111

帖子

1213

积分

陆军少尉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13
发表于 2024-10-7 1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秘:我步兵、骑兵、装甲兵
追歼陈官庄突围敌坦克
(中)
孟秀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淮海战役胜利75周年。央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要做一个清明系列特别节目《牺牲在黎明》,致敬那些用生命和鲜血点亮新中国黎明的革命先烈。我推荐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骑兵团追歼陈官庄突围敌坦克时牺牲的9位烈士。因为我父亲参与指挥了这场战斗,我对此特别关注,近年收集相关资料时惊奇地发现:追歼敌坦克的是我步兵、骑兵、装甲兵三支不同兵种的部队,同时确定:突围敌坦克为18辆。但是迄今,这场发生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河南省商丘境内的传奇战斗仍鲜为人知,尚未充分挖掘,三支部队将战例镌刻于各自的军史,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战例载入史册。

战后的故事

■战场上特殊的重逢。

      战后,一名俘虏见了负责接收的坦克大队中的一位参谋便叫嚷起来:“你怎么早投降了!”这位参谋说:“你不是也投降了吗!我是在前年春天鲁南战役解放来的。”他们倆是当年在印缅战场上的“老战友”,想不到两年之后,在淮海战场上重逢。女记者杨玲将他俩一块摄入了镜头。

我坦克手与俘虏的坦克手相逢,坦克大队长赵之一(炮塔上浅色棉衣,双手支着),驾驶员.jpg
       我坦克手与俘虏的坦克手相逢,坦克大队长赵之一(炮塔上浅色棉衣,双手支着),驾驶员万剑峰(炮塔上站立,叉腰者)

       被俘的敌坦克兵非常骄横、摔摔打打,让他们把坦克开回去,就是不开。骑兵急了,端起枪说:“你们打死我们这么多人,非把你们枪毙了不可”,副营长吴秀章才慢腾腾走出来说:“我们看看能不能开通。”他不服气地说,“我们这些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打过败仗,想不到让你们骑兵捉住了,真是世界战争史上也没有听到过的怪事。”
       特纵命令每辆敌坦克留2名俘虏驾驶员,让他们把能开动的坦克朝陈官庄方向开进,直到油料耗尽,再由我坦克大队将坦克开走。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因打坦克骑兵团伤亡20多人,骑兵们对敌坦克恨得咬牙切齿,见了敌坦克就打。为防误伤,我坦克大队要求每辆坦克上配一名骑兵协同保护。这一招果真灵验,骑兵们一见是自己人就不打了,我坦克大队才顺利完成任务。

被缴获的敌坦克开离战场,赵之一大队长(右3)(杨玲摄).jpg
被缴获的敌坦克开离战场,赵之一大队长(右3)(杨玲摄)

■ 悼念烈士表彰英雄。

       战后,华东野战军首长来电嘉奖骑兵团。
1月14日,骑兵团进入萧县西北陶楼地区,召开了追悼与庆功大会,悼念牺牲的烈士,表彰英雄模范。

追歼敌坦克牺牲的9名烈士名单:

袁化先:1区队长(连级),安徽省宿县袁店集(现安徽省淮溪县五沟镇宿县袁店村)人。时年27岁。
王广华:2区队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大庄集人。时年26岁。
王金亮:副班长(副排级),河南睢县人。
杜新(津)民:战士,徐州铜山大许家人。
蒋步宽:班长(排级),机枪手,江苏省淮阴县人。
汤传厚(后):班长,江苏省泗洪县人。
张怀忠: 班长,河南睢县人。
郭长青:战士,江苏泗洪县人。
李振香:战士,弹药手,籍贯不明。
       骑兵团给1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大队2区队副区队长王广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他的一等功奖状和奖章,现存于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内,被评为三级革命文物。

王广华的一等功奖状.jpg
王广华的一等功劳证

王广华的一等功劳证.jpg
王广华的一等功奖状

■ 苏联顾问认为骑兵打坦克不可能。

       骑兵团与国民党军的“机械化”坦克部队完全不对等。敌坦克指挥员认为坦克钢板厚、速度快,解放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打不透、追不上,突出重围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骑兵们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敢于“亮剑”,最终创造了奇迹,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传奇的“骑兵打坦克”的经典战例,被永远载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史册。?
       战后,苏联军事代表团顾问对骑兵打坦克感到疑惑,开始不相信,说从来没有听说过骑兵能够打坦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后来又很感兴趣,派人专门来调查,还用摄影机拍摄了打坦克现场,对此战例惊叹不已。但遗憾的是,据说电影拷贝在一次大火中不幸烧毁了。

