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14|回复: 3

《冰血长津湖》(十五)评价与影响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21

帖子

1273

积分

陆军少尉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73
发表于 2019-4-12 16: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血长津湖》
(十五)
评价与影响

    长津湖之战,中国最权威的抗美援朝史料《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评价:“九兵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扬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同美军浴血奋战十余个昼夜,共歼敌13916人,予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利保障了志愿军西线兵团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最后一句是毛泽东对长津湖之战的评价(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
    朝鲜方面的权威史料《朝鲜人民正义的祖国解放战争史》写到:“在长津湖畔包围的敌人的基本兵力,其大部分被歼灭,仅有一部分兵力在12月6日逃出重围向南退却。朝、中人民军部队追击退却之敌,扩大进攻的战果,在12月18日解放了咸兴。在马转里、阳德附近活动的人民军第二线部队,击溃拼命抵抗之敌,12月6日解放了元山。由此,东部战线敌人的地面部队退路完全被切断了。沿东海岸追击敌人的朝鲜人民军联合部队,配合向黄草岭、咸兴方向进攻的朝、中人民军联合部队,将敌人压缩到兴南、连浦地区,加以猛烈的打击。失掉地面退路的敌军残败集团,12月24日惊慌失措地从兴南乘船南逃。由此,入侵到三八线以北东部地区的敌人完全被驱逐了。”
    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总结里则称:“陆战1师从包围圈中后退,带着可以使用的全部装备,后送了伤员,保持着建制突围出去了。……而志愿军九兵团的三个军都因参加长津湖作战受到损失而失去了作战能力,为了补充装备和整顿组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由此,联合国军在朝鲜能保持立足点还是必须放弃的危急时刻,避免了中国军队的十二个师增援到第8集团军正面。”
    1951年2月26日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发表社论:“陆战1师突破自诩不败的中国精锐军队的重围到达兴南,带着装备、伤员和俘虏起航前往釜山时,朝鲜战争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样式了。长津湖作战的消息、照片和电影对决定美国的政策,比大辩论中的所有言论作用都大。美国人民和得到加强的第8集团军现在决心留在朝鲜!”
    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那么到底长津湖之战是怎样一个结局呢?双方伤亡如前所述不再赘谈。
    从战役目的看,九兵团的战役企图主要有二:一是全歼陆战1师,二是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战役结果是第一项目的没能完成,第二项则达到了。而美第10军最初的战役企图是配合第8集团军向北攻击,夹击朝鲜北部的志愿军主力。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进攻计划不得不终止,而改为从志愿军九兵团的重围中夺路而走,最后陆战1师带着几乎全部的重装备和伤员,建制基本完整地突围成功,从这一点看,美军最初不切实际的战役计划夭折后,迫于现实在极其不利情况下的突围却取得了成功。
    从战役经过来看,陆战1师在各部割裂孤立被围,沿途只有一条狭隘公路,而且公路两侧制高点均为志愿军控制的极端不利情况下,能携带几乎全部重装备和伤员,建制基本完整地突围而出,尽管美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但仍不能不承认在如此众多不利情况下能全师而退,绝非易事!
    志愿军九兵团在态势、地形、人数均为优势的情况下,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全歼甚至未能给予陆战1师重创,怎么也不能说成是一次胜利。虽然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但毕竟让捏在手中的陆战1师逃出了重围。因此笔者认为,长津湖之战,比较客观来说,应是平手?
