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35|回复: 0

分久必合:从“7月分兵”到济南战役(7)【原创】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261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0799

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二级解放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5-8-15 08: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豫东战役

    5月21日,中央军委命令华野,造成集中华野第1、3、4、6、8纵和中野11纵歼灭敌第5军的条件,以刘邓钳制敌第18军(下辖整11师、整3师,胡琏兼任军长,又称胡琏兵团)不使东援,许谭钳制济南及济南徐州一线之敌不使西援。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粟裕全权指挥华野及中野11纵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的配合作战。
       攻歼敌第5军的方针既定,30日,粟裕率华野第1、4、6、特纵从濮阳出发。31日,野指渡过黄河(据秦叔瑾《战地日记》103页)。6月2日,华野3个纵队渡黄河南下,向鲁西南之定陶、成武地区挺进。
       事后的战事表明,第5军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敌手,并非空有“五大主力”之名,军长邱清泉为黄埔二期生,1934年赴德国留学,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抗战中参加了南京、兰封、昆仑关、缅北、滇西等战役,曾任200师副师长、新编22师师长、5军军长;解放战争中多次与华野和中野作战,既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且注意研究我军,编写《林落攻击教令》、《剿匪歌诀》、《战胜刘伯承之秘诀》等资料,指导部队与我军作战,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调动、歼灭5军的作战企图和部署经过了多次变更。
       6月初,敌侦知华野主力南下,急令第5军、整75师北返,增调整83、25、72师等部至鲁西南。
       6月2日,粟裕、张震(华野副参谋长)致电中央军委:原拟攻占成武,歼灭来援之敌,否则围攻曹县,吸引五军主力于曹县、民权、商丘间歼灭之。现敌第5军已先我到达,如实行此案,则仓卒应战,且部队连续行军,较为疲劳,我主力不能集结,兵力颇感不足。为争取主动,伺机歼敌,故建议部队暂以战备姿态,进到定陶、成武及金乡外围集结,休息三天,再决定第二步行动。
    3日,毛泽东复电,指出:“在整个中原形势下,打运动战的机会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要多方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最近时间内,陈唐需要协助刘邓作战。只要刘邓能打一二个好仗,局势就会开始起变化。因此你们到达适当地区后,不是休息3天,而是休息半月左右,全军精心研究技术战术,养精蓄锐。即使有打小仗的机会,主力也不要去打。等候刘邓对张轸作战完全结束,陈唐到达陇海汴徐线附近,并休息若干天恢复疲劳之后,再采取调动敌人之行动,于运动中歼灭敌人。在打5军、75师等部时,不要企图一次打得太多,而要准备一次只打一两个旅,各个歼灭该敌,因为该敌是比较强的。要说服干部不要急于求赫赫之名,急于解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 (《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219页)
    刘邓于宛东战役(歼敌1万2千余人)结束后,3日,电告粟裕、陈唐:南阳东被围之敌以解决,解除陈唐阻击任务。4日,粟裕调陈唐第3、8纵队进至睢县地区待机。
    5日,粟裕电告军委,并陈邓、华东局:5军之45旅进至安仁集,与我1纵前哨有接触,200旅进至单县西南。“因敌较密集不易分割”,我兵力尚未集中,“故决以1纵采取宽大正面运动,防御阻击敌人,拟选其薄弱点而予以打击。”(《粟裕文选》第二卷第486页)
    9日,粟张致电陈唐,并报中央军委,提出攻城打援歼灭5军的5个作战方案,其中有佯攻商丘吸引5军回援和佯攻开封吸打援军的两个方案,征询意见。次日,陈唐复电表示同意两案,并提出具体执行意见。
    13日,粟张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此次战役分为三个战斗:
    1、“强攻定陶歼灭75师,与分割其与5军联系,并乘5军西援时予以歼灭打击”;
    2、“打援展开对5军之攻击分割之,使其成若干集团而聚歼”,“攻城部队分割83师与5军之联系,即参加对5军之会战”;
    3、“解决5军后,再行发起歼灭83师之作战”。
    决定“16日晚完成对75师之分割包围,发起歼灭5军之战役”,并提出“应尽可能发挥迅速突然集中之绝对优势兵力。故再冒渎请求军委令山东兵团于我发起定陶战役时,即抽调2个纵队或1个纵队西来参战” (《粟裕文选》第二卷第491-492页)   
    毛泽东复电,表示了不同的意见:“许谭兵团仍照原计划于攻占邹县后攻兖州,再攻济宁,争取于雨季前歼灭12师,攻克兖济,休整一时期南下,攻临、韩、枣、峄及徐海线”,“我们意见只要陈唐到达曹县,粟张主力即应攻歼75师。此次战役目的,只在歼灭75师,不要企图打5军,待75师歼灭后再作打别部之部署”。并要求刘邓:“18军正向陇海汴徐线前进,望刘邓迅以有力兵团尾该敌攻击”。要求苏北兵团“敌83师、25师均由苏北向鲁西南前进,我韦吉兵团主力应即向津浦线徐蚌段前进,并攻击该线。”(《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第222页)
    后因敌5军与整75师靠拢,整83师又先于陈唐到达金乡,粟裕决定放弃上述计划,主力南下另寻战机。
    15日,鉴于陈唐离开封仅一日行程,又先前有“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腹案,粟裕决定“以陈唐兵团于16日晚包围开封(守敌为66师13旅及两个保安旅)而攻占之。我们率1、4、6纵即于同晚转到曹县及其东南地区,以阻击5师(军)等部西援,掩护陈唐完成攻歼开封守敌任务。而后待机围击邱匪(指5军——笔者注)之一部,或向南歼击18军于运动中”。(《粟裕文选》第二卷第495-496页)电告军委、刘邓。12时,粟裕和陈士榘、张震联名发出作战部署命令。
    16日粟张致电军委、刘陈邓,“为迫敌分散,求得运动中歼其一路,乃以陈唐率3、8纵队本晚完成对开封包围,并攻占之”,11纵相机攻占曹县,4纵攻击考城,而后向兰封机动,“因情况急迫请示不及,已令各部执行。”次日军委复电同意,并指出:“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请刘邓确实钳制18军及47军”。(参见《粟裕文选》第二卷第497-498页,《粟裕年谱》324页)
    17日,粟裕制定了攻城打援内定方案:
    1、如敌5军西援,拟以一部监视开封之敌,主力歼灭其一路;
    2、“如18军北援迅速,我则以1、6、11纵钳制邱匪,而集中3、4、8、10纵,特纵歼灭胡琏与黄泛区”;
    3、“如邱、胡相距均远,我仍先攻击开封(该处为66师13旅,战力丙灯,及两个保安团,及一个炮兵团),迫敌来援,选择歼其一路”。(《粟裕文选》第二卷第499页)
    豫东战役作战方针基本确定,战事正是以粟裕制定的第3方案发展。
17日华野第3、8纵队攻击开封,战至20日23时,攻占除敌龙亭、华北运动场等阵地的全部市区。粟裕与张震、钟期光赶到开封附近与陈唐会合,指示:留下足够兵力攻击龙亭,其余部队撤出城区,待命打援。
粟裕说:“我到了开封城郊,龙亭没打下来。我就说龙亭一天两天没打下来有好处,什么好处呢?调动敌人来援,这是个钓鱼的钓钩子,龙亭打下来他就没有救的地方了,无可救了,他就来得不那么积极了。”(转录自5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粟裕生前录音)
    21日23时攻克龙亭,全歼开封守敌38235人,其中毙伤12122人,俘虏26113人,我军牺牲1546人,负伤9229人,加上其他减员共11623人。(《华东解放战争纪实》406页)
    此时,华野1、4、6纵、中原9、1、3纵和华野10纵分别在兰封、中牟、上蔡等地,阻击邱清泉、孙元良、胡琏兵团;山东兵团围攻兖州,苏北兵团攻克海州以西阿湖等地,策应开封作战。
    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开封战役胜利结束,第二阶段睢杞战役即将开始。
    6月25日,邱清泉之5军逼近开封,粟裕果断下令放弃开封,“我们拟待邱兵团入汴(即开封——笔者注)后,以3、8纵分割邱、区(寿年)之联系,以1、4、6、10、11、特纵、广纵歼灭区兵团于杞县以南,如邱入汴后,区又迟迟不进时,则我向北跃进,求得歼灭区兵团一部或大部于民权、兰封、杞县、睢县地区”。(《粟裕文选》第二卷第505页)
    邱清泉兵团(下辖整70、83、5师)区寿年兵团(下辖整72、75师,整88师之新21旅)从东南两个方向向开封攻击前进,企图夹击华野与开封地区。邱兵团积极西进,区兵团动作缓慢,两兵团拉开40公里距离。27日,粟裕抓住战机,指挥华野主力插入邱、区两兵团之间,发起攻击区寿年兵团之作战。并请求刘邓迟滞张轸、胡琏两兵团,钳制第18军。28日完成对区兵团的分割包围,围困敌兵团部及整75师(下辖6、16旅)一部于龙王店,75师余部于杨拐、常朗屯,整72师(下辖34、新15旅)于铁佛寺。我军第1、4、6纵组成的突击兵团由叶飞指挥,对敌发起攻击。
