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佬军人 于 2015-11-12 21:21 编辑
《避风港》12 羊汤
都说:“人老了,爱回忆”。近年来,可能是俺退二线有闲空、年纪大了的原故,俺就特别爱回忆,尤其是爱回忆那些,儿时的“丒事”和“糟事”。所以,接二连三的,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回忆帖”。可能俺是真老了!不说这些了,老了就老了呗,还是书归正传说羊汤吧。 喝羊汤,可能是俺儿时,在苏州留下的美好记忆之一。由此养成的嗜好,一直保留至今。 要是有人问,苏州哪里的羊汤最好吃、最正宗,估计都会回答:藏书。 藏书,原属苏州市吴县木渎镇,现为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虽然是个不大的小镇,但是非常有名。除了它是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外,藏书的羊汤、羊肉也是名扬四海, “藏书羊肉”,始于明清时期。地处吴中穹窿山藏书的羊汤、羊肉,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名扬江浙沪等地。起初,当地的农民是沿村沿街叫卖他们所烧的羊汤、羊肉。后来,到苏州开店设坊,俗称“羊作”。光绪年间,藏书的周孝泉,在苏州开了个“升美斋”,于是羊汤、羊肉,正式登堂入室了。每逢秋冬,遍布街头巷尾的大小羊肉店(馆),羊汤飘香、食客络绎不绝。 “藏书羊肉”,选用的是放养爬坡的羊,最大加工特色是:去除了让人掩鼻的腥膻味,烹调时只放盐不加辅料。将一只羊身切成几大块,旺火烧开,然后撇去浮沫“出水”,放在清水中清洗,再清除锅底的沉渣(当地称为“割脚”),然后将羊肉重新入锅,再放回原汤内,旺火烧煮3小时以上。其间大、中、小火都要拿捏得当,待肉烂汤浓后,即出锅拆骨装盆出售。 可是,那个时候,能经常吃上羊肉的孩子,又能有几人?花一角钱,喝碗羊汤,已经是天大的享受了。每当向妈妈要一角钱,来到阵阵漂香的、小的可怜的羊肉馆内,眼睛盯着炉灶铁锅上那高高的,熬羊汤用的大木桶。冲着店主,高喊一声:“老板,来一碗羊汤!”。这底气那是一个——足!绝对不亚于、甚至超过,以后吃大餐的感觉和心态! 也别说,所说的羊汤,不光是净汤,一般店家会切少许羊杂,放在你的碗里(诸如:羊肺、羊肝、羊肠、羊肚、羊心等,虽然少了点,连碗底都挡不上,但多少也算有带荤腥的“干货”了)。然后从大木桶里,盛出一大勺滚烫、浓浓的羊汤,倒入你的碗里。俺们自己再放点盐、蒜苗沫、香菜沫,你就喝吧!那感觉、那味道——甭提了!(现在想想都流口水!)。 还有,每个羊内馆店家,一般都有个不成文的规距,给添一次汤。所以俺们会充分抓住、巧妙利用这个“机遇”,先抓紧喝汤,不吃里面的羊杂,然后,再高喊一声:“老板,添汤!”。这样,就能美美的、饱饱的喝上二“大”碗羊汤了。最后,嘴里嚼着那点羊杂,心满意足的,离开羊肉馆,去往上学的路上。 俺永远忘不了,那大木桶锅里烹制出来的羊肉汤,其汤色白而浓,其肉细腻醇香,餐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走在上学的路上、甚至到了教室,那味道还留在嘴边,俺都舍不得擦去。 直到现在,俺仍保留着喝羊汤后,不擦嘴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