■ 三支英雄部队的红色赓续。

       1949年2月,当年的华野9纵25师73(济南第一团)、74、75团改编为第三野战军27军79师235、236、237团,现东部战区71集团军235旅;当年的9纵27师80团改编为27军81师242团,现武警机动一总队4支队。
        1952年5月,当年的特纵骑兵团改编为华东军区坦克独立6团,陈毅司令员主张:“美国有个骑兵第1师,虽然他们早就没骑兵了,但番号还保留着,现在已是一支机械化的机动部队了。我主张骑兵团编成装甲部队!”后为陆军38集团军装甲6师装甲21团,现82集团军某合成旅。
       1949年3月,当年的特纵坦克大队扩编为战车团,1950年扩编为坦克2师,现东部战区71集团军合成旅。

■ 喜获当年华野9纵《胜利》报的相关报道

       2022年12月24日,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4师分会会长、原南京炮兵学院教授张战平,突然给我发来了一张1949年1月18日的华野9纵《胜利》报的照片,上面刊载了华野9纵追歼陈官庄突围之敌坦克的3篇通讯报道,从不同视角反映了这场战斗的激烈场面和真实情景。
       张会长的父亲张孝先曾任27军副政委,他是从原27军政治部副主任冯飞的后代冯艺那里搞到的报纸照片。冯艺多年来收集了27军及前身部队在战争年代的所有报纸,是著名的老报纸收藏家,并在网络上开办了“老报馆”。我急忙联系了冯艺。他热情地将报纸的照片发给我,并支持我宣传9纵的光辉战绩。

原南京炮兵学院教授张战平、现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jpg
原南京炮兵学院教授张战平、现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太珍贵了,填补了这场追歼战的历史空白!多年来我通过老同志回忆录和军事资料研究了骑兵团是如何追歼敌坦克的,也了解了坦克大队追歼坦克的过程。但是,步兵是怎么打的坦克,一直是未解之谜。
       张会长又热情地发来《陆军第27集团军军史》上记载的9纵参加陈官庄总攻的经过及战斗要图,图上连敌坦克逃跑的大致路线都清清楚楚。他还帮我联系上了新华社9纵前线随军记者望阳的后代望南江。

■ 新华社9纵前线随军记者望阳著书立传。

      望南江告诉我,他父亲望阳,原名王学孔,1927年5月生于山东省荣成市上庄镇南沙岛村,1942年1月参加八路军,任山东纵队5旅13团战士、胶东军区政治部文书、干事。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华东野战军9纵25师政治部宣传干事、9纵政治部《胜利报》记者、新华社华野9纵前线记者、新华社三野总分社9兵团分社前线记者。
       望阳在1987年退休后,开始撰写有关战争年代的纪实文学。他“总希望能把昨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能把前辈和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创造的光辉业绩,原原本本、实实在在的留传给后人,永远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力量。”这种心愿、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鞭策督促他的一种渊源和动力。但让他感到痛心的是:他在战争年代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几十篇自己所写的战地通讯和几本珍贵的战地采访笔记,连同其他一些有关资料,竟在那个浩劫的岁月里被洗劫一空,一把火化为了灰烬。
       怎么办?只能另辟新径,重新采访仍然健在的老同志。过去的几十年与许多老同志多已失去联系,茫茫人海,迢迢千里,寻找实属不易!他的足迹遍及全国许多省市,寻找采访过110位老同志,记录了满满十几本采访笔记,获得了丰硕珍贵的第一手素材。所有被采访的老同志多半都年届花甲,有的已是耄耋的老人了。但他们热情接待,留下珠玑般的语言,使望阳深受感动。
       庆幸的是,望阳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无意之中发现了他在淮海战役结束时撰写的战地通讯《十五辆坦克的毁灭》。这篇通讯立刻把他带回到50年前那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淮海战场,从追击、拦截、包围敌人起,到战役的尾声全歼敌人妄图逃跑的坦克止,这一幕幕的战斗场景纷纷呈现在他的眼前,一切都历历在目,宛如昨天。

2000年,望阳与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的合影.jpg
2000年,望阳与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的合影

       1999年5月,经过十几年的伏案苦耕,一部热情讴歌人民解放战争的英雄史诗、纪实性报告文学集《进军大上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详实地记述了第27集团军参加的几次重大战役战斗,刻画了我英勇善战的解放军指战员,以及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甘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展现了在缔造人民共和国的岁月里,那一段感天动地的悲壮历程。
       书中收编了望阳写的《淮海战役最后的一幕——追歼坦克纪实》这篇纪实报告文学。在文章的开篇,这样概括:“这场追歼坦克之战,虽乃淮海战役最后的一幕,然而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通过重新采访当年9纵73团参加追歼坦克的1营营长董万华、3营营长王玉芝和3营7连指导员迟浩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对战斗情景的描写比当年的那篇通讯报道更加详尽、更加生动,更加丰满。

