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57|回复: 2

【原创】 “磨盘山”上考特级(三) 考场花絮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697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574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3-9 19: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19-3-9 19:25 编辑


【原创】
“磨盘山”上考特级(三)
考场花絮


    1980年底军区特等技术能手考评期间,从准备考试、参加理论考试和故障排除考试,到参加实车驾驶的夜间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考试和夜间道路驾驶考试,考场内外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说起来像是趣闻轶事,其实也是有益的经验体会。


    一、倍加小心小零件


    参加故障排除考试时,抽的签是“5号”、“11号”故障,考生只知道数字不知道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故障,只有监考人员和保障人员知道。考生在待考区等着,监考员挨着叫号,叫到“5号”,我就跟着监考员去了已经设置好“5号”故障的坦克。接着下来的一切都和训练时的程序一样:
    监考员等你坐进驾驶室以后,提示你“按发动顺序起动发动机”。你就按照发动的顺序操作开来,操作的过程中故障就出来了。
    监考员这时再问你:“啥问题?”你将故障现象归纳一下说:“起动电动机不工作。”
    监考员继续问你:“看清楚现象了吗?”回答:“看清楚了!”
    监考员下口令:“开始!”计时计分开始,直至你排除完故障后报告:“排除故障!”计时计分结束,监考员检查你排除故障以后各机件的恢复情况,准许你离开,他和副监考、保障人员讨论一下,给你一个最终的成绩。
    我抽到的 “5号”签是起动电路中强电路上的起动继电器接触不良(或结合后不导电)的故障,平常也会有这样的故障,多发生在接触点烧蚀、氧化等情况下。人为设置就比较简单粗暴,在活动接触点与固定接触点之间夹进去张厚纸起到绝缘作用即可。
    这故障判断起来有时会发生误判,误以为是强电路的其他部位故障,因为后面还有联动继电器的一对接触点。这个故障动手排除时拆卸的零件多,尤其是护罩上有几个很小的螺钉,上面小弹性垫圈、小平垫圈一应俱全,平时戴手套操作都不行,非得徒手操作才能把握住,一不小心还容易失手掉进车里的犄角旮旯去,让你左看右看看不着,或者看见了摸不着,手伸不进去或够不着。而考试的扣分要点恰恰对这些小零件的恢复安装要求特别严格,不能缺少一个螺钉、弹性垫圈、平垫圈,掉落也不行。少(或掉落)1个扣0.5分,2个你就打背包回家吧。
    这样的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的,T-34坦克的传动部分,各机件、管路、线路、拉杆等密布,还有一个随发动机一起高速旋转的风扇,扇动着强大的空气气流从发动机两侧的进气口吹过传动部分所有空间后从出气口吹出去,这部分空间里不能有任何外来的东西存在,否则会被气流吹到风扇叶子上,轻则打坏风扇叶片,重则异物被甩到其他机件上就会打坏机件,如散热器、油水管、空气滤清器、起动电动机等,造成更大损坏。所以,考试规则反映了实际需要,必须严格。
    我在观察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动手排除故障等各个环节上都很顺利,就是到了恢复安装拆下来的零件时出了一点意外。那是初冬的11月中旬,太原气温已经很低,室外刮着不小的北风,不带手套干活儿一会儿就冻得手指头不听使唤,安装起动继电器前盖时掉了1个弹性垫圈,声音很轻,没有引起监考员注意,我定神一看,掉落的位置还好能看见,就在传动部分变速箱隔板前面,弯腰伸手能摸到,但却不一定能一下子就顺利捡起那小家伙来。我这边继续安装其他螺钉垫圈弹性垫圈,那边脑袋里在想办法怎样捡起来那片小弹性垫圈,不经意间看到主离合器注油嘴上溢出的黄油,顿时有了办法!顺手在注油嘴上沾了点儿黄油,再像是不经意的样子伸手向下粘住车底装甲板上的那片小小的弹性垫圈,不动声色地将那小家伙黏了起来,没有耽误啥功夫就把它安装回去,总时间没有超过,掉落东西没有被发现就没有被扣分。
    哈哈!涉险过关。


