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06|回复: 4

“十七朵小红花”

[复制链接]

18

主题

98

帖子

674

积分

一级军士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4
发表于 2017-8-4 15: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七朵小红花”   
作者:江  宁

前言

    浙东大地流传着“十七朵小红花”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名叫林勃的新四军指导员,被敌人逮捕捆绑在树上,任凭敌人拷打,坚强不屈,最后,穷凶极恶的日本兵用刺刀在他胸口戳了十七刀,壮烈牺牲。事后,林勃烈士的未婚妻余也萍,在收殓了烈士的遗体后,含着悲痛和仇恨,在爱人牺牲时身穿的一件毛背心上,在日本鬼子留下的十七个刀口上,绣下了十七朵绚丽的小红花。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近日,我有幸得到余也萍生前撰写的回忆录手稿,上面生动记录了这一爱情故事的全过程。阅读当事人文稿,像是在聆听余也萍阿姨的述说,我又一次感到心灵的震撼。

相遇相知在澥浦

    余也萍,原名俞雅琴,1921年农历11月初二,出生在浙江慈溪县庄桥的贫苦农家。祖父中年早亡,父亲自小离家去药店当学徒。余也萍幼年在家乡曾读过私塾和初小,到了她十一岁时,在上海童涵春药店当店员的父亲,将全家迁居上海。在上海生活的几年中,余也萍接受了地下党组织的进步教育,阅读了进步书籍,面对腐败落后的社会现实,她萌生了要求革命,要求抗日的思想,立志做一个理想高尚,抱负远大的新女性。1936年春,因父亲肺痨病重,举家回到家乡,不久父即病亡。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余也萍在家乡慈溪县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余也萍与林勃相识,大约在1940年的秋天。那时,余也萍在慈溪因地下党员的身份暴露,被党组织秘密调动到相邻的镇海县工作,由此割断了与慈溪地下党和家庭的一切联系。转组织关系时用的暗号为“老妈妈”——这是慈溪县委书记金且安的代号。余也萍到中共镇海县委报到后,即被分配到镇北澥浦民教馆的施教团工作。澥浦是临近杭州湾海边的一座小市镇,是镇海县山北到江南的必经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施教团名义上是国民政府派驻的机构,其实是中共镇海县委在澥浦开展地下工作的组织。最初有四个人:沈邦祺、李平、乐济孟和余也萍,都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不久,乐济孟调离,来了林勃。
    林勃,原名林圣楣,浙江镇海小港人,生于1918年。父亲早亡,母亲将他拉扯大,含辛茹苦地供他上学读书,母子相依为命。全国抗战爆发后,林勃别母离家,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之前,他在我党秘密领导的“浙东青年突击队”工作。1940年底,党调他到镇海流动施教团工作。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党派林勃担任“江南独立中队”政治指导员,1941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牺牲,年仅23岁。
    余也萍是施教团中唯一的女性,那年只有十九岁。她天生丽质,瓜子脸形,一双丹凤眼,性格活泼、开朗、热情。林勃的形象,我是从唯一存世的林勃赠予余也萍,由余也萍保存下来的一张照片中看到的:清瘦,文弱而又清秀。看着这张照片,不禁令人想到,如果不是日寇铁蹄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林勃一定是一位站在讲堂上循循善诱的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生灵涂炭,偌大的中国已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抗日武装组织的战士。
    他们两人第一次相见,林勃还在“浙东青年突击队”工作。当时的情景,没有任何可考证的人和文字,余也萍回忆录中也未提及,但他们两人同是抗日热血青年,有文化,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信仰,后又同在澥浦民教馆的施教团工作,他们无话不谈,很快就成为知已好友。施教团过的是集体生活,住在一座名为觉渡寺的寺院内。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每周过组织生活。学习内容除时事问题外,还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革命理论,并时常展开讨论。余也萍回忆:“这段时间里,对我政治思想上的帮助很大,对党有了进一步了解,对革命的正确目标也越来越清楚,觉得自己参加共产党,选择这条革命道路完全正确。”
    教团以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街头抗日宣传,街头演讲,出墙报,贴标语,画漫画。利用晚上群众休息时间,开展文艺活动。李平拉得一手好胡琴,女同志们就唱起抗日歌曲:“说东洋,道东洋,东洋鬼子真强横……”“威风凛凛是哪个?朱德、毛泽东……”有时还排演短小精悍的戏剧节目,在当地十分热闹的新阜庙门前化妆表演,吸引了许多民众前来观赏,激发了大家的抗日热情。
    在民众识字班里,他们一面教文认字,一面宣传抗日和革命道理。针对当地渔民、农民生活贫苦,下海、下田劳作,烂脚长疮的人很多,施教团购置了一个医药箱和一些简单药品,替群众免费治疗,深受群众欢迎。在广泛接触群众的基础上,与穷苦民众建立感情。1940年浙江遭遇大荒年,施教团发动了施粥运动,当地群众群起向政府要救济粮,要求富人捐粮,最后由乡公所施粥。短短半年时间,澥浦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也涌现了一批进步群众。余也萍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们感情较好的同志和群众以结拜兄妹的形式加强联系,老大李平,老二林勃,阿三是我,阿四曾翠玉,阿五王雪英,阿六张顺英,阿七金根弟,阿小徐卫萍”。短短几句话,革命同志的情谊跃然纸上。
    为了在澥浦建立起地下党的联络点,县委又调来了李诗韶、唐慧珠等地下党员,开辟了启署小学联络点,余也萍和林勃也从施教团调到了启署小学,以学校教师的身份,开展革命活动。当年还是小学生的王泰栋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1941年,我9岁。有一天,一位穿着学生装、有一对丹凤眼、长得很秀气的女先生,在校长的陪同下,来给我们上课。从校长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她叫余也萍,我们称她‘余先生’。我记得她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她把油印好的活页歌纸让我发给每一位同学,说‘小朋友们知道,日本鬼子侵入我们国土已经有4个年头了,我们国家的北方有大片土地沦陷,这是黄河岸边两个老乡的对唱……’与余先生同来的,还有一位教诗词的书生模样的男青年,他长得同样秀气,面色白皙,和蔼可亲。我一直记得他的浑厚的男低音的朗诵:‘春草今又绿,壮士胡不归?’后来我们知道,他就是林勃。”
    在澥浦的生活紧张而又愉快,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工作之余,有时上山去唱歌观赏风景;有时下海去滑泥渡,捕虾捉蟹;夕阳下,他们漫步乡间互述个人经历,畅谈理想和抱负,两颗年轻的心越来越近,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真心相爱的假夫妻