    九兵团于12月1日向志愿军总部发出的对东线作战的检讨电报也可看出,九兵团自身也未将此次作战视为一次胜利,电报里九兵团表示:“这次作战打得很不好,不仅未能全歼美陆战1师及第7师,反遭巨大减员,严重缩小战力。……未能彻底完成上级赋予任务,应由职负主要责任,拟在战斗结束后召集各军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总结了五点主要原因:
    对作战环境调查研究不够、仓促进入战斗准备不充分,对地形、道路侦察不清楚,尤其是敌情不明、26军南调时间过迟,兵团二梯队军使用不及时、缺乏必要的对美军作战经验与应用军事教育、后勤工作组织不良,特别是运输工具不能适应作战需要。
    美军能在如此不利情况下突围而出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的空中支援、充分的后勤保障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地形、自然环境下作战,坚强的意志无疑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幸而在长津湖的是美军中历来以顽强著称的陆战1师,同样被围的美军第7师第31团的覆没与陆战1师的突围,就生动说明了意志、作风对于作战的巨大影响)。空中支援除了直接的航空火力支援外,空运补给也不能不提,当西线联合国军全线后撤以后,美国远东空军的空运力量就几乎全部投入到东线,以元山机场为基地的第21运输机中队就日夜不停地向美第10军空投补给物资,仅11月28日一天就分别对新兴里和柳潭里空投了16吨和10吨弹药。11月29日阿尔蒙德要求第21运输机中队向东线部队空投400吨各种补给物资,但这一要求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即使是整个远东空军空运部队全力以赴,也不过只能达到每天70吨的标准。导致空运数量上不去的瓶颈是空投物资的包装和装运能力,因此在日本第2348军需空运补给包装连雇佣了大量日本劳工昼夜不停地包装空投补给物资,美军战斗运输指挥司令部也向韩国连浦机场派出了一个C—119运输机中队和一个军需物资包装人员分队。从12月1日起,整个远东空军空运力量全面投入到为美第10军提供空运补给重任中去。至12月10日,先后出动313架C—119和37架C—47运输机空投1580吨各类物资!史密斯师长这样评价空运补给行动:“如果没有空投下来的这些弹药和补给,我军将会遭到大得多的损失,至少伤亡数字将急剧上升,空投的补给品是我军在这段时间里能充分维持作战活动所必须的物资。”正是鉴于空运部队的出色努力,战后第21运输机中队、第314运输机大队和第801医务空中后送队都获得了集体嘉奖。
    笔者以为此役中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的作用不可不提,这位时年57岁的职业军人,在二战中历任冰岛防卫军营长、陆战5团团长、陆战1师参谋长、副师长,朝鲜战争前是海军陆战队副司令,正是因为其出众的指挥才干和行动前深思熟虑行动后果断坚强的个性,才被指派为陆战1师的师长。特别是仁川登陆后史密斯并未像麦克阿瑟等高级将领那样被胜利冲昏头脑,当接到沿长津湖向北推进的作战命令后,他立即对在这样恶劣的地形中展开进攻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并竭力促使改变这一计划,在其努力不被接受的情况下,以其职业军人的素质敏锐察觉出即将到来的危险,因此要求部队谨慎行动,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并坚持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在以后的突围行动中,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撤退过程中,在下碣隅里的休整与在古土里的毫不停留,都反映了史密斯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与果敢行动。因此,如果评选长津湖之星的话,非史密斯莫属?
    志愿军未能全歼已经分割包围的陆战1师,主要原因是情报不准、通信不畅和补给不济。如果志愿军从一开始就能准确了解美军在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情况,集中兵力攻击防御力量薄弱而又是指挥后勤中枢的下碣隅里而不是兵力相对雄厚的柳潭里;如果志愿军在战斗中通信指挥及时畅通,就能在局部战斗有利的时机投入预备队,以及时扩张战果(在多次战斗中,出现好不容易撕开突破口却因通信联络不畅,战场指挥无法及时掌握情况而相机投入预备队的情况);如果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稍有所提高,甚至只要能满足吃饱穿暖的最低限度,那么长津湖之战的结局就可能改写,甚至可能改写整个朝鲜战争。而志愿军九兵团官兵多来自中国南方地区,高寒地区生活经验几乎是空白,容易冻伤,冻伤后不当处置更是加剧了伤情恶化,因此冻伤人员几乎达到100%。