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94|回复: 0

纯真年代的回忆【十五】 家史和忆苦饭

[复制链接]

24

主题

84

帖子

201

积分

陆军上士

Rank: 5Rank: 5

积分
201
发表于 2015-4-16 15: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五】 家史和忆苦饭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小少壮迎着朝阳,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军用挎包,上面是母亲绣得‘为人民服务),唱着“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的革命歌曲,一蹦一跳来到八一小学,走进校门是一幅用水泥和砖砌成的毛泽东去安源的巨幅画像,两边是毛泽东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值班老师拿着铁锤,敲击挂在树上的一截铁轨,叮叮当当,同学们一阵风跑进教室,双手背后,等待着老师的到来。班主任韩老师讲完语文课开始布置作文题;
    “同学们,今天的作文题是写【家史】,希望每个同学回去询问自己的父母,把在旧社会受地主剥削,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写出来。星期一交作文。”
    少壮一回家就兴冲冲的问母亲;“我们家是如何受地主剥削的”?母亲的回答“我们家是地主”这犹如晴天霹雳,小少壮一下子懵了。我一个毛主席的红小兵,班长,革命的好孩子,怎么是地主?简直让人难以接受!其实说地主是轻得,母亲为了保护我,保护这个家。母亲的家庭是国民党的高官,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权倾一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历史课本都有他的名字。当然这是少壮在打到四人帮以后才得知。虽然母亲的回答让少壮幼小的心灵很痛苦,但对父亲的出身充满希望。因为在当时的部队,象母亲这样出身的女兵比比皆是,她们大多出身有钱人家庭,受过良好教育,背叛家庭,参加革命,出身自然不是贫下中农。而父亲13岁参加革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出身一定是革命的。少壮盼着父亲回来,盼着父亲告诉少壮如何受地主剥削压迫,走上革命道路。
    父亲终于回来了,少壮扑向父亲,父亲高兴的一下子把少壮抱起来,少壮一星期没有见父亲,想得很。抱着父亲亲起来,父亲乐呵呵的问少壮有没有惹妈妈生气?学习如何?少壮就把老师交待的作文和母亲的回答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父亲,父亲本来高兴的脸上变得越来越严峻,最后又变得痛苦和无奈,他如何面对自己年幼的儿子?如何回答?最后艰难的吐出几个字,“我也是地主”父亲的回答,如同把少壮扔进冰窟,心全凉了。在那个革命年代,夫妻同是剥削阶级出身的,在部队基层是少之有少,而这些全让少壮摊上了。少壮第一次没有睡好觉,心里想我也是地主出身?明天如何面对老师、同学?如何在学校呆下去?
    星期一早晨,天依然晴朗,少壮感到迎面的阳光分外刺眼,背在身上的书包格外沉重,默默无声的走进学校,看见主席像,不知如何面对?铃声响起,举步维艰的走进教室。开始收作文,小少壮拿着空白作业走到老师面前,轻轻的胆怯的告诉老师:“老师我们家是......”老师轻轻的拍了我一下,无可奈何的说“我知道”因为老师的丈夫是父亲的老部下,对少壮的父母的情况十分了解,部队大院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老师告诉我,只要好好学习,要求进步,你同样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念了几个同学的家史;‘在万恶的旧社会,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吃不饱穿不暖,吃糠咽菜......受到地主打骂,卖儿卖女......猪狗不如......所以不能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老师念完,同学们都哭了。少壮真羡慕那些是贫农的同学,恨自己的出身。下课了,同学们会问少壮家是什么出身?少壮无言以对,很快大家就知道了,还好同学们平常不会谈起,因为少壮人缘好,但如果发生争吵、打架,就会用最恶毒的语言侮辱少壮,"你家是地主,你爸爸妈妈都是地主"。少壮顿时没有了底气。其实部队子弟等级观念非常强,在部队大院也分三六九等,如果你爸爸是连长、营长,就让人瞧不起,职务太低。出身不好,解放兵(俘虏兵),刚从农村来也同样,但如果学习好还是得到尊重。因为少壮和姐姐学习都是学校最好的,每学期拿班级第一,成为家长羡慕对比的目标。“你看人家谁谁的孩子学习多好,看你考试老是不及格”也许好好学习是一种自我保护。记得1971年,父亲和一个同样出身不好的战友谈话,“听说以后不讲出身了”被少壮听到,当时高兴的无法形容,今天想起感觉有一种悲哀,一个幼小的年龄,却要承担着如此巨大的心理包袱。1976年少壮当兵不久,连队让每个战士写家史,把少壮吓了一跳,担心部队把少壮退回去,赶紧写信给父亲,当时团政治部主任是父亲的战友,不知他们沟通没有,全团的写家史不了了之。少壮79年入党,到父亲的部队外调,材料上还是写地主,其实父亲的家庭解放前有许多商号,根本不是地主。
    从小到大少壮在出身一栏始终填;革命军人。事实上父母亲在他们很年轻时就放弃优越富裕的生活,投身革命,把一腔热血献给军队,他们保家卫国,抵御外来侵略,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部队,称得上是真正的军人。我为是军人的后代而自豪,更为父母而骄傲。
    唉!那个年月真是不堪回首。
    写完家史,我们就开【忆苦思甜】会,请部队家属和部队周围苦大仇深的到学校做报告 上面讲,下面哭,简直是哭得昏天黑地,少壮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动感情,那时开会前要唱“天上布满星,月呀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万渊深。万恶的旧社会......”。这些歌30多年过去,少壮依然可以唱,足见当时文革的影响。开完大会,还有吃忆苦饭。学生就要去营房四周挖野菜。如芪芪菜,灰灰菜,马希菜,野蒜苗。我们这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忆苦饭,看见做饭师傅往锅里放点油,把做豆腐的豆渣炒香,放一大锅水,把我们挖的野菜放进去,放些面粉和盐,熬半小时,让我们吃,我们都觉得很好吃,有些吃到第二碗,还嚷嚷好吃,招来校长,校长一尝,非常生气,训斥师傅,“这是忆苦饭吗?”师傅吓得抓起地上一把土,扔进锅里,孩子们一看都不吃了,学校让每个孩子吃,不吃是阶级感情问题,每个孩子不得不吃,那真是难以下咽,土和沙子在嘴里嘎吱嘎吱响,从此忆苦饭越做越难吃,再也没有第一次吃忆苦饭的感觉了。童年许许多多都是快乐的,令人遐想,唯有出身让少壮耿耿于怀,不愿谈起。
    后记;文革结束,少壮家得到统战特别照顾,父亲20年没有升迁,终于得到提升,父亲告诉我,文革军部九个不被重用的干部之一,就有父亲,原因不是能力是出身。现在父亲已经离休,安享晚年,一切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一切一切都过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6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