    1941年4月,宁波、镇海相继沦陷,澥浦也将成为敌人的重要据点。中共镇海县委指示在澥浦工作的地下党员全部撤退。余也萍和林勃跟施教团李平、沈邦祺、沈一飞一起暂时到山北龙山隐蔽,由龙山党组织负责人戚铭渠、虞天石分别安排住处。在那个兵荒马乱、白色恐怖笼罩的岁月,以逃难为由是最好的隐蔽方式,他们男女老少搭配,扮作假夫妻、组成假家庭,寄住在进步群众家里。余也萍和林勃扮作一对假夫妻,寄住在县委贾德裕夫妇家。
    隐蔽不久,县委就下达指示,要组织地下党员在三北开展敌后武装斗争。“三北”指的是余姚、慈溪、镇海三县的北部,以姚江为界的区域。有一天晚上,在龙山小学召开了秘密会议,成立了武装斗争领导机构,计划首先从敌伪乡镇公所自卫队里设法缴获枪枝弹药。参加活动的党员,都是单线联系,平时分散居住,互不相识。和余也萍、林勃联系的人是龙山党组织负责人戚铭渠同志。余也萍那时以家庭妇女的身份出现,掩护林勃外出活动。白天,林勃和贾德裕外出了解敌人动态及社会情况,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弄到少量子弹和手榴弹,带回家来储藏。当时正值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他们没有公开合法的身份,不能外出工作,都断绝了生活来源,仅靠地下党提供一些少量的活动经费,生活难以为继。每人每天三餐薄粥,没有菜,放上一点油炒盐下饭。林勃体质本就瘦弱,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从不叫苦,穿草鞋,爬山路,依然精神抖擞。林勃乐观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余也萍,在艰苦卓绝、生死与共的斗争中,他们的感情逐渐升华,成为同志加恋人的关系,两人私下订立婚约:赶走日寇举行婚礼!
地下党在三北开展地下武装斗争不久,由于斗争经验不足,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1941年6月1日夜里,地下党组织二十多名党员,意图缴获大资本家虞洽卿保卫团的枪枝弹药。他们在虞洽卿保卫团班长、共产党员邱焕高作内应的情况下,顺利缴获虞家保卫团的长枪20多枝、短枪2枝,子弹数百发。第二天,在运枪去慈北途中不慎与敌人遭遇,枪弹被劫,人员被俘。随后李平、邱焕高、沈邦祺、沈一飞同志先后被捕,并遭敌人杀害。只有邱焕高中弹后没有伤及要害,侥幸逃了出来。镇北第一次武装斗争遭到失败。当时余也萍和林勃由于没有参加缴枪行动,得以幸免。戚铭渠同志闻讯后,一面安排邱焕高治伤,一面派地下交通员乐溪影同志紧急通知林勃和余也萍,立即撤退到江南去。面对原施教团的战友相继惨烈牺牲,余也萍和林勃内心充满了悲痛和仇恨,他们一夜未眠,打理行装,含着泪水,将隐藏在家里的一箩筐子弹,由于一时没有安全的地方转移,不得已偷偷沉到一条小河的桥墩下。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他们就挑着行李,含泪离开了山北。渡过姚江,经过有日本鬼子设卡的镇海城,到达镇海江南。那时已到初夏时节,满目青绿色,可是余也萍和林勃的心在流血,原本美丽的家乡在白色恐怖之下,敌伪当道,父老乡亲遭受欺凌,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拿起武器去战斗。