粮食匮乏是后勤补给最尖锐的矛盾,部队还未进入战区下发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各部只能在人口稀少的长津湖地区就地筹粮,几乎是刮地三尺,所得寥寥,有的部队断粮达七天,各部队平均断粮均在两天以上。经常是两个冻得硬梆梆的土豆就是一天的口粮,即使是两个冻土豆也只能满足作战部队,机关的参谋人员则是外出执行任务才有,留守人员连这都没有。战士们通常是将干粮袋里的最后一点碎末留下来,称之为“冲锋粮”,直到发起攻击时才一口吞下以补充一点能量。忽视后勤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正是在这个高寒地区的严冬里迸发出来,而且发展到了极点,冻饿减员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使部队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也正是从朝鲜战争起,解放军对后勤才开始逐渐真正重视起来。
    尽管条件异常艰巨,但是九兵团广大战士在战斗中依然那样勇敢无畏,其英勇顽强甚至赢得了对手的敬重,在美军有关文献中对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做了这样的描述:“中国军队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等,但仍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这就是毛泽东所提倡的‘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中国军队)好象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其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仿佛是些殉教者。作为对手的美军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可怕!中国军队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韧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呢?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中国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已渗透到骨髓之中。”——对手的肯定无疑就是最高的赞誉!
    九兵团三个军中,长津湖之战更是一块试金石,再次显示出27军和20军头等精锐主力的风范,27军在新兴里基本全歼美军第7步兵师31团支队(尽管有300多人逃脱,尽管不是美军中“训练最有素意志最顽强”的陆战队),击毙团长缴获团旗,创造了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惟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自然功勋彪炳。20军作为最擅穿插的部队,在缺衣少食的严寒时节,翻越积雪覆盖的崎岖山脉,分割美军各部,在后援不济补给全无的情况下,浴血苦战数昼夜,始终顶住了美军的南逃北援,连美军都赞为“忠实地执行了自己的使命”!其表现可也是可圈可点。只有26军,未能及时到达战区,使20军与27军消耗完了最后一点力量,未能在最有利的时机歼灭分割被围的美军,甚至连战役最后攻入被美军放弃的咸兴、兴南等地的战果都落入了连续作战多日的27军之手,显然与头等精锐主力还是有所距离。战后26军军长张仁初在志愿军总部作了公开检讨,88师师长吴大林因为“右倾怯战”行动迟缓而被撤职。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首先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得了分,这是志愿军方面的胜利。其次九兵团因为此战的巨大减员,20军军史称之为前所未有的减员损失!不得不在咸兴地区转入休整,经过整整三个月的休整补充,直到1951年3月中旬才再次出现在第一线,期间九兵团这支精锐部队错过了朝鲜战争中成果最为辉煌的第三次战役,可以设想,如果九兵团减员情况不如此严重,经过短暂休整后就参加第三次战役,势必取得更大的成果!而陆战1师撤至釜山后,仅经过一周的休整就从1951年1月上旬开始对在安东一带进行游击作战的朝鲜人民军进行了扫荡。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津湖之战,美国军方上层看到志愿军精锐部队尚且如此,在五倍以上兵力优势及态势地形都非常有利的情况下,都无法歼灭陆战1师,使之信心大增,最终确立了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
    当白雪覆盖了碧血之后,当岁月吹散了硝烟之后,反思这场在基本生存都不容易的冰雪严寒与荒山野岭中的惨烈撕杀,笔者以为没有负者,无论志愿军九兵团还是美军陆战1师,都是为了于自己的理想与责任,真正体现了军人的风采,对于曾在长津湖的冰天血地里战斗过的每一人,都是英雄?