1999年5月,望阳著的纪实性报告文学集《进军大上海》出版.jpg
1999年5月,望阳著的纪实性报告文学集《进军大上海》出版

■ 电视剧《亮剑》采撷的素材。

       2005年电视剧《亮剑》及1997年5月南京军区文工团创作的话剧、电影《虎踞钟山》,以当年一批解放军将领为原型,展示了他们在南京军事学院努力学习军事理论,掌握现代化装备的百折不挠的精神风采。剧中身为骑兵指挥员的学员与讲授装甲课程的教官之间发生的冲突,其素材就取自骑兵团追歼敌坦克的真实故事。
       当时,被骑兵团一等功臣王广华烈士一枪打中嘴巴负伤被俘的敌驾驶员刘汉荣,曾在德国学习过装甲专业,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的教员,而率骑兵追歼敌坦克的1大队长,1954年到南京军事学院装甲基本系学习时,遇到刘汉荣上课,闹出了一场小风波。

■ 寻找烈士后人。

       2005年,骑兵团的后延部队第38集团军装甲第6师找到了王广华烈士的儿子王林。王林深情地说:“父亲牺牲时我年仅4岁,母亲去世后,我成为孤儿,党和政府培养我成为江苏省泗洪县县文化站站长,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2021年4月8日,我接到自称袁亚飞的电话,说他的大伯是骑兵团的袁化先。我立马回应:“袁化先不就是骑兵追歼敌坦克牺牲的1区队长吗?他是牺牲的9烈士中职务最高的连级干部。”我急切地问他大伯的情况,他说他大伯当时被抢救下来,送到后方医院大腿被截肢后,没有抢救过来。当地政府通知家人办了烈士证。但是至今不知道大伯埋在什么地方,他一直在寻找。

■ 补刻烈士英名录。

       袁亚飞告诉我一个重要信息:他曾经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英烈墙上没有找到伯伯袁化先的名字。
       我急忙询问王广华烈士的儿子王林:“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什么有你父亲的功劳证?”据王林说,1958年他母亲去世后,父亲的功劳证就放在他身边,他到徐州上学时,怕遗失就交给班主任保管。恰好在筹建淮海战役纪念馆,到处征集文物。班主任的爱人是徐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动员王林,把功劳证捐给了淮海战役纪念馆。
       原来不是原骑兵团集体申报的烈士名单。怎么办?按规定在英烈墙上补刻名字必须提供烈士证或证明。好在9位烈士有8位知道籍贯(只到县级),于是,我踏上了寻找烈士身份之路。
       2021年4月我联系了河南睢县烈士陵园查找王金亮和张怀忠烈士,联系江苏泗洪烈士陵园查找汤传厚和郭长青烈士,均查无此人,又通过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只查到蒋步宽烈士的名字,但不能证明参加了淮海战役。9月15日,又通过徐州市铜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查到了杜新民烈士的信息,但没找到他的家人。
       2021年9位烈士只找到4位有烈士称号,按规定提供全部烈士证是无法实现了!于是我只好求助骑兵团的后延部队陆军第82集团军合成旅。因为“骑兵追歼敌坦克”作为辉煌战绩已载于军史,9名英烈也成为后代军人传承学习的楷模。老骑兵及他们的后代也著书立传,讴歌了这支英雄的部队及追歼敌坦克的英雄们。
       2022年4月,经一年多的努力,骑兵团的后延部队为牺牲的9名骑兵开了烈士证明,已获得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认可,9月26日,将新增烈士英名补刻上墙。
       2023年9月21日,新四军第四师及骑兵团后代到淮塔英名墙前祭奠了9位骑兵烈士。

2023年9月21日,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后代祭奠9位骑兵烈士.jpg
2023年9月21日,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后代祭奠9位骑兵烈士