    7月1日,中央军委电示粟张、陈唐,“25师艳日(29日)开始车运,估计本日可达商丘、柳河之线,许谭拖住该敌已来不及,你们于完全解决6旅及新21旅之后,应速以一部防御25师,主力则继续歼灭区兵团。”(《粟裕年谱》331页)
    7月2日晨,攻克龙王店,俘敌兵团司令区寿年,整75师师长沈澄年,全歼敌兵团部、整75师师部及16旅一个团。此时,西援之敌5军被我3、8、10纵阻击于杞县、太康一线;东援之敌整25师于帝丘店突破我军中野11纵阵地,与我1师战于柴寨、王楼一线,粟裕急令4、6纵向东攻击前进,坚决截断敌整25师向铁佛寺被围的整72师靠拢。当晚又令1、4、6、11、广纵完成对敌整25师的分割包围,次日发起攻击。   
5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有一段解说词以及粟裕的原声录音挺有意思,现抄录如下:
解说词说:“粟裕在战场上认出了区寿年,请他对自己的军事指挥进行评价,尤其是那些地方还有不足。区寿年指着地图说,粟将军艺高胆大,令人佩服。不过,在豫东这块小小的战场上,东有黄百韬兵团,南有胡琏兵团,西有邱清泉兵团,北有刘汝明兵团,加起来仍有25万。粟将军听我一句话,赶紧跑吧,越快越好。”
粟裕没有跑,而是转兵攻击黄百韬兵团。
粟裕原声:“我们为什么打黄(百韬)兵团,黄兵团因为是个行军队伍,在运动中间,这个好打,比筑了工事要好打。把黄兵团消灭了一个师,把黄兵团打了一棒头,他头打昏了,他要考虑一下,把我们的底细查清楚,同时要报告上级,我们争取时间了。”
3日晨,粟张、陈唐连发两电,一电致中央军委并刘陈邓、华东局、许谭,报告已将25师包围在帝丘店、马口地区,今晚以两个师攻击72师和16旅。另一电致刘陈邓并报军委,报告攻歼25师和75师的战斗需至7日才能结束,得悉胡琏率18军等部经商水北来,恳请以有力一部钳制胡琏部,使其在8日前不能到达太康地区。
5日,粟裕发出围歼黄百韬兵团的部署命令,决定集中1、4、6、8纵队主力和特纵3个炮兵团攻击帝丘店的黄百韬兵团。
6日,黄百韬依仗优良兵器与火力,拼死抵抗。并苦求乘飞机在帝丘店上空巡视的杜聿明(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要邱清泉火速增援,并要空军加强支援。然后焚烧文件,枪杀俘虏,作最后一搏。
当日6时,粟裕急令冀鲁豫独立旅向南进至太康,伪装部队番号,准备阻击18军北援。
    时至16时45分,南援敌18军进入太康境内,东援邱清泉、刘汝明兵团进至杞县,西援敌47军两个旅进至开封,形成三面围攻之势。
    申时,粟裕致电军委、刘陈邓、华东局、许谭,报告敌人援兵紧张情况,指出全歼黄百韬兵团估计要到8日,“歼灭该敌,均具有信心,惟势将被迫与援敌作战,对我不利。故决定放弃歼黄计划,本晚就现势抢运伤员(伤亡近万,因无担架,堆积一线仍多)与胜利品,虞(7日)晚向北转移,争取调整组织与弹药补充待机”(《粟裕文选》第二卷第518页)24时,粟裕指挥华野各部撤出战斗,后撤中“而邱匪则乘机尾我进击,以部队将伤员抬至路北,地方担架又跑光,致先后损失伤员数百名”。(粟裕语,见《粟裕文选》第二卷521页)睢杞战役结束,歼敌约5万余人。
    豫东战役直接参战的华野、中野和冀鲁豫地方部队共20万人,国民党军约25万人。我军历时20个昼夜激烈战斗,攻克开封,歼灭一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部、4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以伤亡3万3千余人的代价,歼敌9万4千余人。(《华东解放战争纪实》424页)
    作战过程中,粟裕数次提出“兵力不够,很难达成歼敌”(6月15日电),“此间可能集结部队已全部用上”(6月27日电),“因我兵力已全用上,对胡琏北援顾虑甚大,恳请尽力滞留”(6月30日电)。战后总结的电报中又说:“睢杞战役我本可全歼区寿年兵团,因25师迫近,为乘其立足未稳,故放弃对72师之攻击,改而歼黄百韬兵团。因部队疲乏,三面援敌迫近,我无新生力量增加,故仅歼黄兵团3个团部,撤出战斗,以期稍事整补再战”。(《粟裕文选》第二卷第521页)没有能够歼灭黄百韬兵团,兵力不足,阻援不力,不能不说是一个原因。
1979年,粟裕回忆说:“济南战役能够顺利地进行,睢杞(豫东)战役是一个关键,因为睢杞战役打了,把黄百韬从兖州调出去了,黄百韬兵团调走了,兖州打下来了,所以从济南到徐州,其间几百公里这条津浦线上没有敌人,所以我们尽可能放心大胆的打济南。”(转录自5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粟裕生前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6-16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