拿起武器战斗

    在镇海江南,余也萍被组织安排在县委所在地的王贺乡乡政府工作。该乡乡长王博平是中共党员。1941年6月,王博平以国民党王贺乡乡长的身份,组建“王贺乡巡夜队”,锄奸抗日,保卫家乡。随着部队的扩大,县工委为取得这支武装公开合法的地位,派人与国民党“定海国民兵团”谈判,争取到了国民党地方部队的番号。9月,巡夜队改为“定海国民兵团独立中队”(又称江南独立中队,简称“独中”)。王博平兼中队长,林勃任指导员。他们对部队完全进行抗日革命的教育,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发扬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所到之处,受到民众的欢迎和赞扬。部队的指战员这样夸奖他们的指导员:“指导员人和和气气,从来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文弱书生也会打仗……”9月中旬,党领导的“定海国民兵团独立中队”的真实面目暴露。国民兵团团部以“整训”为名,下令“独中”开往象山,企图将这支队伍缴械。“独中”连夜从镇海洪岙撤至大碶,脱离“定海国民兵团”,成为党领导的一支独立抗日武装。10月初,由党秘密领导的“浙东青年突击队”也脱离“定海国民兵团”,成为“独中”的一个政工队。是时,“独中”有指战员70余人,长短枪50余枝。由于“独中”亮出了革命的旗帜,因此遭到敌人的仇视,他们千方百计想要剿灭这支抗日的队伍,白色恐怖再次来袭。
1941年的秋天悄然而至,萧瑟的秋风,吹红了满山遍野的枫叶。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当“独中”战士们在青峙为当地民众清剿土匪时,突然受到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在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撤退,一名姓胡的班长牺牲了,指导员林勃被俘了。
    那天余也萍正在王贺乡的后方留守处,相距青峙只有二十多里路,从战斗开始到结束,隐隐约约的枪声听得很清楚。大家知道发生了战斗,但具体情况,一时摸不清楚。到了傍晚,“独中”的战士们零零星星地回到后方留守处,不久,中队长王博平也回来了。他见到余也萍,向她叙述着战斗经过,说着说着便哽咽起来,泪珠不断地滚落下来。由于他没有主动提及林勃,余也萍当时并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激动,但在他的言语之间,隐约有一些不祥的感觉……直到天黑,余也萍仍不见林勃的身影,她越来越焦急不安。听到有传言说林指导员可能牺牲了,最初她还难以相信,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这不是事实。最后,组织上得到消息,林勃确实牺牲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她心撕胆裂,悲痛难忍。原来,当林勃被国民党军抓获后,被捆绑在一座庙门口的一棵大树上,进行拷问。正在此时,镇海城里的日本鬼子也渡江而至,得知日本兵来了,国民党军丢下林勃慌忙逃走。于是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捕获了一位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并用刺刀残忍地将他杀害。敌、伪、顽三方联手镇压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浙东地区,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当余也萍昏昏沉沉地回到宿舍时,刚巧接到林勃从前方寄来的一封信。