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赣江风雪 于 2017-2-9 19:23 编辑
《红军西路军文献汇辑》读后
双石编辑的《红军西路军文献汇辑》是一本全面了解西路军历史的文献,文献汇集了中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红军总部(朱德、张国焘)与西路军(徐向前、陈昌浩)之间的往来电报、文章、讲话等文献资料,将80年前有关西路军的战略方针、行动方向、情况汇报、意见交流、命令下达等等要素,展现于世人,实乃关注西路军历史的读者不可不读的珍贵读物。 以笔者管窥,西路军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渡黄河阶段:自1936年10月11日《10月份作战纲领》的下达,到10月30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5、9、30军先后西渡黄河; 二、一条山地区战斗:10月27日红30军吴家川战斗,到11月8日中央电令成立西路军; 三、西进古浪、永昌、山丹地区:11月上旬到12月上旬; 四、西安事变期间:12月上旬到下旬; 五、苦战高台、临泽、倪家营子:12月下旬到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失败; 六、转战祁连山,进入新疆:1937年3月14日石窝会议,到5月1日李先念支队进疆。 又因西安事变期间西路军仍然在古浪、永昌地区,亦可将此阶段并入上一条。但是,笔者认为西安事变后的态势以及中央决策的多变,对西路军的行动方向有重大影响。为叙述方便,所以另为一条。 一、西渡黄河阶段 早在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4天后的1935年6月16日(0616,以下日期月、日以此方式表示)2时,中央就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指出:“今后我一、四两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这应该是最早 预谋“打通远方”,筹划西路军的想法了。 “打通远方”又称“打通国际”或“打通苏联”,目的是:一、“主要是为取得政治帮助,要与之发生直接联系。”(1935年1022张闻天讲话);二、“为使红军真正的抗日先遣队,为与苏联红军联合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即抗日;三、“为提高红军技术条件”——即获取苏联的军事援助(1936年0214林育英、张闻天致电朱德、张国焘)。 后来,草地红军分裂,1935年0909中央率一方面军北上;张国焘率四方面军南下,1005在卓木碉“另立中央”;1104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与红25军会师;国际代表林育英到达陕北,在1936年0116和0124等电文中,肯定中央大政方针,并确认“打通远方”,要张国焘取消“第二中央”;四方面军南下失利,再次北上,0606 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0702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后改称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关于“打通远方”这一战略任务的落实是在0616一年后的1936年6月2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打通苏联解决技术条件是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任务是必须1及15军团担负。”“红军接近苏联的道路有二:一是宁夏及绥远西这一条路,距离较近,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缺点是恐怕不易造成根据地。但如能给马鸿逵主力以打击,一个时期的立足是可能的。二是甘凉肃三州这一条路,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缺点是距离较远,某些区域人口稀少,行军宿营恐怕有些妨碍。” 