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岔路口
《信仰的追问》 评选为2014年百种青少年推荐图书
我们遥望璀璨的星空,在中国群星划过天际的轨迹上,分明镌刻着举世公认的辉煌。然而,富起来的国民远远谈不上幸福,口袋鼓了,心却慌了,全社会的浮躁和焦虑,让人民和这个国家一样,走到了抉择的岔路口。
岔路口,人生命运的分水岭。“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人生无非就是选择,最重要的选择不过三五次。
我时常缅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老井冈”贺敏学。他既是我父母的老领导、同乡,又堪为兄长。在他诸多的传奇故事中,最令我血脉贲张的,还是他猝不及防被推到岔路口时的人生抉择。
那是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的途中第一次获悉,井冈山上有个叫贺敏学的共产党员。23岁的贺敏学重义气、讲友情,豪爽耿直、嫉恶如仇,在当地很有名望。贺敏学有个同窗好友袁文才,袁文才有个同年出生的“老庚”(拜把子兄弟)王佐。袁文才、王佐在井冈山上各拉起一支农军,志同道合、彼此照应。
1927年10月初,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率余部上井冈山。恰逢贺敏学下山寻找党组织,与“三湾改编”的队伍相遇。贺敏学在袁文才、王佐与毛泽东之间穿针引线,后来才有了毛泽东、袁文才10月6日在大仓村会见,史界称之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井冈山的革命如火如荼,斗争却异常残酷。1930年2月24日,袁文才、王佐被一些私心很重的红军负责人错杀。这一对32岁的生死老庚,做到了“同生同死”的指天盟誓。贺敏学闻讯悲痛欲绝,得知袁文才、王佐是被人冒充自己的笔迹写条子骗下山的,情同手足的挚友竟死于自己人制造的阴谋,他悲愤得难以自抑。
同年3月初,袁文才的妻兄和王佐的胞兄“反水”,存在了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10月,红军内部的肃反运动达到高潮。一些深谙斗争哲学、热衷制造纠纷的红军负责人借打“AB团”大搞逼供信。“富田事变”中,一大批红军官兵被杀,贺敏学也差点被杀。
这是一段黑暗的日子。这个仗义行侠的青年、曾经的国民党党员,在革命低潮时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的贺敏学,他怎么也想不通,党内的恩恩怨怨竟会导致大量的错杀。他为源自共产党内部的争斗而愁肠百结、痛苦不堪。
斗下去,讨回公道?那些引导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些被自己领进革命队伍的,那些被错杀的,那些杀戮别人之后自己也成为牺牲品的,斯人去矣不可复生,这公道,还讨得回吗?
拉队伍,另起炉灶?不啻撕裂旧伤再添新痕,袁文才、王佐们一手创建的根据地,如同坍塌的土墙碎成齑粉,使我之更弱,敌之更强。这兄弟阋墙、亲痛仇快的炉灶,谁人垒得?
回家去,卸甲归田?知遇之恩也好,兄弟情深也罢,抱憾长天、拱手诀别,老子不干了!可是,红潮与白潮相互绞杀的战争,正像一把尖利的篦子在贫瘠的土地上搜刮,锐刺过后留下的,是更加荒芜的土地和饥饿的人民。哪里去寻一副足以埋头耕耘的犁耙?
那时贺敏学还无从知道,五年之后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重新执掌了动荡不安的革命航船。而就在此时此刻,在眼前,在残酷拉锯、黑暗吞噬的1930年,贺敏学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26岁的热血青年吞下愁结、痛苦和血泪,选择了沉默。
贺敏学把自己拎出党内的混沌斗狠,他纵横于林莽,驰骋于沙场,在打击敌人中成长——如同六十多年后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贺敏学与项英、陈毅、龚楚等被留在中央苏区,迎接他的,是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2009年,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其鸿篇巨著《苦难辉煌》中说,造就大英雄的时代,即是产生大叛徒的时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有多少鲜廉寡耻的叛卖。
1935年5月,中央军区参谋长,老资格中共党员,红四军前委常委,曾与毛泽东、朱德齐名的龚楚,经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叛变了革命。他设计诱捕项英、陈毅。生死关头,贺敏学第一个跳起来掏枪与龚楚血拼!1936年春天,贺敏学被捕。大叛徒龚楚亲自审问他,贺敏学誓死不降。同年6月,贺敏学趁“广东事变”之乱逃脱,不料又被抓回。这一次,或许是因为龚楚尚存未泯之良心,或许是龚楚还想放长线钓大鱼,总之,贺敏学被放了。三十年后,这成了贺敏学在文革中说不清楚的事情。
贺敏学重获自由,他像漂泊的孤舟、离群的落雁,乞讨、做工,艰难地找党。一日走到粤赣两省交界岔路口,路牌标示往东,可回江西老家;往西,继续寻找项英、陈毅,但是,如同大海捞针,征途上有数不清的风雨困顿、凶险莫测。
贺敏学毅然向西走去。
一年多后,他终于找到项英,经严格审查恢复了组织关系。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人生的岔路口,项英、陈毅、贺敏学们经受着炼狱之火的极端考验,选择了浴血坚持;龚楚却背叛了革命。
在革命的岔路口,毛泽东选择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袁文才、王佐被错杀,则使革命事业陷入绝境。“富田事变”中那些被错杀的红军官兵们,他们的目光时至今日仍与我们深邃相对,让我们感知锥心刺骨的痛惜,感知悲歌一曲的慨然。
相隔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头再看,更见支撑贺敏学坚持到胜利彼岸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为此奋斗终身的执着,是不为所动专注于打击外部敌人而深埋痛苦的毅力。只有理解了那段历史的人,才能对处在那样一个特定关口的贺敏学们感同身受,对他们追随信仰的坚定意志肃然起敬,对他们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感怀不已。
在当下,在时代的岔路口,每一个人都在关注国家走什么路,自己走什么路。这是一场关联性极强的探索,互联网的参与使多元的声音尖锐而深刻,让我们猝不及防,难免惶惑。
人,不可以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永远无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我的父母无数次讲起的贺敏学的传奇故事,能给大转型时期的人们带来一点点启示吗?
http://www.qstheory.cn/wz/ls/201206/t20120612_163774.htm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2-06/13/c_123276408.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