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22-2-15 14:46 编辑
【原创】 烟尘不掩履印痕 (16)哈达湾
哈达湾,松花江在吉林市河段的一道江湾,左岸有哈达湾火车站,右岸有铁合金厂等几个大型国企。1979年我在长春装甲兵技术学校学习时在这里进行坦克潜渡训练,驾驶“陆上铁骑”潜入松花江底机动过江,是我坦克驾驶生涯中绝无仅有的一次美妙体验。
图1 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哈达湾段。
1978年入学长春坦克技术学校,第二年训练科目加深,学习难度加大,学员上大课“集团作业”多起来,有坦克大坡度拖救、严寒条件下铁路输送和履带行军及野外露营、坦克潜渡、战损坦克应急修复等。这些内容列在部队年度训练大纲上,部队因技术力量薄弱、训练场地受限而难以落实;有的未列训练大纲,但战时很实用。“集团作业”观看组织准备、现地实施全过程,开眼界长见识增加经验,战时遇上相似情况就能比葫芦画瓢从容处理。其中,这年5月“坦克潜渡”驾驶训练在我印象中最深。 潜渡场选在吉林近郊,3个队轮流前往,每个队从集结、铁路输送到达场地、展开教学、实车潜渡驾驶、保养车辆、小结、换班、铁路输送返回学校,完成训练。
一、铁路输送
去吉林哈达湾是坐“闷罐车”铁路输送,我们排乘的那节“闷罐车”才装过大牲口,车厢里异味很浓,看起来已经打扫干净了,混上消毒药水气味后更怪、更浓、更刺鼻,只得一路打开车门、车窗吹着风。途中有面包、熟鸡蛋、哈尔滨红肠当干粮,学员的要求不高,不是高粱米就是好饭,大家边吃边喝水壶里的水,像春游般快乐。 在吉林北郊哈达湾站卸载,离松花江不远,出站上公路,拐进下河滩小路就到了潜渡训练场。
图2 哈达湾车站
二、潜渡训练场
潜渡场设在松花江左岸哈达湾段汉江路与新江路间水域,江水从东南流向正北在这里转了个舒缓大弯,水流缓,江面宽,约有300米~400米,流速不大。江对岸有几个大型企业,附近人员不多,是坦克水上训练的理想场所。
图3 坦克潜渡训练场(吉林市松花江哈达湾段)及设置示意图。(根据回忆绘制)
学员在江左岸第二教练地等待上车驾驶,还有指挥所、观摩台。左、右岸各有一处第一教练地,有停车场、训练准备区、下水等待和开始线、终止线等。水上有救生船,还有63式水陆坦克在江上游弋、摆渡。
图4 砂石质江滩
选择坦克潜渡场,对学员战时选潜渡场也是示范。这里江水流速平缓,江面开阔,船只很少,江底坚硬,岸坡平缓,江滩为夹杂砂石的坚硬土质。教员说,战时将潜渡场选在这并不是最好,市郊厂区、居民区集聚,河道弯曲,不便坦克大部队潜渡过江。
三、示范
教学从教员带示范分队做潜渡前的技术准备和潜渡示范开始。潜渡前技术准备关系到潜渡能否成功,教员讲得仔细,从密封材料制备、密封部位、密封方法、专门设备安装,一步步展示样品,示范操作动作。学员们听得认真,边听边记不懂就问,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自己动手跟着学,很快掌握了密封腻子调制,密封麻条搓制,不同孔、洞、缝填堵,通气管和排气活门安装,传动部分敞口封堵等技术。 驾驶示范由教员亲自驾驶坦克过江,回来后讲解入水、江底行驶、出水各阶段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大家看见教员驾驶坦克潜渡过江心里有数了,消除了恐惧心理。
四、实车潜渡训练
学员在左岸第二教练地复习理论、讨论问题、操作驾驶椅,轮到上车即前往左岸(或右岸)第一教练地,按现场调度上车换班训练。
图5 潜渡过江后逐渐露出水面开始上岸的坦克,附近江面上的小船,是训练保障用的观察救生船。
轮到我时,我从指挥塔门进车坐到驾驶员位置上就收回精力全神贯注于驾驶。起动发动机、观察仪表、听发动机工作声音,判断一切正常后报告指挥员“驾驶员准备完毕”。听指挥员命令,挂档、起车,低档开下江去。 入水没啥感觉,水面抬高到潜望镜才看到已经下水并逐渐加深,江水也从清澈逐渐浑浊,到江中心最深处可见履带搅的泥沙使江水更浑浊,偶尔能看到水草,没有看到鱼。 当看到江水由浑浊逐渐变清澈就是接近江对岸了,从潜望镜再次看到水面、蓝天时,紧张心情全消失了,出水后不由得加大油门,冲过“终止线”,完成潜渡驾驶训练。 整个驾驶过程中,车上指挥员用车内通话器下达口令,通报入水、出水情况,提醒注意控制油门,要求报告发动机油温、水温,一刻也没闲着,不知不觉过了江,还没来得及细细体会就结束了!真想再来一遍,好好体会在松花江底开坦克走一遭的感觉。