此时正是中央红军西征时期,为了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及渡船问题难于解决,红1、15军团的这一任务就无法执行了。 从上述0629电文看,一、四方面军还没有会师的情况下(指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中央已经有令一方面军“打通远方”的设想了,两条道路也有预想,第一条是向外蒙,第二条是向新疆,这条路也就是后来西路军的西征之路。但是,从后来西路军未能在古浪、永昌和高台、临泽建立根据地的实践来看,“能够造成巩固根据地”是中央此时的一个误判,也是中央后来同意西路军建立根据地,贻误西进战机的原因之一。随着1103共产国际改外蒙路线为新疆路线,西路军西进的路线就确定了。 0823 中央征询二、四方面军(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其时二、四方面军已于0702在甘孜会师)意见:“以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联系新疆边境,兄等认为有充分之把握否。”0902朱、张、任回电,没有正面回答四方面军独立“打通远方”,但指出“黄河无论结冰与否,渡黄河技术上较易解决。”这是因为四方面军的红30军有一支造船的技术队伍,可解决造船的技术问题。 《红西路军征程》一书说:0822张国焘有一致电中央,提出四方面军“由永靖西渡黄河,独自进军青海、甘西,完成接通新疆和国际路线的计划”(23页)。查:《红军西路军文献汇辑》和甘肃人民出版社的《红军西路军·文献卷》均无此电。 三大主力红军即将会师,张国焘又生变故。0918四方面军在岷县三十里铺开会,会议一连开了几天,朱德、任弼时和陈昌浩坚决要求北上会师,张国焘坚持西进甘南青海,吵得很凶。0919的15时中央来电,和盘托出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计划。朱、任、陈更坚定北上的决心,张也被迫同意。发布《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北上会师一方面军。 当陈昌浩下命令给漳县前指的徐向前时,张国焘又变卦了,和陈昌浩大吵,甚至又哭又闹。陈昌浩这一回很坚决,他说:“必须去会合”,“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用的。说到这里张国焘就走了。”张国焘走了,到漳县前指,又是一番哭闹,徐帅厚道,同情老张了,准备西进渡河。朱德、陈昌浩得知后大惊,朱老总大为光火,有“不胜诧异”“深为可虑”等批评语言。陈昌浩也赶往漳县阻止。 其间,中央有数电劝阻,0924电指出:“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一概不谈,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军事政治任务。”并详述北上会师的理由:一是集结静宁、会宁地区,打击胡宗南部;二是准备占领宁夏;三是“打通远方”。直到0927中央来电命令停止西进。此时,人算不如天算,徐向前率部队侦察,黄河对岸已经大雪封山,渡河无船,部队几次试渡均被冲回。部队返回后,正值中央明令反对西渡的电报到达,张国焘见大势已去,只好放弃西进计划,同意北上会师。 张国焘的意图,彭老总洞若观火,在0925致电二方面军和中央的电文中说:“国焘动摇北上方针,其主要原因对时局认识不清,怕胡宗南侧击,如果与我们会合了,他的政治、军事领导破产。你们前次电告组织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张也(未)必愿意,张请国际直接指挥,朱答也有些恐惧。”——可谓一语道破。并提出“以中国代表团王明领导打电(报)给张国焘,三个方面军会合的重要意义。”“一军团主力尽量与四方面军靠拢,免被敌人隔断,为此去影响其师、团干部及其群众,因为我们经过7、8、9月的训练,部队有相当整齐、严肃,并且很是雄壮。团结四方面军的工作,我们在8月中即开始各种动员,一般干部有了正确的了解。” 关于渡河,1003朱、张有建议致电中央,1005中央也有同意的复电。1006的15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明确指出:“四方面军同意我们意见,以一个军到靖远布置渡河,以一部向甘谷、武山间及庄浪活动,掩护二方面军北移。主力位于通渭、马营、陇西、会宁地区,对付胡、毛及定西敌”。 