如果在以往收到林勃的来信,她内心会有说不出的喜悦和甜蜜,如今……她颤抖着手,打开那封信,泪水更是难以抑制地涌出。信上的第一句话是,“不知是什么牵连,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时刻惦念着你……”最后一句话是,“旁的待我回来时面谈吧。”信是前几日,林勃在行军途中写下的,仅仅几日之间,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两个深深相爱的革命战友,竟阴阳两隔。当晚,余也萍悲痛欲绝,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梦中只见林勃挎枪走来,她高兴地迎上去,紧紧搂抱着他……不一会儿就醒了,重新回到撕心裂肺的悲痛之中。

找寻爱人林勃

    黑夜沉沉,恶梦不绝,好不容易盼来第二天黎明。余也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不听组织的劝阻,在不明前面敌情的情况下,执意要冒着危险,独自跑二十多里山路赶到青峙去。她想,“我一定要亲眼看一看林勃牺牲的地方,要亲自收拾起他的遗体。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我还可以最后见他一面,否则我怎能甘心?!”此时的她,已是两顿饭粒米未进,一夜未眠,全身发软,四肢无力,但她还是很快地赶到了青峙。
    在青峙,她找到地下党员贺思贞同志,她们首先打听尸首的下落,经一个农民指点,她们向一座长满青草的荒山上去找。余也萍一边走一边想,有人牺牲是肯定的,但愿牺牲的人不是林勃,她永远希望这不是事实。她心慌意乱地踏着乱草丛生的山路,东张西望。果然,在草丛中见到了两具尸体。她们首先见到的是一个被打碎了半个头颅的胡班长。在不远处,冷冰冰的躺着另一具尸体,一头西发,身穿一件灰色大衣。余也萍走近一看,确实是林勃,心里一阵寒冷,热泪不断地滚下来。啊!他真的死了,严酷的事实将她最后一丝幻想击碎。她深情地看着爱人,只见他睁大双眼,眼睛充满着血丝,似乎在表示对敌人极度的仇恨,死不瞑目。他的热血已流尽,脸色已成惨白,身体直挺挺的。大衣里面穿的是一套米色土布衣裤,这是他们隐蔽在山北时,群众送来的布料,余也萍亲手为他缝制的。解开对襟衫的衣扣,里面是一件藏青色的毛线背心,也是余也萍亲手编织。这藏青色的毛背心,原来是余也萍自己穿的一件毛衣,到江南之后,林勃把他母亲的一条湖蓝色的大围巾给她织成一件毛衣,她就把自己的毛衣拆了,亲手为林勃织成了这件藏青色的毛线背心。毛背心的一针一线饱含着她对爱人深深的恋情,现在被敌人的刺刀戳穿了一个个窟窿。最里面一件本白色衬衣,全被鲜血浸染。他躺在青草地上,身体中流出的血迹已和青草凝结在一起。余也萍数了一下,他身上共有十七处刺刀痕。毫无疑问,林勃是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死的。这是多么凶狠的野兽,干下如此十恶不赦的行径!
    余也萍强忍着悲痛,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和贺思真同志一起用薄板钉成一口棺材,用新的毛巾擦干净林勃身上的血迹,换上干净的衣裳,装殓入棺,将他安葬在青峙山上,让他永远安息在战斗过的土地上。当时处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既不能立墓碑,也不能刻上革命烈士的字样,林勃烈士就这样静静地长眠在青峙山上。当安顿完这一切,已是夕阳西下时分,寂静的青峙山,秋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瑟瑟的响声。余也萍伫立在坟塚前,默默地沉思着,用心语向爱人道别。她看着满山遍野的红枫叶,似乎都是烈士的鲜血染红,忽然血与火的激情涌上心头,她哼吟出一首诗:“青山埋烈士,荒山泣英魂。月白梦初醒,霜林染血痕。”