    二、伸出援手不需理由


    由于这次军区考试要求自带坦克参加考试,为的是杜绝使用别人的坦克考试带来的技术状态差异造成的纠纷。所以,我们从太原回来没有几天,就各自带着本连的坦克铁路输送到长子。到了长子车站的顶端站台才准备卸载,后面又顶过来其他部队的1辆59坦克,这辆坦克可能在加温时间长了些,将蓄电池用得没劲起动发动机了,加上高压空气瓶也没气了,带车干部经过长途输送满脸疲惫的样子来到我们平板车上说明情况,让我帮他拖车发动。带车干部也是来参加实车考试的,我俩惺惺相惜,毫不犹豫地马上答应给他拖发动起来,让他先去做准备。
    等我们团这6辆坦克加温、发动、一一卸载后,我车在最后,发动起来后那辆59坦克也准备好牵引钢丝绳了,我指挥自己带来的坦克往后倒车靠近后面的59坦克,他们将牵引钢丝绳挂在我车牵引钩上,轻轻一拽就把那辆59坦克拖发动起来。这么顺利地拖发动起来,可见那辆坦克的驾驶员也是个老手。因为都在平板车上,间距很小,容不得拖拽很长距离。那驾驶员不用别人交代,知道挂上档等着钢丝绳一绷紧就松离合器、加油,发动机一着就踏下离合器踏板停下来,并保持发动机不熄火。接着他向前开一段距离靠近我的车,使绷紧的钢丝绳松开,从牵引钩上摘下钢丝绳来,带车干部赶过来谢谢我,我也顾不上和他说话,只握了握手算是道别,指挥着坦克驶下顶端站台。等后面这辆59坦克卸载完毕,我们连同前面到达的其他坦克共有10多辆自行编队驶向大堡头二大队。
    坦克乘员之间天然亲,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上前帮一把,尤其是遇到别人有了技术故障和困难时格外积极,一起帮着想办法,一起动手排故障,解决了困难一起高兴一起笑!平时是这样,打起仗来更不用说了。这个好传统要一直传下去。


    三、魔鬼藏在细节里


    实车驾驶考试的2个课目,分别在2个场地上进行,其中夜间道路驾驶的场地就是乡间小路,地形简单,没有设置什么障碍物,只有设置的出发线、路标、染毒地段、终止线,所以没有专门组织现地勘察。而夜间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场地很复杂,无论从防止事故的角度,还是从保障考试考出真实水平的角度,都必须进行现地勘察,就是驾驶训练之前的熟悉场地。
    熟悉场地是基地统一组织进行的,其实就是给各个单位划分时间段上山,并派给1辆解放大卡车保障。我团考坦克特级驾驶员和特级无线电手的5、6个人由副团长王祥增带着,乘车上山绕着坦克跑道转了一圈,在每个限制路障碍物前面停下来仔细看看,大家在一起议论议论,收获很大,从几个细节上看出了门道,对后来的实车驾驶帮助很大。
    首先,我们发现在原来旧崖壁旁边不远处有被崭新草帘子覆盖着的地方,下车近前掀起草帘子一看,是新建的崖壁。大家判断,真正考试时会启用这个新崖壁而不用旧崖壁。另外在原有跑道山腰鞍部处向外增加了条新跑道,通向一处约30°左右的既陡又长的大下坡。
    人说“魔鬼藏在细节处”,一点儿也不假!
    这2个发现很重要,虽然当天晚上试驾时场地设置还是使用旧崖壁和旧路线,但我们心里都多长了个心眼。果不其然,第2天晚上正式考试时,旧路线在这里设置了大幅白布标识,上面的箭头显示改走旁边路线,我们因为有了思想准备,操纵杆一拉一加油就改道去了有新崖壁、陡下坡的新路线。
    新崖壁和旧崖壁对实际驾驶的操作大不一样,难度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一般驾驶训练注重陡上坡,几乎没有重视陡下坡,突然遇上陡下坡,可能还不重视呢。结果,正式考试那天晚上,前面的参试坦克不断在那里出状况,好的只是降低了运动速度,有几辆坦克到了陡下坡按照驾驶要领换上1档,用力踩住制动器踏板,但也没有阻止发动机转速被下坡带动着越来越高,直至“飞车”,有辆T-34坦克的风扇都被甩散。好在我们有所准备,加上前面传来消息,马上认识到低速通过的方法不可取,而那处陡长的下坡前面平坦,可以高速下坡。
    轮到我上车驾驶时,高速接近到了新崖壁前,隔档换档换上1档,特别注意控制好油门低速碰触崖壁,车头抬起来以后也没有急速加油,而是缓缓地小幅度增加油门,履带没有打滑慢慢攀登上去,车头一低马上来个“凌空换档”,在空中换上二档后车头一落地就一脚油跑了开来。
    到了陡长大下坡前,想好了采用高速下坡的方法,坡上提前对准方向,坦克一低头就冲下坡去,没想到竟然又快又稳地下了坡,一下子就冲到山腰对面的上坡去,还争取了时间。后来听排在我后面上车考试的人说,我一出发他们就听着声音,因为我是T-34坦克第1辆考试,行驶起来的声音和59坦克不一样,尤其是大节履带板敲击大主动轮、小诱导轮的节奏完全区别于59坦克小节履带板。特别注意到了陡长大下坡的地方没有发动机转速提高的声音,只见尾灯一晃就下了大坡,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大下坡还可以这么下!后来就没有坦克“卡壳”在陡长大下坡处了。
    连续通过限制路障碍物驾驶课目,一共有4个限制路5个障碍物,分别是直线桩间限制路、下坡桩间限制路、弯道限制路、车辙桥、土岭、弹坑、崖壁、断崖、壕沟,到了具有考特级的程度,难的就不是顺利通过的问题,而是每个限制路障碍物能不能拿4分或5分的问题,因为特级驾驶员考试的成绩要达到42分以上,满分45分,要拿到42分只能允许有3个4分,其余都非要拿到5分不可。这样说来,难度最大的就是壕沟、崖壁、车辙桥、下坡桩间限制路这4个,尤其是壕沟、崖壁、车辙桥拿5分不容易。
    下坡桩间限制路的难度不在限制路而在于坦克自身的转向,尤其是T-34坦克,本来转向就困难,到了下坡转向就更困难,需要有点儿技巧再加上施加更大的力量才行。有的驾驶员为了在下坡转向,一边拉操纵杆一边点踏制动器帮助抱紧制动带,还要看着外面掌握转向时机,连吃奶的力气都使上才能转过来,3次转向咬牙转过来,下面就是坦途。
    崖壁的难度是在车体向上攀登阶段,这时油门不能大也不能小,大了履带会打滑,小了爬不上去会熄火甚至“倒爆”(发动机倒着转),一“倒爆”就是0分,爬不上去耽误时间是一方面,还要扣2分。这掌握油门大小的火候很难拿捏。在我前面考试的那人,就是栽在了崖壁上。他在我前面几分钟时间发车,等我发车到了崖壁处他还在那里鼓捣着,老是履带打滑爬不上去一次次退回来,原因就是没有想到换了新崖壁,棱线尖锐,坦克攀爬的过程中履带与棱线处接触面积极小,更加讲究油门大小适度,稍大一点儿就打滑,稍小一点儿就熄火,几次下来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搞得他一头的火,最后干脆丢下坦克自己走回去了,放弃了考试。可能他想几次没过去也把时间耽误了,下面就是都得满分也无用。
    后来听说前面那人是军区机关参谋,曾当过坦克试车员,之前磨盘山驾驶训练场封闭时只有他能在里面驾驶坦克训练,几天下来开过好几圈体验,我们只让开1圈,到头来他还是“卡壳”在崖壁前,就这驾驶水平还坦克试车员,真不敢恭维。