附表一:长津湖之战双方参战部队序列


志愿军九兵团 司令兼政委宋时轮 副司令陶勇
20军 军长兼政委张翼翔 副军长廖政国
58师 师长兼政委黄朝天
59师 师长戴克林  
60师 师长陈挺
89师 师长余光茂
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委李耀文
76师 师长高文然
77师 师长王建青
78师 师长陈忠梅
88师 师长吴大林
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委刘浩天
79师 师长肖镜海
89师 师长詹大南
81师 师长孙端夫
94师 师长邬兰亭


美第10军 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陆军少将
美陆战1师 师长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Prince Smith)少将
陆战第1团 团长切斯特·普勒(Lewis (Chesty) Puller)上校
第1营 营长唐纳德·施麦克(Donald M. Schmuck)中校
第2营 营长艾伦·萨特(Allan Sutter)中校
第3营 营长托马斯·里奇(Thomas L. Ridge)中校
陆战第5团 团长雷蒙德·默里(Raymond L. Murray)中校
第1营 营长约翰·塞文斯 (John W. Sevens)中校
第2营 营长哈欧德·罗伊斯(Harold S. Roise)中校
第3营 营长罗伯特·塔普雷特(Robert D. Taplett)中校
陆战第7团 团长霍默·利兹伯格(Homer Litzenberg)上校
第1营 营长雷蒙·戴维斯(Raymond G. Davis)中校
第2营 营长兰德福·罗克伍德(Randolph S. D. Lockwood)中校
第3营 营长威尔蒙·哈里斯(William F. Harris)中校
炮兵第11团 团长詹姆斯·布鲁瓦尔(James H. Brower)上校
11月39日后卡特·扬格戴尔( Carl. A. Youngdale) 中校
第1营营长哈威·菲汉(Harvey A. Feehan) 中校  
第2营营长美瑞特·爱德梅尔(Merritt Adelman) 中校  
第3营营长弗朗西斯·派瑞(Francis F. Parry )少校  
第4营营长威廉姆·迈克瑞德兹(William McReynolds)少校
美步兵第3师 师长罗伯特·苏勒陆军少将
美步兵第7师 师长戴维·巴尔(David Barr)陆军少将
第31步兵团 团长艾伦·麦克莱恩(Alan McLean)陆军上校
第3营 营长威廉·莱利(William R . Reilly)陆军中校
32团1营营长唐·卡洛斯·费斯(Don Carlos Faith)中校
第57野战炮兵营营长雷·恩布利(Ray O. Embree)中校
韩军第1军
韩军首都师
韩军第3师


附表二:美军陆战1师编制及装备简表


    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具有很强的作战力量,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共约70辆坦克。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自动步枪和2支BAR勃郎宁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


附表三: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地区美军部署情况


新兴里: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31团3营(团长艾伦·麦克莱恩陆军上校,后阵亡)、32团第1营(营长卡洛斯·费斯陆军中校)、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第15防空炮营D连;
柳潭里: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5团(团长雷蒙德·默里中校)、陆战7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3营G连和I连、第4营;
德洞山口:陆战7团2营F连(连长威廉·巴伯上尉)和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前指及师直属部队;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2营(团长切斯特·普勒上校)、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步兵师31团第31团2营(欠E连)、1营B连(暂归2营指挥)、英军第41特遣队(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海军中校);
真兴里:陆战1团1营(营长施麦克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F连。


附表四:美军第7师31团支队在新兴里地区情况


后浦31团团部:美军598人,韩军50人,合计648人
团部连
坦克连
重迫击炮连
医疗连
支援连
第13工兵营C连第1排


内洞峙第32团第1营:美军817人,韩军150人,合计967人
营部连
A连
B连
C连
D连
第32团重迫炮连第1排
海军陆战队前进空中联络组


新兴里第31团第3营:美军784人,韩军150人,合计934人
营部连
I连
K连
L连
M连
美国空军前进空中联络组


第57野战炮兵营(缺C连):美军574人,韩军165人,合计739人
营部连
A炮兵连
B炮兵连
第15防空炮营D连


合计美军2773人,韩军515人,总共3288人。


附表五:长津湖之战大事记


1950年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向北进攻,第二次战役正式开始。
11月21日:联合国军全线开始总攻势。
11月24日,东线美军陆战1师主力进入长津湖地区。
11月25日:西线志愿军开始反击。
11月26日:东线美陆战1师开始向被进攻
11月27日夜:东线志愿军九兵团开始向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地美军同时发起攻击。
11月29日:美第10军下令东线各部转入防御;
以英军第41特遣队为骨干的德赖斯代尔支队从古土里增援下碣隅里。
12月1日: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开始全线收缩撤退。
东线美军柳潭里之陆战5团和7团主力开始向下碣隅里撤退,其他
地区美军开始向咸兴收缩撤退。
12月2日:志愿军27军全歼新兴里之美军第7步兵师31团。
12月3日:柳潭里陆战5团、7团主力从柳潭里到达德洞山口。
12月4日:柳潭里陆战5团、7团主力撤至下碣隅里。
12月5日;西线美军撤出平壤。
12月6日:下碣隅里美军向古土里撤退。
12月7日:西线美军开始全线总退却;
下碣隅里美军撤至古土里。
12月8日:古土里美军向真兴里撤退。
12月9日:美军工兵修复水门桥。
12月11日:古土里美军撤至真兴里。
12月12日:真兴里美军撤至五老里。
12月13日:五老里美军撤至兴南,开始登船。
12月14日:陆战1师全部登船完毕。
12月14日:陆战1师从兴南起航。
12月17日:东线美军从咸兴全线撤退至兴南登船。
12月24日:美军撤离兴南,第二次战役结束。