红花寄深情

    爱人的突然离去,带给余也萍巨大的伤痛。为了妥善保存林勃的血衣,留作念想,她和贺思真趁着深夜皓洁月色,把血衣拿到一所小学旁的池塘里去清洗。当血衣放入水中,顷刻间,池塘水变成了红色,她的心更是如刀绞般疼痛。第二天,太阳和微风把衣服吹干,大部份血迹已洗净,只留下隐约的血迹,和戳穿的刺刀痕。怎么办呢?此时,对爱人铭心刻骨的怀念和对敌人不共戴天的仇恨交织在一起,使余也萍突然间产生一个念头:用鲜红色的毛线,弥补毛背心上被刺刀戳穿的十七个洞。不能不令人欣佩,这是何等的奇思妙想!何等的浪漫情怀!唯有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爱情,才能达到如此崇高的精神境界。在一个又一个夜深人静时分,余也萍拿出鲜红色的毛线,她含着热泪,一针一线,在藏青色的毛背心的刺刀痕上,勾勒出了十七朵小红花。这朵朵红花倾注了余也萍对爱人无尽的思念,和对敌人的血海深仇。虽然这件毛背心后人没有见过,而且在后来的战争环境下,余也萍随部队无数次的作战转移,毛背心最终被遗失了。然而就是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人心灵的震撼,却是难以忘怀的。
林指导员牺牲了,“独中”在青峙突围之后,部队往哪里去?江南的广大地区,都在敌伪的重兵控制之下,“独中”要在这样的地区迂回流动,是难以坚持的。中共地下党为了保存这支武装力量,决定将“独中”从江南撤退到三北,并入三五支队。三五支队后改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独中”也就融入新四军的大家庭。
       1942年的夏天,余也萍被组织调离镇海江南,到三北参加了三五支队。在随后的戎马生涯中,林勃赠送给她的那张一寸小照片,跟随她走上了四明山,后又渡海北上苏北、山东战场,直至全国解放……行军时淋雨涉水,这张照片被沾湿了又晒干,晒干了又沾湿,不知经过多少回合。随着岁月的磨砺,照片已完全泛黄,半边面孔也磨损不清,只留下残存的眉目了。然而余也萍依然十分珍惜它。因为它记忆着她的一段青春往事,一段艰苦而壮丽的人生。


(根据余也萍回忆录编写)



参考资料:

    《浙东抗日根据地史》(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民族之魂——浙东敌后抗日故事》(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编,宁波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2014年12月29日修改



[bobomusic=1]1770356888[/bobomusi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297

帖子

1929

积分

陆军中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929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medal63medal64medal65medal66medal67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发表于 2017-8-4 15: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5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321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7-8-4 18: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伉俪,可歌可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7-8-4 1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54

积分

陆军上等兵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17-8-6 1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2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