    四、人车相融


    第2天晚上接着进行夜间道路驾驶考试,事先不知道行驶路线,只知道有近30公里。出发线前面有200米试车路段,我上车以后先从1档加到3档,再隔档减档往1档上挂,不料挂1档“打牙齿”,心想我这技术还“打牙齿”?再一想不对,是不是3档在手下的变速器摘下来了后面的变速箱处却没有摘下来?脑袋里来回转了几个弯,决定按照“挂双档”故障处理,踩住离合器踏板不松回,一直施力往1档上挂,等着坦克停下来的那一刹那挂上1档,熄火,跳出驾驶室,跑到后面传动部分一看,变速箱上的确是1档、3档都在挂着呢。这才放心报告故障。考评组来人检查,确认是机械故障“挂双档”,上报组委会。经过组委会讨论研究,同意我换车继续考试。
    坦克驾驶多了,你的动作和它的反映都会是一一对应的,像是你和它一问一答在对话,它的反映一有异样你就能体会到,就知道出了问题没有?问题在哪里?严重不严重?这样才叫“人车一体”,你才能够随时体察到坦克工作时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发生意外。
    在这次军区组织的“特等技术能手”考评时,我在夜间道路驾驶考试中及时发现了“挂双档”的严重故障,防止了一次变速箱大损坏的事故,受到了军区通报表扬。按照装甲兵《技术工作条例》规定,这样的事是够立功条件的。
    我在多年后担任教员组织新型大口径自行加榴炮实车驾驶训练时,就有教练营驾驶员发现挂档困难并向我报告,我知道他是从坦克学员教练团调来的老驾驶员,不会平白无故挂不上档,就上车试了试,发现挂档非常“肉”,挂档困难,根本就挂不进去,退档也困难退不下来,判断是换档同步器销子断了,果断停止使用,等待工厂来鉴定。鉴定结果就是二、三档同步器的4根销子断了3根,挂档、退档只有1根销子带动同步器体移动,移动时受力偏斜,所以“肉”得很。为此我专门写报告给学校业务部门,陈述事情经过,请求给这个及时发现异常现象避免变速箱大损坏的战士立功,上级机关经过调查研究,给他立了1次三等功。