1008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致电中央:明日到达会宁,“为统一领导和军事指挥,以很快能与你们会面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此电张国焘没有签字。张国焘的心理不难猜测,他是担心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会因为他南下及“另立中央”的错误而失去党内和军内的权利,因此有西进建立自己小地盘的打算。 1009的19时,中央将蒋介石、张学良制定的通渭会战计划(10月初,胡宗南缴获一份红军制定的《静(宁)会(宁)作战计划》,1016蒋介石下达进剿令。参见《胡宗南大传》103页)通报朱德、张国焘,会战部署胡宗南、毛炳文、关麟征、于学忠、王以哲、董英斌等部围剿陕甘苏区,令“朱、张速通过西兰大道与一方面军会合,执行宁夏战役。” 1936年10月8日,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22日,一方面军与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胜利完成长征。 1010朱、张致电中央和二方面军,建议:“四方面军之30军,即向靖远进,协同打拉池73师,布署渡河。”“如统一战线有更大成就,一、二、四方面军主力不需渡河,可以四方面军两个军过河在甘北行动,打通远方,其余的可在现地区活动,结冰后以一方面军主力,占领宁夏地区。” 同日20时,中央决定三个方面军会师后的统一作战指挥,指挥程序为:“拟请朱、张两同志以总司令、总政委名义,依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前线作战事宜。三个方面军对朱、张两总之报告,及朱、张对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央军委一份,以密切前后方联络。朱、张两总、各同志对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均请随时提出意见。”这样的指挥程序,不仅增加了指挥层次(中央→红军总部,即朱德、张国焘→各方面军指挥部),而且使后来徐向前、陈昌浩以为张国焘和中央是一致的。 1011中央发布《10月作战纲领》,部署:“四方面军以一个军率造船技术部迅速进至靖远、中卫地段,选择利于攻击中卫与定远营之渡河点,以加速的努力造船,11月10号前完成一切渡河准备。四方面军主力在通马静会地区就粮休整,派多数支队组成扇形运动防御,直逼定西、陇西、武山、甘谷、秦安、庄浪、静宁各地敌军附近,与之保持接触,敌不进我不退,敌进节节抵抗,迟滞其前进时间,以期可能在十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攻宁部队准备以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全部及定盐一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组成之,其余两个军及二方面军全部,一方面军之独四师组成向南防御部队,可能与必要时,抽一部参加攻宁。” 从中央上述部署看,《10月作战纲领》主要是渡河攻击并占领宁夏,但是后来根据敌我态势的变化,改为“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后文1025电)。 彭德怀准备到打拉池,与朱德、张国焘会面。1013毛泽东电告彭德怀:“充分注意个别同志之可能的动摇性。准备在无别部参加时,野战军单独执行冰期计划。”要其注意张国焘的“动摇性”。 1014朱、张同意执行《10月作战纲领》。 1020彭德怀到达打拉池,1023同朱德、张国焘会面。并提出宁夏战役部署:“第一步以红1 方面军西方野战军主力占领黄河沿岸,以红4 方面军第4、第30军攻击中卫,牵制马鸿逵。第二步渡过黄河,控制宁夏门户,以一部兵力袭占定远营,相机攻占宁夏省会。”并得到朱德、张国焘同意。 1023会宁失守,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牺牲。红30军偷渡黄河未成,未被敌军发现,部队返回。 1024的10时,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提出:“30军迅速渡河控制西岸,9军拟以暂不渡河为宜,尔后北进到海、靖线防御,4、5两军主力是否足够。”此时中央是担心向南防御的红军兵力是否足够。 