■ 寻找烈士安葬地。

       王林听父亲的战友说,父亲原来已经葬在了牺牲地点附近,安葬时非常隆重。一个月后,他妈妈把父亲的遗体迁回老家泗洪县,后安葬在泗洪县烈士陵园。
       对呀!战场在夏邑县会亭镇,烈士埋葬地一定也在那一带。于是,我急忙询问夏邑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她说,会亭镇姬楼曾有一个无名烈士墓,埋葬了4位淮海战役时牺牲的烈士。太好了!说不定就是骑兵团的烈士!
我立马把这一好消息发布在骑兵团后代微信群。骑兵团后代尙湘豫、王亚、夏西军等6人于2021年4月20日,前往会亭镇祭扫无名烈士墓。会亭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寻找知情人,调查当年战斗的故事,并热情接待了骑兵团后代。
       原来1948年11月夏邑县就获得解放,淮海战役期间姬楼村是一个兵站,村里组织了担架队,对作战部队进行后勤保障。       激战中,担架队把负伤的骑兵抬回村里救治,伤重的送至后方医院,牺牲的骑兵抬回姬楼村,村中的一些人把给自己家老人准备的棺材捐献出来,成殓起牺牲的8名烈士,安葬在村东的空地上,并用木板给牺牲的烈士做了简单的墓碑。一个月后,王广华烈士遗骸迁走,80年代初期,又先后迁走了3名烈士的遗骸,没有报告当地政府,原来烈士都有姓名,时间长了,木质墓碑损坏,有名烈士就成了无名烈士。

夏邑县会亭镇姬楼村无名烈士墓.jpg
夏邑县会亭镇姬楼村无名烈士墓

       迁走的3位烈士是谁?4名无名烈士是谁?只有找到烈士的家人才能确认。
       2023年11月10日,泗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又查到了汤传厚(后)、郭长青两位烈士的姓名。至此,骑兵追歼敌坦克的9名烈士中6人有烈士称号,3人无烈士称号,只找到了2人的家人,7人找不到家人。
       75年了,太迟!太迟了!为了让先烈的英灵得以慰籍,烈士后代得以祭奠,寻找烈士家人的工作永远也不会止步。

■ 战场抢救性发掘。

       2024年清明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联合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要做一个特别系列节目《牺牲在黎明》,共10集,讲述 1949 年牺牲的烈士,需要有后人寻亲过程。我推荐骑兵团追歼敌坦克时牺牲了9位烈士这一素材。
       得知摄制组要到夏邑县拍摄骑兵追歼敌坦克现场,我必须指出准确的追歼路径,否则找不到战场遗迹。根据骑兵团前辈的回忆,擒获第一辆敌坦克是在火神庙,在地图上寻找地名时产生了疑问,火神庙在会亭镇的西北方,方向不对呀!再看坦克大队前辈的回忆,获知他们当年就得知敌坦克走错了路而折返的情况。于是,综合了多位前辈的回忆确定了大致准确的路径,但最准确的路径及战斗情景必须找到当年见证战斗的知情人,时隔75年,知情人至少是82岁以上的老人,还能找到吗?
       没想到在郭店镇火神庙找到了90岁的张业俊老人,他指出了擒获第一辆敌坦克的具体地点;接着又找到会亭镇姬楼村的77岁的王好敬老人,他听母亲生前常讲,骑兵住过他们家,并知道无名烈士墓的情况;姬楼村的老乡们根据女记者杨玲拍摄的骑兵1大队合影照找到了拍摄的具体地点;在业庙乡的谢寨找到了谢保贵、谢登志、谢凤臣3位90岁左右的老人,谢保贵回忆敌坦克打了3炮,落地点都指的清清楚楚;在业庙乡的双庙村找到了7位90岁左右的老人:郭彬振、郭彦龙、郭彬山、郭河典、郭彬龙、郭河连、郭合运。他们当时基本在上小学,吃过中午饭约2点钟听到激烈的枪炮声。郭彬龙说:“战后我父亲去收尸,找到的也不知道谁的肉,也不知道谁的腿,也不知道谁的胳膊,给它拾拾,用白布包走了。”老乡们的描述与骑兵团前辈的回忆高度契合,机枪手蒋步宽和弹药手李振香在坟头被敌火炮击中炸飞,尸骨都难以完整收敛,真令人刻骨铭心地痛!

夏邑县业庙乡双庙村7位90岁左右的知情者.jpg
夏邑县业庙乡双庙村7位90岁左右的知情者

       时隔75年,能找到这么多知情人真令人震惊!摄制组的李心毅导演告诉我夏邑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我在想,这次真是抢救性发掘!若再过几年知情人不在了,这段历史恐怕再难有人讲清楚了!探寻革命遗址、深入研究战史、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刻不容缓!永远在路上……

(未完待续)

作者孟秀玲简介

      孟秀玲,新四军第4师(淮海战役时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骑兵团1大队长孟昭贤的女儿。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潜心于新四军历史的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86

积分

陆军上等兵

Rank: 2

积分
86
发表于 2024-10-7 1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捷神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5-1-11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