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63|回复: 1

太白核心区纳凉记(二)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536

帖子

9562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562

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8-6 23: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白核心区纳凉记
(二)

              
1NBVI3(HDS`[[XP~O6H76~H.jpg

                          在鳌山的山腰上遥看那远处的群峰,祖国的山河太美了!
      几百公里跑到深山老林里来干啥?当然是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享受凉爽,修身养性。这把年纪了也超过“接班”的时机了,脑力和体力都不行了,况且本身就不是灵性人,只求个和谐、安定,与我有关的事越来越少了。
      这里从大地理上来说是秦岭腹地,位于鳌山(西太白山)脚下,山大沟深,满山树木,河流纵横,气候湿润,我上篇说了如果不是五十多年前太白林业局在这里伐木修路,这里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走小路翻山到县城也要两天。没有电,水当然是不缺了。由于植被好蓄水能力强,那几条河从来就没有干涸过。湑水河就在我们住的农家不到一百米处日夜奔流,每天早晚我们都往下散步走上大约1.5公里就到了太白河和湑水河的交汇处,靠在桥栏杆上凉风习习,空气清新,看着那清澈、翻滚着浪花的流淌的河水,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胡说,一切烦恼都没有了,那个惬意啊!
    核桃坪一共有五个村民小组,103户人家,总人口354人。这一百多户村民散居在十八公里长的湑水河河谷里,两山之间的距离二百米到一百米不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过去那个年代就是靠河滩的几亩薄地种点包谷、土豆、豆子还有养几头牛(这里不能养羊,气候太潮湿了,羊身上长癣),春天把牛赶到山里去就不管了,到秋天再找回来,这里也没有什么大型猛兽,都是野猪、羚牛、麂子等食草动物。这里家家都喂猪,多的一家喂三头。陕甘宁边区人家不喂猪,是因为山上没有草,食物不丰富。这里到处都是各种野菜,挎个篮子别把镰刀随便就割,过完年买个半大猪喂到腊月就杀了。猪肉不卖,都做成腊肉,挂起来吃一年。我们住的那家只要想吃顿顿都给你做。蔬菜都是自家种的,绝对无污染,完全的自给自足。那核桃、李子、桃你就随便吃。你不吃也就掉到地上烂掉了。
    这里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野猪。一到包谷熟的时候野猪就从山上下来了,你就听吧,一到夜里那鞭炮声不断,野猪虽然祸害庄稼,但政府说它是野生动物要保护,那个东西皮厚啊,没有猎枪只能看着它们大摇大摆地在地里肆虐。在上面二组一家人去年逮了个小野猪,圈起来喂,说是要和家猪杂交,那价钱就大了。我和“法官”还去参观了,我问:“墙那么低不怕它跑了?”猪主人说:“不会的,就是你有吃有穿还会乱跑吗?”我心里想:我一辈子没有缺过吃穿,可就是爱胡跑。但嘴上不敢说的,想想也惭愧啊!看着那已经喂了一年多长着两颗獠牙的野家伙,如今野性已经丧失了,死能吃就是不好好长肉,看来它的主要作用还是繁殖了。
    还有就是养蜂,砍棵大树锯成几段,掏些小窟窿,到时割点蜜。但都是土蜂产量不高。过去还可以偷着伐木,如今不行了,拉住就不仅仅是罚款甚至还要坐牢。这里的村民经过社会的影响和政府的教育,除了商品意识建立起来外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保护树木已经成了他们的自觉行为。再就是割漆,那个东西“咬人”的,闹不好人脸肿得像个大蒲扇,害怕啊!
      这里的居民和渭北黄龙山区的居民一样都是流民构成的,语言上已经属于西南语系川方言了,好懂的。有几家祖籍是陕西商洛地区山阳县的,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来到了这里,以后就不断地繁衍生息,还有的是陕南安康地区大山里的人,在这里割漆,后来就留下了。谁愿意离乡背井?还都是为了解决肚子的问题才四处胡跑的。这也是流民产生的普遍规律,当然,像我这样胡跑的只是矛盾的特殊性了。流民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能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具有开拓精神,为了求生存什么苦都能吃。那唱着家乡的民歌“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的下苦人不都是在这流动中增强了意志力吗?才敢于在那莽莽荒野上;茫茫大海里;漫漫黄沙中拼搏闯荡中养成了这些性格的吗?
    现在好了,这里由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了太白县政府重点扶持的旅游地,家家都办起了“农家乐”,政府扶持的力度相当大,路面硬化都修到家家的院子里了,甚至于家家路边都有一个车载垃圾箱,公路两边和庭院中都种满了那“高原之花”---格桑花,家家都生活在花丛中,环境保护、美化的意识和条件都已经基本具备了,家家门前都竖立起一个木牌坊,到夜晚还有小灯笼闪亮。当然,所有的旅游业都是季节性的,这里暑天避暑纳凉,秋天还办个“红叶节”,尽管路途遥远,但在这两个季节小汽车还是络绎不绝。卖炭翁心里想的是“心忧炭贱愿天寒”,这里的人是“心忧房贱愿天热”,因为天越热往这里跑的人就越多,那样他们的生意就越好。
    如今家家都是新瓦房,还有盖小二楼的。电有了,电视都是卫星接收的,手机那都是人手一部,年轻人和城里人一样一天都低个头用手一抹一抹地玩微信。家家都有摩托车,有的家里还有小面包车,你到黄柏塬后打个电话那车就去接你了。
    在这深山里有房住,有吃(绿色食品)有穿,有电视看,信息畅通,交通便捷,不出家门就能致富,那几千年来的“农家乐”的理想已经实现了,让我看在这太白山的核心地带,“中国梦”已经提前实现了。得益于什么?我想大家比我更清楚了。
                             
_9`LM$%)G[Y_FHM4UMS{M%R.jpg
     湑水河河谷中的核桃坪,如今的民居基本都是这个模式的,如果在城里相当于一个省级干部的住房待遇了,但环境还不如这里。

)U{$IJ(_ZG)IVHUFVT`0MNS.jpg

      这位就是房东女主人的母亲,典型的秦岭山区的山民打扮,如今都已经八十多岁了,还是天不亮就起来劳动,天黑了还在地里劳作割草喂猪,“天道酬勤”啊!靠劳动致富最光荣!
3R2{$LATXTNQB6PUK2`R_2B.jpg

      秦岭山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豪宅”,高大通风、墙厚,那房前停放的手扶拖拉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了。

Q49UF34F(K~RF(V`(E{`2.jpg
       这就是我们住的院子,除了车以外都是她家的私有财产。可以接待三十口人的吃住,羡慕啊!
                              
F7SBK@84R94UKQX{FKXAD.jpg
      路遇这里的第一代居民,那当地山里的木头拐杖如今也换成金属的了。在虚心地向老叟了解当地历史的变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一个地方不了解自然地理、风土民情那是对生命的浪费。         
                             
TNPEJ0U]HBI@164L```F(ZD.jpg
    卧在太白河河边的大石头上享受,这里已经是太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了,我们是偷着跑进来的。
                                 
QIE)`7(~}QHJVRX1SBR4.jpg
      这位就是我们住的院子的女掌柜的,此地的第二代居民。她是个勤劳致富的典范,关于她的故事以后我讲给大家听,听完后一定会对她肃然起敬、敬佩之至的。                        
      下图中的这对母子笑得多开心啊!她们是这里第三、第四代的居民。这个胖小子才刚过百天,抱着他就像抱了块大石头。
                              
X5SXQKXWHC8Y{AR`YUER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5-10-6 10: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拜读了!
这帖子埋的太深了,或让新帖很快下沉了。才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6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