1024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建议:“渡河成功时,9军、31军尾30军后渡河,以一个军、向兰州方向活动,以两个军向一条山、五佛寺、宁夏方面发展。”得到朱、张同意。 1025徐、陈致电朱、张,报告红30军渡河成功,“今夜30军可全部过河”,“9军决今夜跟进渡河”。 同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朱、张,指出:“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两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要求9军暂不渡河,“以9军以外之一个军接30军渡河”。目的是“四方面军除渡河之两个军外,尚余以9军为中心三个军(4、9、31军——汪洋注)”,“待敌前进时消灭其三四个团,即足以停止南敌矣。”“在南敌确实受严重打击后,第9军从中宁渡河。”——中央的意思很明白,是要击破北犯之敌胡宗南部的进攻。9军是后来渡河的5、9、30军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军(5军3千余人,9军7千余人,30军6.5千余人),要9军加强击破南敌的兵力,击破南敌之后再从中宁渡河。从字里行间看出,中央的决策有些许调整,将注意力从渡河转移到“击破南敌”。这样就和徐、陈,朱、张(应该还由彭——详见下文)产生些许差别。 但是,彭德怀在同日(1025)16时的电报中说:“(甲)30军昨晚渡河已得手,本日黄昏前可渡毕,第9军继续。估计蒋敌在我军既已渡河集中兰州一部占永登,可能一部仍向郭城驿、靖远追击前进。(乙)已提出部署意见如下:1、四方面军主力以三个军渡河,两个军抗击会宁之敌。2、二方面军应逐渐向沛干池抗退一部敌六营、七营以北。3、一方面军主力仍集中王家团庄、高崖子、同心城,在金积、灵武之线为主渡点,中宁、中卫为次渡点。4、已渡河四方面军主力,渡河后应向兰州北岸永登,景泰扩大占领区。”——此电报告了三个方面军的部署,指出9军继30军之后渡河。在1026的1时半毛、周致电朱、张、彭的电文中,得到同意。 注意到同日16时朱、张、彭还有一致电中央,全文如下: “甲、控制西兰大路10月份在我手中之任务已大体完成,30军渡河成功,开辟了执行新任务的第一步胜利。乙、我们的意见:一、一方面军将来主要在金积、灵武、中宁、中卫段渡河,以从五堆子渡河为次要,必要时可从五佛寺渡河。二、从五佛寺出中卫,或经蒙古包去取定远营,一则地较窄,一则四天露宿似不便,以由宁夏附近去取定远营为好。三、我军若以一部在海、固线以南活动,可维持较宽活动区。若让海、固线给东北军,可缩小胡敌进攻正面,发生阻挡胡敌前进作用。究以何者为宜,上述三点请中央军委指示。丙、纲领:根据中央军委历次关于战略方针指示,我三个方面军在这一时期以占领宁夏地区,扩大甘北活动地区和尽量巩固陕甘宁赤区以及维持扩大活动地区,吸引胡、毛、王、关诸敌于西兰大路一带,接通远方,争取抗日统一战线的公开形成为战斗[略]目的。丁、布置:一、一、四方面军布置我们原则上同意徐、陈二十四日的电所提意见,四方面军主力应速渡河抢占一条山、五佛寺、永登、红城堡、古浪一带地区,重点在控制五佛寺渡河点在我手中和对由兰州北进敌为有力之拒止。留出一部机动部队,于一条山、五佛寺之线,以便将来适时协助一方面军在中卫、灵武段渡河。其河右岸郭城骚前线部队,尽量迟滞吸引会宁方向之敌,该掩护部队将来如必须渡河时,其一部可于掩护任务完成后,在靖远下游至五佛寺段渡河。二、二方面军除四师向七营开进接替一方面军任务,另外主力应以海原东二十里之马营和其西之古西安州为重点,组成若干支队,在硝河城、将台堡、王家河、新营、赵化川、孙家源一带为有力之活动,目前应尽量保持单家集、平峰镇在我手中。该军目前部署,当面敌情,地区情况应否经常电告。该军应设法吸引敌人于自己阵地前方,如敌不进,应在海、固直到西兰大路这一地区开展工作,情形适应以运动防御迟滞之。三、一方面军主力应速集结同心城、关桥堡地区,准备渡河技术,其在海原附近之75师应侯二方面军接防后开始归还建制。戊、上述任务约于11月17号前完成,执行方法,另以个别命令指示之。 关于政治、军事、对内对外各项工作,仍按照中央关于十月作战纲领电所指示继续执行。诸同志有何意见,请即电告。”——两份1025的16时电文全文如上。笔者之所以将上述两电与后文1027电全文引出,就是因为此三份电文几成一场文笔“官司”。 1027彭德怀电告中央,指出:“甲、大帅以各种方法使我不能与徐陈见面并破坏打击蒋敌停止追击的计划,更企图将总部移乾盐枱堡使育英不能与其他干部会谈。