五、摆渡用水陆坦克
潜渡驾驶训练受坦克摩托小时少的限制,每人下水一个单趟,左岸上车到右岸的人换班回左岸,右岸上车的人从左岸到右岸换班,以及教员、保障人员来往两岸都由1辆63式水陆两用坦克“摆渡”,来往穿梭于松花江两岸。 在坦克潜渡驾驶训练课目中,素有“水上蛟龙”之称的63式水陆两用坦克只有当“配角”的份。如果在两栖作战或演习中它可是当然主角。
六、丰满电站放水保障训练
潜渡驾驶训练前,学校为使潜渡效果更好,专门协调上游丰满水电站适时放水。江水流速平时约1米/秒,放水时可增加到2米/秒。水深平时约3米,放水时约增加到3.5米,深度超过“深水渡”约1米,却是“潜渡”的中低水深。
七、开放日
几天训练下来,我们是最后一个队,赶上对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和群众表演开放的日子,表演“节目”有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下水、航渡、登陆,59坦克潜渡。 坦克潜渡表演一改训练时每次1辆坦克下水的惯例,多辆坦克同时下水,一下水就推动整条江的江水向对岸涌动。等坦克没入水中后,江上涌浪继续推着江水向对岸涌,前面浪头高出江面1米多,后面浪尾低于江面也有1米多,真实体现了坦克巨大的能量。突然,坦克身披水花猛地从水里钻出来,似“蛟龙出水”,蔚为壮观,看台上的观众从坦克没入水中时的屏息无声一下子惊叫起来,接着就是热烈的掌声。 长久以来,那时那种“猛龙过江”的情形一直留在脑海里,想起来就会兴奋。
八、潜渡技术
坦克潜渡关键在潜渡技术,重点是密封、发动机水下工作状态保障(发动机进气、排气和热平衡),还有逃生。 (一)密封 坦克看似是个密闭空间,其实不然,车体上下左右许多地方有缝隙、孔洞需要密封,稍有疏忽会酿成大祸。
图6 车体外部(前视)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车体密封部位多而散,各加油口装甲盖、车底检查窗、放油口等处胶垫需检查,更换老化的,或涂抹“黄油”加强。
图7 车体外部(后视)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车体上扭力轴、平衡肘安装孔敞口,为装密封垫,只能将空腔注满“黄油”密封。
图8 车体(仰视)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装甲板局部变形会使检查窗、放油口处胶垫密封失效,可用自制“腻子”、麻线混合后搓成“麻条”塞进缝隙加强。
图9 车体(俯视)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车体上发动机检查窗、空气滤清器检查窗采取另增密封和压紧装置,再往窗盖缝隙充填“麻条”密封。
图10 炮塔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密封炮塔座圈有专用密封气袋最好,否则填“麻条”后外圈用帆布条绑扎加固。
图11 炮塔座圈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驾驶窗胶垫涂抹“黄油”加强,通风口盖、关闭机等处涂抹“黄油”加强,关上后加大锁紧力度。
图12 驾驶窗密封部位(图中红线标注处)。(教材插图改绘)
驾驶员潜望镜车外部分充填“麻条”,车内部分涂抹“黄油”。
图13 驾驶员潜望镜。(借用网上照片)
传动装置进、排风口敞口大、难封闭,但又必须封。那时的方法是将坦克篷布折叠成与敞口一样形状覆盖上,再用木框压篷布并将木框紧紧固定在上装甲板,将敞口封堵住。
图14 传动部分敞口,有水散热器、机油散热器进风口(大格栅),有风扇出风口(小格栅左半部)。(借用网上照片)
图15 用坦克大篷布封堵传动部分敞口,就像这辆试验潜渡性能的国产新型坦克一样,但没有用木框压紧。(借用网上照片)
(二)发动机水下进气 坦克潜在水里发动机还工作,需要新鲜空气进入,还要排出废气,要妥善处理才行。那次潜渡松花江水深3、4米,没到潜渡上限5米,所以只在空气滤清器处加装个不长的通气管就解决发动机水下进气问题。