参考书目:


抗美援朝战争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 解放军出版社
血地冰天: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纪实 花山文艺出版社
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国防大学出版社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贝文·亚历山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幕(约瑟夫·格登) 解放军出版社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约翰·托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詹姆斯·施纳贝尔) 国防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资料选编
20军抗美援朝战争史
27军抗美援朝战争史


------------------------------------------------------


以下是部分读者的评价:


资料以美方所谓的解密为准 。
    比如说炸毁四辆坦克的那次,美方说只被炸毁了2辆,还有一辆在其他地方翻了,另外一辆履带坏了。志愿军当时怎么会知道美方损失的是4辆呢,巧合?志愿军明确的说明了炸毁的四辆坦克里面有一辆是把履带炸毁了,而美国人说是履带坏了,显然是美国人说谎了,因为炸毁的坦克志愿军无法运走,只能留在原地,美国人后来可以派人来修复履带就能开走。
    作者写的东西不错,但数据总是以美方为准,这点让人不爽,批判的态度可以,但不要站在敌方立场上来批判,多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要事后诸葛亮的说什么从后来看,九兵团的仓促入朝完全没必要之类的话,战场上有时候可以牺牲多少生命换取一点点时间,当时的情况肯定是早入朝比晚入朝要好。
作者的态度让人很不爽
-------------------------------------
作者的态度让人很不爽 ---你会看书吗?
------------------------------------
眼含热泪看完文章,现在的孩子不知道那种痛楚了。如果能回到当年我宁愿死在战场上。。。
---------------------------------
1900年,仅仅2万八国联军就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横扫中国,逼迫中国割地赔款;
1950年,几十万十六国联军(加上南朝鲜伪军十七个)刚刚挨到中国边界,就被打了个500公里大溃退,屁滚尿流地逃回了38线。
就此,一个任凭列强瓜分和宰割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历史。
--------------------------------------
我的长辈,当年在朝鲜志愿军9兵团,去世多年(上世纪90年代)。真不知当年的是怎么过来的。
祝福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
----------------------------------------
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完全的制空权,无穷无尽的空中支援,战舰舰炮掩护,十数万后勤人员日夜不停的支援,世界上最强工业国,产值超过全球一半的超级大国武装训练出来的精锐师团,从装备落后不齐,连饭都吃不上,被冻的几乎丧失战斗力的纯步兵军的包围堵截中仓皇逃出性命,还奇迹?
------------------------------------------------
九兵团十五万人,是只有步枪,少量轻重机枪和少得可怜的60mm和81mm迫击炮的十五万人。缺乏重武器更缺乏炮弹,甚至缺乏反坦克手雷。面对的是一支陆战一师?还有上百架飞机和大炮,而且每个连都有3挺重机枪和12支轻机枪的3万人!美军一个营的火力基本相当于志愿军一个师。
---------------------------------------------------
多谢作者的好文!《突击》停刊多年了,终于找到了这篇当时的我几乎是张大嘴着看完的文章:“原来朝鲜战争是这么回事!”
-----------------------------------------------
不过说一个不太同意的观点嘿(然而隐约感到从某种层面是同意作者的想法)。
--------------------------------------------------
"尽管条件异常艰巨,但是九兵团广大战士在战斗中依然那样勇敢无畏,其英勇顽强甚至赢得了对手的敬重,在美军有关文献中对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做了这样的描述:“中国军队在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等,但仍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地执行命令,默默地行动与战斗。这就是毛泽东所提倡的‘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中国军队)好象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其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跟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姿态,仿佛是些殉教者。作为对手的美军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可怕!中国军队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韧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呢?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中国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已渗透到骨髓之中。”——对手的肯定无疑就是最高的赞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9-4-12 1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6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4-12 19: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518

帖子

9345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34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5-22 20: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片中的最后一句话是:在长津湖残酷的冰天雪地里战斗过的中国军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掌声的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6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