乙、西北局有剧烈斗争,朱德、傅忠(钟)、陈昌浩三同志拥护中央,张全无进步,代表了一条明显的取消主义道路。丙、本日决去徐陈面谈。丁、前25日间以朱张彭三人发电给徐陈贺任,发后才给我看,一种阴谋强奸式的,以后联名电报作为无效。”——文中“大帅”应该是指张国焘。从1027彭德怀电可以看出,彭德怀说的“发后才给我看”的电报是以“朱、张、彭三人”联名签署的,而以彭单独签署的电文“第9军继续”,则应该不是。因此可以判断,9军的渡河是徐向前、陈昌浩建议,朱德、张国焘和彭德怀都同意的。在9军是否暂不渡河的问题上,彭德怀与中央是有不同意见的。由上述1025同时发出的两份电报全文比较,彭德怀单独署名的电文与朱、张、彭三人署名的电文内容来看,对三个方面军的部署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由朱、张、彭三人署名的电文更为具体、细致。值得注意的是,朱、张、彭的电文没有明确“9军继续”渡河,而彭单独署名的电文,则明确指出“30军昨晚渡河已得手,本日黄昏前可渡毕,第9军继续。”。——这样看,双石说,9军的渡河是“先斩后奏”,似乎不确。 顺便说说,笔者读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论文集(下)》中,两篇与上述三份电文相关的论争文章(153页-159页),一篇是齐得平的《关于一封电报的考证》,另一篇是朱玉的《对齐得平同志文章的商榷意见》。齐文全文引用1025的16时“朱张彭”三人署名和1027彭“发后才给我看”的电文,朱文引用1025彭单独署名的电文。朱文比较了两份1025的电文,批驳了齐文有意回避彭单独署名的电文。笔者同意朱文的观点。但是,朱文最后指出:“彭德怀27日电报我们看过,但没有选入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因为我们不想做有损彭德怀形象的事。”——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笔者认为作为《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编辑者的朱玉,应该将彭德怀1027这份“发后才给我看”的电文和上述两份1025的电文都入选,让读者自己去比较和分析这三份电报的来龙去脉。彭1027电文至少讲述了两个历史事实:一是1025朱张彭电是在发报之后才拿给彭德怀看的,彭的署名是有人代签,是谁代签存疑(当然读者大多会指向张);二是彭看到这份代签的电报,虽然同意电文内容(因彭单独署名电没有提出任何不同意红军部署的意见),但对“发后才给我看”及代签一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这也说明朱、张率领的红军总部中存在代签这样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在战争年代时有发生)。彭德怀对张国焘早有看法,早在草地分裂之前就对张不感冒。这份“发后才给我看”的电文,甚至用了“阴谋强奸式”的过激语言,正表现了彭总嫉恶如仇的性格,不会有损彭总的形象。而不将此文入选《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不仅作了“为尊者讳”的错事,而且使《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的可信度打了折扣。 1026徐、陈致电朱、张、彭,提出:“决以30、31、9三个军迅速渡河,以一个军向兰州大力压迫,两个军速控五佛寺、一条山、红水一带战略地区,而留5军在河两岸监视靖远、一条城之敌及守船任务,4军位现阵地扼阻会、定敌人。”1026的17时,朱、张同意徐、陈的部署意见。但是,毛泽东不同意31军尾30军、9军之后渡河,1026的21时,致电彭德怀说:“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30军占领永登是对的。9军必须占定远营,这是接物攻宁的战略枢纽,不应以一方面军去占,不便利,又失时机。4、5、31军,二方面军,应以打胡为中心,仅抗击不够,打法可采诱敌深入。”——徐、陈是要加强河西红军的兵力,而毛泽东则是要加强河东打击胡宗南的兵力,这就表现在对红31军调度上的差异了。 1027的5时,朱、张致电徐、陈并报毛、周:“毛、周电令目前作战重点,系注重击破南敌”,“四方面军除30、9两军及指挥部已过河外,其余各部应停止过河。”——朱、张的意见与中央一致了,要求徐、陈遵照中央击破南敌的指示,实际上否定了31军继续渡河的建议。