图16 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处的检查窗。(借用网上照片)
现代能浮渡的新型步战车、装甲车采取升降短筒解决发动机水上进气。
图17 这辆俄罗斯步战车在炮塔右后方(前进方向)的空气滤清器进气口处安装了短通气筒,解决下水后发动机进气问题。(借用网上照片)
坦克潜渡最好有2根通气筒,分别用于发动机进气和人员逃生。1根通气筒也行,但直径要大,兼顾人员逃生。如1根通气筒且直径小,人员逃生要另设它途。 (三)发动机水下排气 发动机排气管在水下会有水倒灌进来,要在排气管末端加装单向活门,排气时顶开活门,不排气时活门关闭,防止水倒灌进发动机造成损坏。
图18 前苏军T-54坦克潜渡时,在炮塔潜望镜处加装通气筒,发动机排气管处加装排气活门(4个圆形单向活门)。乘员个人救生器,像是氧气面罩。(借用网上照片)
59式坦克排气管外端面“法兰盘”结构,四周螺栓孔可用于紧固,为潜渡安装单向活门预留基础。
图19 国产59式坦克发动机排气管外端面“法兰盘”结构。(借用网上照片)
我们在哈达湾潜渡训练时使用的发动机排气单向活门和图18中的4个圆形单向活门不同,不是多个活门组合,而是一侧有铰链的长板状整体单向活门,构造更简单。 安装单向活门后,发动机排气背压有所增加,柴油后燃期延迟并拖长,发动机会出现排火现象,引起发动机不热平衡。所以潜渡时间不能长,潜渡负荷不能大。 (四)水下逃生 潜渡时乘员逃生一是从加装的逃生筒出车,二是在车内静待进水水面没顶时吸入最后一口气,屏气等水没顶后奋力打开驾驶窗或炮塔门逃出车外,漂浮出水。我学的是第二种方法。 水下遇险要镇静,如仅停车、淤陷则不必惊慌,只要密封和通气筒完好,车里有空气,耐心等待抢救就行。如车内进水就要用上第二种方法脱离坦克。
图20 前苏军坦克安装1个小直径通气筒潜渡,逃生另选他法。(借用网上照片)
前面的图10,表现的是国产99式坦克进行潜渡试验,它的通气筒不是制式的细通气筒,而是安装在炮塔门上的粗通气筒,这样可以兼顾逃生。
图21 国产96式坦克有制式通气筒。(借用网上照片)
96式坦克制式通气筒是多节细筒,安装在炮塔上部潜望镜处。
九、水下驾驶技术
坦克潜渡时,车身全部沉入水中,由于自身排水量会减轻坦克对水底的部分重量,大约会减轻将近10吨左右的重量,造成坦克对水底地面的重力减轻,附着力下降,直接影响牵引力。因此,水下驾驶时发动机的转速不宜过高,档排以1档为宜,行驶途中应不换档、不停车,也不急剧改变发动机转速。否则,会因附着力小而造成履带打滑等现象,影响正常行驶不说,严重时还会造成水下淤陷。 鉴于此种情况,在选择坦克潜渡场时,应选择水底坚硬、淤泥较少的水面,以防水下淤陷情况的发生。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情况,还应做好潜渡坦克在水下发生淤陷时的抢救拖救工作,坦克下水前都必须将牵引钢丝绳一头连接在牵引钩上一头挂在炮塔的蹬车握把上,以便人员下水将抢救车的拖救钢丝绳在水下与坦克牵引钢丝绳连接。
图22 俄罗斯坦克潜渡时,将牵引钢丝绳一头连接在牵引钩上,一头挂在炮塔的蹬车握把上,以便水下抢救时很快找到并连接潜渡坦克,我军也是这样的措施。(借用网上照片)
坦克潜渡时风险很大的使用方法,平时训练一样风险很大。降低风险的不二法门就是加强训练。无论什么型号坦克,性能再优越,不进行训练街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性能,坦克潜渡也是一样。
图23 德军坦克兵潜渡前进行救生筒安装和使用训练 。
图24 我军新型两栖装甲部队配发新型个人救生器材,配有氧气瓶的面罩。
此生从军近46年,一直备战到退休却未能等到参战机会,一大憾事。但后来从装甲兵部队来到炮兵院校工作,对比装甲兵和炮兵的初级院校教学内容,同样以教授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本级战术为主,但还是有所不同,感受最大的是装甲兵院校不仅教给你回去用得上的基本知识、技能,使你能够带领连队完成训练大纲规定的课目,还教给你作战时有用、训练大纲选训、部队训练条件不具备的那些内容,如坦克大坡度拖救、坦克淤陷自救、坦克战损自救等,还有这次坦克潜渡,仅此就能区分出装甲兵作为合成兵种和那些单一兵种在眼界上的开阔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