    五、澡堂“窃听”


    考试结束后,基地澡堂专门烧水让大家洗去几天的征尘,参加考试的人先考完先去洗,我因为带着坦克参试,坦克开回场还要生炉子保温等一些活儿要忙,进澡堂就比其他参加考试的人晚许多,倒是和后来基地各单位抽出来的场地保障人员那一大批人员一起进去,那些人员中有在各限制路、障碍物进行评分的正副评分员们。
    进了澡堂,满池子的人一边泡着热水澡一边热烈地议论着考试、评分情况,那些评分、监考、保障的人并没有意识到除了他们这些训练基地的干部和志愿兵们以外,还有少数参加考试的人,反正大家互相不熟悉,他们在那里三五成堆的边洗边说,人多声音大好不热闹,我们只有悄悄听的份。
    在雾气腾腾中听到有人说“车辙桥今天只有18号是5分。”接着另外有人说“18号在我们土岭也是5分”,一连串好几个评分员说18号是5分。我在实车驾驶中抽的签就是18号,他们说的就是我在每个限制路障碍物上的得分情况,我赶紧竖起了耳朵听,澡堂里也看不见他们是谁,听着算着,起码有7、8个5分,应该够42分了,心里踏实了。
    这澡堂“窃听”到的消息应该是第一手的准确成绩,泡在热水里觉得更加舒服了。


    六、大炮、小炮


    夜间道路驾驶考试的路线上,起点在营房通向磨盘山驾驶场的路上,先是一段200米的试车路段,尔后是出发线。出了出发线就是一段基地来回驾驶训练场的路,尔后接上可绕行东田良火车站的县乡间道路,到火车站附近折返回到起点处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终止线。全程近30公里,也是环形路线。
    这条路线上,主要路段是乡村大车道的标准,少数路段是县乡间道路的标准,都是土路,部队训练时坦克成天来回跑,平时老百姓的牛车、自行车也不少,一般路段宽不过4米,路面都被坦克碾压得不像样子,显著特点是有2条被坦克履带碾压出来的深深车辙,路边沿都被坦克碾压得自然拓宽到了田间地头,路面坑坑洼洼像连续的小起伏地一样。区别只是县乡间道路在宽窄、曲直上与乡村大车道稍微不同一点,靠近村庄的有些地段上,群众自发将家里取暖做饭用过的炉渣倒在坑里,勉强能够填上一些坑洼。坦克在这样的土路上跑并不轻松,路窄、弯多、坑多,跑起来对群众生活影响很大,晴天扬尘一溜烟拖得老长时间不散,雨天车辙里积水被履带搅成烂泥沟,坦克高速通过震动得房子都晃。
    在出发线到东田良火车站之间的路线上,途中路过的村庄中,有1个村子中心有个丁字路口,那个路口的90°转弯不容易通过,不仅因为丁字路口的3条路都比较狭窄,而且四周都是高大的砖墙民居。如果是平时训练,坦克都采取炮口向后的状态行驶,那样比较容易通过。考试时要求坦克都采取炮口向前的状态行驶,那样就不太容易通过,会习惯性忽略向前伸出的炮管子,一不小心炮口就会撞上民居。果不其然,那天就有参加考试的人员在那个地方没注意,坦克炮管子戳进民居,好在山西的民居不是南方那种“一砖”或“半砖”厚的砖墙,起码都是“一砖半”或“两砖”厚的砖墙,十分坚固,炮管子戳进去只戳了一个洞,没有把墙戳倒。


图5.jpg
图1 坦克炮管子像锥子般戳进树干,还是“透心凉”的戳法。


    事情到这没有结束,戏剧性的故事发生在后面。当天晚上发生了炮管子撞进民居的事以后,第二天这个应考者及其所在单位负责人和考试组织单位来这家被撞人家处理后续事宜,大队干部也来协调,好在房子结实没有大碍,被坦克炮管戳的墙洞用几块砖就补上了,屋里抹上石灰又和原来一样。后来,房东少妇看见“肇事者”是个标致的俊小伙,一来二往竟然有了其他发展。再后来,听说小伙子回到本单位后为此事(不是为炮管子撞进民居事)受到处理。最后,留下了关于“大炮”“小炮”的有趣段子,流传甚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9-3-9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4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3-9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7 2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