此电表示,朱、张与中央一致,都是要“击破南敌”,但在部队调动的具体问题上,这个“一致”要打上个问号,张国焘还是有与徐、陈一致的意见:要31军也渡河。 同日,徐、陈又致电中央:报告了敌空袭渡河点,担心“渡河时间延长,渡河点恐有被敌切断,船只有彼敌破坏之可能”,“为着迅速实现宁夏战役计划及便利迎接一、二方面军渡河起见,提议四方面军全部渡河,以一个军对待兰州之敌,四个军迅出中卫、宁夏,并放船到大庙及中卫,迎接一、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护顾此失彼,不但开路、掩护、决战都难完成,甚至根本影响战役计划,望重决速示,万勿坐失良机。”这份“重决速示”的电报,看出徐、陈担心渡河点被敌切断,渡船被毁,更担心渡河部队被敌隔断,心情自然急迫,所以有“重决速示”这样的语言。也能看出,徐、陈是要四方面军全军渡河的意图。 1028拂晓,9军、30军和方面军指挥部渡河完毕。 1028未时(13-15时)徐、陈令5军完成任务后渡河,“5军于牵引任务完成后,即开一条山、大卢塘、五佛寺线,扼阻9、30两军之后路。”同日16时朱、张致电徐、陈并报毛、周:“如明晨8时前毛、周无回电,31军即宜开和堡口渡河。”19时15分,又致电毛、周并徐、陈:“31军即跟30、9两军后面,迅速渡河。”并要求中央“盼今晚12时电复,如未得复,徐、陈即依此电执行”。1029的15时,中央同意31军渡河:“根据朱、张、徐、陈意见,为迅取宁夏起见,31军可以立即渡河,在9军、30军后跟进。”19时,朱、张电令徐、陈,31军立即渡河。 1029的20时,彭德怀令31军参加海(原)打(拉池)战役。据双石说:31军已经赶赴渡口准备渡河,“彭德怀找张国焘讲理后被调回,前往打拉池参加海打战役”。上述电报不难看出张国焘有令31军也随9军、30军渡河的意思,这就和中央“击破南敌”产生了不同意见。 1030徐、陈致电朱、张,报告5军位置,均为黄河以西,黄河渡口“虎豹口已无我军”。并告知“关于4、31军我方已未指示其行动”。至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5、9、30军渡过黄河。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蒋介石调集的中央军、东北军和马家军一部,以南攻北堵的战略,企图歼灭红军于黄河东岸的甘肃、宁夏边区。“打通远方”是中央由来已久的战略设想,但是,仅仅调度四方面军30军一个军,不可能完成这一战略任务,而应该是调动敌军,迫敌分兵,夹黄河两岸,抗击积极北犯的中央军的意图。1025中央“击破南敌”的电报就十分明显了。中央认为要先击破南敌,然后“打通远方”。但是,徐向前、陈昌浩似乎理解为要立即“打通远方”,不仅四方面军要渡河,一方面军也要渡河,不能在河边停留,应尽快渡河。 张国焘有南下、“另立中央”的前科,因此,质疑他要四方面军全部渡河,在河西打开局面,“打通远方”取得军援,以保持他在党内军内的地位的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李先念后来也说:“至于张国焘,有的同志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张国焘在长征路上曾经分裂党、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这次他也可能心怀鬼胎,企图乘中央决定渡河攻宁之机,到河西去发展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这种看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1983年0225《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因此,如果剥离张国焘的所谓“心怀鬼胎”,应该看到上述的往来电报,基本上是不同意见的交流和沟通,可能有过激的言论,但毕竟是因军情紧急,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而产生歧义。 1010的20时电文中规定了关于三个方面军会师后的指挥程序,使得红军的指挥层次增加,各种意见的交流在时间上滞后于军情的变化,加上一、四方面军以前的种种过节,不免在行动方针上有不同的想法,这些不统一的、甚至相悖的因素,使西路军在出征之时就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