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佬军人 于 2015-11-9 09:10 编辑
《避风港》11 看戏
昨晚,观看了老版“样板戏”《沙家浜》。又勾起了,俺对儿时看戏的回忆。 看戏,对当年大院的孩子们来说,其吸引力仅次于看电影。 可是,文革期间,小说、电影、戏剧创作枯竭,文化生活长时期极其枯燥。如果说,在文革之前,俺们还能看到一些诸如:歌唱、歌舞、乐曲、曲艺等文艺节目的演出。但从文革开始,在大院礼堂里,俺们能看到的戏,基本上都是:"革命样板戏"了。 记得,曾有“八亿人民八个戏”的说法。后来“样板戏”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强制性播放,连不熟悉戏曲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成为文革时期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代名词。 所谓“样板戏”(model drama)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为参加“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首批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磐石湾》、《红色娘子军》、《杜鹃山》,芭蕾舞剧《沂蒙颂》及《草原儿女》,钢琴伴唱《红灯记》等作品,也得以跻身“样板戏”之列。 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据说,江青曾组织、参与、经手过这些作品的改编、排练等后期加工的部分工作,于是被打上了“江记”标志。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那天,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毛泽东先后多次率政治局成员出席观看,以此给予强劲的政治支持。江青进入“中央文革小组”并由此活跃于中央政治舞台核心,均与此有关。 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政治意义,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实行“文化革命”的典范。 这种树立样板的做法,还被推广到其他艺术领域——绘画里有泥塑《收租院》、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语录歌,样板作家浩然、样板诗人张永枚、样板钢琴演奏家殷诚忠(殷承宗)等等。
相信,大家还能记得,“样板戏”中的许多选段和唱腔吧。 1、《红灯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玉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铁梅);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铁梅);浑身是胆雄纠纠(李玉和);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李奶奶);血债还要血来偿(李奶奶);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铁梅);雄心壮志冲云天(李玉和);光辉照儿永向前(铁梅);仇恨入心要发芽(铁梅)。 2、《沙家浜》: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郭建光);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沙奶奶,郭建光);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盼望着胜利归来的侦察员(郭建光);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阿庆嫂);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沙奶奶)。 3、《智取威虎山》: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常宝);管叫山河换新装(杨子荣);誓把反动派一扫光(参谋长);把剥削根子全拔掉(参谋长);共产党员(杨子荣);迎来春色换人间(杨子荣);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参谋长);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李勇奇);除夕夜(杨子荣)。 4、《海港》:大跃进把码头的面貌改(马洪亮)。 5、《奇袭白虎团》:为人类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严伟才)。 6、《红色娘子军》:打不死的吴清华我还活在人间(吴清华);找见了救星看见了红旗(吴清华);永葆这战斗青春(吴清华);接过红旗肩上扛(吴清华,众人)。 7、《白毛女》:北风吹;扎红头绳;参加八路军;盼东方出红日;大红枣儿甜又香;太阳出来了。 8、《平原作战》:枪林弹雨军民隔不断(张大娘,小英);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时刻挂心上(赵勇刚);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做一个中华好儿女(小英)。 9、《龙江颂》:让青春焕发出革命光芒(阿莲);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江水英)。 10、《杜鹃山》:无产者(柯湘);家住安源(柯湘);黄莲苦胆味难分(柯湘,雷刚,众人);杜鹃山青竹吐翠(李石坚);全凭着志坚心齐(柯湘);乱云飞(柯湘)。 11、《沂蒙颂》:盼只盼解放军早日回还(英嫂);为亲人熬鸡汤(英嫂);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12、《草原儿女》:牧歌。 美好的回忆,永存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